
摘要:评价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应用PKRP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膀胱切除术治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钠及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6.53±5.42)ml]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56.85±5.98)min]、导尿管留置时间[(4.91±0.80)d]、术后住院时间[(6.96±1.37)d]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 h,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1%)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复发率(10.64%、19.15%、23.40%)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RP治疗膀胱肿瘤疗效确切,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膀胱肿瘤发病率较高,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较为常见。临床针对膀胱肿瘤常用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开放性切除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但创伤性加大,术中出血较多,可能影响手术视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较高[1]。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 PKRP)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术式,具有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创伤性小等优势[2]。本研究对PKRP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旨在为后续膀胱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9.72±5.36)岁;体重指数18.5~29.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3±1.81)kg/m2;单发肿瘤30例,多发肿瘤17例;肿瘤位置:左侧壁19例,右侧壁28例;肿瘤直径0.5~4.1 cm,平均肿瘤直径(1.23±0.26)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Ⅰ级22例,Ⅱ级25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0.11±5.18)岁;体重指数18.7~28.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9±1.78)kg/m2;单发肿瘤32例,多发肿瘤15例;肿瘤位置:左侧壁21例,右侧壁26例;肿瘤直径0.4~4.2 cm,平均肿瘤直径(1.25±0.23)cm; ASA分级:Ⅰ级20例,Ⅱ级2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CT、B超、病理检查确定为膀胱肿瘤;②初发癌症;③ASA分级Ⅰ~Ⅱ级;④精神、视听及沟通无障碍,可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肿瘤;②麻醉药物过敏或麻醉禁忌症;③合并严重躯体疾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3方法
1.3.1观察组
应用PKRP治疗: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与铺巾等,硬膜外麻醉,通过尿道将膀胱镜置入,观察与分析患膀胱肿瘤数目、形态、大小、部位及与输尿管开口处关系等。设置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GYRUS公司,744000型)功率140~160 W,电凝功率40~80 W,灌洗压力在50~60 cm H2O(灌洗液选择0.9%的氯化钠溶液),手术过程在电视监控下实施,实时监测心电图、血流动力学。体积较小且基底部容易显露的肿瘤,由基底部开始切除至肌层,整块肿瘤及肿瘤基底外2 cm切除,电灼2 cm内膀胱黏膜;体积较大基底部难以显露的肿瘤,由肿瘤一侧开始逐步消切,直至暴露瘤蒂进行基底外2 cm切除电切(至肌层),电灼0.5 cm内膀胱黏膜;对于多发性的病灶,以从小至大的顺序逐个切除肿瘤;对于肿瘤位置涉及输尿管口的患者实施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留置尿管,0.9%氯化钠溶液冲洗膀胱。
1.3.2对照组
应用常规开放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与铺巾等,经膀胱入路,用电刀将膀胱肿瘤与周围2 cm的组织切除,术后留置尿管,0.9%氯化钠溶液冲洗膀胱。
1.4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统计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多少及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长短。血钠、血红蛋白:术前12 h、术后12 h,采集患者2 mL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沈阳东软医疗系统,NSA-400型)测定血钠、血红蛋白并比较。并发症:统计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膀胱刺激征(患者自述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膀胱穿孔(膀胱彩超或者膀胱CT检查发现)、尿道狭窄(尿道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复发率:手术完成后嘱咐患者每3个月复查1次,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比较6个月、1年、术后2年复发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正态性检验,且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x¯±s)
2.2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术前12 h,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 h,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比较(x¯±s)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两组复发情况比较(例,%)
3、讨论
膀胱肿瘤在泌尿系统中较为常见,一般通过手术治疗将病灶组织切除,从而缓解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4]。开放性切除术是膀胱肿瘤传统的治疗方式,但是创伤性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远期预后,优化膀胱肿瘤的治疗方式较为重要[5]。
PKRP具有视野清晰、安全性高、出血风险低、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在泌尿科受到关注,已被证实对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将PKRP用于膀胱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手术、导尿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后12 h,两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PKRP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减少对血钠、血红蛋白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其原因为PKRP运用等离子体双极技术,在高频率的电流下能将氯化钠溶液转化为动态等离子,破坏大生物分子中的氢键、离子等,且这些动态等离子能在90℃以下形成凝固层,在实施切割时保护深层的淋巴管与小血管并促使其快速闭合,从而减少术中出血,对血钠、血红蛋白的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7]。PKRP术中切割更为精准,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手术,进而缩短手术时间[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PKRP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可降低复发风险。分析原因可能为:PKRP术中置入膀胱镜,能清晰展现膀胱壁,利于仔细观察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实现手术定位,辅助手术治疗,精准切除肿瘤基部,减少病灶残余,从而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并能够PKRP减轻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刺激及尿道损伤,预防术后尿道狭窄的出现[9]。使用电切术治疗输尿管管口的病灶,低温切割减少刺激,避免瘢痕组织的形成,从而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传统的开放手术使用电刀治疗时,电极处于电切环处,会经过人体形成电流回路,切除膀胱肿瘤后可能会引起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膀胱穿孔,加之术中冲洗液的使用,可能形成液体吸收而造成膀胱刺激征[10]。PKRP双电极电流为电切环局形成回路,电流不经过人体,安全性较高,减少刺激,降低膀胱穿孔、膀胱刺激征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利于患者预后。贺迎雪等[11]将PKRP用于膀胱癌的治疗,发现PKRP较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证明PKRP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尚存在样本量少等不足之处,可能对研究结果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后续临床还应增加样本量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PKRP治疗膀胱肿瘤疗效确切,能减少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预防疾病疾病复发,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李征,牛桂林,康梅娟,等腹腔镜与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 18(11):1171-1173.
[2]陈延,孙超,甄福康,等.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夜尿改善情况研究[J]河北医药,2020,42(19):2931-2934.
[4]黎子瑞,陈吉祥,简钟宇,等.单极和双极技术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0,25(6):505-509,523.
[5]姜帅,许培榕,项卓仪,等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和开放手术3种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围手术期疗效比较[J].复且学报(医学版),2020,47(1):1-6.
[7]尚毫杰,李备,刘畅,等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 ,50(1):77-81.
[8]罗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1 , 41(4):611-614.
[9]赵安华,谭晏喆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结合经尿道前列腺剜除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2):2027 -2029.
[10]赵色玲,刘煺,陈水兰,等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对比研究[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1,41(3):411-415.
[11]贺迎雪,赵永哲,赵伟,等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 2019,17(21):2582-2584.
文章来源:陈路,李运芳,潘家琪等.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09):1515-1517+1521.
分享: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现代医学发展中演变出来的一种新型外科综治模式,其在充分结合了外科手术方式、麻醉学、疼痛学以及康复学等多方面医疗模式的基础上,从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出发,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减轻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更好、更快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达到快速康复的作用[1]。
2025-04-25膀胱癌腹壁造口术后病人需终身佩戴造口袋,由于自身形象的改变、造口异味、造口辅助产品的消耗、造口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让病人陷入失落、焦虑、抑郁、病耻感等负性情绪,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自我效能感下降,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甚至丧失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4‐5]。
2025-04-2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高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基础疾病多,手术耐受差;在三种常用的膀胱癌根治术中,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常适用于高龄且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或肥胖等不能耐受回肠或结肠膀胱术患者。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患者需要在下腹壁佩戴造口集尿袋,并定期更换体内放置的输尿管支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不便。
2025-04-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均是与炎症反应有紧密联系的重要因子,前者能够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促进新生血管生长,与肿瘤生物学行为联系密切,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后者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趋化和激活单核细胞,可能参与恶性肿瘤发生、进展[2]。
2025-03-18在膀胱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是炎症性细胞因子,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的功能。IL-1β和IFN-γ的水平在患者术后感染的患者中可能升高[5]。
2025-03-182022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中显示,膀胱癌新发病例占第9位,死亡率占第13位[1]。膀胱癌作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第13位,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膀胱、肾盂、输尿管被覆尿路上皮,尿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尿路上皮癌,90%的尿路上皮癌发生于膀胱[2]。
2025-03-10据报道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其发病率仍持续上升[3]。因此,寻找新的靶点或基因,用于膀胱癌的防治已成为泌尿外科新的研究热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reductase,RRM1)是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reductase,RNR)的大亚基,而RNR是将核苷酸转化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所必需的酶,在DNA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5-02-24吸烟、遗传因素和接触芳香胺被认为是导致膀胱癌的主要原因[2]。约70%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这些患者通常需要多次经尿道膀胱切除术、高频膀胱输液化疗和强化膀胱镜随访,即便如此仍有30%~45%的患者在5年内进展为肌层浸润性或转移性膀胱癌[3]。因此,研究膀胱癌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非常重要。
2025-02-24经尿道前列 腺切除术( TURP) 作为当前用于治疗的一种可靠手 段,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改善生活质量[2]。 手术作为治疗 NMIBC 合并 BPH 患者的有效方法, 若采取分期手术治疗非常容易增加患者的心理压 力,对其生理以及心理情况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加 之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降低,对手术耐受性也有 限[3-4]。
2025-01-21膀胱癌是指由吸烟、慢性感染、遗传等因素所导致的发生在膀胱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指未在上皮内浸润性生长的一类膀胱癌,由于固有层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这类膀胱癌更易发生癌细胞扩散[1-2]。
2024-12-11人气:18552
人气:16007
人气:15574
人气:15087
人气:1484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人气:4480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930
国内刊号:36-1101/R
邮发代号:44-3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