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菖郁温胆汤联合低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痰热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就诊于山东省泗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中医科门诊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小剂量奥氮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菖郁温胆汤,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生命质量的改善程度、临床疗效及临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P<0.05)。结论 菖郁温胆汤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慢性失眠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失眠是一种主观感受,指虽然拥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适合的睡眠环境,但是仍在睡眠时间及(或)质量方面感到不满,并且影响到正常的日间活动,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根据失眠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1],慢性失眠已成为困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常见病。研究[2]表明,超过65岁的老年人罹患失眠的概率是年轻人的2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容易产生睡眠节律紊乱、夜间碎片睡眠等症状[3]。慢性失眠不仅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还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执行功能差、警觉性降低等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4],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5]。在药物治疗上,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效果显著;低剂量奥氮平被证实有一定镇静和催眠的作用,在更年期综合征、中风和抑郁症等相关睡眠障碍中广泛应用[6]。但临床工作中发现,单纯应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失眠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为观察菖郁温胆汤联合低剂量奥氮平对老年慢性失眠痰热证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就诊于山东省泗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中医科门诊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60例,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并由专门人员进行资料录入和汇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慢性失眠痰热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
符合 《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1]对于慢性失眠的诊断规范。(1)患者主观上对睡眠总时长或睡眠质量不满意,包括睡眠起始困难,即入睡时间超过30 min;睡眠维持困难,特征是频繁的觉醒和觉醒后再入睡困难;早醒,并且不能再次入睡。(2)失眠障碍导致日间功能损害,至少包含以下1项:疲劳或精力差,日间困倦,注意力或记忆损害,情绪紊乱,行为问题,工作或学习功能受损,人际或社会功能受损,对照料者或家庭功能有负面影响导致患者主观痛苦。(3)睡眠问题出现的频率:上述睡眠问题至少每周出现3晚并至少持续3个月,且在给予充足的睡眠时间后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就可以被认为是慢性失眠。
1.2.2中医诊断
符合《基于个体化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7] 的痰热扰心证诊断标准,主证为失眠时作,噩梦纷纭,易惊易醒;不寐,睡眠不实,多梦,甚至彻夜不眠。次证为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脉为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在具备主证的基础上,出现2项及以上次证,并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60周岁以上;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调查填写;入选患者遵循自愿原则,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试验所用药品成分有过敏史者;合并肿瘤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有认知缺陷、精神病者;语言表达不利,无法有效表达及沟通者;妊娠、哺乳期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予奥氮平片(奥夫平)(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501,规格:10 mg)治疗,起始剂量为每天2.5 mg,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最高加至5 mg,睡前服用,共治疗4周。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菖郁温胆汤治疗。组方:石菖蒲15 g,郁金10 g,黄连6 g,枳实10 g,茯苓15 g,姜半夏9 g,竹茹12 g,陈皮12 g,炙甘草6 g。辨证加减:失眠易惊者,加首乌藤20 g,远志10 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 g;烦躁者,加栀子9 g、合欢皮12 g;痞满者,加焦山楂12 g、炒枳实10 g。上述药物由山东省泗水县人民医院中药房煎煮,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早、晚各1次,持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8]、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及临床疗效、安全性。(1)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共7个部分,每部分0~3分,总分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2)生命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命质量状况,量表总共36个项目,涉及8个健康概念,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命质量越好。(3)临床疗效: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全面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中的疗效判定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以PSQI评分评定。痊愈为治疗后PSQI总分≤3分,睡眠质量极好,几乎无睡眠问题;显效为3分<PSQI总分≤5分,睡眠质量较好,仅有轻微问题;有效为5分<PSQI总分≤10分,睡眠质量一般,存在一定问题;无效为PSQI总分>10分,睡眠质量较差,问题较为严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加重、呕吐、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措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数据包分析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 ±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描述,组间比较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睡眠质量
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生命质量
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老年慢性失眠痰热证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表3 两组老年慢性失眠痰热证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表4 两组老年慢性失眠痰热证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3 讨论中医治疗失眠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对失眠的描述是“不得卧”“目不瞑”。中医一般把失眠归为“不寐”,其病因十分复杂,多为阳盛阴虚、阴阳不交;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密切关系。但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的变化,失眠的病因病机也发生了显著改变。研究[10]发现,实证体质者易发失眠,并多表现为肝郁化火、痰热扰心之证。而肝郁化火的表现主要有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少苔等,痰热内扰的表现主要有睡眠不安、多梦易醒、盗汗、胸闷气短、纳呆等。恰如《古今医统大全》中描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正如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 • 卧寐》[11]中提到的“盖以心神不安,非痰即火”,所以治疗上应以化痰安中、清心降火为主要原则。痰热扰心型失眠的发生率在逐步增加,其中有将近半数的患者为重度失眠,并伴有头晕、多痰以及胸闷等症状,导致生活质量持续降低,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12]。老年失眠以虚实夹杂为主,临床常见痰热扰心证,多为年高体弱、多病体虚,导致中焦运化不利,外加积食内停,久则痰湿滋生,痰湿日久化热,最终导致痰热内扰、心神不安,引发失眠[13]。奥氮平是一种对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疗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抑制H1受体、α1受体和D2受体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此外,其还可以抑制5-羟色胺受体,缓解患者情感淡漠、寡言少语等抑郁情况,进而稳定其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带给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14]。
相关研究[15] 显示,低剂量奥氮平联合传统镇静安眠药物治疗失眠,效果更佳,起效快,有助于迅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改善睡眠的主观体验。低剂量的奥氮平对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改善作用,且不会导致成瘾[16]。温胆汤首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书谓“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具有行气化痰、和胃利胆之效,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17]。而菖郁温胆汤是在温胆汤原方之上,再加石菖蒲、郁金而成。石菖蒲味辛、苦,性温,《重庆堂随笔》[18]言其“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具有芳香醒神开窍、理气化湿醒胃之效;郁金味辛、苦,性寒,具有行气活血止痛、解郁清心之效,有助于疏利肝胆,以灭气机郁久所生之内火。姜半夏辛温,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竹茹甘而微寒,可清热化痰、除烦止呕;陈皮辛苦温,可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可降气导滞、消痰除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诸药合用,可以起到清胆和胃、理气化痰、宁心安神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菖郁温胆汤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慢性失眠,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林.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2.
[2]吴恩来,张雨青,王健,等.失眠伴抑郁与单纯失眠患者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53(2):140-145.
[5]洪武,司天梅,李凌江,等.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建议[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8,31(11):601-607.
[7]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课题组.基于个体化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2):65-79.
[8]丁井永,任秦有,郑瑾.黄连温胆汤加减对中度焦虑失眠肿瘤患者胆郁痰扰型效果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9,38(4):384-387.
[9]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7.
[10]张鹏.黄连温胆汤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痰热扰神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259-263.
[11]清•唐宗海.血证论[M].欧阳兵,李文华,韩涛,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5.
文章来源:孙家贺,贾晓华,李楠,等.菖郁温胆汤联合低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痰热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5,23(03):135-137.
分享: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严重睡眠障碍,临床表现为患者总睡眠时间<6h,睡眠期间多次觉醒,睡眠不安、情绪差,对患者健康与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需积极进行治疗[1-2]。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疾病多采取物理疗法、心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3-4]。
2025-04-24中药汤剂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携带不方便、煎煮麻烦、口感苦等问题。荞麦花粉为蓼科荞麦属多种植物的花粉,在《四川省中药志》上有相关记载,具有“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理气健脾”功效,临床上可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脾虚腹胀,但相关临床试验研究仍鲜有报道。
2025-04-15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进入中老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的一系列临床症候,临床表现多样,失眠是较为突出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存在副作用大、易复发等问题[1]。
2025-04-11睡眠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的生理活动。良好的睡眠质量不仅能够促进病人机体的恢复,还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水平。研究发现,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对生物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持续的缺乏睡眠会导致机体进入亚健康状态,会对人的精神状态、情绪和注意力产生负面影响。
2025-04-09目前,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中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失眠作为中风的常见并发症,可对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从而影响疾病预后[1]。中风属于中医“大厥”“薄厥”之范畴,病机为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病理本质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2]。
2025-03-17失眠是指睡眠时间不足和(或)质量不高,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特别是在老年人、女性、存在失眠家族史、环境敏感人群、合并失眠病史、完美主义人群、合并慢性内科疾病患者等群体中,失眠的发病率更高,给公共卫生带来巨大挑战[1]。
2025-03-03据统计,全球约30%的人存在睡眠障碍,在中国有15%的人患有失眠。慢性失眠是一种以持续睡眠量与睡眠质量令人不满意为主要表现的生理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及日间功能受损。失眠可引起负性情绪如沮丧、焦虑等, 影响患者日间社会功能,睡眠障碍长期存在不仅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网络。
2025-02-17失眠是一种主观感受,指虽然拥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适合的睡眠环境,但是仍在睡眠时间及(或)质量方面感到不满,并且影响到正常的日间活动,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根据失眠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慢性失眠已成为困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常见病。研究表明,超过65岁的老年人罹患失眠的概率是年轻人的2倍。
2025-02-13不寐是以阴阳失衡为病机,以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1]。西医认为,失眠是以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状态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超半数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2]。研究表明,我国失眠总患病率超过15.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3]。
2025-02-13失眠(insomni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通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或者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失眠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等。长期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还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减弱,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2025-02-11人气:18558
人气:15584
人气:15092
人气:14859
人气:1305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
期刊人气:3182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7072
国内刊号:23-1353/R
邮发代号:14-240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