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海南医学院为例,对当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教与学之间矛盾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进一步制订可行性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方案提供依据,最终使“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达到培养引领现代医学发展,服务未来健康需求的医学人才的目标,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不断改变。当前高等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课程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新的挑战[1,2]。随着社会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诊疗水平提高,我国重要寄生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或传播阻断。同时,居民对寄生虫病的重视程度日渐下降。国内医学院校的寄生虫学课程设置也随着寄生虫病重视程度的下降做了大幅调整,明显压缩“人体寄生虫学”课时数,也大大缩减相应的实验课时数[2,3]。以海南医学院为例,不同专业的“人体寄生虫学”的实验课缩减幅度根据专业的不同有所不同,课时数缩减至9~24学时不等。需要注意的是,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医学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一直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4]。随着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某些寄生虫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传播速度也随之提速,使得寄生虫病的地理分布范围更加广泛,输入性寄生虫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尽管中国在寄生虫防治工作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目前形势仍不可轻视,未来我们在输入性寄生虫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将面临更多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海南医学院当前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现状存在问题成因,探讨教学管理优化策略,以期为后期课程建设、制订教改方案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地方医学人才提供依据。
1、实验教学现状
1.1师资力量短缺,教学模式固定
实验课通常以小班制完成培养任务,对教师的需求量比大合班的理论课要多,专业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师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实施以相对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即授课教师详解实验内容之后,学生再自行观察寄生虫的玻片标本和大体标本,最后按作业模板完成实验作业。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不预习,听教师课堂上的详细讲解后,同样可以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作业。以前学生完成实验作业时还需要边观察边绘图,现在的实验作业中,绘图部分已被印刷图替代,学生只需标注结构名称即可。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观察标本,仅按照教师的讲解或教材示图、示教标本或参照其他学生的作业等来应付完成实验作业。该传统模式下,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未能得到训练,最终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降低,创新意识缺乏,对实验课持有可有可无的态度,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认可度便日渐下降,进而容易形成课前不预习、课中可应付、课后不复习的不良学风。
1.2实验教学内容局限,优质教学标本缺少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内容多以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设计相对简单,各实验项目的知识点彼此之间缺少联系,不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未达到满足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的需求,制约了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主要依赖于寄生虫的玻片标本和大体标本。当前的教学标本存在大体标本数量少、玻片标本质量低的现象,有限的标本资源使学生仅能在实验课堂上接触到标本,又因课时被压缩,时常出现学生在授课时间内未能深入观察全部教学实验标本的现象,导致学生寄生虫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不足。
1.3生物安全问题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场地为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有致病风险的实验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不能开展。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主要是和致病性寄生虫打交道,目前的教学内容未涉及二级生物安全防护、防护用品应用等相关知识,明显不能满足日后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涉及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需求,造成学习和应用脱节。
2、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2.1师资力量短缺,教学模式固定成因
随着新时代对高层次医学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然而承担“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专业教师人才却未得到增补(主要原因是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为了保证每个学生获得技能训练,通过安排非寄生虫学专业的病原生物学教师或具有医学背景的基础医学教师承担相关的教学,授课教师数量问题虽得以解决,但却因为这些教师不是人体寄生虫学专业毕业,最终不能在课堂上做到深入引导学生,让其得到专业指导。另一方面,随着人体寄生虫疾病的有效控制,“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也不断调整,课程学时整体被压缩,实验学时更是大幅度缩减,导致实验教学压力增加。实验教学教学模式相对固定,以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为主。虽说传统式教学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接受大量知识,但也导致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教师又多数为毕业于非师范类的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人才,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在教学实施中易出现教法单一、教学设计欠妥或讲课技巧不足、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等情况。综上因素使学生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思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实验教学内容局限,优质教学标本缺少成因
因为课时少,实验教学以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辅。教学标本也随着学生增多使用频繁,正在自然或人为损坏的玻片标本数量也日益增加,其中不乏珍贵的典型标本,这种现状加大了实验室教学标本管理难度。当前不少寄生虫种类随着疾病防制工作得以消灭,影响了寄生虫教学标本来源,阻碍了标本的收集,导致教学标本损坏后难以再制作补充等[5]。我校目前主要从医学标本制作厂采购相关的寄生虫玻片标本用于补充破损的教学玻片标本,教学标本数量上是补足了,但是标本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标本制备厂工作人员非人体寄生虫学的专业人员,在标本片制作过程中不能保证质量[6];二是用于制作寄生虫标本片的样本主要来自动物模型并非临床标本。近年开始设置大学生创新性项目,虽说也有关于寄生虫方面的研究项目立项,但往往受限于经费少、场所条件有限、师资不足等因素,学生参与人数极少。
3、建议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手段
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人体寄生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已合并为“病原生物学”,但教师队伍中教师依然各司其职。因此,教研室的教师发展工作要重视制订长效、高质量的教师培养计划。加强日常教学间的交流学习,使原微生物学的教师积累人体寄生虫学专业知识,做好人体寄生虫学教师储备。此外,要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定期举行新技术培训,帮助教师革新教学手段,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开展多形式的课堂互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课堂教书育人效率和成效。
3.2开设综合性实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有机融合“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强化学科知识间联系,增加实验课程广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的积极态度,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医学专业知识目标。实验课内容可与临床或科研融合,即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强化学生未来基础和临床知识联系的能力及科研敏感性,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探求未知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7]。
3.3强化实验教学设计,注重技能和科研思维训练
加强环节设计,让实验操作更灵活。优化实验教学的整体设计,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实验中融入更多的科研元素,可活跃学生的脑思维,从而对相关学科知识展开联想和归纳[8],拓宽学生的学科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从“灌输式教学”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创新探索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3.4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平台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可与时俱进,制备数字化标本。数字化标本具有易储存、易管理、便查阅等优点,在使用过程还可根据教师授课需求和个人上课习惯或书本章节分布等灵活分类保存,也可以作为实验教学素材用于建设教学共享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建设教学共享平台能满足教师教学示教、优化课件等需求,还能集中教学资源,便于建设与人体寄生虫学相关的精品课程[7];也可让学生随时查阅,便于复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建设专业性强的网络实验课堂,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时间或是喜欢的学习方式,预习或后补与实验相关的专业知识[9,10]。
3.5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向学生开放
实验教学对医学人才培养起重要作用,对于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主战场实验室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建议做好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建设规划,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积极向学生开放,不断提升实验室工作条件,打造创新医学人才培养平台。
4、结语
“人体寄生虫学”属于病原生物学范畴,能为医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了解寄生虫病夯实专业基础,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和医学检验等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由于近年来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卓有成效,未形成和出现与寄生虫相关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加上“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时的精简,实验课被大幅度压缩,导致学生对寄生虫病的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等重视不足,这些也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容易因为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导致误诊、漏诊散在的人体寄生虫病例[11,12]。因此,整合并优化教学资源已成为当前医学生培养工作中的一项紧急迫切的任务。这就要求当前的寄生虫教学科研工作者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与实践“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努力为新形势下我国未来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确保寄生虫病防治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何珂,汪玲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医科"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 2019,21(02):98-102.
[2]刘明社,孙希,吕志跃,等.我国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01):1-6.
[3]邴玉艳,许士奇,杜变英,等.《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02):172-173.
[4]诸欣平,苏川主编.《人体寄生学》(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5]陆施娟,方政,姚健,仲晶飞人体寄生虫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08):584-586.
[6]张伟琴,郭艳梅,李薇,等.提高人体寄生学实验教学效果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1):956-958.
[7]朱郇悯,麦璟莹,李小敏,等以能力为导向的病原生物学实验课改革[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50(01):109-111.
[8]罗波,驮芬科研素养融入人体寄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3):266-267.
[9]郭文涛,梁馨云,陈敏,等病原生物学实验立体化教材的构建和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9):37-38.
[10]孙慎侠,迟庆,丁宁,等基于互联网资源的混合式教学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02)-:162-164.
[11]王志宇,谷三炜,陈晓倩,等肝吸虫病误诊为肝肿瘤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03):602-603.
[12]张薇薇,严帅,查玲,等.1例输入性恶性疟原虫重症感染漏诊漏检的原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9,37(09):719-720.
基金资助:海南省教育厅项目资助(Hnjg2022-77);海南医学院2021年教育科研课题(HYYB202106);
文章来源:王英,钟赛凤,李丽花等.“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和优化策略探讨[J].科技风,2023(24):90-92.DOI:10.19392
分享: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是由脑室中脉络膜产生的一种无色澄清的液体,循环于各个脑室、蛛网膜下腔、脑池和脊髓中央管中,最终通过蛛网膜粒的微血管进入静脉系统。CSF包括葡萄糖、蛋白质、胆固醇、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营养素等物质,其与血液由血脑屏障隔开,在脑内形成较为独立的体液系统。
2025-03-25随着肿瘤及各类慢性病年轻化趋势,使女性在育龄期更易发生卵巢早衰、绝经和围绝经期提前、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和不孕等情。此外,由于年龄相关的生育力下降以及社会、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的女性卵巢功能损伤,也会加剧生育力保存的迫切需求。
2025-03-2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是糖尿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足部溃疡、残疾和截肢的主要原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是一种能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成体干细胞,在修复神经损伤方面存在潜在价值。本实验通过构建大鼠 DPN模型,探讨 BMSCs 移植在大鼠 DPN 中的治疗价值。
2025-02-10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IBS在世界范围内常见,全球发病率高达20%,我国IBS总体患病率为1.4%~11.5%,以中青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2025-01-16血常规检验是实验室基础检查项目,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结果可靠等优势,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1],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有既往研究表明,不同的采血方式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
2024-12-05通过静脉输注电解质、水、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为不能通过肠道摄取营养的患者提供养料,这便是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1]。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口腔或肠道摄入养分的患者,比如胃肠道疾病、新生儿、重症患者和末期癌症患者,TPN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2-4]。
2024-11-15七氟烷用于全身麻醉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对于POCD的发生机制主要集中于动物大脑海马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的相关蛋白组或细胞过程的研究,对于学习记忆功能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海马结构[1]。其中Tau蛋白是含量最高的微管相关蛋白,其浓度升高与学习记忆障碍联系密切。
2024-10-23KMT2C基因突变首先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被发现,也广泛存在于许多实体肿瘤中,如肝癌、膀胱癌等[3-4]。AML是造血系统的髓系原始细胞克隆性恶性增殖性疾病,Kmt2c是AML的肿瘤抑制因子[5],Kmt2c的缺失可能会损害正常的造血系统,促进髓系原始细胞的恶性增殖。
2024-10-08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疾病之一,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并发症也随之上升,3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罹患DN,目前DN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肾小球肾炎。一旦发展为ESRD,会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同时增加医疗负担,早期防治肾脏病变对DN患者十分重要。
2024-09-122022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1]。各中医药院校积极围绕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有机化学与现代中药学密切相关,其理论知识及实践技术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2024-08-29人气:5614
人气:5138
人气:4058
人气:3475
人气:335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科技风
期刊人气:2525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671-7341
国内刊号:13-1322/N
邮发代号:4-6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467
影响因子:0.594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