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贵阳市高致癌性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亚型及感染特点。方法对907例高级别及以上病变(HSIL+)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HPV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及感染状态。结果①HSIL组感染率最高的7种HPV亚型为HPV16、52、58、33、51、18及31型,ICC组感染率最高的7种HPV亚型为HPV16、58、18、33、39、52、53型;ICC组与HSIL组比较,HPV16型、18型感染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3,P<0.001;χ2=7.817,P=0.005);②HSIL+患者以HPV单一型别感染为主,ICC组较HSIL组HPV多重型别感染率下降。结论HPV16、18型是贵阳市宫颈癌高致癌性基因亚型,58、52、33型亦属常见高危亚型;HSIL+患者以HPV单一型别感染为主,HPV多重感染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病概率。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病因[1],而HPV基因型多达上百种,其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险性不同[2],针对高致癌性的HPV进行风险管理及疫苗的接种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不同地域及人群中高致癌性HPV病毒型别存在差异。了解区域高致癌性HPV型别,有利于当地宫颈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本研究对贵阳市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浸润性宫颈癌人群中的HPV亚型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该地区高致癌性HPV型别及感染特点。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阴道镜门诊经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HSIL及ICC的患者,患者主要来源于贵阳市。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1.78±9.18)岁。纳入患者共907例,其中HSIL768例定为HSIL组,ICC139例定为ICC组。本研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及以上病变包括HSIL及ICC。
2、方法
(1)HPVDNA分型检测:采用潮州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可检测21种HPV亚型,包括15种高危型HPV亚型,即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型;6种低危型HPV亚型,即HPV6、11、41、43、44、81型;(2)病理学诊断:宫颈组织按照常规组织病理学标本进行处理。病理切片由2名病理医师进行组织学诊断。根据2012年版下生殖道和肛门鳞状上皮病变术语(LAST)[3],病理诊断分为NILM、LSIL(CIN1)、HSIL(CIN2、CIN2/3、CIN3)和宫颈癌。
3、统计学方法
不同亚型HPV感染率表示为不同亚型HPVDNA阳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不同亚型HPV的感染比例表示为型特异性HPVDNA阳性的次数占所有HPVDNA阳性次数和的百分比。对多重感染者,重复计算各型别HPV感染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HSIL及ICC患者HPV感染总体状况
907例HSIL及ICC患者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累计感染比例为94.50%(1186/1255),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累计感染比例为5.50%(69/1255)。
二2768例HSIL组HPV各型别感染率由高到低前7位依次为HPV16型46.48%(357/768),HPV52型21.35%(164/768),HPV58型21.22%(163/768),HPV33型10.29%(79/768),HPV51型5.73%(44/768),HPV18型5.34%(41/768),HPV31型5.08%(39/768);139例ICC组,HPV各型别感染率由高到低前7位依次为HPV16型64.75%(90/139),HPV58型10.79%(15/139),HPV18型10.07%(14/139),HPV33/39型4.32%(6/139),HPV52/53型2.88%(4/139),31/51/59/81型为2.16%(3/139),HPV68型1.44%(2/139)。
ICC组中HPV16型和18型感染率高于H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3,P<0.001;χ2=7.817,P=0.005)。
3、HPV单一型别感染或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HSIL及ICC患者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随感染亚型数量的增多,患病人数逐渐减少。ICC组HPV单一型别感染率高于H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00,P<0.001),HPV二重、三重感染率显著低于HSIL组;ICC组中无HPV四重及以上感染者,见表1。宫颈癌及HSIL组中HPV16型感染率最高,单一HPV16型感染率ICC组高于HSIL组(57.55%、30.21%),HPV16联合其他高危型HPV(OHR)感染率ICC组低于HSIL组(7.19%,13.93%)。
表1宫颈HSIL和宫颈癌中HPV单型别/多重型别感染的比例[例(%)]
三、讨论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地区间差异明显,西部地区高于发达地区,原因主要是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不足,筛查能力低下有关,推测与HPV感染状况存在特殊性也有一定关系。2014年WHO提出用cobas4800HPV分型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一线初筛方法,将16、18单独检出,其他12种HPV型别未被单独列出,我国大多参照国际指南进行筛查,但由于地域不同,种族不同,HPV感染特点也存在差异。
袁艳等[4]报道在贵州医科大学妇科门诊就诊女性的HPV常见亚型为HPV16、52、58、11、6、33、18型。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常见的型别为16、58、18、33、39、52、53型,HSIL中HPV常见型别16、52、58、33、51、18、31型。由此可见,除HPV16型外,HPV52、58、33型不但是贵阳地区女性最常见亚型,也是导致HSIL+病变发生的主要型别,在防治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本研究中HPV18型虽然在贵阳地区不属于前三位常见亚型,但宫颈癌组与HSIL组比较HPV18型感染率明显升高,除16型外,其他型别感染率下降,说明HPV16、18型具有更高的致癌性,与同类研究结果[5,6]相同,HPV16、18型也是导致贵阳地区宫颈癌发生最关键的感染型别。
人群中普遍存在HPV多重感染,关于多重感染是否与宫颈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尚存争议。孙晔[7]研究也显示,多重HPV感染能促进宫颈病变的发展。而Muñoz等[8]的研究认为,多重感染并不会增加子宫颈癌的发生概率,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与HPV多重感染无关,而与病毒致病力有关。本资料显示,HSIL与ICC组以HPV单一感染为主,ICC组中HPV单一型别感染率(87.77%)明显高于HSIL组(67.45%),而HPV多重感染率并未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HPV16是宫颈癌风险最高的型别,其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本研究也证实了这点,研究显示在HPV16相关的感染中,单一HPV16型感染率ICC组明显高于HSIL组(57.55%、30.21%),而HPV16联合其他高危型HPV(OHR)感染率ICC组低于HSIL组(7.19%、13.93%),说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HPV病毒致病力有关,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目前基于欧美地区HPV基因型流行情况为基础研制的3种宫颈癌疫苗,在我国均已上市。国外文献报道“HPV16和18能预防70%的宫颈癌,Merck九价疫苗能预防90%以上宫颈癌和CIN2+”[9]。本研究数据显示,HPV16/18型在HSIL+中的累积感染率为40%(502/1255),HPV6、11、16、18、31、33、45、52、58在HSIL+中的累积感染率为80.72%(1013/1255),提示九价疫苗对于预防贵阳地区女性HPV的感染及高级别及以上病变的发生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虽然仅为一家医院的数据,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贵州省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甲医院,集中了省内大部分高级别以上病变患者,可以在一定层面上揭示该区域高致癌性的HPV基因亚型发布状况及感染特点。可以为本地宫颈癌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4]袁艳,王焰,马莉,等.贵州地区8120例就诊妇女21种HPV亚型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159-1164.
[6]乌恩奇,赵焕虎、刘微,等.中国不同地区宫颈癌中HPV型别分布数据横向比较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23):1845-1851.
[7]孙晔.586例宫颈疾病患者HPV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2):1777-1779.
郭桂芝,胡晓燕,焦薇,周遵伦.贵阳市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患者HPV亚型分布状况及感染状态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0,21(05):464-46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每年全球约有53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约有26万例死亡病例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数的85%以上。尽管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多个因素相关,但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被广泛认为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3]。
2025-04-17宫颈癌(CC)是目前全球女性中第4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据统计,2018年全球有57万CC病例,而死亡病例已超过31万〔2〕。CC发生的主要因素是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的预防疫苗主要有二价、四价和九价〔3〕,尽管疫苗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也存在死亡率。目前,CC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射治疗,辅以化疗〔2,4〕。
2025-04-10宫颈癌可分为鳞癌、腺癌,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对患者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较为重要[3]。磁共振成像(MRI)为无创检查方式,可对宫颈癌进行诊断,但该检查方式无法对患者病情分期进行准确的诊断。进行DCE-MRI时,临床需使用对比增强剂,临床效果较好,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可详细观察肿瘤周围血管,评估患者肿瘤微环境[4]。
2025-04-02目前宫颈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见发病年龄在 30~35 岁,浸润癌发病年龄在 45~55 岁,不论哪一种疾病都会给女性的身体、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该病具有病程较长的特点,因此应对其进行早期检测,尽早为患者实施合理的诊疗,这对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和改善其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04-01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CC)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全球肿瘤第三位。 CC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宫颈损伤、慢性细菌感染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 慢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损伤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导致宫颈癌的进展。 CC 患者的生存时间受其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2025-03-28宫颈癌死亡率的下降与医疗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目前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以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分子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联合的综合治疗为主[4],其中放射治疗在宫颈癌各临床分期均适用[5]。在宫颈癌早期,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案,放射治疗也可有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中晚期姑息放射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6]。
2025-03-27宫颈癌是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有研究表明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威胁女性生命安全。在癌症病人治疗中度疲乏发生率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不同病人心理反应、癌症症状程度不同,可能与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有关[2]。
2025-03-18宫颈癌发病隐匿且转移晚、进展缓慢,确诊时大部分患者病情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1-2]。宫颈癌具有易转移性和高侵袭性,故加强宫颈癌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调控蛋白表达与疾病发生、发展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3]。
2025-02-20调强放疗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调强放疗可使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形状适合度较常规放疗大有提高,进一步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照范围。随着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放疗越来越注重精准化和个体化,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放疗副反应[1-3]。
2025-02-20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方法逐渐无法满足当前患者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对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改善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加速康复速度[2-3]。
2025-02-18人气:18552
人气:16007
人气:15574
人气:15087
人气:1484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人气:4480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930
国内刊号:36-1101/R
邮发代号:44-3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