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最佳证据总结

  2024-06-2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通过循证方法检索、汇总和分析关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证据,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确定循证问题,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指南网站及相关协会中关于青少年抑郁症运动干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3年9月至2023年9月,筛选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证据提取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其中指南6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8篇。经过分析总结,从运动效果、运动宣教、运动前准备、运动实施、运动安全管理5个方面提取了21条证据。结论:总结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锻炼干预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在指导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时提供循证依据。

  • 关键词:
  • 循证
  • 抑郁症
  • 证据总结
  • 运动干预
  • 青少年
  • 加入收藏

抑郁症是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精神情感障碍疾病之一,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功能并降低其生活质量,给青少年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1,2],同时也是造成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它可导致青少年教育成绩下降、药物滥用、自杀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3] 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障碍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有自杀意念、自伤行为和自杀未遂分别是11.8%、11.8%和7.1%。当前的药物治疗只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抑郁症,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限制,甚至加重抑郁症状并引发服药初期不适症状。同时,抗抑郁药物治疗也增加了青少年自杀风险。由此可见,寻找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非常必要。

传统的非药物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但近年来运动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积极效果已经得到证实。在青少年抑郁症管理中,运动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非药物辅助治疗方式,同时运动锻炼的成本效益和实施的便捷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参与性。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4,5]结果显示,运动锻炼能有效缓解青少年人群抑郁症、减轻青少年人群抑郁症状,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提升情绪状态,并增强自尊心和情绪调节能力。

目前尚未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形式最优方案的报告。因此,为了深入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评价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最佳运动证据,以期为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有关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的有效策略和建议,助力优化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确立问题和研究目标

根据PIPOST模式,本研究的问题是探索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运动方案对抑郁症状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体如下:P(population):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2~18岁);I(intervention):运动方案,包括运动效果、评估、筛查,运动实施的方式、时间和强度等内容;P(professional):精神健康领域专业人员,如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护理人员等;O(outcome):抑郁症严重程度和进展、认知水平、生活质量;S(setting):医院、社区、家庭等;T(type of evidence):临床实践指南、最佳实践、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

1.2 检索策略

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中文检索词“青少年”“抑郁症”“抑郁障碍”“运动” “锻炼”“活动”“体育活动”“体育运动”;英文检索词“adolescent/ teen/ teenager / youth”“ depressive disorder/depression/ melancholia”“ exercise / physical activity /training/activity”。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 EBSCO、Cochrane Library 、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 指南网站及相关协会包括医脉通、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指南联盟指南图书馆(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信息库(CPG)、苏格兰校际指南(SIGN)、新西兰指南工作组(NZGG)、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精神医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世界生物精神病学联合会(WFSBP)、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RNAO)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近10年(2013年9月至2023年9月)。检索以PubMed为例,见图1。

图1 PubMed检索式

1.3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 研究对象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年龄为12~18岁;(2) 研究内容涉及患者运动锻炼及体育活动;(3) 研究类型为指南、临床决策、最佳实践、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4) 语种为英文或中文。

1.3.2 排除标准

(1) 信息不完整或无法获取全文;(2) 重复发表文献和计划书、草案、报告或会议。

1.4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使用指南质量评估工具AGREE II[6]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分,共涉及6个领域和23个主要条目;对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使用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年)发布的系统评价法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和JBI关于专家共识类文章评价工具进行评价[7]。

1.5 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分级

两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依据标准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如意见不一致,第3名研究者进入研究进行商议以达成共识。运用JBI(2014年)证据预分级系统[8],对纳入的证据进行1~5级分级。


2、结果


2.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文献数量共1 025篇,经过2名研究者排除筛选后最终纳入16篇文献[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图2),其中指南6篇[9,10,11,12,13,14],临床决策2篇[15,16],系统评价8篇[17,18,19,20,21,22,23,24],见表1。

图2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2.2.1 指南的质量评价

本研究纳入指南6篇[9,10,11,12,13,14], 分别从 6 个领域对指南进行评价, 纳入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2.2.2 临床决策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纳入2篇临床决策[15,16],发表于Up to Date证据金字塔顶端数据库,予以直接纳入证据总结。

2.2.3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

本研究共纳入8篇系统评价[17,18,19,20,21,22,23,24],研究设计比较完整,整体质量较高,准予纳入,评价结果见表3。

2.3 证据汇总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证据进行汇总,从运动效果、运动宣教、运动前准备、运动实施、运动安全管理等5个方面进行证据综合,形成了21条最佳证据,见表4。


3、证据分析


3.1 运动干预效果

运动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主要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多个相关研究[9,11,12,13,17,22,23,24]发现,运动在护理抑郁症患者时通常是一种有效的附加治疗手段,因为它可以显著减轻患者抑郁症状[18]。在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中,尽管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仍然是主要治疗方式,但运动作为辅助治疗也显示出一系列显著优势。与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相比,运动干预更具可及性,执行也更加简单。

表1 纳入文献基本资料

表2 指南各领域得分及推荐级别

证据1~4表明,定期运动可以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不同方面的症状。这一改善从生理机制上解释可能是因为运动有助于增加患者的心房利尿肽、脑利钠肽、八肽和生长激素水平,这些生理变化有助于抗抑郁作用的产生[25]。同时,长期的运动可以通过促进可戊汀、硫巴比妥酸反应物种和总平均频率的长期适应来进一步加强其抗抑郁效果[25]。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运动干预可以增加青少年的成就感,提高其生活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情绪,增强精力[26]。在既往研究[27,28]中甚至发现,运动的效果与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相当。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结论在比较时可能受到低样本量的影响,因此存在高估运动疗效的可能性。虽然如此,但我们可以确定运动疗法确实可以给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带来积极影响。

表3 系统评价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表4 青少年抑郁症运动干预证据汇总

3.2 运动干预宣教

证据5~7阐述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运动干预辅助治疗时的宣教主要以家庭为主,宣教内容不仅包括运动知识和青少年抑郁症信息,还需采用多种宣教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考虑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本身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特殊阶段,激发他们的运动积极性需要从认知和环境两个层面着手。

在认知方面,早期研究通过健康教育来提高运动的依从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加自我效能感,帮助个体克服部分症状障碍,增加运动的接受度和依从性,并在一段时间内坚持运动锻炼[29],最终达到对运动后结果的预期。不仅如此,鉴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为了克服可能产生的心理抗拒,健康教育方式应多元化,以促进患者理解并认同运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能动性。

在环境方面,在护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时,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认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0]。运动作为青少年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其治疗的长期性需要基于家庭的支持。因此,给予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相关培训教育,促使他们了解运动对病情的积极影响,从而建立正向引导,提高运动治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同时由专业人员监督管理,保证基于家庭的运动干预措施有效实施。

3.3 运动干预前准备

证据8~12强调在运动前专业人员需要与家属及患者在了解身体活动水平的基础上设定明确的运动目标,自我监测以及在整个运动治疗过程中保持密切联系。青少年抑郁症病程及治疗周期长,因此运动的主要实施环境应是日常家庭场所。在开始任何基于家庭的干预之前,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很重要[10,11]。治疗师可以通过对青少年患者身体活动强度的评估,帮助家庭制定明确可实现、可衡量的运动目标[9,12,13]。在此之前,治疗人员还应分别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家人对运动干预的期望,因为患者与家长的观点可能并不相互包容,这会直接影响运动措施的家庭支持力度。而家庭支持作为青少年困难发展的保护因素,在实施运动干预治疗前,与家庭合作制定的目标越具体和包容,家庭参与运动治疗的意愿就越强[10,11]。这增加了运动锻炼的准备状态,增强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效能,以此促进增加参与度和运动依从性。

3.4 运动干预实施

证据13~17从运动前热身拉伸、运动形式等方面总结了适合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运动实施过程,是青少年抑郁症运动的核心内容。运动前后的身体准备,热身阶段通过低水平的有氧运动刺激,将血液充分运送到肌肉和器官,以适应运动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16]。热身后肌肉纤维会富有弹性,再进行拉伸可以使组织肌肉得到充分的伸展,增加肢体的灵活性,进一步降低受伤的风险[12,16]。运动结束时,恢复运动可以清除运动时产生的肌酸,加快身体恢复并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保证运动持续性[16]。

在运动形式的选择上,关键是建立长期规律的运动计划,使之成为习惯。证据15指出在青少年抑郁症的运动中需要监督管理,每周进行有监督的、低冲击性的有氧运动3~4次,每次时间30~60 min, 至少持续8周。与2017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12]提出的每天累计至少60 min的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相比,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运动需要监督管理,这可以保障活动的安全性,避免自伤自杀性风险,同时能提高参与度,保证运动过程的合规性。同时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过多的运动锻炼时长容易降低青少年参加运动锻炼的动机[12]。

证据16采用脉搏或者RPE量表对青少年活动强度进行评估简单易行,可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我检测。研究[31]显示RPE量表与运动强度和相关生物学指标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对运动时人体机能变化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可用于进行医疗检测。同时提供RPE量表有效的监测,以确保运动计划的有效实施和运动过程的安全。

证据17在运动强度上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多项研究[32,33]发现,中、高强度运动比低强度运动对抑郁症的影响更强,运动强度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和血浆内啡肽释放呈正相关。然而,Ross等[34]研究发现,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相比,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等炎症因子水平,这些指标的降低会引起基础神经活动的激活,因此中等强度的持续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抑郁症。同时鉴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面临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不足的问题,选择中等强度而非高强度的运动更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中等强度的运动难度较低,更易于坚持,且对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运动绩效有正面影响[35]。

3.5 运动干预安全管理

证据18~21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运动管理。在严重抑郁症的人群中,运动干预的依从性往往较低。相较于非抑郁患者,抑郁症青少年存在更大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较低的锻炼意愿和自我效能感[36]。此外,动机缺乏以及躯体不适等症状也可能成为运动依从性差的额外因素。因此,提高运动锻炼的依从性需要帮助其增强锻炼意愿、解决锻炼障碍、培养应对技能。Schuch等[37]研究表明,专业人员监督对于应对激励挑战,提高运动的依从性和完成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除此之外,培训和监督对提供基于家庭的有效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确保干预的质量和安全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需要在监督管理下进行,培训和监督可帮助治疗师更好地理解家庭的需求,并确保他们能够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不仅如此,家庭以及专业人士的督促能确保患者有效地完成运动项目,并保障运动过程的安全性。证据18~19为确保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达成运动目标,显示采用个人运动日记[13]和家人陪伴[9,12,13,18]等方法记录运动进展极为有效。这种多方管理策略,包括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家庭成员的陪同,不仅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运动依从性,还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有效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这种方法对于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教育、干预和治疗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它强调了家庭支持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核心作用[38]。这种协作努力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大的益处,同时降低潜在的风险。

证据20~21建议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运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由于存在持续的心情低落,兴趣丧失和低水平的自我评价会表现为运动行为的迟滞,难以主动运动,因此也缺乏锻炼[39]。在运动实施的初期,采用渐进性增加运动,可避免较少进行身体活动的患者受伤。


4、结论


运动锻炼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它有助于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加速疾病的康复,已成为一项有前景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中,运动锻炼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措施显示出显著的疗效。相较于其他非药物治疗,运动干预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更具优势。将运动干预纳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计划中,使其作为临床实践中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结局,使患者从中受益。

在实施此策略时,首先需要全面评估运动对于缓解抑郁症状的效果,确保选定的运动真正符合治疗目标。其次,必须通过有效的运动宣教活动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运动益处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在此基础上,运动前的周密准备保障了活动的安全实施,而严谨的运动安全管理措施可防止潜在的伤害以及维持干预措施的连续性与有效性。因此,运动效果、运动宣教、运动前准备、运动实施、运动安全管理5个方面的证据综合不仅提供了实施运动干预的详细框架,也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运动方案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3]傅小兰,张侃.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1- 319.

[7]胡雁,郝玉芳,李晓玲,等.循证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 511.

[8]王春青,胡雁.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964- 967.

[12]张云婷,马生霞,陈畅,等.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6):401- 409.

[38]张满燕,袁勇贵.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8(3):545- 550.


基金资助:江苏省卫生健康委面上项目(M2020080);


文章来源:王青霞,封海霞,陶花,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最佳证据总结[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43(03):337-34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期刊人气:386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0152

国内刊号:44-1213/R

邮发代号:46-45

创刊时间:197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