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右旋布洛芬栓佐治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17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右旋布洛芬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心肌损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87.50%(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8%(1/48),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17%(2/48),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右旋布洛芬栓佐治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肌损伤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口等部位出现散发性皮疹和疱疹为主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5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1]。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处于神经系统受累期,具有病情危急、疾病发展迅速等特点,若未及时治疗易诱发肺水肿、脑膜炎、脊髓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病死率极高[2]。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与肠道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已知病毒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但对于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3]。相关研究显示[4],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可能与肠道病毒进入人体后,病毒经过复制、繁殖诱发机体组织和器官一系列炎症反应有关。儿童手足口病治疗主要以降温、镇静、防治高热惊厥为主,通过控制发热、严重皮疹等症状,避免其转化为危重症[5,6]。右旋布洛芬栓是非甾体抗炎药物,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7]。栓剂适用于口服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患儿,且直肠给药可减少胃肠道溃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右旋布洛芬栓佐治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17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1~8岁,平均(5.2±1.5)岁;病程1~3 d,平均(1.4±0.3)d。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1~9岁,平均(5.3±1.2)岁;病程1~3 d,平均(1.3±0.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儿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8]中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1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3)伴有手足疱疹、口腔溃疡、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4)合并神经系统受累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痛、烦躁、肢体抖动及类似脑膜炎、脑炎等症状、体征。排除标准:(1)合并口蹄疫、水痘、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咽峡炎等;(2)合并神经源性肺部水肿者;(3)近期应用激素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者;(4)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5)过敏性体质者;(6)合并精神类疾病和智力障碍者;(7)合并腹泻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免疫调节、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药物,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监测患儿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支持;定期清洁患儿的皮肤和口腔,确保口腔和皮肤卫生,避免口腔溃疡和皮肤溃烂。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右旋布洛芬栓(山西迈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1100,规格:50 mg)治疗,将药栓推入肛门深处,≤3周岁50 mg/次,>3周岁100 mg/次,3次/d,连用7 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临床疗效
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口腔溃疡愈合,皮疹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正常时间>3 d,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无严重不良反应为显效;口腔溃疡、皮疹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未能完全愈合和消失,体温正常时间2~3 d,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其他症状显著缓解为有效;口腔溃疡、皮疹症状加重,白细胞计数未恢复至正常为无效[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包括口腔溃疡、疱疹、发热消失时间。
1.3.3炎症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及治疗7 d后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TGL-16M冷冻离心机(湖南湘仪有限公司),以离心半径30 cm,转速3000 r/min,离心15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批号:20210827、20740923)操作,分别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
1.3.4心肌损伤情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324、20190718)操作,分别检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
1.3.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嗜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2.3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CK、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LD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8%(1/48);观察组有1例出现嗜睡,1例出现腹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17%(2/48)。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4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情况比较(U/L,)
3、讨论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起病迅速,发病危急,临床症状严重,可能危及患儿生命。既往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常采用抗感染、抗病毒、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可控制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10]。多项研究证实[11,12],儿童重症手足口病采用积极的抗炎治疗可明显缓解高热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右旋布洛芬是右旋布洛芬栓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布洛芬相比,其具有起效迅速、药效发挥持久的特点,且栓剂对于患儿应用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13]。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右旋布洛芬栓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右旋布洛芬持续作用于炎症部位,起到抗炎镇痛效果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应用右旋布洛芬栓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可提高总有效率,缩短疱疹、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消失时间。表明右旋布洛芬栓可有效改善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手足口病发病过程中有多种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参与其中,与正常儿童相比,手足口病患儿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TNF-α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可通过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趋化作用,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14]。CRP是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机体出现感染时,CRP水平会明显升高。CRP与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其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15]。IL-6是一种功能广泛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可调节免疫和多种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其表达失调可引起多种疾病[16]。右旋布洛芬栓可抑制前列腺素分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NF-κB抑制剂的降解[17]。此外,右旋布洛芬栓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好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调节下丘脑中枢发挥解热作用[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旋布洛芬栓通过直肠给药,可被迅速吸收,持续发挥药效,下调炎症启动因子的表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预后。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易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症状,包括心率和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口唇发绀、四肢末梢发凉等症状。心、肺功能减退会加速病情发展,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结局[19]。CK是参与体内代谢的酶,与细胞内能量转运、肌肉收缩等关系密切,当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细胞损伤坏死时,细胞内大量CK会释放到血液中。CK作为心肌酶重要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受损程度[20,21]。LDH是一种糖酵解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和骨骼细胞中,临床上用于评估心肌损伤、肝细胞损伤程度[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K、L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旋布洛芬栓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心肌受损程度,改善心肌功能,促进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右旋布洛芬栓佐治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不增加不良反应。右旋布洛芬栓通过直肠给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恶心、呕吐、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右旋布洛芬栓佐治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肌损伤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3]陆海荣,徐炜新,赵心怡.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Th17/Treg比例失衡与病情程度的关系[J].临床检验杂志,2022,40(11):841-843.
[5]曾文娟,方玉蓉,王丹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手足口病1例[J].传染病信息,2023,36(4):382-384.
[6]王富明,徐倩倩,郝建华.穴位放血疗法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23,47(16):1957-1959.
[7]李平.右旋布洛芬栓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8,30(7):117-11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9]吴晓辉,岳雪艳,唐云.肠道益生菌联合纳洛酮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0):1196-1200.
[11]刘玉桂,韩丽.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影响[J].药品评价,2019,16(3):62-64.
[12]徐锐.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7):110-112.
[13]李婷婷,陈君丽,王越.布洛芬栓辅助治疗对高热惊厥患儿惊厥控制时间及超敏C-反应蛋白血氨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14):2586-2589.
[14]施蓉,李维维,张静.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血清SAA1、TNF-α水平与产时发热及分娩结局关系[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9):2186-2189.
[15]赵亮.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幼儿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4):310-313.
文章来源:岳银盈,庹玉平.右旋布洛芬栓佐治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4,3(11):74-78.
分享: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按临床表现分为普通型手足口病和重型手足口病,普通型手足口病一般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斑丘疹,因伴随痛感,患儿往往会流涎流涕,食欲降低,哭闹烦躁。部分患儿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2025-04-08绝大多数患儿在感染该病毒后的早期可能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及体征,仅有疱疹及皮疹出现在手足口部位,但也有部分患儿的表现较重,并在疾病进展期间出现了相对较为强烈的疼痛刺激。有研究报道指出,手足口病本身具有较高的自限性,若患儿获得了可靠的预防以及治疗干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的发生及进展。
2025-03-162009—2023年,深圳市某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幼儿园,其中小班占比达到83.33%。可能与小年级幼儿的免疫功能相对薄弱以及未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关[5]。国内已有研究表明,个人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6-7],饭前不洗手、咬手指、抠鼻子、揉眼睛等一些不健康习惯是手足口病暴发危险因素[8-10]。
2025-02-26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 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手、足、口 等部位皮疹或水疱是其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我国 HFMD 高发,全年均有散发病例,尤以夏秋季节多见。 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 岁以下儿童为该病易感人群 主体,发病率为(37. 01~205. 06)/ 100 000[1-2] 。
2025-01-21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于6月龄~5岁的儿童,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CA16)最为常见。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和手足臀部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2025-01-20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患儿典型症状为发热以及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斑丘疹,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有少数病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人干扰素α2b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2024-12-12手足口病为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多发态势,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肺脾湿热蕴毒证为手足口病的一种重要证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难度较大。尽管已有多种治疗方法被提出,但仍有许多患儿的传统西医治疗效果不满意。近年来,甘露消毒丹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2024-12-11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最常见,临床上多伴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疱疹。近20年来,手足口病在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亚太地区广泛流行,已成为亚太地区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024-11-27目前本病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5]。阿比多尔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在俄联邦,阿比多尔可用于儿童流感,我国较少相关的儿童临床研究数据[6]。阿比多尔通过抑制病毒脂膜与宿主细胞的融合而阻断病毒的复制[7]。开喉剑喷雾剂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其成分为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薄荷脑[8]。
2024-11-27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学龄前儿童多发,临床表现为手、足、臀和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多伴有发热,部分重症病例表现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有20多种。
2024-09-27人气:16671
人气:16005
人气:15295
人气:14844
人气:1402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儿科学杂志
期刊人气:531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408
国内刊号:21-1529/R
邮发代号:8-73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51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