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为宫颈癌患者的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9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一般临床护理,观察组行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服务意识、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护患关系、护理过程、护理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可改善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升整体护理工作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和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时候护理对患者康复影响更大,对于宫颈癌患者来说更是如此[1]。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方法逐渐无法满足当前患者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对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改善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加速康复速度[2-3]。为此,本研究选取9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9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纳入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并发心、肝、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对照组年龄45~61岁,平均(50.18±2.48)岁;观察组年龄42~59岁,平均(50.17±2.4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一般临床护理。围绕围术期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术中安全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遵医嘱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确保病情平稳恢复,尽可能不出现病情恶化或严重并发症。观察组行全程优质护理。(1)入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需立刻对其进行关怀和指导,帮助其安排各项检查,保持微笑服务,耐心询问患者病情、需求并向患者家属介绍宫颈癌手术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2)术前护理:耐心讲解手术过程,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手术,佐以成功案例提高其治疗信心。(3)术中护理:术中护理的核心是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调整手术室温度在23~25℃,手术中注重保护患者隐私,对未手术部位加盖保温毯,同时对液体进行预加热,合理控制滴注速度,整个手术过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完成后做好器械检查、患者护送工作。(4)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关系到患者康复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的核心和关键,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告知手术结果,对于担心预后情况的患者应详细讲解科学预后方法以及成功治疗案例,暗示病情得到控制。其次进行饮食干预,以患者术后营养健康情况为基础,同时从患者家属处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科学搭配食材实现健康饮食。然后进行运动指导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制订动计划,严格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以慢走、举臂、屈膝运动为主,保证运动健康,促进身体机能恢复。(5)术后随访指导:加强术后恢复宣教,科学分析患者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对缺乏医学常识的患者应采用最为简单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对于具备一定医学常识的患者应采用最简洁直接的语言进行讲解,主动关心患者生活,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并提出专业建议。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变化。SDS评分标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SAS评分标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采用简单疲乏量表对患者癌因性疲乏进行评分,满分10分,分值越低则癌因性疲乏越轻。
1.3.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进行评分,各项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越高。
1.3.3比较两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由患者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服务意识、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护患关系、护理过程、护理效果进行评分,各项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对护理人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评价越高。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5.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3两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服务意识、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护患关系、护理过程、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3、结论
宫颈癌治疗主要是以微创手术为主,可提高手术安全性,科学的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全程优质护理是较为适合宫颈癌患者的一类护理模式,以其全方位、科学性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4-5]。多方研究指出[6],宫颈癌患者在安全护理、舒适护理、人文护理等方面要求突出,将护理过程分为入院、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五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护理重点不同,协同作用可推进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术前护理的核心是健康教育,旨在让患者明确护理重点,同时提高手术信心,术中护理的核心是安全护理,旨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舒适度,术后护理的核心是生活护理,了解患者所需并进行健康指导,可有效控制病情[7-8]。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护理工作护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佐证全程优质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凤莹,唐佳楠.全程优质护理对宫颈癌患者不良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7(7):95-96.
[3]王志雯.优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1,7(76):112-113.
[4]龚静,朱洁楠.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癌护理中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1,5(31):15-17.
[6]梅红莲.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4(2):232-234.
[7]林丽丽.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宫颈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和睡眠障碍的影响[J].家有孕宝,2021,2(15):242.
文章来源:柴亚静,黄欢.全程优质护理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40(02):179-181.
分享:
宫颈癌(Cervicalcarcinoma,CC)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是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报道表明,自噬与肿瘤的发展、发展密切相关。王兴芬等研究表明,自噬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二者相互协同促进肿瘤的血管新生和细胞修复。且多项报道显示,自噬的抑制可以进一步降低放射药物治疗后肿瘤的发生,例如鼻咽癌、肝癌和大肠癌。
2025-04-26宫颈癌指发生于子宫颈的恶性肿瘤,通常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引起,尤其是高危型 HPV,接种 HPV 疫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宫颈癌的早期阶段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不规则出血、阴道分泌物异常、骨盆疼痛、尿频等症状。
2025-04-2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每年全球约有53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约有26万例死亡病例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数的85%以上。尽管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多个因素相关,但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被广泛认为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3]。
2025-04-17宫颈癌(CC)是目前全球女性中第4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据统计,2018年全球有57万CC病例,而死亡病例已超过31万〔2〕。CC发生的主要因素是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的预防疫苗主要有二价、四价和九价〔3〕,尽管疫苗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也存在死亡率。目前,CC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射治疗,辅以化疗〔2,4〕。
2025-04-10宫颈癌可分为鳞癌、腺癌,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对患者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较为重要[3]。磁共振成像(MRI)为无创检查方式,可对宫颈癌进行诊断,但该检查方式无法对患者病情分期进行准确的诊断。进行DCE-MRI时,临床需使用对比增强剂,临床效果较好,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可详细观察肿瘤周围血管,评估患者肿瘤微环境[4]。
2025-04-02目前宫颈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见发病年龄在 30~35 岁,浸润癌发病年龄在 45~55 岁,不论哪一种疾病都会给女性的身体、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该病具有病程较长的特点,因此应对其进行早期检测,尽早为患者实施合理的诊疗,这对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和改善其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04-01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CC)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全球肿瘤第三位。 CC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宫颈损伤、慢性细菌感染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 慢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损伤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导致宫颈癌的进展。 CC 患者的生存时间受其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2025-03-28宫颈癌死亡率的下降与医疗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目前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以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分子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联合的综合治疗为主[4],其中放射治疗在宫颈癌各临床分期均适用[5]。在宫颈癌早期,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案,放射治疗也可有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中晚期姑息放射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6]。
2025-03-27宫颈癌是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有研究表明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威胁女性生命安全。在癌症病人治疗中度疲乏发生率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不同病人心理反应、癌症症状程度不同,可能与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有关[2]。
2025-03-18宫颈癌发病隐匿且转移晚、进展缓慢,确诊时大部分患者病情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1-2]。宫颈癌具有易转移性和高侵袭性,故加强宫颈癌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调控蛋白表达与疾病发生、发展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3]。
2025-02-20人气:18558
人气:16683
人气:16015
人气:15304
人气:1344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期刊人气:10180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479
国内刊号:11-9369/R
创刊时间:2016年
发行周期:周二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66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