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及专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医学课程的教学通过医德、仁术等方面的教育,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开拓奉献精神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医外科学在理论传授、实践技能锻炼、临床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思政教学特点,能将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通过课堂授课、技能培训、临床实习等教学过程,更加全面、系统、直观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中医学专业大学生头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医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全党人民的共同希望,也是新时代新青年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各行各业需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开拓进取、自信自强,在自己的领域为国家贡献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医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临床学科,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临床实用性强、理论体系独特、内外治法相结合等特点,是所有中医学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在中医外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的结合,能够培养出医德高尚、专业知识渊博、临床技能精湛、三观正确的新时代高校中医学学生,为新时代大学生教育提供重要帮助。
1、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大学生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做一个国家民族需要的、本领过硬的接班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大学生的殷殷希望,也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出地更高要求,为思政教学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鉴于目前的社会环境与高校的办学宗旨,“就业”成为当下大多数大学生的目标[3]。以专业技术为学习内容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上课时间和闲暇时间来积累可能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导致了学生对于一些传统思政课的兴趣可能减退,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调查研究[4]发现,较多学生都暴露出了纯粹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态度,而这种学习态度无法支撑中医学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需的工作能力。正确的学习观要求做到自觉、主动、终身学习。因此,要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思政公共课的教学之外,授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言传身教以及润物无声地结合思政教学亦是不可或缺的。
2、习近平新时代中医外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5]中,对中医药人才建设及传承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培养新时代中医药高级人才的中医院校,发展中医药、培养中医人才,一定要紧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以国家民族需求为目标,发展具有中医学原创特色和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创新成果,为解决疑难病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备,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近代西学东渐,西医外科手术技术逐渐传入,中医外科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却仍然能通过简便廉验的外治法和方药在缺医少药的困难地区发挥出西医学无法替代的临床价值,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中医外科学在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和实践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历代外科医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逐渐凝练而成的辉煌学术成就以及将解救民众疾苦、保障百姓健康为己任的医者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弘扬和创新。特别在建国之后,中医外科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中医外科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牢记使命、自立自强的奋斗史,而这种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即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是完全一致的。
3、习近平新时代中医外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实践
3.1 课堂教学
中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知识传授中适时合理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7]。中医外科学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充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基于课程特点,中医外科学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多以口授配合多媒体教学。同时,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一般先讲概念,接着就是纯理论灌输。这一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展现中医外科学的学科优势,无法发挥教育全面性的作用。
鉴于中医外科学需要与临床结合,而日常授课过程中的实践机会较少,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固,所学到的知识只停留在表面,难以转化为能力,更难以形成稳定的综合素质。从课堂表现来看,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勤奋程度不够高。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医学课堂教学应充分与新时代精神核心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发挥改革创新精神,教学上运用多媒体、实物等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学生们抓住学习重点,让学生对于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8]。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各有不同,针对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或方法,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3.2 技能操作及实训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的六点要求之一就是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学习紧迫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医学生在校锻炼临床操作技能最直接的途径是实践课,实践课是高校医学生培养计划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9]。但目前实践课课时较少,临床实践机会不多,部分学生不善于将书本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没有处理好学用结合的关系,导致在临床中容易出现理论脱离临床实际的情况。因此在授课时,要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强化问题意识,教导学生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尤其是将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例如中医外科换药,部分学生在面对伤口时内心深处存在着畏惧心理,导致失去判断能力、操作流程不理想。此时就应该分析主要矛盾,从心理层面开导学生,消除内心的隔阂,耐心教导学生操作规范,以达到锻炼其实践能力的目的。设计出符合新时代要求、最新临床标准的实训课,满足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期待,培养熟练扎实的技能操作和临床基本功,为以后走上临床诊疗做好铺垫。
3.3临床实习
实习重点不仅要对应考试的要求,更应该呼应临床的需求;要将关注点倾斜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预防,危症、重症的急救处理,从患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减轻疾病伤痛之苦。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人生追求。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容易出现盲目崇拜设备检查结果,缺乏临床思考的情况[10];部分学生的法律意识不足,容易引起临床纠纷[11];且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学生的务实创新能力欠缺,对于疾病治疗方案难以提出新思路、新方案。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带教教师应强化法律法规在临床诊疗疾病中的重要性,要强调标准诊疗流程、原则。由于见习、实习学员的不规范操作、言行举止,给就诊患者带来困扰,会影响到患者依从性和教学效果[12],不利于临床教学活动的长远发展。因此,应当持续引导学生坚守优良作风,警惕临床中易出现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法律在医疗领域具有普适性,坚持法律至上原则,尊重他人权利与隐私,严格遵守法规,通过分析中医外科医疗案例,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强调在救死扶伤、挺身而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掌握疾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培养学生见微知著、以常达变、司外揣内的临床诊断思维,临床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4、中医外科课程结合思政教学体会
4.1 价值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发展中医药,是高校中医学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要树立专业自信:中药外用药有效,中医不比西医差。例如慢性伤口、体表感染等外科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感染等问题。此外,大量昂贵进口外用药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且进一步压缩了简便廉验的中医药的生存空间,同时在知识产权上亦受国外所限。因此,应强调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础,认识现代医学的局限性以及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只有传承好历代医家延续下来的理论、方药,才能更好响应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
中医外科学所涵盖的疾病种类众多,致病因素复杂,临床需求大,其中不乏自然灾害、事故时产生的伤员病患。在灾后医疗条件相对简陋、伤员情况危急时,中医药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可以第一时间迅速处理伤员,以配合后续完善的现代医疗资源,更好地救助伤员,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在面对患者时,要强调不仅需要治病救人,也要严格遵守法律和监督执行法律,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为医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4.2 思维导向
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针对其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或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课程中分析中医优缺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其大胆创新,于无形中进行思维引导。例如中医药外治方面,中药外用药尤其以红白二丹为主的祛腐药物具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汞毒性,被现代医学所排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丢弃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紧随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有毒中药外用药的开发利用方面,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亦不能坦然接受国外药物,放弃自主创新;而是应该迎难而上,发挥锲而不舍的求实精神,将祖先流传下来的药物取其精华,避其危害。在诸如创面修复、外科感染控制、糖尿病足保肢等方面,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节约有限的医保资源。同时让更多人认识中医药,提升民族自信心,为新时代健康中国服务。加强中医思维的学习训练,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辨证规律,重视整体观念、全身及局部的结合辨证论治,形成临证思维模式,为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培养良好的诊疗基础与拓展方向。
4.3 提高才能
针对高校的教学目标和临床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任课教师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课堂改革融入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学,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在于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在于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干进取精神,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疮疡、肛肠、皮肤、乳房、下肢血管疾病等是中医外科的优势病种,疗效显著。但由于疾病自身特点,患处病情大多复杂多变、迁延难愈,在接受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患者的痛苦并非不可避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中医外科医生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在竭尽所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痊愈的同时,避免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和痛苦。该要求不仅适用于从事中医外科的临床医师,同时也适用于其他专业的临床医师以及正在学习的医学生们。因此,除了要求中医学学生勤奋学习、磨练临床基本功、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外,还应增加学习紧迫感,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新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坚持中西医并重、内科外科并行、科研临床相辅相成,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百姓,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与新时代一起前进,为祖国的事业一起努力。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医外科学课程融入思政教学,将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色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深入发掘中医外科学中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中医外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武装新时代中医大学生的头脑,引导价值、培养思维、提高技能,成就新时代中医人。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析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J].党建,2019,33(3):6.
[3]李睿.大学生学情与逃课现象浅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7):61.
[4]张慧荣,唐东升.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的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5):126-129.
[5]黄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N].中国中医药报,2019-10-28(1).
[6]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5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11.
[7]覃文慧.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教学思政元素和践行路径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4(2):130-132.
[8]姚璐,冯洁,霍福权,等.基于“雨课堂”的八年制生理学教学设计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64-67.
[9]朱锡光.五年制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47-50.
[10]谢君辉,张胜桃,魏信艳,等.优化体格检查教学的探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4):638-640.
[11]侯敏敏,吕莎,张健,等.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7):2712-2714.
[12]方传勤,王景周,杨清武,等.神经内科临床见习中教学资源的缺乏和对策[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6):54-56.
基金资助:天津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筑梦班”支持项目;
文章来源:徐强,陈肯,李如意等.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医外科学课程融入思政教学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01):43-46.
分享:
实施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教学目标的“舍本求末”,教学方法的“水土不服”,教学活动的“随心所欲”等,这些都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迫于当前困境,本文提出基于“+1”跨学科项目模式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思路,以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实效。
2024-11-04新工科建设的发展也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高校课程而言,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之间存在承接与递进关系,思政目标间也应具有一定联系,并在育人过程中形成思政体系,以满足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需求[3-4]。
2024-10-22为实现课程思政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出场,是党和国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格局拓展、质量提升的应然性创新,其实质就是要突破思政课“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之围,实现专业课程同思政课程“互为补给、协同作战”。
2024-10-09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明确提出“坚持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是新时期引领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指南,也是我国未来网络安全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
2024-10-09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激励新时代的思政教师为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思政教师的实践探索,历经数年的全国教学能力大赛的洗礼,思政课教学从理念到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和微笑率都有所提升。
2024-09-06在融媒体背景下,融合思维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教育主体要想打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必须引入融合思维,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社会的融合发展。反之,教育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套用到网络教学中必然会“水土不服”。
2024-08-30“场景”一般指的是某一种情景,通常出现在电影艺术作品中,根据具体的环境与所处环境的人和物的因素构筑出了某一种概念性的空间,为当下的人和物赋予意境式的情景化条件。以传播学的视角,“场景”通常被划分为“场”和“景”两个独立的字,它们各自具有涵盖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独特功能。
2024-08-30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应用农药防治农林及城市环境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学科。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础知识,明确农药与环境安全的关系,解决农林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了植物化学保护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对思政教学的要求。
2024-08-29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全国高校的深入贯彻,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及育人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务院于2020年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高等学校评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凸显教育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24-08-22网络已经成为现今大学生的重要活动领域,因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工作的创新发展,真正地为学生考虑,获得学生的认同,从而很好地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1]。
2024-08-22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人气:3066
主办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9907
国内刊号:11-1496/D
邮发代号:2-37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58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