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推拿手法治疗内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1-09-09    108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推拿手法治疗内科疾病疗效肯定,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开展。本文检索和整理近年来国内利用推拿手法治疗内科疾病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临床胃肠道消化类疾病、神经及精神类疾病、血液循环类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类疾病、泌尿类疾病、妇科类疾病等以及基础实验研究方面总结了推拿手法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 关键词:
  • 内科疾病
  • 推拿手法
  • 脏腑疾病
  • 腹部推拿
  • 加入收藏

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经络、穴位、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门中医外治疗法。推拿手法产生的“功”一方面直接在人体起着局部治疗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能量和信息,通过神经、体液等系统,对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呼吸、运动、免疫、内分泌等系统产生正效应,从而治疗不同系统的疾患[1]。王军等[2]总结出中国现代推拿临床病谱,总共13大类516种疾病,除去肌肉骨骼、外伤、儿科、皮肤、美容保健、五官科疾病,内科系统疾病占35.8%。纵观整个推拿发展史,推拿是以内科(脏腑)病证治疗为开端并逐渐发展演变至今。《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但随着现代推拿治疗骨伤类疾病的疗效广泛被认可,内科(脏腑)病证的推拿治疗则不断被忽视。目前,相对于中药和针灸来说,推拿疗法在内科功能性疾病诊疗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还太过薄弱,要真正挖掘推拿治疗的价值,还应在遵循中医辨证施治核心理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这是推拿治疗能否超越西式整脊、康复疗法等的关键。故笔者对近年推拿治疗内科(脏腑)疾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临床疗效研究


1.1胃肠道消化类疾病

腹部推拿对多种胃肠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如王敏等[3]采用腹部推拿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操作手法包括揉腹、摩腹、运腹、推腹、按腹。经治20d,总有效率达93.33%,与对照组(63.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廖曼霖[4]运用“疏肝健脾”推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操作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揉法、扌衮法,部位及取穴包括腹部、背部及双下肢。经治4周后,总有效率达88.24%,与对照组(71.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推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刘鹏等[5]采用腹部推拿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操作手法:拿捏四肢脾、胃、大肠、三焦经,掌摩全腹,一指禅推上脘、天枢、气海、梁门等穴,掌振神阙。经治28d,总有效率达87.04%,与对照组(74.0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推拿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毛健[6]运用升举与通降手法治疗胃下垂,在背部采用扌衮法、一指禅推法,腹部采用摩法、揉法、托法、按法、擦法、振法,在肩胛骨部采用擦法,总有效率87.5%,说明推拿治疗胃下垂疗效显著。

1.2神经及精神类疾病

推拿疗法通过对人体经络、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对神经损伤、情志类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如唐森等[7]采用振腹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操作手法:将右手劳宫穴对准神阙穴,掌根置于关元穴,作放松振腹法,频率为400~600次/min。经治30d,总有效率达87.5%,与对照组(62.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振腹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连纪伟等[8]采用围剿推拿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操作手法:推抹印堂、眼眶,按压眼球,揉迎香、四白、睛明、太阳,推擦耳根,开天门,提捏耳廓,搓耳廓,鸣天鼓,按揉风池、哑门,推桥弓,啄弹顶颞额部,梳理叩击头部,按揉掐拿肩井穴。经治20d,总有效率达91.67%,与对照组(7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围剿推拿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疗效显著。吕凤立[9]运用经筋推拿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操作手法:近端取穴主要包括攒竹、太阳、地仓、印堂、丝竹空等,采用一指禅推、点、按、揉、抹法等;远端取穴主要包括健侧阳陵泉、风市及小腿部位胆经经筋循行线上的筋节点,采用点按、弹拨法。经治30d,治疗组30例患者,痊愈22例,显效7例,有效1例;对照组30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经筋推拿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黄振威等[10]运用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操作手法:采用按腹、揉腹、运腹以及推腹法,在中脘、关元、气海、神阙和天枢等腹部穴位治疗,经治15d,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交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推拿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显著,患者症状缓解更加显著,生活整体质量得到改善。张灵虎等[11]运用头颈部推拿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操作手法:按揉头部印堂、攒竹、鱼腰等穴,扫散两侧头皮,弹拨头部两侧少阳经,一指禅拨揉颈部两侧风池到风门连线等。经治28d,总有效率达93.8%,与对照组(81.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头颈部推拿能改善大脑血流速度。

1.3血液循环类疾病

推拿治疗能使人体肌肉放松,局部紧张缓解,周围血管扩张,循环阻力降低,可减轻心脏负担,调节神经、血管、血流作用,对于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如张盛强等[12]运用穴位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观察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变化。操作手法:掐、揉、按风府、风池穴,拿扌衮肩井穴,环揉太阳,点按百会、翳风穴,扌衮揉项背部,拔伸颈椎等。经治3周后,相比对照组,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脑灌注状态指标显著升高(P<0.05),表明推拿疗法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促进大脑血供。吴文玉等[13]运用脏腑推拿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操作手法:旋按阑门穴,旋推中脘穴,按揉石关、梁门穴,摩腹,掌振神阙穴等。经治40d后,总有效率达91.67%,与对照组(78.3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脏腑推拿可显著调节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戈义峰[14]运用推拿合归脾汤治疗心脏神经症。操作手法:穴取内关、足三里、心俞、巨阙、神门、厥阴俞、脾俞,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动法、揉法、扌衮法、擦法以及按法。经治20d后,总有效率达97.83%,与对照组(82.6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张燕等[15]运用通阳散结推拿法治疗冠心病,观察对心功能的影响。操作手法:团揉腹部、掌振丹田、拿手三阴、手三阳经,拿揉胸大肌。经治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ST段与T波变化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通阳散结推拿法,有效促进了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4内分泌及代谢类疾病

推拿疗法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临床上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等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如陆雪松等[16]运用脊柱推拿手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操作手法:温通、点穴、理筋、松动、正骨、拍背六步推拿手法。经治3月后,总有效率达80.4%,与对照组(71.2%)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脊柱推拿手法能有效降低初发T2DM患者的2hPG水平,减少患者的口服药物量,提高生存质量。王权午等[17]运用腹部推拿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操作手法:大鱼际环揉全腹,拿揉腹直肌,三指揉丹田,环揉带脉,点按中脘、气海、水分等穴位。经治20d后,总有效率达96.7%,与对照组(93.0%)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腹部推拿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水平。卓越[18]运用运腹通经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操作手法:运腹法包括摩腹、按腹、拿腹,通经法包括掌根推腹,点按中脘、天枢穴。经治1月后,总有效率达96.7%,与对照组(83.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运腹通经推拿法能显著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BMI、体围、血脂水平及临床症状。

1.5泌尿生殖及妇科疾病

推拿疗法对男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紊乱、痛经等临床疗效显著。如孙风峙[19]运用温肾壮阳推拿法治疗命门火衰型阳痿。操作手法:腰骶部按揉,点按肾俞、腰阳关、命门,横擦八髎,掌按神阙,拿揉大腿内侧肌肉,搓揉睾丸。经治1月后,总有效率达93.1%,与对照组(75.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温肾壮阳推拿法能有效改善男性勃起功能。田明[20]运用耳穴贴压配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操作方法:顺时针摩小腹,一指禅或揉法作用在关元、气海等穴位,按扌衮揉法作用在腰部脊柱两旁,擦八髎,拿血海、三阴交,配合耳穴贴压。经治21d,治疗组McGill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推拿配合耳穴贴压能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李丹丹等[21]运用经络推拿结合穴位点穴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操作方法:按揉背部膀胱经和督脉,分推两肋,点按肩井、天宗、膈俞等穴位,横擦腰眼、肾俞至发热,侧卧位按揉胸大肌、乳房部。经治20d,治疗组乳房疼痛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经络推拿联合穴位按压法治疗乳腺增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郁气滞型相关中医证候表现,减轻乳房疼痛程度和频次,抑制或减小乳房结块的体积增长。张茜等[22]运用五苓散配合腹部推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操作方法:采取层按法之提法,选取伏冲之脉、下脘穴、关元;迎巨阙穴,捺调水分、中极;捺扫两侧肺俞至肾俞。经治4周后,总有效率达90.3%,与对照组(70.0%)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残留尿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推拿配合五苓散能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1.6其他疾病

向澍等[23]运用音乐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操作方法:一指禅弹拨法作用在风府至大椎穴一线及双侧风池至肩井穴一线,掌揉弹拨及扌衮法作用在督脉及膀胱经;头面部推拿配合舒缓性音乐。经治10次后,推拿组相比较对照组,相关慢性疲劳综合征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表明音乐推拿能有效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不适症状。袁保丰等[24]运用头部经络推拿治疗亚健康脑疲劳患者。操作方法:以头部督脉、两侧膀胱经、两侧胆经五条经脉为主,进行按揉、扫散、擦、点按等手法。经治10d后,总有效率达92.5%,与对照组(45.0%)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推拿能明显改善亚健康脑疲劳患者的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思考困难等临床表现。


2、实验机制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推拿就是将适宜的机械力刺激作用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引起该部位的皮肤或深层组织感受器的变化,进而将机械力的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纤维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神经系统发生复杂的电学和化学变化,借助于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发挥其调节和治疗作用[25]。马鑫文等[26]观察腹部推拿

联合5-HT4受体激动剂调节SCF/c-kit信号通路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莫沙必利组、联合组STC大鼠粪便含水率显著增加,血浆SP水平显著升高,NO、5-HT及VIP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5-HT3R及5-HT4RmRNA水平、SCF、c-kit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大鼠各项指标转归效果均显著优于推拿组及莫沙必利组,提示腹部推拿联合5-HT4受体激动剂能协同促进胃肠道蠕动,进而强效改善STC大鼠症状,促进疾病转归。王康等[27]观察推拿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性炎性损伤的影响,研究发现,推拿可改善T2DM大鼠的FBG水平,增强骨骼肌AMPKα2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同时降低骨骼肌炎性因子NF-κB及IL-6的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其与二甲双胍联用可体现较好的协同降糖与抗炎效应。李华南等[28]观察腹部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BDNF和CREB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腹部推拿可以有效缓解疲劳、改善认知,其机制可能与干预BDNF/CREB信号途径关键分子的表达与功能有关,借此途径促进应激损伤海马神经元的恢复而发挥干预CFS的作用。张晓林等[29]观察运腹通经推拿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模型家兔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发现,运腹通经推拿法通过作用于经络,激发经气调节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阻断脂肪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改善脂肪细胞形态变化。其作用机制可能和TLR4、MyD88、NF-κ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关。同时该推拿法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张巧娜[30]观察振腹法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子宫PGE2、PGE2α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振腹推拿通过降低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F2α的含量,升高PGE2水平,抑制PTGFR在子宫内膜上的表达,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子宫平滑肌松弛,治疗痛经。董娜[31]观察振腹环揉法对原发性失眠大鼠脑肠肽的影响,研究发现振腹环揉法通过调节血清、下丘脑、小肠中SP、GAL、β-EP的含量改善大鼠失眠症状。周云峰等[32]在探析陈宇清推拿治疗胃下垂手法时,认为胃病推拿法中的操作手法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总结


推拿疗法作为治疗内科疾病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绿色、安全的特性,在医疗、康复和保健领域都将占据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基础科研相对薄弱,针对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研究尚有诸多不明。推拿疗法具有整体调节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呈现多方面、多角度特点,但目前对其机制研究仍在探索阶段。因此,今后应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并加强推拿治疗内科疾病的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研究,阐明其治病机理,加强基础研究,为推拿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范炳华.推拿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0-21.

[2]王军,刘艳,潭曾德,等,中国现代推拿病谱的文献研究概述[J].中医药信息,2011,28(4):151-153.

[3]王敏,孙庆.腹部推拿法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4,31(3):148-150.

[4]廖晏霖."疏肝健脾"推拿法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的临床观察[D].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

[5]刘鹏,张燕.腹部推拿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J].吉林中医药,2013,33(11):1168-1170.


文章来源:冯伟.推拿手法治疗内科疾病的研究进展[J].国医论坛,2021,36(05):72-7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浙江中医杂志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期刊人气:410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411-8421

国内刊号:33-1083/R

邮发代号:32-11

创刊时间:195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