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赫赛汀治疗对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组Fib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凝血功能指标可判断乳腺癌患者赫赛汀治疗有效性。
赫赛汀属于单克隆抗体药物,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受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关于赫赛汀治疗差异主要表现为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2个方面,目前,关于内环境研究的临床报道较少,在治疗过程中易忽略血液因素,治疗抗体进入血液,在杀伤肿瘤的同时,也会对血液微循环产生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受病情影响,多处于高凝状态,凝血指标出现异常后,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会对治疗反应产生直接影响[1,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经赫赛汀后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临床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每组30例。无效组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5.5±4.3)岁;肿瘤直径2~5cm,平均肿瘤直径(3.5±0.6)cm;乳腺癌TNM分期:Ⅲ期17例,Ⅳ期13例。有效组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3.5±4.0)岁;肿瘤直径1~5cm,平均肿瘤直径(3.0±0.8)cm;乳腺癌TNM分期:Ⅲ期15例,Ⅳ期1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乳腺癌;(2)治疗后2年发生局部出现复发、转移性;(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严重创伤疾病、感染疾病者;(2)有血栓患病史者;(3)心律失常者;(4)入院前1个月服用止血、抗凝药物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清晨空腹时抽取5mL前臂静脉血,抗凝比例为血液标本∶柠檬酸盐为9∶1,3000r/min离心10min,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日本Sys-mex公司,型号:CS-5100)在2h内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PT正常范围为9.8~13.7s,Fib正常范围为1.8~3.7g/L,APTT正常范围为21.4~32.7s,TT正常范围为14~21s。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组Fib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疾病,该疾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据相关资料统计[3],乳腺癌患者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e-2)基因扩增达到15%~25%,患者疾病早期进展与Hre-2表达密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4],乳腺癌患者服用赫赛汀可提高Hre-2阳性和患者生存率,减少复发率。赫赛汀是第1个被FDA批准在实体瘤治疗中的重组DNA单克隆抗体,对癌细胞表面P185糖蛋白表达具有调控作用,通过乳腺癌细胞Her-2基因实现治疗目标。据相关资料表明[5],赫赛汀可有效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延缓肿瘤进展时间,其效率达61%,对促癌基因蛋白表达具有阻断作用,可对癌细胞增长、转移产生抑制作用,对乳腺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也存在抵抗情况,使用赫赛汀进行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效果不佳。单克隆抗体实现抗肿瘤活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靶标蛋白对信号转导通路进行抑制;二是激活免疫系统中治疗抗体直接参与,对患者机体免疫效应产生调节作用。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表明[6],反应差异机制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信号通路未能被阻断,肿瘤细胞靶向肿瘤抗原水平偏低,无法完成抗体亲和诱导,抗体效应无法发挥,肿瘤细胞中其他相关蛋白表达偏高,对旁路信号产生诱导激活,细胞恶性行为得以维持。(2)单克隆抗体亚型、数量无法对机体免疫应答产生激活反应,对细胞本身具有自然杀伤作用,导致Fcy受体表达下降,自身机体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出现功能障碍。
纤维蛋白形成与Fib密切相关,在凝血过程中可溶性Fib最终阶段为纤维蛋白,其状态呈结晶状,可使血液减少凝固,如患者Fib水平出现病理性增高,可能患者存在结缔组织病、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急性感染,因此,通过Fib水平可反映患者血液高凝状态[7,8]。临床研究表明[9],乳腺癌患者Fib水平均偏高,在恶性肿瘤检查结果中Fib均有参与,可对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进行准确反应,但目前关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与Fib水平是否相关,临床争议较多,主要为Fib水平标准以中间值和正常标准,而乳腺癌患者因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为实现Fib水平、病理因素及预后分析,需规范划分标准。在单克隆抗体治疗临床反应及临床病理分析中,凝血指标可从机体微环境反映抗体作用机制,还可对临床指标、血液、病理分级进行分析,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通过凝血相关因子测定还可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病理因素、疾病诊治预后,对肿瘤患者血栓预测具有重要价值[10]。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组Fib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乳腺癌患者赫赛汀治疗中Fib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凝血功能指标可判断乳腺癌患者赫赛汀治疗的有效性,如患者治疗无效、Fib水平呈明显升高等。
参考文献:
[1]刘玉琳,夏宇,刘婧,等.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与赫赛汀治疗效应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384-2386.
[2]刘长青.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9,25(9):79-81.
[3]何敏,邓丽聪.赫赛汀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17):1603-1606.
[4]董超,杨润祥,任宏轩,等.赫赛汀联合NP(长春瑞滨+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7):1564-1566.
[5]翟美萍.新辅助TAC化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和Ki-67表达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6):119-121..
[6]黄永惠.Ⅱ/Ⅲ期乳腺癌采用CEF方案联合赫赛汀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6):3824-3826.
[7]余丹丹.赫赛汀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J].当代医学,2018,24(34):193-194.
[8]张军,王亚萍,李林均,等.新辅助化疗联合赫赛汀治疗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病理学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7):67-70.
[9]王莉萍,沈坤炜,沈镇宙,等.赫赛汀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中的新进展[J].中华肿瘤杂志,2016,28(4):241-243.
[10]韩铭,邓华瑜,隆玲,等.赫赛汀对乳腺癌SK-BR3细胞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7,38(11):626-629.
仇丽娟,白羽,李小庆.赫赛汀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临床效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27):54-55.
分享: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且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发病与遗传、环境暴露、年龄、行为生活方式、生育方式等密切相关[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存在于乳腺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通过促进癌细胞分裂、增殖、恶性转化使乳腺癌进一步发展。
2025-03-21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术后病人需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病人极易对自己产生厌恶情绪[2]。
2025-03-17确诊为BC后应及时治疗,否则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乳房肿块、皮肤红肿、乳头溢液等症状发生,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最初癌细胞在乳腺位置,随着癌细胞生长繁殖会向周围组织或器官扩散,其中癌细胞最容易向腋窝扩散,一旦癌细胞扩散,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2]。
2025-03-12化疗药物除了对癌细胞产生破坏外,也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引发心脏毒性反应,导致心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2],因此,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进行心功能评估显得尤为重要[3]。
2025-02-20临床对于TNBC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以往研究认为,早期乳腺癌病灶发生微转移,既往有专家认为考虑到患者出现胸骨旁内乳淋巴结转移风险,故手术采取扩大根治术治疗方案,腋窝淋巴结清扫是手术治疗关键[2];但实际临床显示,扩大手术清扫范围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价值有限。
2025-02-20乳腺癌除常规癌症症状困扰之外,还会出现外在形象受损、性功能障碍、家庭婚姻关系改变等问题,故其癌因性疲乏度较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更为多见与严重,大量乳腺癌患者皆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疲乏感的伤害侵袭,成为其预后不良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生活质量因此受损者不在少数[3]。
2025-02-17这些症状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随着其他多种症状共同出现[2],这些症状被称为症状群。乳腺癌术后患者具有患侧上肢疼痛、精神心理困扰、癌因性疲乏等症状群,急需有效的症状群护理方式,然而临床护士当前仅根据护理常规方式进行照护,无法针对特定症状群给予精准护理[3]。
2025-02-08现如今乳腺癌已是导致女性癌症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恶性程度显著。乳腺癌的患病年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临床诊疗及预后效果等方面在不同分子亚型间表现不同。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ofno specific type,IBC-NST) 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分型,其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依据病理分子分型决定。
2025-02-06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是常见的乳腺癌亚型,超过70%的乳腺癌患者为HR阳性和/或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4]。乳腺癌内分泌疗法是治疗乳腺癌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存在并发症较多且难以缓解、耐药现象频发、细胞分子学机制未完全明确、治疗手段缺乏突破性进展等问题。
2025-01-27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分子水平高度异质性肿瘤疾病之一,孕激素、雌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对该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1]。有研究显示,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增殖活性、强烈浸润性和高远处转移风险的亚型,其临床特征包括疾病快速进展、治疗难度大以及预后较差,通常伴有较高的复发率[2]。
2025-01-25人气:22313
人气:18475
人气:15468
人气:14984
人气:1458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肿瘤学杂志
期刊人气:1933
主管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3070
国内刊号:23-1212/R
邮发代号:14-159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