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给城乡融合发展造成制约的最主要障碍仍然是土地市场制度结构,而在改革体制并创新制度的背景下,实现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巨大推动作用。与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有重要关系的一个因素就是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虽然说国家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并且在这一法律中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但是,从目前土地市场制度结构来看,城乡二元土地市场制度的影响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必须要在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创新方面加强力度,通过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的创新框架得以有效构建而成,进而借助创新的土地市场制度,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的健全,会从两方面来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是借助创新制度为农业农村内生增长、乡村振兴提供促进作用;而另一方面是为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推动力,同时有机结合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通过二者的双向互动及协调发展等,实现合力的有效形成,进而为城乡一体化及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形成提供推动作用。本文首先阐述创新土地市场制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意义,进而探索助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能够有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市场制度创新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及研究等提供参考意见,进而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1、土地市场制度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概述
以土地市场制度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是优化、改进、完善、创新原有土地市场制度,进而将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二元割裂土地市场制度结构的限制性因素有效突破,此时能形成统一化的城乡土地市场制度,而在无限制性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及融合发展目标必然会逐步实现。在创新土地市场制度的背景下,通过统一化的城乡土地市场制度形成,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即为农业农村内生增长与乡村振兴提供促进作用、助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目标有效实现、为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的形成提供推动力。可见,在创新统一化城乡土地市场制度的背景下,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城乡经济协调等起到的现实意义巨大。
2、土地市场制度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出现的问题
影响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害社会福利。受以往征地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城乡土地市场制度结构的割裂现象仍然存在,具体有城乡土地的产权及用途、市场、价格、规划、管理等二元化表现。此外,在制度影响背景下,也造成了市场垄断局面,同时也割裂了城乡二元土地市场,具体表现为:首先,在城乡土地或农村土地进行内部交易时,市场机制往往会遭到排斥,因而导致过度的农地非农化现象日益严峻,逐渐加大了耕地保护难度;其次,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土地征收及出让等环节剪刀差的有效获取目的,过度征地现象开始逐渐频发,土地财政依靠局面逐渐形成。受上述表现影响,都难以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的良好实现,同时也会损害农民土地财产权益。
限制农村发展的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快速发展起来的就是乡镇企业,加之农民建房潮的兴起,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为确保这一现象得以有效遏制,我国于1998年针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而在这一法律中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现象进行了限制,自此之后,国家于2004年再次修订土地管理法,随即开始逐渐放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而国家在2015年-2019年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行了试点,因此进一步推动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然而,受传统制度影响,仍然给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带来了极大困难。具体如下:首先,各地区往往存在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此时为了对更大土地利益进行获取,导致农村很少会获得建设用地指标或者基本没有,此种情况下,农民集体要想借助土地资源来获益,就可能会冒着风险将集体土地向非农建设方面进行转移,而大量涌现的小产权房,则表现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主动分享环节的土地收益。其次,对于集体建设用地来说,抵押融资功能较为缺乏,因而给农民财产性收入造成了极大限制。此外,城乡统一规划中并未融入集体建设用地,因而给整体的集体建设用地经济效益造成了阻碍。最后,过于粗放式的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象,加之受农村单一化产业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但因乡村农民很少有发展机会,此时只能选择背井离乡的方式,逐渐流失的人才,会给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造成进一步影响。
导致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立足城乡二元土地市场制度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我国土地市场化并不具备较高水平,因而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了严重影响。受低水平土地市场化程度影响,不会产生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较低的市场化水平,也会呈现出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现象,因而不会加大城乡收入差距。然而,在不断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的背景下,就会逐渐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市场化发展的土地形式,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此时城市作为经济发展中心,往往会对经济发展成果进行优先享受,所以会大幅度提高城市居民收入;而对于农村来说,受相对缓慢的土地市场发展因素影响,多数农村以农业劳作为主的土地利用形式,虽然会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但却较为缓慢。其次,政府征收的大部分土地资源,往往是以城市建设为主要用途,很少有土地指标提供给乡镇企业发展,加之受一些环保等因素影响,很难发展乡镇企业,导致农民收入提高的条件被大大压制。
3、土地市场制度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3.1通过创新制度、不断优化完善土地市场制度
第一,将政府征地边界科学界定出来,进而对政府征地行为进行有效规范,避免产生征地权滥用现象,为土地权利人利益提供保障作用,使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配置及保护等作用充分发挥。具体来说,可对国际先进经验成功做法进行借鉴,通过概括加举例等方式的应用,从法律角度将公共利益范围和具体项目明确界定出来,进而在公共利用的范围内规范政府征地权边界。第二,征地程序的公开化及规范化确立,一方面是将土地征用司法审查制度积极建立起来,另一方面是从法律方面为农民知情及参与土地征收提供保障。第三,健全科学征地补偿机制的积极建立,具体应以城镇化成果为依据,将补偿标准进行一定程度地提升,通过补偿范围的扩大,为被征地农民及农民集体财产权提供维护作用。此外还可选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及多元保障机制等的建立,使农业农村发展分配比例有效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同时也能为土地征收的科学性及公平性等提供进一步保障。
3.2健全土地市场制度体系、加快城乡融合步伐
健全土地市场制度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为出发点:第一,将法律制度歧视农村土地产权、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局面一一打破,在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及征地制度的背景下,推动普遍化城乡土地使用权权能的形成,确保城乡土地产权对等局面有效实现,将城乡二元土地市场结构逐步突破,借此来统一城乡土地市场。第二,在进一步发展农村土地市场的背景下,积极优化内部机制,进而以契合国家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及用途管理机制为出发点,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向市场准入政策的出台步伐逐步加快,并且在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中充分纳入农村集体建设,之后通过出让及租赁等方式的应用,实现农村土地交易流转及市场化配置等目的,加之城市土地市场内部机制的健全,在统一化的城乡用地市场制度框架中充分纳入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第三,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时,应注意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交易及信息服务平台等的大力构建,加之一些土地价格评估及土地市场咨询等机构的建立、土地收益分配及市场监管等机制的优化完善等,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常态化、成熟化发展提供促进作用,同等对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城市建设用地,确保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城乡土地资源。
3.3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盘活土地资源资
第一,将入市一般方式充分明确出来,要想确保土地流转市场得以从根本上规范开展,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向市场进入的过程中,应确保以下条件得以充分满足:即具备清晰的产权、与规划及用途管理制度相符,以此为前提,从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为出发点,选择招标及拍卖等方式来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第二,将入市途径积极完善,首先,可以选择就地入市这一途径,一种就地入市途径主要是在已经依法入市交易且投入使用的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中进行使用;而另一种就地入市途径主要是应用在与规划及用途管制相符且具有清晰土地产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对于这些土地来说,可选择招标或挂牌等方式直接向市场进入。就地入市显著优势体现在:前期开发成本很小、较短准备周期、较低入市难度等多个方面。其次,可选择调整入市这一方式,分散是我国大部分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具备的显著特征,所以其面临的困境体现在较高整合成本及较大难度等方面,而调整入市途径的显著优势体现在整合小块分散土地这一方面,能为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向市场的整体进入提供有利条件。最后,整治入市,此种入市途径是以城中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为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所遗留的历史问题之一就是城中村,一般其占据的位置是以城市优越位置为主,然而因混乱的规划及建设,导致土地高效利用受到影响,并且发展也较为缓慢,针对这些土地选择整治入市途径进行应用,能使得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目标有效实现,同时由政府及农民等共同参与的整治活动,也能为农民权利提供切实保障。
4、总结
城乡融合发展过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土地,而在不断创新土地市场制度的背景下,对城乡土地市场制度的统一化发展极为有利,同时也能有效约束城乡土地资源开发及利用行为。当今时代背景下,国家大力提倡的一项战略发展目标就是乡村振兴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就应该从农村重要、关键的土地资源盘活为出发点,以相应法律法规为依据,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化发展,加之协调城乡土地资源配置,达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目的的同时,助推城乡融合步伐的逐步加快。
参考文献:
[1]张世贵.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协同机理与改革路径[J].中州学刊,2020,(11):70-76.
[2]王晓慧.发展经济学视域下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J].全国流通经济,2020,(31):135-137.
[3]释放乡村振兴和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发展权[J].理论导报,2020,(08):51-52.
[4]刘双良,杨梓琪.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城乡统—建设用地市场的构建[J].绿色科技,2020,(04):237-238+241.
[5]张克俊,唐新.我国城乡要素市场的二元性再分析与统一建设取向[J].中州学刊,2019,(11):34-41.
文章来源:孙小毛.以土地市场制度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4):16-17.
分享:
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是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可以持续跟进各项内部工作的开展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确保工作质量并促成提升,优化各项内部资源的配置,确保企业可以处在较为理想的运行状态。而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涉及较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更是为工商管理人员带来沉重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
2024-11-05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核心之一。自1993年开始,我国逐渐步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时期。2019年推行LPR定价机制改革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至关重要的并轨阶段。因此,商业银行在LPR改革过程中,将面临巨大挑战。论文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并在深入分析LPR推行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基础上,对后续深化改革提出参考意见。
2021-09-07目前,给城乡融合发展造成制约的最主要障碍仍然是土地市场制度结构,而在改革体制并创新制度的背景下,实现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巨大推动作用。与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有重要关系的一个因素就是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
2021-07-20母婴保健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儿童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确立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的思路。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域提出了“一网通办”“双减半”等工作模式,优化了环境。母婴保健技术主要包括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助产技术、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等。
2021-05-29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与控制经营者集中三大制度支撑的规则体系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激化,三大制度皆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适应性与灵活性不足的问题。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正是反垄断立法与执法囿于制度移植的固有路径而忽视了对市场力量的分析与把握,进而缺乏制度反思的能力。
2021-05-15信用卡透支利率先后经历固定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取消上下限管理,至此正式拉开市场化序幕。这将对信用卡乃至消费信贷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信用卡行业将重新焕发活力,消费者可以享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需从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数字化经营能力着手,重新激发信用卡市场潜力。
2021-04-26利用31个省份2011—2018年的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我国药品行业市场化定价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药品行业实施市场化定价政策非常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药品费用支出。为进一步深化药品行业市场化改革,应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督,以期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调控结合作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药品行业的市场竞争效率。
2021-04-13本文基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视角,研究了数字消费经济环境下不当竞争行为的特征与表现形式,并以具体的实证案例为切入点,剖析了数字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中主体范围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确定。针对现阶段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调查取证、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增加法律一般性条款、拓宽主体适用范围。
2021-04-07在新冠疫情对外部循环造成强烈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必须尽快强化内循环能力并引致外循环主导力的提升。本文研究了内外双循环格局下城乡要素流通市场机制的构建,结论认为我国城乡要素流通的驱动力和特征随内外循环变化而演变。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架构是对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科学判断,内循环的关键短板在于城乡发展的不协调。
2021-03-24我国城市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多种制式协调发展。在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外,虚拟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交通制式应运而生。分析了虚拟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以及在我国城市的适用性及发展现状,探究了虚拟轨道交通的市场前景,为相关主机厂提供营销策略和建议。
2021-02-05人气:6818
人气:6629
人气:5730
人气:3977
人气:368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市场论坛
期刊人气:1034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广西宏观经济学会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672-8777
国内刊号:45-1328/F
邮发代号:48-131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