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市场信息获取有助于提高农村电商销售效率,市场信息获取的作用在于:促使农村用户得以完成供需信息匹配并快速达成交易、促使农村用户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生产结构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农村用户销售行为中存在信息获取不通畅、信息获取不及时以及信息获取失真的问题,导致农村用户电商销售行为存在偏差。因此,以打通城乡商贸流通渠道为外在基础、以搭建信息沟通交流平台为依托、辅之以农民信息获取能力提升为内在要求而构造信息获取策略,对提高农村用户电商销售效率,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吴雪,2020)。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机,农村电商为实现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农村电商为农民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成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搭建了畅通的流通渠道。但是,农村电商在推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市场信息获取能力不足,使得农户电商销售行为出现偏差。实际上,信息获取有效性是保障电商可获得性的基础(李晓静,2019),市场信息获取对农产品的销售十分关键,有效的市场信息能够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由此,构建科学的信息获取方法,化解电商销售中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提升电商销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概况
农村电子商务的早期发展源自于互联网嵌入所带来的节俭式创新和包容性发展,此后基于农村社会网络的模仿行为引发技术快速扩散,同时带来各种要素的集聚(曾亿武,2020)。经过几年发展,逐渐形成了工农产品对接、线上线下互补、商流物流信息流合一、服务与消费并重、传统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发展路径(胡璇,2020)。2018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22亿,消费行为中网购比例超过55%,线下消费中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达到47.1%,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增长至38.4%。当前,我国农村网店数将近1000万家,2018年我国农村电商零售额达到16804亿元,占全国电商零售额的比例在17.35%以上(见表1)。同时,截止2019年6月,电商带动农村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不断涌现的淘宝城、淘宝村成为城乡创业的有效载体(张艳辉,2020),淘宝村数量如表2所示。此外,农村电商发展背景下,农民生活方式逐步转变,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开始逐步享受工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农村电商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的重要载体。
(二)影响我国农村电商的因素构成
农村电商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迅速崛起的电商业务,使得市场包容性大幅度提升,农村居民能够借此渠道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前者为农村电商发展奠定了设施基础,后者为农村电商提供了广阔市场机会。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限制性因素开始显现,制约了农村电商向更高发展层次迈进。农村地区不同于城镇地区,缺乏良好的经济基础,发展经济的要素投入显然不及城镇,资本、技术、人才均比较落后。在众多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因素当中,信息制约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唐立强,2018)。电商业务是建立在信息互联互通基础之上的,信息由数据构成,数据已然是当今时代新的资源,新的经济要素。农村地区自始就存在信息闭塞的问题,农业生产无法跟进市场变化,农民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因此,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加农产品销售额,是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和集约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表1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及电商零售额统计
表2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淘宝村数量
市场信息获取对农户电商销售行为的影响路径
实现供需信息匹配,是促成交易的核心环节。电商的功能在于,供需双方可以实现跨时空完成信息的匹配。具体而言,农户在线发布产品信息,需求方在线搜索产品信息,居间以互联网IT技术实现快速检索和响应,并由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第三方物流机构提供货物配送服务,进而完成“搜索-下单-支付-发货-收货”一站式交易。在此过程中,信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信息作为一种隐形的纽带将各个交易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将潜在的合作双方推送至“谈判桌”,以最终达成交易。具体影响路径为:
第一,市场信息获取促使农户能够向市场快速供给产品。信息最直接的作用是将供需双方联系起来,卖方提供产品信息,买方在线检索信息,二者实现匹配。在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中,商贸流通形式仅限于集市摆摊、城镇郊区摆摊,或者固定向城镇各类型超市供货,信息获取显然是被动的,等待买主上门(或是摊位前咨询),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农民付出了辛苦,但获取的回报有限。电商渠道作用下,农产品信息上网,买主可以在线检索所需农产品,农民也可以在线检索到需求信息,以定向发货。由此,电商为农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销售渠道和交易平台,为农户销售农产品提供了虚拟空间市场,促进了农产品交易规模的扩大。
图1市场信息获取对农户电商销售行为的影响路径
图2农民手机使用类别占比情况
第二,市场信息获取促使农业生产实现结构性调整。简单而言,不知道市场需求什么,就无法为市场供应什么,农民的劳动就无法转化成有效价值。通过电商获取市场信息,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动情况,进而调整自身农业生产的结构,电商在无形中起到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作用。反观当前众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发现,依旧存在大量农村地区秉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以主粮生产为主,经济作物很少,而周边市场中粮食供应充足,但多样化的食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在另外一些乡村地区如浙江、江苏等地,依托于自身良好的电商市场环境,根据市场需求调节农业生产结构,粮食生产采用规模化方式,零散碎片化的土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如果蔬、茶叶等,进而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结构性调整。
第三,市场信息获取促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户通过电商渠道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完成供需匹配,并依据市场信息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同时起到了纽带作用,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户面向城镇地区借助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城镇则以电商为渠道向乡村地区输入工业品,在此互动贸易过程中,城乡之间的联系紧密、合作加深,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农户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自身销售行为的改变,由被动式销售转为主动式销售;对自身经营理念进行了更新,由小市场思维更新为大市场思维,销售观念得以改变(刘晓倩,2018)。这种改变和更新会对农户自身的经营行为和销售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农户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这种便利会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市场信息获取促使农户得以完成供需信息匹配,快速达成交易,也促使农户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生产结构,以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效率化发展。同时,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又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如图1所示。
农户电商销售过程中信息获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
(一)农户电商销售过程中信息获取存在的问题
信息获取是促进农产品实现规模化销售的关键,对提升农产品销售效率至关重要,随着电商渠道的不断搭建,农户电商销售行为得以改变。农民信息获取越充分、越完全,就越能最大程度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策略和销售策略(许竹青,2013)。但是,农户在利用电商开展销售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既有外在的流通因素的制约,也有内在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的因素影响。
一方面,尽管我国农村电商在近些年获得大量发展,农村电商交易规模从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6804亿元,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但是,相比较而言,农村地区交通条件不足,大多处在城镇周边,甚至是更加偏远的山区,与外界沟通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信息获取的畅通性和及时性不足,难以满足当前消费的多样化需求。很多时候,顾客在城镇地区下单,农户从组织货源到联系物流开始配送,所花费的时间往往需要3-5天,对于一般的生鲜农产品而言,这个周期已经超过食品保鲜、保质的时间限定。对于普通的具有较长保质期的农产品而言,小而零散的电商订单使其利润空间狭窄,很多农户为了实现销售,甚至不计成本采取包邮、赠送的方式销售产品,农户承受着较大损失。
另一方面,农户久居农村地区,与外界沟通联系较少,对外界的市场变化不能及时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也使得其在组织农业生产过程中显得滞后。农村不具备遍布的网络系统,农民上网大多依赖手机、电脑,或者通过电视获取外界信息,但农民对手机、电脑的使用效率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农民使用手机从事电商活动的比例不足15%(见图2),利用电脑从事电商活动的比例不足46%,尽管淘宝村、淘宝店大量设立,但真正实现长期盈利的并不多。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农民尚未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认知还十分有限,对电商平台的利用效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想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显然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进一步提升农户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对提高销售效率十分有必要。
(二)农户电商销售过程中信息获取改进路径
综上,本文认为,针对农户市场信息获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情况,应当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方法,以提高信息获取的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农户销售的效率。
首先,构建更加畅通的城乡之间商贸流通体系,打通贸易渠道和物流渠道,为实现产品和信息的双向高效流通奠定基础。一方面,以政策为牵引,以市场为主导,促进城乡之间商贸往来,加强城乡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城乡结合地带建立贸易中心、中转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另一方面,合理引导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进入农村经济建设领域,加强农村地区交通物流、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建立畅通的物流和信息流通渠道提供便利的条件。
其次,打通农村智能信息流通渠道,建立信息交换平台,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目前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主要实现了“从无到有”,而实现“从有到优”还需要一个过程。以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打通农村智能信息流通渠道,建立起信息交换平台,将不同主体纳入到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当中,实现信息的集中式传递和沟通,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再次,增强农民信息素养,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依托提高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对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组织农村知识青年开展电商业务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另一方面,以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下乡创业,支持农村经济建设。
总而言之,以打通城乡商贸流通渠道为外在基础,以搭建信息沟通交流平台为依托,进而创造出更加良好的信息获取条件,辅之以农民信息获取能力提升为内在要求,进而构造出效率领先的信息获取策略,以纠正电商销售过程出现的信息获取不通畅、信息获取不及时以及信息获取失真的偏差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雪.新常态下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5)
[2]李晓静,刘斐,夏显力.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电商销售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陕西两省猕猴桃主产区的微观调研数据[J].农村经济,2019(8)
[3]胡璇.双向流通背景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度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2)
[4]张艳辉,张春凯,李宗伟.谁更有可能开网店?——基于先前经验与合法性的研究[J].管理评论,2020,32(2)
[5]唐立强,周静.社会资本、信息获取与农户电商行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3)
[6]刘晓倩,韩青.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对收入的影响及其机理——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8(9)
[7]许竹青,郑风田,陈洁.“数字鸿沟”还是“信息红利”?信息的有效供给与农民的销售价格——一个微观角度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3(4)
张筑平.市场信息获取对农村电商销售行为的影响与改进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20(20):90-92.
分享:
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是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可以持续跟进各项内部工作的开展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确保工作质量并促成提升,优化各项内部资源的配置,确保企业可以处在较为理想的运行状态。而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涉及较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更是为工商管理人员带来沉重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
2024-11-05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核心之一。自1993年开始,我国逐渐步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时期。2019年推行LPR定价机制改革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至关重要的并轨阶段。因此,商业银行在LPR改革过程中,将面临巨大挑战。论文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并在深入分析LPR推行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基础上,对后续深化改革提出参考意见。
2021-09-07目前,给城乡融合发展造成制约的最主要障碍仍然是土地市场制度结构,而在改革体制并创新制度的背景下,实现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巨大推动作用。与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有重要关系的一个因素就是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
2021-07-20母婴保健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儿童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确立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的思路。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域提出了“一网通办”“双减半”等工作模式,优化了环境。母婴保健技术主要包括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助产技术、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等。
2021-05-29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与控制经营者集中三大制度支撑的规则体系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激化,三大制度皆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适应性与灵活性不足的问题。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正是反垄断立法与执法囿于制度移植的固有路径而忽视了对市场力量的分析与把握,进而缺乏制度反思的能力。
2021-05-15信用卡透支利率先后经历固定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取消上下限管理,至此正式拉开市场化序幕。这将对信用卡乃至消费信贷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信用卡行业将重新焕发活力,消费者可以享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需从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数字化经营能力着手,重新激发信用卡市场潜力。
2021-04-26利用31个省份2011—2018年的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我国药品行业市场化定价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药品行业实施市场化定价政策非常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药品费用支出。为进一步深化药品行业市场化改革,应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督,以期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调控结合作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药品行业的市场竞争效率。
2021-04-13本文基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视角,研究了数字消费经济环境下不当竞争行为的特征与表现形式,并以具体的实证案例为切入点,剖析了数字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中主体范围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确定。针对现阶段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调查取证、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增加法律一般性条款、拓宽主体适用范围。
2021-04-07在新冠疫情对外部循环造成强烈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必须尽快强化内循环能力并引致外循环主导力的提升。本文研究了内外双循环格局下城乡要素流通市场机制的构建,结论认为我国城乡要素流通的驱动力和特征随内外循环变化而演变。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架构是对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科学判断,内循环的关键短板在于城乡发展的不协调。
2021-03-24我国城市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多种制式协调发展。在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外,虚拟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交通制式应运而生。分析了虚拟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以及在我国城市的适用性及发展现状,探究了虚拟轨道交通的市场前景,为相关主机厂提供营销策略和建议。
2021-02-05人气:4294
人气:3625
人气:3473
人气:3409
人气:336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市场研究
期刊人气:991
主管单位:河南省统计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统计信息咨询中心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672-4216
国内刊号:41-1348/C
邮发代号:36-12
创刊时间:195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