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现今各国都在不断 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江河鱼类开发成新的养殖对象,基于此国内的育种学家及水产养殖专家都把其在作为目标再努力,而作为我国特有鱼种花斑副沙鳅,其适应力强、生长快、营养丰富等特点,非常具有开发价值。 近些年,随着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设等的影响,使野生资源量严重地降低,所以为了让该鱼种人工养殖及资源保护得以实现,文章通过移养驯化、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三方面对人工养殖技术做了总结,希望通为此鱼种的养殖提升指导意见。
花斑副沙鳅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沙鳅属,在我国多数水系均有分布[1],具有适应能力强、个体大、生长快、怀卵量多、营养丰富(属高蛋白、低脂肪鱼类,其肌肉氨基酸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EPA、DHA等不饱合脂肪酸含量丰富)等优点,极具开发价值[2-4]。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设等的影响,使其原有的产卵场和索饵场受到破坏,加之过度捕捞、水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江河资源急剧下降[2]。2010年以来,内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对其基础生物学、人工繁育、成鱼养殖进行了系统研究,已实现其全人工繁殖和池塘养殖。本文主要介绍花斑副沙鳅的移养驯化、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以期为后续该鱼种的产业化开发及资源保护提供指导。
1、野生花斑副沙鳅的移养驯化
1.1 运输与外伤控制
收集野生花斑副沙鳅,采用鱼车或装袋打氧的形式运回实验室。因花斑副沙鳅具眼下刺,在受到应激时眼下刺易伸出刺破运输带袋,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可在水中加入冰块,降低鱼体的活动能力。野生鱼在捕捞及运输过程中极易受伤,新进鱼种需过水后暂养于200L养殖桶中,用碘威连续消毒3d,剂量为0.24mL/m3。同时,需在养殖水体中加入解毒应激灵(0.45g/m3),防止鱼体应激引起的抽搐、乱撞和跳缸。
1.2 投饵驯化
野生花斑副沙鳅不会主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可与已驯化好的花斑副沙鳅一起饲养,投喂时应根据其口小且为下位口等特点,选择粒径为1.0mm的沉性饲料进行驯化。
1.3 养殖环境设置
花斑副沙鳅营底层生活,喜欢生活于流水环境。在饲养时可采用流水养殖并对养殖水体进行部分遮光或用瓦片布置藏身处供其躲避。养殖水体需保持清澈透亮,日常饲养时应选用曝气自来水或水质良好的其它水源。
2、亲鱼培育
2.1 亲鱼来源
花斑副沙鳅亲鱼的来源有3个:从人工繁殖的2龄幼鱼中选择后备亲鱼;人工繁殖后的未受伤亲鱼;从野外收集、经过1a驯化后的野生成鱼。每年6月中下旬,从人工繁殖的2龄花斑副沙鳅幼鱼中选择体长8cm以上,体重10g以上个体作为后备亲鱼,转入亲鱼培育系统进行亲鱼培育。5月上旬-6月上旬人工繁殖后未受伤的亲鱼,经消毒和暂养后转入亲鱼培育系统进行亲鱼培育。每年4-6月从江河中收集野生花斑副沙鳅,水泥池或网箱人工驯化、培育,翌年选择生长良好个体,转入亲鱼培育系统进行亲鱼培育。
2.2 亲鱼培育池
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鱼池长方形,侧面一角进水,另一侧面的底部排水。自然水温(12~30℃)培育。
2.3 水质控制
养殖用水经过滤除去粪便和残饵、植物除氮、杀菌后循环使用,并适量补充新水。养殖水质溶氧控制在5mg/L以上,氨氮控制在0.01mg/L以下。
2.4 养殖密度
亲鱼养殖密度为20~40尾/m2。2.5饵料投喂投喂实验室自制的人工配合饲料,12月-次年2月初每2d中午12∶00投喂1次,其余月份每天早7∶00,晚18∶00各投喂1次,以80%的鱼吃饱为原则。
3、人工繁殖
3.1 人工催产用亲鱼的选择
挑选腹部膨大,体长12cm以上,体重15g以上雌性亲鱼,体长12cm以上,体型健壮的雄性亲鱼用于人工催产。
3.2 人工催产
采用HCG+LHRH-A2进行催产,若雄鱼能挤出乳白色、浓稠精液者则不催,精液量少者催产剂量减半,一次注射。繁殖水温21~24℃。效应时间为7~12h。
3.3 采卵受精
受精方式有2种:自然受精和人工授精。自然受精是将催产后雌雄亲鱼按1∶1.5比例置于产卵池中,任由亲鱼自然繁殖受精。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即将雄性亲鱼捞出,用干净的湿毛巾包住头部,用拇指沿腹部向生殖孔方向轻挤,挤出精液,镜检合格后备用。将雌性亲鱼捞出,用干净的湿毛巾包住头部,然后向生殖孔方向轻挤鱼腹两侧,将卵顺利挤出。迅速向卵中加入精液,羽毛搅匀,加曝气自来水激活,静止5min受精。
3.4 孵化
将受精卵倒入体积0.5~1m3孵化缸孵化,孵化缸深度0.6~0.8m。增氧机充气,孵化过程中注意充气量的控制,即孵化过程中前18~20h,保持较大充气量,使胚胎漂浮,进入出膜前期后,适当降低充气量,避免提前出膜。孵化过程中根据胚胎发育阶段进行换水,即在原肠晚期(大约在受精后8~10h)和大量出膜时(受精后24~26h)换水,及时改善因坏卵和卵膜降解对孵化水质的影响,以及孵化水中因孵化酶升高对鱼苗的影响。
4、结论
花斑副沙鳅生长较快、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在进行驯化养殖时需根据其生活习性,针对性地营造适合的养殖环境,不断提高其移养驯化及亲鱼培育质量,为后续的产业化养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瑞华.四川鱼类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1-102.
[2]伍远安,梁志强,袁希平,等.花斑副沙鳅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淡水渔业,2011,41(1):87-91.
[3]杨明生.花斑副沙鳅的年龄和生长特征[J].孝感学院学报,2009,29(6):17-19.
[4]杨明生,李建华,黄孝湘,等.澴河花斑副沙鳅的繁殖生态学研究[J].水利渔业,2007,27(5):84-85.
方强,王永明,李芹,等.花斑副沙鳅的移养驯化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J].农业与技术,2019,39(24):141-142.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花斑副沙鳅产业化养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2018005);内江师范学院成果转化重大培育项目“花斑副沙鳅养殖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编号:17CZ02)项目支持.
分享:
河蟹养殖是江苏省徐州市的支柱性产业。河蟹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波动较大,养殖效益也会随之浮动,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消费者对高品质河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相对较为稳定。因此,在今后河蟹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从绿色生态角度入手,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从蟹苗品种选择、池塘养殖环境调控、现代化养殖技术装备配置等方面做出有效的改进。
2021-08-23作为水产品生产大国,2009-2019年期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呈现逐年稳定增长的状态,到2019年,我国水产品的总产量达到了6.45×107t,人均产量高达46kg。按照《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我国2020年目标水产品总产量6.6×107t[1]。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水产品的销售有很大影响。
2020-12-14大庆市大中水面天然饵料生物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发展渔业生产的资源潜力巨大。为充分利用大庆地区大中水面的资源,建议大力发展生态渔业,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大中水面渔业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国家及地方涉渔政策,实现大中水面渔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020-12-12目前,我国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1]。湖泊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其由湖泊内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环境共同组成。我国大部分湖泊属于半人工生态系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人为的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湖泊可以抵抗外界环境的变化,受到不良环境扰动时可以自行恢复[2]。
2020-06-19蒙古国(以下称蒙古)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东、南、西3面与中国接壤,北面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蒙古水资源较为丰富,水量总资源为1.9×1012m3。全国共有河流3800条,总长度达6.7×104km,大部分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区。
2020-06-18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此现象的产生与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湖泊、海洋中氮、磷的含量大幅度上升,长期处于该状态下的水体会促进水华蓝藻的生长,有害水华蓝藻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分泌毒性物质,造成其它动植物的死亡,最终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1,2,3]。
2020-06-18现阶段我国的稻田养殖发现比较迅速,是水产品养殖的趋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在保证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提高农产品质量,稻虾养殖这种模式大大的改善了稻田生态系统,使其功能能充分发挥出来。但目前仍然有部分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存在投入超出量的抗生素和注入过量农药等行为,这不利于健康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专家进行验证和评估。
2020-06-06鱼粉是以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形成的高蛋白质饲料原料,具有营养丰富、生物学价值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鱼粉是配合饲料中优质的蛋白饲料原料,粗蛋白含量可达55%以上,动物对其的消化吸收率高,特别是赖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一般的植物性蛋白饲料资源,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成活率具有显著的作用。
2020-06-032019年底,笔者就2020年小龙虾养殖走访了部分虾民,有的虾民持观望态度,多数虾民对小龙虾养殖“钱途”仍持乐观态度。江苏省金湖县小龙虾养殖大户韦爱良认为,“小龙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利用养殖时间、水体空间和水域资源进行小龙虾一轮三季养殖,可提高水体生产力,增加经济收益,有效规避小龙虾养殖风险。”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养殖者参考。
2020-06-02多年以来河蟹一直是江苏省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但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养殖产量的稳步提高,河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比如2019年的河蟹价格就表现较为疲软,往年价格一直保持坚挺的大规格河蟹只卖出了近几年少有的“白菜价”,小规格河蟹的价格更是下滑严重,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020-06-02人气:7410
人气:5953
人气:5276
人气:5046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水产学报
期刊人气:330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0615
国内刊号:31-1283/S
邮发代号:4-297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698
影响因子:0.77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