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临床研究

  2020-09-21    10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为中药硬膏贴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不同水肿程度患者9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法治疗。收集两组乳腺癌术后水肿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水肿等级、两组治疗前后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和上肢淋巴流量的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水肿改善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9.6%(χ2=6.078,P=0.014)。治疗后,治疗组的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t=2.102,p=0.038),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7.429p<0.001)。对照组治疗后,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治疗前(t=7.097,P<0.001);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t=-8.50,P<0.001)。治疗组治疗后,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治疗前(t=9.31,P<0.001);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t=-36.05,P<0.001)。结论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治疗辅助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更加有效减少的淋巴水肿。

  • 关键词:
  • 上肢淋巴
  • 中药硬膏贴敷
  • 乳腺癌
  • 四子散
  • 常规康复训练
  • 淋巴水肿
  • 加入收藏

目前,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有逐渐年轻化趋势,对女性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2,3]。手术仍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案,而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属于中医的“水肿”“脉痹”等范畴,其成因为手术治疗损伤脉络而致气虚不能推动血行,水湿停聚,湿聚成痰,瘀阻脉络而成肿胀,水湿停聚进一步使得脉络阻塞,阻碍气血的运行,如此恶性循环,水肿经久不退,日渐加重[4]。中医药治疗淋巴水肿有优势,在疏肝通络、益气活血利水、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等方面作用较好[5,6]。为了探索中药硬膏贴敷方剂(蜂房,乳香,公丁香、荜拨、细辛、生半夏和姜黄)和中药四子散(白芥子、莱菔子、苏子、吴茱萸)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效果,做了该项研究,结果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98例,相关诊断符合《乳腺癌综合诊断学》水肿程度,其中轻度水肿30例,中度水肿40例,重度水肿28例。随机将乳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年龄39~80岁,平均(54.8±7.88)岁,病程8~61天,平均(38.59±12.81)天,其中轻度水肿15例,中度水肿20例,重度水肿14例。对照组年龄38~68岁,平均(52.86±7.30)岁,病程8~57天,平均(35.49±9.03)天,其中轻度水肿15例,中度水肿20例,重度水肿14例。纳入标准:无上肢及颈部炎症,无重大外伤及手术史;乳腺癌患者均为单侧或单灶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符合国际淋巴协会1~2级淋巴水肿诊断标准;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贴敷法

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治疗方剂由中药硬膏贴敷方剂和四子散组成①中药硬膏贴敷方剂(自拟方)组成:蜂房(河南产)120g,乳香(进口)90g,公丁香(四川产)、荜拨(云南产)和细辛(辽宁产)各60g,生半夏(四川产)和姜黄(四川产)各15g,对其加热后撕去无纺布层,趁热贴敷到患处即可,每次180分钟,每日1次。②中药四子散的具体药方组成:白芥子(四川产)、莱菔子(甘肃产)、苏子(安徽产)、吴茱萸(陕西产)各120g,对其进行加热,直到其温度上升至40~50℃,用布将其包裹起来后在患肢进行定期热敷,每次30分钟,每天1次。

1.2.2对照组

术后1~7天,主要对手部、腕部、肘关节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术后8~14天,主要是针对患侧肩关节进行功能锻炼;14天之后,进行全身综合训练。

1.2.3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先进行中药硬膏贴敷并联合四子散的热敷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天。

1.3观察疗效判定指标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双侧上臂周径差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测定上肢淋巴流量。

1.3.2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观察患肢水肿改善程度,即对比治疗前后的患肢周径,计算有效指数,其计算公式为治疗后患肢臂围之差与治疗前患肢臂围与健肢臂围之差的百分比。若有效指数在10%~100%,则评定为有效;有效指数<10%,则评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x¯±s)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指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项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引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患肢水肿改善程度的比较

经过1个疗程(30天)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者水肿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78,P=0.014),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患肢水肿改善程度的比较[n(%)]

2.2两组患者双侧上臂周径差和上肢淋巴流量的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双侧上臂周径差和上肢淋巴流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1.703;P=0.984,0.092)。而经过1个疗程(30天)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治疗前(t=7.097,P<0.001);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t=-8.50,P<0.001)。治疗组治疗后,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治疗前(t=9.31,P<0.001);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t=-36.05,P<0.001)。详见表2。治疗组的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t=2.102,p=0.038),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7.429,P<0.001)。

表2两组患者双侧上臂周径差、上肢淋巴流量的比较n

注:a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P<0.05。

2.3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以水肿程度(进行哑变量化)、病程、年龄和不同治疗方法(常规康复训练治疗=0,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加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法=1)为自变量,水肿是否改善(否=0,是=1)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水肿程度和不同治疗方法是造成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改善的危险因素;年龄是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改善的保护因素,即年龄越年轻,越有利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改善。详见表3。

表3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注:变量赋值:是否改善:否=0,是=1;水肿程度:轻度水肿=(0,0),中度水肿=(0,1),重度水肿=(1,1);不同治疗方法:常规康复训练治疗=1,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加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法=0。“-”表示无该项数据。


3、讨论


上肢组织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形成原因可能为术后患者活动不当或者放射治疗易破坏局部微细的淋巴管,再加上腋窝淋巴结清扫造成淋巴回流障碍而引发的纤维化及炎症[7,8]。目前,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物理治疗仍为首选手段[9]。本研究通过给予患者单纯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后,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治疗前;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说明单一采用物理疗法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具有被动性和局限性。

进一步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加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法治疗的患者的水肿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且经过1个疗程(30天)治疗后,治疗组的双侧上臂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上肢淋巴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现象结果说明联合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法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疗效,提示中药硬膏和四子散中多味中药,其可明显增加患侧淋巴回流,从而改善淋巴水肿,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淋巴回流可能与蜂房的消肿止痛和拔毒攻坚、乳香的消肿生肌和痛经止痛、公丁香的行气止痛和温中降逆、荜拨的下气止痛和温中散寒、细辛的祛风止痛和解表散寒、生半夏的消痞散结、姜黄的痛经止痛和破血行气、白芥子的理气散结和通络止痛、莱菔子和苏子的除胀降气化痰、吴茱萸散寒止痛和健脾理气散浊有关。十一种药物合用,相辅相成,共奏消肿痛经止痛,行气化痰之功效,从而推动气血运行,祛瘀通脉致消肿缓痛之功效。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水肿程度和不同治疗方法是造成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改善的危险因素,说明不同程度的水肿和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改善具有影响。年龄是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改善的保护因素,即年龄越年轻,越有利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改善,越年轻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使用该治疗方法越有利消肿改善。在两种治疗方法下,中度和重度水肿患者的淋巴水肿改善程度具有明显不同,进一步说明水肿程度越重,改善的程度越大。

综上所述,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治疗辅助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更加有效地增加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回流量和减少的淋巴水肿。


参考文献:

[1]陈季松,高欣,张凯,等.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8(3):152-154.

[2]王伟,孔刘明,姜明强.防己黄芪汤对乳腺癌术后水肿及免疫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5):1119-1122.

[3]丁玎,张勃,谢瑛.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1):88-90.

[4]李良.林毅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经验[J].四川中医,2009,27(11):11-13.

[5]钟少文,方琛,孙杨,等.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世界中医药,2013,8(8):929-931.

[6]樊杜英,张洁文,罗溢昌,等.中药硬膏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喷雾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234-236.

[7]艾力菲拉·艾尔肯,王京良,张洪亮.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7,35(4):96-97.

[8]马跃海,胡莹,李秋华,等.中药内服外治联合综合消肿治疗技术在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6):627-630.

[9]陈思,彭爽,陈皎皎,等.逐水散联合微波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8,6(3):78-79.


张丽芳,刘育婷.改良中药硬膏贴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药,2020,40(05):73-7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医肿瘤学杂志

期刊名称:中医肿瘤学杂志

期刊人气:481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6628

国内刊号:44-1743/R73

创刊时间:201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