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对重庆市开展母婴技术审批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建立并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审批管理模式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和现场访谈结合的调查方法,选取重庆市市级及抽样10个区(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针对母婴技术审批管理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市级、区县形成了“互联网+审批管理”模式,审批服务开展顺利。但仍存在细则需进一步明确,信息系统层面整合等困难。结论需出台政策配套及细则,加强考核、培训指导和宣传教育,整合不同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母婴保健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儿童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确立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的思路[2,3]。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域提出了“一网通办”“双减半”等工作模式,优化了环境[4]。母婴保健技术主要包括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助产技术、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等[5]。深化“放管服”改革重庆卫生行政许可90%以上可网上审批[6]。本文针对重庆市“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母婴技术审批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为今后改善母婴技术审批管理模式提供决策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20年6-12月选取重庆市市级、10个区(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及区(县)的母婴审批相关的270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
包括“放管服”改革现状的定性访谈内容及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人员数量调查表。主要包括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助产技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数量、医疗保健机构基本情况等,以及母婴保健技术专项行政许可中的现状。
1.2.2调查方法
课题组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全市“一区两群”分布,根据经济好、中、差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了“一区”(主城都市区)的九龙坡区、渝北区、涪陵区、大足区、铜梁区、永川区,渝东北的万州区、云阳县,渝东南的黔江区、石柱县等10个区(县)进行调查。对市级及以上10个区县进行了定性调研访谈,对10个区县母婴技术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发放了问卷调查表。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范围、一致性和逻辑性进行检查后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重庆市10个区(县)所管辖的涉及母婴审批技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270家。其中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0家,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2家,结扎手术154家,终止妊娠手术261家,助产技术服务226家。见表1。调查的机构中能够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服务的人员共5311人,其中能够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有65人,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的有82人,结扎手术的有1170人,终止妊娠手术的有1506人,助产技术的有2488人。见表2。
表1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数量(n)下载原表
表1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数量(n)
表2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数量调查表(n)下载原表
表2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数量调查表(n)
2.2母婴保健技术专项行政许可审批现状
2.2.1“放管服”及监管层面
落实简政放权,明确各级审批权限。在所有行政审批项目中,卫生行政审批共18~20项。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许可范围:市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直属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等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区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许可范围: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结扎、助产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严格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印发《重庆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机构设置规划(2015-2020年)》,探索出台《重庆市助产机构准入标准》,强化能力建设和日常监督,保障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母婴保健技术安全、规范、有序应用。提高办件效率,统一标准。制定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行政许可和“互联网+监管”标准操作程序,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行政许可不因人员变动而脱节。
2.2.2组织实施及审核流程层面
母婴保健技术专项行政许可由区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现场评审,区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机构从事母婴保健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发放《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助产机构评审:区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区县级产科质量评审组专家对各医疗助产机构每3年进行1次产科质量评审,评审依据为《重庆市医疗机构产科质量分级分类评审标准(2016年版)》,根据专家出具的评审结论,通过的医疗机构,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相关人员《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到行政审批大厅办理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助产人员审批: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组织1次母婴保健技术培训班,经培训考核合格人员持身份证、执业资格证、执业证书、学历证明到区县行政审批大厅办理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审核流程:区县机构或人员提交资料后,分3个层级签字审核(机构、考核机构、区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的资料目录由区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给当事人。由区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会委托区妇幼保健院审核,由前台综合窗口人员进行一窗受理,区县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后台审核制证。
2.2.3取得的成效
2014-2020年,市级层面共审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机构110家,人员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资格许可1255人,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许可17家,人类精子库1家,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含筹建)13家。调研的10个区县大多数形成了“互联网+审批管理”模式,审批服务开展顺利。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力保障了妇女儿童的健康发展。
2.2.4存在的困难
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和指导性文件,在实际审批工作中审批依据不明确。政务服务网上发布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医疗机构从事助产技术、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缺乏新办、变更、换发、校验、注销等相关事项。
行政许可项目交叉重叠。母婴保健技术审批开展项目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批准项目有重复现象。虽然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整合已全部完成,但一个机构申请以上2个项目审批需同时申请,造成审批重叠,且要重复提交2次。同时由于签字环节多,导致人员多次跑路,办证人员也陷入许可事项难以分身。
信息系统层面缺乏整合,平台有待完善。部分母婴保健技术专项行政许可目前暂未开展互联网办理途径,窗口受理纸质件,纸质档案存放空间有限。系统各自独立未整合,数据难以共享和互联互通。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医疗机构电子化注册联网管理系统是独立的系统,渝快办是政务系统,多个系统分离对于开展审批管理造成不便。同时尚无母婴保健机构管理系统及母婴保健人员管理系统,存在管理不便的困难,如机构有效期超期、人员变动不能及时知晓,难以即时在网络查询人员证件信息。
3、讨论及建议
3.1出台政策配套及细则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等法律法规发布多年,其中部分规定已不符合实际,亟须完善,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审批管理,明确专项行政许可实施细则。对于如何实施专项行政许可,建议明确什么级别的机构与人员要掌握什么样的基本技术,未掌握的绝对不能从事。考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恢复考评或列入医疗执业许可。优化流程,减少重复。建议2个项目整合到一个项目审批,再按现场检查情况,分别批准母婴保健技术项目和计划生育项目。
3.2加强考核、培训指导和宣传教育
统一考核标准、层级、方法、流程等,做到公平、公正、规范。加强业务指导: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加大宣传教育: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优势,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激发和增强人民大众的法律意识,推进行政审批事业发展。
3.3全面推进信息化办理,整合妇幼相关信息系统
信息化审批方式逐步替代人工纸质办理模式。未开展互联网办理的区县尽快使用好信息化手段和系统,特别是疫情期间,信息化手段更是安全、高效和方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互联网+审批管理”模式和机制,提升效率。已开展的区县逐步完善审批功能并进行数据分析。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审批放入医疗机构电子化注册联网管理系统中,医疗机构从电子化注册系统中申请业务,一个系统审批、出证,逐步与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效玲,何中臣,唐贵忠.重庆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6):4421-4423.
[2]胡世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J].大连干部学刊,2020,36(9):58-64.
[3]赵志远,贾义猛.放管服改革视角下行政审批局模式的再思考-基于邯郸市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的实践[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20(9):12-17.
[4]吴凌放,谢士钰,蔡岚岚,等.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过程评估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1,35(1):6-11.
[5]徐峰,张晗,闫秀梅.浅析医疗机构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767-5768.
[6]李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重庆卫生行政许可审批90%以上实现网上办[N].重庆日报,2019-10-25(004).
文章来源:吴远芳,文霞,廖斌,黄斌,陈源,周乐明.“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重庆市母婴技术审批现状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0):1776-1779.
分享:
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是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可以持续跟进各项内部工作的开展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确保工作质量并促成提升,优化各项内部资源的配置,确保企业可以处在较为理想的运行状态。而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涉及较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更是为工商管理人员带来沉重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
2024-11-05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核心之一。自1993年开始,我国逐渐步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时期。2019年推行LPR定价机制改革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至关重要的并轨阶段。因此,商业银行在LPR改革过程中,将面临巨大挑战。论文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并在深入分析LPR推行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基础上,对后续深化改革提出参考意见。
2021-09-07目前,给城乡融合发展造成制约的最主要障碍仍然是土地市场制度结构,而在改革体制并创新制度的背景下,实现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巨大推动作用。与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有重要关系的一个因素就是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
2021-07-20母婴保健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儿童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确立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的思路。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域提出了“一网通办”“双减半”等工作模式,优化了环境。母婴保健技术主要包括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助产技术、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等。
2021-05-29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与控制经营者集中三大制度支撑的规则体系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激化,三大制度皆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适应性与灵活性不足的问题。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正是反垄断立法与执法囿于制度移植的固有路径而忽视了对市场力量的分析与把握,进而缺乏制度反思的能力。
2021-05-15信用卡透支利率先后经历固定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取消上下限管理,至此正式拉开市场化序幕。这将对信用卡乃至消费信贷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信用卡行业将重新焕发活力,消费者可以享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需从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数字化经营能力着手,重新激发信用卡市场潜力。
2021-04-26利用31个省份2011—2018年的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我国药品行业市场化定价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药品行业实施市场化定价政策非常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药品费用支出。为进一步深化药品行业市场化改革,应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督,以期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调控结合作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药品行业的市场竞争效率。
2021-04-13本文基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视角,研究了数字消费经济环境下不当竞争行为的特征与表现形式,并以具体的实证案例为切入点,剖析了数字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中主体范围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确定。针对现阶段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调查取证、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增加法律一般性条款、拓宽主体适用范围。
2021-04-07在新冠疫情对外部循环造成强烈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必须尽快强化内循环能力并引致外循环主导力的提升。本文研究了内外双循环格局下城乡要素流通市场机制的构建,结论认为我国城乡要素流通的驱动力和特征随内外循环变化而演变。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架构是对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科学判断,内循环的关键短板在于城乡发展的不协调。
2021-03-24我国城市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多种制式协调发展。在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外,虚拟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交通制式应运而生。分析了虚拟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以及在我国城市的适用性及发展现状,探究了虚拟轨道交通的市场前景,为相关主机厂提供营销策略和建议。
2021-02-05人气:4299
人气:3629
人气:3479
人气:3412
人气:337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市场研究
期刊人气:993
主管单位:河南省统计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统计信息咨询中心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672-4216
国内刊号:41-1348/C
邮发代号:36-12
创刊时间:195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