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数智融合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困境与对策

  2024-07-21    2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数智融合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顺应媒体传播新样态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多元价值观念广泛传播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引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脱离学生实际需求“、圈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理念认同、推荐算法离散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完整性等困境。因此,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构建符合媒介传播特点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体系、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创新、提升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质增效的关键。

  • 关键词:
  • 多维策略
  • 媒体传播
  • 意识形态
  • 数智融合时代
  • 高校
  • 加入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七个着力”,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校建设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传统媒体的改造升级,数智融合的媒体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场域。媒体数智融合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一方面提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说服力、及时性、影响力和精准性,另一方面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构建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质增效式发展便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数智红利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的广度、深度和速度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高度重视、大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党的优良传统。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各种意识形态传播的角力场。数智融合时代,媒体的生产和传播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深刻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实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新模式、新方向和新场景。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数智生态新环境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能够在广度、深度和速度三维角度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在广度上,数智技术有利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辐射范围。更具时效性、交互性、多维性等特点的信息传播与交互模式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全时段、多维度、多元化的输出条件,拓展了主流价值形态传播的覆盖面,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立体感和贴近感。在深度上,数智技术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多元化、鲜活化、沉浸化的传播方式,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率,产生了1+1>2的传播效能,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坚定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在速度上,数智技术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及时性。随着传播媒介的快速更迭和升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也由传统的书本、课堂教学向信息模式的声音、图像、影音等更加智能化、具体化的载体过渡,使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倍速传递给高校学生成为可能,满足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传播的时效需求。

(二)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在媒体数智融合发展背景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煽动传播、数据挖掘等手段,千方百计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吸引学生,妄图在思想观念上误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左右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动摇学生,从而逐渐消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数智技术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全新理念、全新思路和新技术支撑。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对教育对象进行“精准画像”式分众化研究,记录行为轨迹,分析思想状况、价值取向,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及时监测、实时过滤,有助于提升高校舆情预测的针对性、及时性。另一方面,数智技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教育主体通过技术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议题设置”,并实现从AllTo All到AllToOne的个性化、分众化内容推送,使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话题抢夺竞速场”上拔得头筹,占有强势主导地位,从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三)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生动力和现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工作。数智技术正在形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维度和传播介质,最大程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和应用场景。慕课、翻转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介质的大规模使用,使得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与虚拟并存的空间信息得以联结并即时共享,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同时,数智技术不仅可以准时获取并精准传递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洞悉事情本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技术的互联互通,开启人机协作育人新模式,而且可以形成随时随地、无缝隙的智能育人环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智能化发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提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


二、数智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问卷调查

为了比较客观和深入地了解媒体数智时代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情况,总结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笔者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旨在以媒体数智融合为背景,针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网络舆论引导、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信仰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河北省高校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个体进行调研,以确保调研数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1 815份,回收有效问卷11 111份,有效率为94.04%。

1. 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

大学生中手机的覆盖率为100%。其中,32.61%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4~6小时,19.4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6~8小时,8个小时以上的占10.85%,0~2小时的仅有8.45%。问卷“在各种媒体平台上,你是否关注有关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的调查显示:84.78%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11.13%的学生表示有兴趣、计划了解,4.10%的学生选择了没兴趣、不关注。在对“你平时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回答中,75.91%的学生选择网络媒体,其中,60.16%的学生选择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51.16%的学生选择抖音、快手、Bilibili等流行网络平台。由此可见,学生群体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度很高,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最重要的渠道。

2. 大学生对高校主流价值观教育的认同现状

关于问卷“你听说过文化渗透、了解文化渗透吗”,59.23%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且比较了解,36.95%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3.82%的学生表示没听说过也不了解。在“你所在学校的宣传教育中涉及到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内容多吗”的问题中,74.88%的学生选择比较多,12.82%的学生选择很少,12.3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关于“你认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内容是否能满足您的学习需求”的问题,76.05%的学生认为基本能满足或能满足,23.95%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复杂的网络环境会影响你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吗”的问卷结果显示,85.70%的学生选择了不受影响,有13.15%的学生认为略有影响。在“你对学校组织开展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活动是否满意”一题的回答中,55.72%的学生对学校组织开展的“四史”教育学习形式十分满意,40.11%的学生比较满意,有4.17%的学生不满意。另外,23.89%的学生表示很少参与或从未参与过线上形式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活动;15.42%的学生认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内容不够生活化,脱离生活实际;10.66%的学生认为学校主流价值观话语表达的空话套话太多,且不符合学生实际需求,20.19%的学生认为存在强行灌输现象,缺乏新意,参与度低。

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旨在通过降维的思想,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新指标(即主成分),并按照贡献率高低进行排序,每个主成分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始数据,且所含信息互不重复。[2]本文选用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认同情况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究,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个影响因素转化为几个综合因素,从而确定影响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数智融合时代,高校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是管牢守稳意识形态阵地、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中影响学生“四史”学习效果的因素共12个,且12个因素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依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两个主成分,且这两个主成分方差和占全部方差的74.733%(见表1),符合选取规则,说明这两个主成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研究意义。第一主成分主要由思政课教学水平、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网络与媒介多样性决定,而且这种方式的方差贡献率已经超过60%,说明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效果受学校层面的主渠道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二个主成分是由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因素决定,说明组织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也是影响“四史”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学生对“四史”学习的主观意愿及认知程度、高校重视情况、思政课教学方法、宣传思想工作者对“四史”内容的理解程度及实践转化效果、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第二课堂“四史”活动趣味性及参与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等方面。  

表1主成分分析解释的方差

(二)现实困境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清楚地看到当前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现状。数智时代给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带来的现实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多元价值观念广泛传播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产发酵。”[3]151当前,多元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通过多维数智化媒介平台得以更加迅速且广泛的传播。一方面,西方普世价值观渗透一直存在,并且将宣扬目标人群高度锁定在大学生,企图借助多种媒介和网络技术优势进行输出,大力培植利益代言人,在无形中塑造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容易使他们丧失主体意识,动摇理想信念,消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严重影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另一方面,非主流意识形态挤占主流意识形态空间,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话语狂欢”“娱乐至死”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现象级呈现,在潜移默化中消耗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侵蚀他们的思想。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有62.86%,其中上网娱乐的超半数。泛娱乐化现象正逐渐消解以理性话语、严肃话语和系统话语为主的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中心叙事话语体系,大大消减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脱离学生实际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需求越来越多样,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新闻传播日益呈现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4]。实践中,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培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囿于传统思政工作的思路,依然存在将理性化、学理化、政治化、严肃化、组织化的话题简单地“复制粘贴”在网络上,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原创度较差、特色不显著。话语表达方式依然采用“宏大叙事”式的教育言说习惯,话语内容依然多采用意识形态的正面灌输,话语表达脱离学生的内心需求,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导致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还容易诱发抵触和反感心理,从而主动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贴上“免疫标签”,对主流话语内容“视而不见”。

3.“圈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理念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3]151数智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等方方面面。目前,数智技术加入了“社交”元素,比如:“xx个朋友读过”,通过将相同的兴趣爱好或心理需求倾向的人相联结,将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通过“圈层”进行过滤和分类,实现信息交往、交流和分享的“圈层”,使得价值观尚在养成过程中的大学生极易受到“粉丝效应”影响,导致信息窄化。高校官方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易班网等“官微”发布的主流意识形态难以有效融入学生已经“固化”的圈层,传统“一元化”传播优势被消解,主流价值认同效度降低。调查发现,抖音、快手、哔哩哔哩是大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网络平台通过数智技术精准锁定兴趣需求,“你想知道的便是头条”,致使推送内容呈现价值下降螺旋。这种“圈层”现象本质上是价值裹挟的媒体技术平台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与消弭。大学生长期受“圈层化”信息影响,会无意识地放弃普遍适用的主流价值体系,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能力不足,无法及时、精准、有效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会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辐射范围收窄、传播渠道梗阻,出现“圈层”成员的意识形态漂浮。

4. 推荐算法离散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完整性

媒体数智融合时代,推荐算法成为主导信息传播的幕后力量,技术力量正强势介入并深度塑造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一方面,占据各种媒体主流算法的推荐算法,基于内容推荐、追踪行为痕迹、抓取兴趣图谱、挖掘潜在需求,持续推送满足学生个体偏好的网络内容,经由日常性、重复性的网络行为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大学生群体看到的信息隐含着算法设计主体的价值立场,推荐算法通过学生喜欢的“议题设置”方式,巧妙地筛选、过滤信息是否被优先显现,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他们对是非、真伪的判断,从而影响价值传播的样态和流向。另一方面,基于推荐算法的“碎片化”的“私人定制”式信息分发,即通过向大学生推送短文字、短视频等肤浅又短小残缺的碎片化信息,导致他们整体性视野的培养缺位和错位,无法理解深层次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准确意义和完整内容。推荐算法在客观上离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叙事完整性,而整体性正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长以此往,推荐算法势必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力,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导致民众缺乏思辨意识。


三、数智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多维策略


立足媒体数智融合发展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挑战的现实,高校应抓住数智赋能的机遇,从阵地建设、内容创新、技术创新、队伍保障四个方面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一)凝心聚力: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面对数智时代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诸多挑战,首先要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四梁八柱”,引领学生真正做到学马、懂马、用马、颂马,构建各部门协同合作的“大思政”运行机制,建设并不断完善“媒体+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融媒体中心。当前,高校的融媒体中心建设进度不一,成效参差不齐。笔者提出可以借助经济学理论中的“六盒模型”对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融媒体中心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体检和自我诊断,从而实现路径创新。“六盒模型”是美国学者马伯·韦斯伯德(Marvin Weisbord)1976年提出的用于提升组织效率的诊断工具,同样适用于高校融媒体中心的自我诊断。[5]该模型基于微观视角对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了什么、干了什么、效果怎样”进行扫描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具体来说,“六盒模型”从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使命和目标、明确融媒体中心的组织和架构、明晰融媒体中心的关系与流程、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与反馈、强化融媒体中心的支持与帮助、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与管理六个维度逐一分解、逐一分析,是对高校融媒体中心意识形态教育效果进行全面诊断和全面审视的有效工具。见图1。诊断过程中,首先,明确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根本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其次,高校要强化顶层设计,全面规划,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统筹校内外育人资源,构建校、院(系)两级融媒体平台,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台账,打造“人人皆育人之人,处处皆育人之地”的良好局面。最后,高校要在人财物等方面对融媒体中心建设给予倾斜和支持,并通过赋能式诊断,激发二级学院主体动力,增强对融媒体平台建设的认知和认同,从而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更有深度、有力度、有效果。

图1六盒模型应用于融媒体中心的示意图 

(二)固本强基:构建符合媒介传播特点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体系

一是发挥数智技术在思政课主渠道中的优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沉浸式、情景化的学习空间,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情景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再现红色景区等,全方位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对思政课理论的关注度、接受度,自觉实现思政课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丰富线上话语内容。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不同媒介技术,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情绪变化、思想动态和舆情态势,了解他们“要什么”“说什么”,运用“议程设置”引导学生话语内容,激发学生热情,增加学生的“粘性”,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建设的针对性。同时,在保持大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供给量的基础上,增加内容生产的吸引力、鲜活性和趣味性;将理论性、严肃性、规范性、系统性的意识形态内容通过碎片化、生活化、情景化的话语形式进行表达,解决好意识形态供给侧结构性问题,让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得更及时、更广泛、更深入,努力做到该“到位”时不“缺位”,该“发声”时不“失声”,不断增强主导性话题的分量。

(三)借力使力: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6],强调了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手段的重要性。一是借助场景化传播方式赋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场景化传播作为新兴传播样态,符合当代大学生在数字网络生存空间中对传播内容的要求,即内容符合他们的“此情此景”和“此时此刻”的实时需求。同时,要实现场景体验和价值建构的统一。高校教育主体要主动驾驭技术,比如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应利用VR、视频混剪等技术,以参与式、超线性叙事方式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图像和视频呈现形态,将抽象的主流意识形态转变为更加直观、具象化的视觉呈现,大学生可以通过“时空一体化”的沉浸式场景,实现多维感官交互体验,获得感同身受的共情与认知,在生动而丰富的体验中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有这样,新兴样态的高校主流媒体平台才能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关注和喜爱,才能获得高点击率和浏览量,从而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打破“圈层化”传播的桎梏,提升教育主体的具象化传播力,不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具象化传播的渗透力。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主体,要主动克服教学技术应用泛化问题,通过加强自我学习、参加论坛和实践分析等活动,转变传统传播理念和思维模式,正确认识具象化传播的特点和运行逻辑,树立具象化传播意识,增强信息辨析力和表达力,从而解决新技术“不想用”“不会用”“不善用”的问题。只有实现“生产工艺”的创新,才能以新技术进一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品质供给的迭代跃升。

(四)队伍保障:提升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承担者、执行者,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关系到高校意识工作的提质增效问题[8]。一是提升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理论素养。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做到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通过长期的、持续的、系统的理论培训,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改变“重事务性工作、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克服意识形态工作“本领恐慌”。二是提升新技术驾驭能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占领新媒体平台,提高新技术的使用能力,改变当前只采用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的传统做法,积极打造主流文化品牌,将自媒体打造成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声器和放大器。三是提升教师网络话语能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以遵循主流价值观输出为逻辑基点,对标党和国家的要求,以贴近学生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设置网络话语议题、强化网络话语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提高自身的“为谁说、说什么、怎么说”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话语自觉—话语能力—话语优势”[7]51的飞跃,做到意识形态教育“行于人人、融于时时、化于事事、见于处处”,使自己成为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赵应慧,李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以石家庄学院理学院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0(6):53-56.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4]本报评论员.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2-23(1).

[5]文春风,李正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现状诊断维度及实施——基于“六盒模型”理论[J].高校辅导员,2021,(4):66-70.

[6]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2(1).

[7]黄日干,苏平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

[8]林为湘,龙妮娜.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2):114-120


基金资助: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HB22ZZ004);石家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3年度社科专家培养项目“基于大数据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路径研究”(2023zjpy72);


文章来源:宋羽,魏金普,张余,等.数智融合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困境与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4,26(04):127-13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人气:2678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9907

国内刊号:11-1496/D

邮发代号:2-37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