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柳州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针对性的制定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柳州市25家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柳州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9 317例,采集病原学监测标本2 158份,阳性检出311例,检出率14.41%,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8.63%),其次为沙门氏菌(4.08%)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3.10%)。7~10月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报告的高峰期(41.17%),6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占比最高(18.49%),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18.03%),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2.35%)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3.89%),可疑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40.43%)和饭店酒店(13.63%)。结论 柳州市食源性疾病以夏秋季为高发期,主要的致病病原体为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组和30-39岁年龄组,家庭是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场所,其次是饭店酒店,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和肉制品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需加强监测能力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品进入人体的各类致病因子引起,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于各类疾病前列,在全世界范围内,食源性疾病都是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近年来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3]。我国自2002年开始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逐步建立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网络,但在监测手段的主动性、监测环节的科学性、监测内容的针对性、监测结果的精确性、监测反映的快捷性和监测组织的协调性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是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基础。2015年随着《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得以全面开展,并且哨点医院数量和监测病例数、生物标本采集量逐年提升,为了解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预测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更好的制定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018—2020年,柳州市每年设置25家综合性医院作为哨点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并选取其中进行主动监测的6家医院采集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或者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监测数据来源于2018—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柳州市25家哨点医院报告的有效监测数据,内容包括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基本信息、主要症状和体征、饮食暴露史、生物标本采集信息、检测数据等。
1.2方法
在柳州市选取25家医院作为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收集由食品或者怀疑为食品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就诊的病例信息。其中腹泻是指24 h内排便次数3次及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包括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者粘液脓血便等)。同时选取进行主动监测的6家医院作为食源性疾病病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粪便或者肛拭子标本,由哨点医院和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控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并上报检测结果数据,检测的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诺如病毒,检测方法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其中阳性菌株由自治区疾控中心复核。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监测病例总体情况
2018—2020年共收集25家哨点医院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9 317例,采集病例病原学检测标本2 158份,检出阳性311例,检出率14.41%(表1),不同年份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五种食源性致病病原体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8.63%,其次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4.08%,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10%,志贺氏菌检出率2.22%,副溶血性弧菌弧菌检出率最低为1.62%(表2),不同致病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P<0.05)。从不同时间的检出情况来看,致病病原体的检出主要在5~11月,其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在7~9月检出率较高,大肠埃希氏菌8~9月检出率较高,诺如病毒则除2月以外,其余各月均有检出。
表12018—2020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总体情况
表22018—2020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原检出情况
2.2时间分布
2018—2020年全年每月都有病例上报,不同月份上报的病例数不同,通常1~3月病例较少,4月开始病例增加,7~10月报告病例最多,病例数为3 836例,占全部病例的41.17%,其中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报告病例最多的是8月、8月、9月,报告病例数分别为331、334、345占全年报告病例的10.69%、11.13%、10.71%,各年间每月上报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8,P<0.05)(图1)。
2.3人群分布
9 317例监测病例中,男性4 825例,女性4 492例,男女比例为1.07∶1 ,男性多于女性,所有病例中,≥60岁所占比例最高,为18.49%,其次为30~39岁组,为18.03%(图2)。
2.4主要症状分布
9 317名监测病例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其中出现100.00%出现腹泻,43.62%有腹痛,30.25%恶心,18.37%有呕吐,全身症状以发热(14.65%)为主,腹泻症状以水样便为主,占比86.61%;腹泻次数≤3次/天的为25.33%,4次~6次/天的占47.18%,7~10次/天占17.52%,>10次/天占9.97%。
2.5可疑暴露食品分布
在所有9 317例监测病例中,涉及的可疑暴露食品有20种,其中肉和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为22.35%;其次是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占13.89%,多种食品占11.54%,粮食类及其制品占10.45%,其他类别食品所占比例在10%以下(表3)。
2.6可疑进食场所分布
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可疑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构成比为40.43%,其他依次为饭店(酒店)(13.63%)、其他(9.91%)、街头食品(8.14%)、学校食堂(5.39%)、农贸市场(4.83%)(表4)。
图12018—2020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时间分布
图22018—2020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年龄分布
表32018—2020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可疑暴露食品分布(部分列出)
表42018—2020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可疑进食场所分布(部分列出)
3、讨 论
2018—2020年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显示,夏秋季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7~10月份,与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报道基本一致[4-6],从可疑暴露食品来看,主要为肉和肉制品,与南宁、武汉等地监测结果一致[5-6],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主要与当地居民的一些饮食习惯有关。从食源性疾病病原体的检出结果来看,2018—2020年该市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为14.41%,低于江苏无锡市[4],高于湖北十堰市[9],三年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致病病原体主要是沙门氏菌,其次为诺如病毒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也是国内外不少地区的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6,10-11]。值得关注的是该地区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比较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国内外一些地区报道一致[12-13]。近年来柳州市出现了多起由诺如病毒污染饮用水或者食品导致的暴发疫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政府对食源性疾病的高度重视以及哨点医院全面覆盖,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病例逐年增加,但部分监测医院临床医生对监测报告的工作重视还不够,信息收集完整性有待提升,生物标本的采集也不够及时,标本的质量有尚需提升,应加强对哨点医院的技术培训和督导检查,充分利用哨点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整合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信息,做好本地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机制,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加大对监测数据的利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有效建议和指导政府部门对食源性疾病的防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3]李薇薇,郭云昌,刘志超,等.2016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1):86-91.
[4]龚林芬,殷俊,刘萍,等.2016—2018年无锡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9,35(21):2944-2947.
[5]汪雪洋,邓万霞,张金枝.2014—2018年襄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30(3):95-98.
[6]张静,施向东,龙兮,等.21636例南宁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23):4072-4075,4079.
[7]王肖,吴晓旻,石梦蝶.2013—2017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30(1):72-75.
[8]杨丽,段德水,钟庆,等.2013—2016年济南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特征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3):282-286.
[9]李艳丽,程时秀,杨康,等.2013—2018年十堰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31(5):57-60.
文章来源:杨振兴,覃芸,冯莲,等.2018—2020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4,35(05):37-40.
氯化消毒具有杀菌效果好、杀菌快、易操作、低价等优点,成为我国生活饮用水主要采用的消毒方式,但在氯化消毒过程中氯会与水中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等反应,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氯化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是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含量最大的消毒副产物。
2024-11-21泰地罗新(Tildipirosin),CAS号为328898-40-4,分子式C41H71N3O8,分子量734.02,结构式如图1所示。属于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菌药物,微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丙酮和乙腈等极性有机溶剂。其分子结构中具有3种氨基基团,为大环内酯环C5上存在的一个碳霉胺糖基,以及C20和C23上分别存在一个哌啶基,是一种具有一定碱性的大环内酯类药物。
2024-11-13我国牛肉年产量达718.26万吨, 近五年产量稳步增长。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多种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营养丰富, 风味鲜美; 牛肉中含有大量的硒、 铁、 铜等微量元素及人体日常所需的脂肪酸。 牛肉可参与人体内的生化反应, 产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肽类物质, 使人体保持健康。
2024-10-10呕吐毒素(DON)广泛分布于霉变的小麦、大麦、玉米等谷物和加工食品中,是粮谷中污染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影响着人类健康,已成为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肝脏是DON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长期接触低浓度DON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人和动物肝损伤,造成食欲下降和生长发育迟缓。
2024-10-03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品进入人体的各类致病因子引起,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于各类疾病前列,在全世界范围内,食源性疾病都是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2024-09-20丁香酚对鱼类等水产品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水产品养殖运输过程的死亡率,且在动物体内吸收快、代谢快,因而广泛应用于水产品的养殖和运输环节。关于丁香酚对人群的健康影响,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意见。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却将其列为第 3 类致癌物质。
2024-09-20近年来,我国居民对坚果及籽类食品的消费量大增,其质量安全受到关注。据调查,霉菌超标是影响我国坚果及籽类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降雨量多,易于霉菌生长繁殖。坚果与籽类在种植、采摘、去壳、清洗、运输及储藏等诸多环节都可污染霉菌。
2024-09-09《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到,每日食用乳及乳制品有助于提高膳食质量和免疫力。乳及乳制品是人们摄取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大幅上升。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60亿人消费乳及乳制品。
2024-08-15在工业发达的今天,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人为活动以及现代工业化都增加了人体接触重金属的机会。此外,重金属不可降解且极易在人体器官中积累而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铅(Pb)是环境中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对动植物都有着强烈的毒害作用。由于铅不能被自然环境降解,不可避免地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2024-08-15食源性疾病是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研究显示,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是我国除毒蘑菇中毒外排名第二的致病因素。
2024-07-01人气:15300
人气:14870
人气:14701
人气:14482
人气:1321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预防医学
期刊人气:874
主管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5087
国内刊号:33-1400/R
创刊时间:198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390
影响因子:2.408
影响因子:2.012
影响因子:0.254
影响因子:1.3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