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究桑树栽培过程中如何解决干旱问题

  2020-05-27    34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很多,而气象干旱就是其中一项,迫使农作物中的水分一点点流失。桑树常年生长在干旱少雨地带,是其主要经济作物,该植物的抗旱能力较其它作物要强很多。然而桑树栽培目的是获取新鲜叶片,并且收集时间很关键,因此干旱问题是影响采集效果的根本原因。

  • 关键词:
  • 干旱问题
  • 桑树栽培
  • 自然灾害
  • 解决对策
  • 加入收藏

1、桑树栽培过程中的干旱情况


任何农作物在种植期间通常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多次出现干旱问题,进而降低农作物生产产量。桑树是一种抗旱能力较强的作物,相较于其它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所以可起到防风固沙、减少土壤水分流失、维护生态环境等作用。在荒漠地带种植大量桑树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该区域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另外,桑树还可视为经济作物。蚕桑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增强农民收入。栽培桑树的目的是获取其叶片,要想采集较为新鲜的叶片,则需把控好时间,干旱问题是降低产量的核心因素。对此,干旱问题对该区域蚕桑养殖户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以某区域气候季节特点为例,该区域干旱情况可分为五大类: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冬旱。尽管桑树的抗干旱性强,但此类问题依旧是影响桑树成长的重中之重,倘若在春旱时,桑树成长较慢,新叶生长延迟,桑叶变薄,对其质量造成影响。资料显示,因为干旱问题严重,园林受灾范围持续扩大,桑叶产出量不断下滑,蚕茧数量减少,经济亏损严重[1]。


2、桑树栽培干旱原因


2.1降水

干旱指的是长时间降雨稀少,导致土壤、作物水分严重流失,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使农户经济效益受损。引发干旱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以降水为例,如果降水量低于标准数值则说明干旱。在国内,容易干旱的区域其特点是降雨量少,再一个就是季节变化。针对长江以南地区,其雨季早,持续时间久,如果7-8月雨量少,就会引发伏旱;针对华北东北地区,雨季一般在6-9月,春旱、春夏连旱问题较重;针对西南地区,降水量来自于西南季风,旱季时间为11月至次年4月。

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特性为延迟时间久、涉及范围大、极易引发饥荒。干旱可从两方面入手,一则土壤干旱,二则大气干旱,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少。所以问题根源在于降水两不达标,从而导致干旱。北方区域以干旱、半干旱为主,降雨量同往年相比较少,加重了旱情。现如今随着桑树栽培面积的持续延伸,多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低干养成是桑树栽培的主要形式,其栽植密度大,桑根分散尚浅,抗旱能力不强。

2.2水资源因素

在南方地区,其降水量多,种植面积少;北方地区降水量少,种地面积大。此类情况属于区域间的水资源不均衡,是导致干旱灾害的根本原因。

2.3社会经济因素

近几年,国内农工业生产用水持续上涨,一方面,随着耕地复种指数的不断提升,灌溉范围同以往相比有所延伸,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田用水量。另一方面,在北方区域,冬小麦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由于受到春旱的影响农田面积正在拓宽。此外,人口数量平稳增长,使生活用水量压力过猛,随着工业事业的推广,其用水量逐年递增。


3、桑树栽培干旱问题解决对策


3.1合理使用科学方法进行栽培

一方面,使用科学移栽手段,把控保苗时间。无论是选择桑树栽培还是推动蚕桑经济,特别针对沙区,首要任务是分配好桑树栽培地段。水源要充足,桑树在栽培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水源,必须及时供应,养蚕期间的消毒同样要确保水源充实。桑树栽培期间,需合理使用科学方法,突出种植规范性。例如,12月至次年1月是栽培桑树的最佳时段,这个时间点的桑树正处于睡眠时期,可提高栽培成活率。桑苗栽培过程中,尽量不要破坏其根部,在其外围用少量碎土加以掩盖,要注意回土,可让桑苗根部同土壤深层进行触碰。栽培过程中,要把控好栽培深度,嫁接口埋入土壤深度不超过10厘米,移栽结束后要按时注入水分,每株水分控制在2-3kg,紧接着用地膜掩盖,以免水分过早蒸发,用细土把周围地膜遮盖严实[2]。

另一方面,先假植,雨季栽培。为了能够保持桑苗水分的充足性,在苗干底层挖出一个小坑,呈凹状形,紧接着用细土掩埋,露出地膜孔口,方便浇水。栽培结束后碰到雨季,要及时察看桑树湿度,每20天进行浇水。倘若雨季栽培,会提高成活率,然而此时桑苗输送和组织极为不便,栽培过后的桑苗其生长趋势要比冬季差。对于条件情况良好的区域,可在冬天栽培,随后交给蚕桑养殖区完成假植,派遣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假植前要适当修剪,通常苗干长度为30厘米,大约假植每公顷70万株,从而便于雨季栽培。然而针对山区来说,因其土质情况较差,不适合大范围栽培桑树,栽培期间可通过登高线打线,桑槽深度控制在40厘米,灌入肥料后用土回填,确保水分充足,便于树形养成,突出桑树抗干旱性。

3.2优化农艺技术,增强抗干旱效果

全方位遮盖桑树占地面积,例如借助地膜、杂草和稻草,不仅能够避免水分流失,还能使地表温度保持平稳,增强土壤含水量,突出保湿性,加快干旱季节桑树成长速度。除了覆盖地表外,还要及时松弛土壤,防止土层水分流失,使桑树不断涉取水分,减缓旱情带来的危害。翻耕深度不超过15厘米,此外,可借助行间套种法来预防水分流失,起到保湿效果。挑选桑苗品种时,可采用抗旱能力强种子[3],该种子的根茎优良,广泛分布于各个地层之中,涉取大量水分,增强抗干旱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使用桑树抗旱栽培技术,可有效减轻干旱问题造成的困扰。另外,气候条件也要求在处理干旱问题时要因地制宜,不仅全面提高桑树抗旱性,还要预防病虫害的袭击,加快桑树成长,提高桑树栽培经济效益,推动蚕桑行业可持续发展。


印玉萍.关于桑树栽培过程中所面临干旱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J].农家参谋,2020(14):24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期刊人气:310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7601

国内刊号:61-1088/S

邮发代号:52-97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