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中药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2024-07-2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中药与制药类专业人才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兼备良好的科学与专业素养的高层次创新型中药人才越来越重要。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对中药与制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中药/制药学专业师资水平,共建、共享科研平台及科研成果,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多元一体、互惠共赢的大型科研合作平台,为企业解决高端人才不足、技术不规范、信息了解不全面及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也为培养科学知识与专业素养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中药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关键词:
  • 中医药事业发展
  • 中药与制药类专业
  • 中药人才
  • 产教融合
  • 人才培养模式
  • 加入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药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资源,再度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关注方向。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实施中医药强省工程;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要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

山西中医药大学作为山西省中医药教育的高等学府,为山西省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研创新平台。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现有包括中药学及制药工程专业在内的10个专业/方向,其中中药学学科是山西省“1331工程”特色优势学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山西省博士学位授权在建重点学科,且制药工程专业是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与服务民众健康需要,知识、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创新和应用两种能力全面提升,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专业素养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中药人才,塑造中医传承与创新双思维,已逐步成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彰显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可见,产教融合可更好地发挥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2,3]。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校、科研院所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4]。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探索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能适应和推动产教融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促进学校和企业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应该认真思考、解决的关键问题。


1、产教融合开展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三教(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和三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且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创业型人才[5]。山西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中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积极探索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模式,分别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晋中市政府、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等44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在前期建设过程中与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30余家中药制药领域相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并于2021年与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联合申报中药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并获批,具有校企合作的基本运行模式;在现有的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坚持企业指导教师的参与,有对校内教师及企业导师的管理经验;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具有良好的新发展理念及发展格局,注重人才培养创新,具有一定的三实(实景、实操、实地)培养基础。学院注重“政产学研用”相结合,以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以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为发展战略,构建了多个产学研基地[6]。产教结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实践环境和锻炼机会,能以项目为载体完成学生的科研训练及毕业实习等,将科研机构与企业第一线的信息、经验直接带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产业、行业发展趋势[4];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参与医药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或政府行业部门的科研项目,对接产业需求,提高专业水平提供平台。近年来学院与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办学协议。学院现有的省部级及以上政产学研用共建平台共4个,实践教学基地30家。近三年学院产教融合合作项目32项,金额达332.4万元,产教融合情况良好。基地培养的学生在中药生产、使用、管理等各个岗位就业,为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高层次人才支持。


2、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中药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 理论教学体系

针对中药学及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结合学校专业以及企业自身特点,探索构建产教融合理论体系。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中药材的栽培与鉴定、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炮制、中药药剂、中药及中药制剂成分分析、中药药理、中药成型制剂的上市营销、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药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等课程,并将理论课时数和实践课时数比例由16∶3调整为8∶3,将实践内容由单一的校内实践调整为校内、校外综合实践,使学生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学习,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专业素养的高层次创新型中药人才,塑造中医传承与创新双思维。

2.2 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发挥联合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建设相关课程、参与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在实践基地开展中药及制药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及时将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研究进展、最新发展动向以及实践问题引进实践教学[7]。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通力合作的双导师联合指导的实践教学形式,建立产学研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双导师联合指导即一个学生由校内、校外两位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意向的初步确定及职业的规划等;校外导师则侧重职业能力素质的塑造,职业道德、实践技能、协调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运用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指导,对学生在中药行业相关就业问题提供有效建议[8,9]。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有利于更多优秀的中药人才服务中药行业,为中医药产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3 管理模式

根据中药学及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定位,紧紧围绕中医药行业和区域人才需求,协调合作单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按照培养计划,双方导师各自发挥所长,明确职责,明晰分工。同时,还需进行阶段性考核(包括开题考核、中期考核及终期答辩),实施激励机制,为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实习生设立奖项。设立管理部,定期考查学生培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修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形成校企双方全程参与的实践基地管理模式。


3、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中药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显成效


3.1 共建共享科研平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中药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验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校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高效运行[10]。

加大产教融合发展力度,可使现有科研平台及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校企联合,有利于现有实验教学平台的优化升级,建设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学校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实践和实验需求,与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借鉴平台建设理念,围绕中药制药企业现有部分产品基础研究薄弱、品牌产品制剂技术及质量控制水平亟待提升等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共建理化分析平台、仪器分析平台及基于代谢组学和热分析技术的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客观表征研究平台和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等研发平台。校企联合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共享研究成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的有机结合,合力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多元一体、互惠共赢的大型科研共享的合作平台[11]。

3.2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中医药人才培养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优化,才能更好地培育出中医药事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12,13]。校内外双导师联合培养,通过每年输送中药与制药类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总课时数不少于56课时,将人才培养由传统的校园封闭式教学转向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教学,更加注重企业需求与社会需求,使得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掌握中药学专业岗位的实际情况,提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化适应能力,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学生实习情况考查其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从课堂到实习再到就业的零过渡,提高就业率,且双方彼此了解,有利于互利共赢[14]。

3.3 提升中药学专业师资水平

产教融合下的师资团队建设,更加倾向于打造一支核心成员稳定、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师资团队。通过设立产业教师特设岗位,选聘不少于30名产业教师,推动40人次高校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打造专业知识水平拔尖,科研素养优秀,熟悉中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负责生产、研发项目的申报及进展,具有实践应用基础经验,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企业解决高端人才不足、技术不规范、信息了解不全面及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培养科学知识与专业素养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中药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15]。

3.4 促进经济发展

基于产教融合构建中药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将企业中的设备优势、经验优势与高校人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创新和应用两种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完成具有山西省特色的资源新药研发、相关道地中药的产品研发及其产业化;与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山西道地药材加工炮制成套技术体系并进行了中试放大验证,且实现了相关成果的转化;与企业共同建立完整的黄芪、党参、黄芩、地黄、甘遂等山西道地药材加工炮制成套技术体系并用于实际生产,加快了道地饮片现代化进程,加强了山西名优特中成药及道地药材的研究深度,为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大健康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更新,增加了中药制药企业直接经济效益,引领了山西名牌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4、思考


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中药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对高校和企业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完善体系。见图1。就导师遴选而言,需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分别建立校内、校外导师遴选条件,使校内、校外导师在学生培养工作中能够互补、互利、双赢。就学生培养工作而言,高校和企业应联合建立交流机制,定期举办线上或线下学术研讨会、座谈会等,努力使校内导师进企业、校外导师进校园,为导师创造交流机会和环境,真正地发挥“双导师”优势。就调动学生及导师积极性而言,校企双方可适当设置奖惩机制,激发导师工作热情,营造良好的、积极的竞争环境,为形成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团队奠定基础。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中药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以保障中药与制药类专业学生的质量,为中医药产业输送兼具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健康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快速发展。

图1 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中药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参考文献:

[1]吴丽,张倩,周玲玲,等.基于科创竞赛探索中药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思路与方法[J].高教学刊,2020(27):28-31.

[2]韦国兵,廖夫生,胡奇军.产教融合理念下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19):76-80.

[3]张飞,纪宝玉,裴莉昕,等.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药类专业社会实践“金课”的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7):27-28.

[4]杨文凯,李丽.“新文科”建设导向下产教融合困境与实践探索[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2,38(6):7-13.

[5]毕建云.校企融合的中药学专业流程化实训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性研究[J].药学研究,2022,41(7):487-490.

[6]曹青日,刘扬,游本刚,等.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创新实验基地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5-7.

[7]唐莹,李洁,方亮.新时代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与协同机制的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1(13):213-215.

[8]黄雅琴,刘青,夏明莉.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应用型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9):56-58.

[9]周婷婷,李帅龙.产教融合下美术教育“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重庆某艺术高职院校为例[J].山西青年,2022(21):126-128.

[10]李婧,王承明,马宏姝,等.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9):116-119.

[11]余亚荣.概念、定位与路径:应用型高校档案学专业产教融合培养研究[J].山西档案,2022(4):164-168.

[12]李盼道,李宁.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优化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4):6-12.

[13]李丽波,张桂玲,孙晓君.专业教育工程认证下的高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20(1):116-117.

[14]林若钦.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意义与建设模式探讨[J].知识经济,2017(6):134,136.

[15]钟海艺,唐云丽.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探索与思考[J].山东化工,2020,49(8):213-214.(本文责编:贺静本文校对:闫志芳收稿日期:2022-11-22)


基金资助: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立项项目【No.J20220729】;


文章来源:任婧,胡楠,孟祥龙,等.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中药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6):177-18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期刊人气:346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2779

国内刊号:11-5024/R

邮发代号:82-107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