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吞咽困难患儿的影响。方法:将76例重症HFMD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儿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吞咽功能评估工具(GUS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或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HFMD合并吞咽困难患儿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吞咽功能,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儿科传染性疾病,该病症由肠道病毒引起,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征[1]。重症HFMD常伴有器官功能障碍、脑膜炎、肺水肿等,超过九成的重症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2],其中重症HFMD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情况严重,极易造成患儿死亡。吞咽困难是指吞咽液体或食物时出现异常,无法正常摄入[3]。脑干中关于吞咽的脑神经受损造成假性延髓麻痹,从而引起窒息、脱水等严重并发症[4]。HFMD患者年龄小,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差,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临床疗效影响较大。近年来,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受到多方的青睐。我们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和文献借鉴,采取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护理方法,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76例重症HFMD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5]诊断标准,经洼田饮水试验法评估后确认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纳入标准:重症患者,病情稳定,年龄1~7岁;饮水实验>3级;监护人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儿需要呼吸机辅助,意识障碍;疾病处于急性期,患儿身体状况差,病情危重;伴有癫痫、腭裂等其他并发症;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儿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康复和护理。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1~7(3.1±0.7)岁;体温热峰(38.5±1.3)℃;出现皮疹时间(2.5±0.8)d;轻度吞咽功能障碍8例,中度吞咽功能障碍16例,重度吞咽功能障碍1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1~6(3.2±0.8)岁;体温热峰(38.6±1.2)℃;出现皮疹时间(2.4±0.9)d;轻度吞咽功能障碍7例,中度吞咽功能障碍15例,重度吞咽功能障碍16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退热、抗感染和抗病毒等对症治疗。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医护理。①消毒隔离[6]:患儿即刻进行隔离,与患儿有密切接触者进行7d隔离观察。定时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病房消毒,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清洁患儿日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床头柜、病床等。接触患儿的医护人员及检查设备使用含氯消毒液或高锰酸钾消毒。②皮肤护理[7]:保持患儿皮肤干净、干燥,患儿衣物、床单保持整洁,尽量选择质地柔软的衣物和刺激性小的洗浴用品。提醒监护人照看好患儿,勤剪指甲,避免抓挠。外用药使用前必须对病灶进行清洗和消毒。③口腔护理:禁止摄入酸甜、碳酸饮料,避免口腔接触刺激性液体。用餐后使用温水漱口,当时给予生理盐水漱口。密切关注患儿口腔黏膜变化,适当补充维生素等帮助口腔黏膜修复。部分出现口腔溃疡患儿可使用西瓜霜涂抹、口腔炎喷雾剂喷涂等。④吞咽功能训练[8]:在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取得家长配合的情况下进行口腔吞咽训练,包括口部运动(发音训练快速完成唇的张开与闭合)、咽部冷刺激训练(少量冰块放置于口腔或冰棉签蘸少许水对舌根、软腭、咽后壁等进行刺激)、唇周肌肉训练(双手固定头部后使用中指和食指围绕口唇按摩或敲击)等。⑤高热护理:定时测量患儿体温,每天至少3次。38℃以下患儿使用温水擦浴,38~38.5℃患儿使用30%~50%乙醇擦浴,超过38.5℃的患儿可肌内注射安痛定,若体温仍居高不下,可对颈部、额头、腋下等关键部位冷敷。
1.2.2观察组
在常规西医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①饮食护理:清淡饮食,在患儿吞咽功能恢复后给予米粥或藕粉糊作为主餐;部分患儿呕吐频繁可于早餐前喂服生姜蜂蜜水(2汤勺蜂蜜、1汤勺生姜汁开水调匀);鼓励患儿饮用无酸性饮品,如梨汁、西瓜汁等,少量多餐;餐后使用小苏打口腔护理液漱口,板蓝根冲剂擦拭口腔和疱疹局部,3次/d。②按摩:部分患儿容易出现频繁腹泻,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按摩腹部,主要按摩上脘穴、中脘穴,注意动作轻柔,按摩时间为每次餐后,每次按摩5~10min;部分患儿频繁抽搐,护理人员在急性发作期掐住患儿人中,口腔两齿之间需要放置纱布或筷子放置患儿因不适咬到舌头,稳定后继续按摩。③中药退热:在西医退热的基础上给予清热解毒方(方剂组成:黄芩、赤芍、紫丁花地、牡丹皮、黄连、黄柏、葛根、野菊花、)煎服,100ml/次,2次/d。④中药外洗:给予患儿凉血祛湿方(方剂组成: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花椒)外洗,取上述药物适量加入清水煮沸后取汁外洗皮肤,手足浸泡30min。⑤情志护理:护理人员配合家属调节患儿情绪,如通过抚摸等方式增进双方感情,通过交谈等转移患儿注意力,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安抚情绪。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估工具(GUSS)[9]评分。采用盲法独立进行GUSS评分。该量表由MichaelaTrapl制定,采用Brislin跨文化研究翻译模式翻译定稿,由间接吞咽测试、直接吞咽测试组成,共20分,得分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好。Cronbach′sα系数为0.81,信度系数R为0.83,一致性的Kappa指数0.8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高热、腹泻呕吐、疱疹、抽搐等临床症状缓解及消退时间。③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显效:发热、疱疹等症状消退,胃管拔除之后进食、吞咽无困难,饮水无呛咳;有效:发热、疱疹等症状改善,饮水呛咳;无效:未达到上述任一标准,吞咽功能障碍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GUS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GUSS评分比较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或消退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或消退时间比较
2.3两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3。
表3两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比较[例(%)]
3、讨论
作为小儿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HFMD临床上一般采用抗病毒、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的方式[10]。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在HFMD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中医理论认为HFMD属于“风湿”“湿温”“瘟疫”范畴,小儿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病邪疫气自口鼻和肌肤侵入体内,侵犯中焦脾胃,皮肤受湿热熏蒸,热毒为疹,温聚成疱,病变涉及到肺、心、脾三脏,清热解毒、清心泻脾、祛邪燥湿是主要治疗方法[11]。有效的护理配合与HFMD疗效息息相关,是患儿快速康复的关键所在。为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本文在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困难患儿进行西医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中医护理。
西医常规护理中,通过消毒隔离将感染源隔离,避免再次发生感染;通过皮肤护理降低疱疹局部破溃的危险性,有效促进疱疹吸收降低皮肤感染发生率[12];通过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促进疱疹恢复,降低疼痛感;通过吞咽功能训练提高患儿舌运动量和吞咽功能,帮助患儿更好地摄入食物获取能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吸入性肺炎、窒息、误吸等并发症;通过高热护理快速降低体温,有效缓解惊厥、抽搐等临床症状。根据中医理论,通过中药外洗促进疱疹吸收,有效防治疱疹[13];通过按摩理脾通腑,有效缓解抽搐、腹泻等症状;通过内服中药帮助患儿退热,提高患儿舒适度,缓解临床症状;通过饮食护理降低不良饮食给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增强抵御病邪疫气的能力,有效降低再感染发生率;中医理论中五音分别对应忧思悲恐惊,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能够舒缓患儿紧张、不安的情绪[14]。
有研究证实,对HFMD采取对症治疗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15]。本研究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困难患儿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有效率为6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热、腹泻呕吐、疱疹、抽搐缓解或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快,恢复快;观察组GU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儿吞咽功能恢复更好。
综上所述,对重症HFMD合并吞咽困难患儿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吞咽功能,有效加快患儿康复进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古继密,史武杰.2016-2018年运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与病原学检测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7):1080-1081.
[2]吉连福,杨恩辉,单鸣凤,等.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后住院患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变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6):546-552.
[3]杨颖,罗静,崔亚杰.针刺辅助治疗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困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8,59(2):128-131.
[4]甘宁,邓燕艺,伍晓梅.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选择机械通气治疗时机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6):25-2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6]杨辉娥,巫雪芬,钟彩珠.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1):86-88.
[7]富园园,周明杨.皮肤改良护理方案对手足口病患儿疱疹愈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22):2079-2081.
[8]黄滢滢.口咽功能训练配合肌电生物反馈在脑瘫吞咽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9,17(31):3933-3935.
[9]王勇珍,楼数慧.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20,19(2):35-38.
[10]黄绍毅.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研究新进展[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3):86-87.
[11]金玉晶,韩雪,葛国岚.针刺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20,40(4):391-394.
[12]聂连琴.皮肤优化护理方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皮肤疱疹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0):108.
[13]李国清.甘露消毒丹加减联合苦黄散外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9,41(9):1359-1363.
[14]赵中秋,梁君昭,唐显群.中医五音治疗郁病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20,41(3):406-408.
[15]李春华.CNP结合PDCA管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9):74-76.
信丽红,黄晓帅,李雅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困难患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6):63-65.
分享:
绝大多数患儿在感染该病毒后的早期可能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及体征,仅有疱疹及皮疹出现在手足口部位,但也有部分患儿的表现较重,并在疾病进展期间出现了相对较为强烈的疼痛刺激。有研究报道指出,手足口病本身具有较高的自限性,若患儿获得了可靠的预防以及治疗干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的发生及进展。
2025-03-162009—2023年,深圳市某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幼儿园,其中小班占比达到83.33%。可能与小年级幼儿的免疫功能相对薄弱以及未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关[5]。国内已有研究表明,个人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6-7],饭前不洗手、咬手指、抠鼻子、揉眼睛等一些不健康习惯是手足口病暴发危险因素[8-10]。
2025-02-26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 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手、足、口 等部位皮疹或水疱是其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我国 HFMD 高发,全年均有散发病例,尤以夏秋季节多见。 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 岁以下儿童为该病易感人群 主体,发病率为(37. 01~205. 06)/ 100 000[1-2] 。
2025-01-21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于6月龄~5岁的儿童,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CA16)最为常见。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和手足臀部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2025-01-20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患儿典型症状为发热以及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斑丘疹,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有少数病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人干扰素α2b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2024-12-12手足口病为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多发态势,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肺脾湿热蕴毒证为手足口病的一种重要证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难度较大。尽管已有多种治疗方法被提出,但仍有许多患儿的传统西医治疗效果不满意。近年来,甘露消毒丹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2024-12-11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最常见,临床上多伴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疱疹。近20年来,手足口病在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亚太地区广泛流行,已成为亚太地区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024-11-27目前本病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5]。阿比多尔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在俄联邦,阿比多尔可用于儿童流感,我国较少相关的儿童临床研究数据[6]。阿比多尔通过抑制病毒脂膜与宿主细胞的融合而阻断病毒的复制[7]。开喉剑喷雾剂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其成分为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薄荷脑[8]。
2024-11-27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学龄前儿童多发,临床表现为手、足、臀和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多伴有发热,部分重症病例表现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有20多种。
2024-09-27手足口病是临床儿科多发疾病,潜伏期为4~7 d。大部分的患儿病情相对较轻微,但部分患儿的病情进展较快,若不及时给予治疗及护理,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探讨舒适护理联合全面干预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4-08-26人气:18486
人气:16558
人气:15486
人气:14613
人气:1391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372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428X
国内刊号:10-1070/R
邮发代号:36-102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影响因子:0.51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