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桶含沙量测量是坡面径流小区水土流失监测的关键。本文通过在1.05kg/m3、5.25kg/m3、10.49kg/m3、52.46kg/m3、104.92kg/m3、524.58kg/m36个含沙量水平,30cm、60cm、90cm3个不同水深径流桶下进行全剖面取样器取样实验测量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在红壤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桶的含沙量观测的相对测量误差范围在约-35.19%~0.65%,低含沙量下其测量误差有正负,相对误差随含沙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测量精度的稳定性随含沙量增加而减小;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在低、中含沙量水平下水深从30cm到90cm,随着水深增加相对误差显著增加,高含沙量下水深对测量精度无显著影响;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适合红壤区径流小区径流桶中、高含沙量条件下取样观测。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及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1]。径流小区监测是水土流失监测的重要方法,是测量小流域径流与泥沙的主要手段[2],径流小区由围梗、集流槽、径流桶、导流管、分流桶五部分组成。
水土流失量观测是径流小区进行土壤侵蚀测算的基础[5]。当前人工搅拌采样法仍为各地区径流桶泥沙观测的主要方法,但人工搅拌法因其方法的局限性极易受到外因的干扰导致采样误差偏大[6]。叶芝菡[7]等人根据北方土石山区侵蚀泥沙以粗颗粒为主特点研制了全剖面采样器,主要包括采样管、拖柄、固定环、底盘4部分,其通过采样器采集径流桶中从桶底到水面的浑水水柱,再取样测量水柱中的泥沙含量,进而得到径流桶的径流含沙量。路炳军[8]等根据北京地区全剖面采样器的实际使用情况,提出了较为完备的操作流程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与传统的人工搅拌取样法相比,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的测量精度得到很大提高[7]。
南方红壤地区作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行业监管部门和科研院所设置了大量的水土流失监测站点,以坡面径流小区为主,主要监测不同土壤母质发育红壤、不同下垫面情况下的坡面水土流失情况。坡面径流小区仍然采用径流桶收集径流泥沙,再测量径流桶中泥沙含量,计算水土流失量。全剖面采样法操作简单易行,但其在南方红壤区径流含沙量测量精度如何尚未明确。鉴于此,本文以红壤为对象,通过径流桶不同含沙量、水深下全剖面法测量精度研究,为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在红壤区推行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鄱阳湖水系德安县燕沟小流域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东经115°42′38″~115°43′06″,北纬29°16′37″~29°17′40″),总面积80hm2。该园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449mm,多年平均气温16.7℃,多年平均无霜期249d,年日照时数1700h~2100h;地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貌为丘陵岗地。
项目区土壤为第四纪红黏土,采集坡耕地试验区径流小区内地表0~20cm深土壤样品,经过自然风干后,过5mm筛去掉杂物,测定相关指标。土壤黏粒含沙量为32.24%,粉粒含量为57.83%,砂粒含量为9.94%,碱解氮含量为24.95mg/kg,有机质含量为6.40g/kg,速效磷含量为1.89mg/kg[9]。
1.2采样方法及采样器
实验选用的全剖面取样器如图1所示,由拖柄、采样管、固定环、底盘组成,其管长100cm,圆管内径为5cm,外径为5.4cm。
降雨结束后,待径流桶中含沙浑水静置24h后使用全剖面采样器对其进行采样。采样时,先将采样管取出,手持拖柄将取样器斜插入水中,让底座斜切入桶底泥沙中。拖动拖柄使底座在桶底滑动,将取样器慢慢扶正,使其垂直于桶底。将采样管通过固定环插入到底,并用力旋转几次,保证底座与采样管接触紧密。用手将采样管上口密封,同时拖动拖柄将采样器从径流桶中取出,将管中样品置入取样桶中,完成第一次采样后,再在桶内均匀的随机取4个点位水样,将5管水倒入取样桶中。
在取样桶中用取样勺将桶内泥沙搅拌均匀后取800mL浑水样品于铝盒中,每次采样设置3个重复。完成采样后将样品沉淀24h,倒掉上层清液,放入烘箱烘干称重,含沙量测量结果取3个重复样本的平均值。
1.3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坡耕地径流小区径流泥沙多年监测数据显示,径流桶含沙量发生低含沙量(0~10kg/m3)频率占80%,发生频率低的中含沙量(10~50kg/m3)和高含沙量(大于100kg/m3)占20%,但其对全年坡面水土流失量贡献大[9]。当前国内标准径流小区的径流桶溢流口高度在60cm左右,基本不超过90cm,小降雨事件时一级径流桶一般不溢流,30cm水深代表不溢流的径流桶水深,为此不同水深试验设置30cm、60cm、90cm3个水平。
因此,不同含沙量下全剖面取样器测量误差,水深设置为60cm,含沙量分别为1.05kg/m3、5.25kg/m3、10.49kg/m3、52.46kg/m3、104.92kg/m3、524.58kg/m3;不同水深下全剖面法测量误差,水深设置为30cm、60cm、90cm3个水平,每个水深对应3个含沙量10.49kg/m3、104.92kg/m3、524.58kg/m3;30cm和60cm水深试验在规格为0.3m(径流桶半径)×0.8m(高)的径流桶中进行,90cm水深试验则在0.3m(径流桶半径)×1.2m(高)径流桶进行。
实验所得表格数据处理计算在Excel中完成,显著性分析在SPSS软件中完成,显著性分析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含沙量条件下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的测量误差
在60cm水深、不同含沙量条件下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测量误差见表1。
由表1可知,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相对测量误差-35.19%~0.65%,其中含沙量在低含沙量范围(小于10kg/m3)全剖面法测量误差有正、有负,并且相对误差大,说明其随机误差大;含沙量大于10kg/m3均是负误差,中含沙量范围(约10~50kg/m3)平均相对误差-13.03%,高含沙量(大于100kg/m3)平均相对误差-28.77%,相对偏差由11.24%减少到1.22%,说明含沙量大于10kg/m3全剖面法测量值均小于实际值,且随着含沙量的增加,相对误差增大,中含沙量相对测量误差显著小于高含沙量范围。从低含沙量到高含沙量相对误差的偏差呈减小趋势,即低含沙量测量值波动性大,随着含沙量增加测量值波动性减小,高含沙量测量值波动性最小。
2.2不同水深条件下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的测量误差
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在3个含沙量等级、不同水深条件下含沙量测量误差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含沙量条件下平均相对误差整体上均随着水深增大而增大。含沙量在10.49kg/m3时,水深从30cm、60cm、90cm相对误差相互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含沙量104.92kg/m3时,水深从30cm到60cm相对误差增加,但是并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深从60cm到90cm相对误差达到显著性差异;含沙量在524.58kg/m3时,水深从30cm、60cm、90cm相对误差相互间均未有显著性差异。
上述分析说明,全剖面法测量相对误差整体上随着水深增加而增加,但是含沙量会影响相对误差与水深的关系,低含沙量条件下不同水深间含沙量测量相对误差差异明显,随着含沙量的增大,水深对测量误差的影响逐渐减弱。
3、结论
(1)在南方红壤区坡面径流桶在水深60cm时,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的相对误差范围在-35.19%~0.65%,对比其他学者关于人工搅拌法采样误差的研究,其测量精度有明显增加。
(2)含沙量对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存在显著性影响,其平均相对误差随含沙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即中等含沙量(10~50kg/m3)测量误差最小,低含沙量下有正负误差,高含沙量范围时只有负误差。
(3)水深影响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的测量精度,在低、中含沙量水平下影响显著,相对误差存在显著差异;在高含沙量水平下无显著影响,相对误差无显著差异。
(4)在中、高含沙量条件下,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测量误差波动性小,数据稳定,且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操作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因此,全剖面取样器采样法适合南方红壤地区径流桶含沙量在中、高含沙量条件下采样。
参考文献:
[1]王礼先,孙保平,余新晓,等.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342-2006.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419-200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5]李月,周运超,白晓永,等.径流小区法监测水土流失的百年历程(1915-2014年)[J].中国水土保持,2014(12):63-66.
[6]符素华,付金生,王晓岚,等.径流小区径流桶含沙量测量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3,23(6):39-41.
[7]叶芝菡,刘宝元,路炳军,等.径流小区径流桶含沙量全深剖面采样器的研制与试验[J.泥沙研究,2005(3);24-29.
[8]路炳军,袁爱萍,章文波.径流小区径流桶(池)泥沙含量快速测定方法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2):15-17.
[9]陈晓安,曹智,喻荣岗,等.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桶含沙量测量方法对比[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21):130-136.
文章来源:陈瑛,陈晓安.红壤区坡面径流小区全剖面采样方法探讨[J].江西水利科技,2021,47(05):378-381
分享:
土壤污染的成因丰富多样,涵盖工业废弃物、农药残余、重金属污染等,导致土壤污染物质丰富多样,浓度各异。这种多样性使得各类土壤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土壤的生态效能以及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直接破坏方面。
2024-11-16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急需高效修复技术来应对。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凭借其电场驱动下的离子迁移原理,展现出快速且有效的重金属去除能力。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技术的原理、现状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策略,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2024-11-16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其来源复杂,包括工业排放、矿产开采、农药使用等多种人为活动。这种污染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重金属一旦积累在土壤中,将难以通过自然过程进行降解,且极易通过食物链累积和放大,引发生物富集效应,从而引发长期且广泛的环境影响及健康影响。
2024-11-14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和丙烯酸丁酯)是极其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纺织、皮革、涂料等行业均被广泛应用。但其较强的挥发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风险,同时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等存在明显刺激性,对肝、肾功能均有损害,还有较大的致癌可能性。
2024-06-22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疗、家庭等领域,这些化学物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些化学物质也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残留可能会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甚至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2023-09-01我国是地质大国,而地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只有做到对地表土壤的保护,才能防止地表土壤被重金属所污染,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于地表土壤的检测方法,让检测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工业不断发展,工业中的重金属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对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研发力度,要有更好的设备对重金属进行监测,方式也要变得多样化,减少对土地土壤的污染,改变这种被污染的情况。
2023-08-29为满足韶关电网供电需求,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建设华电南雄“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工程是必要的。该工程属于大型电厂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扰动地表,引发水土流失。文章结合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划分,并在围绕防治目标基础上,通过布设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来分区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2022-05-30水土流失量观测是径流小区进行土壤侵蚀测算的基础[5]。当前人工搅拌采样法仍为各地区径流桶泥沙观测的主要方法,但人工搅拌法因其方法的局限性极易受到外因的干扰导致采样误差偏大[6]。叶芝菡[7]等人根据北方土石山区侵蚀泥沙以粗颗粒为主特点研制了全剖面采样器,主要包括采样管、拖柄、固定环、底盘4部分,其通过采样器采集径流桶中从桶底到水面的浑水水柱,再取样测量水柱中的泥沙含量,进而得到径流桶的径流含沙量。
2021-10-08目前我国城市污泥的产量巨大,截至2015年,我国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约6910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1.4×109m3•d-1[1],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为3.02×107t,到2020年污泥产量达6.00×107t[2]。我国主要通过填埋、焚烧来处置城市污泥[3],但这些处理的污泥将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4]。
2021-09-28盐碱地土壤改良是一项重要工程,研究和合理利用盐碱地对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盐碱地的危害性,从物理、生物、化学等角度探讨了宁夏青银高速黄河大桥至水洞沟段生态长廊地区目前应用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及取得的效果,以期为周边地区盐碱地土壤改良、生态景观效果提升和优化提供参考。
2021-08-31人气:4211
人气:4173
人气:3019
人气:2511
人气:190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人气:2910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8-0864
国内刊号:11-3900/S
邮发代号:82-245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199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1.493
影响因子:0.730
影响因子:0.27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