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土壤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测定的不确定度分析

  2024-06-2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壤中4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对丙烯酸酯含量低于100 ng(<20μg/kg)的样品,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较大,针对低浓度样品进行测定时,可通过配置低浓度的标准曲线,以减小引入的不确定度。

  • 关键词:
  • 不确定度分析
  • 丙烯酸酯
  •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环境污染风险
  • 致癌
  • 加入收藏

1、前言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和丙烯酸丁酯)是极其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纺织、皮革、涂料等行业均被广泛应用[1,2,3]。但其较强的挥发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风险,同时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等存在明显刺激性,对肝、肾功能均有损害,还有较大的致癌可能性[4]。通过文献查询和实验,本文采用最简便高效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壤中4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并对其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探讨。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TRACE1300/ISQ 7000);吹扫捕集仪(美国Tekmar公司,Tekmar Atomx XYZ);40 mL吹扫瓶;微量进样器(不同规格,上海高鸽工贸有限公司);甲醇(农残级,上海星可高纯溶剂有限公司);二硫化碳中丙烯酸甲酯(2 000μg/mL,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硫化碳中丙烯酸乙酯(2 000μg/mL,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硫化碳中丙烯酸丙酯(1 000μg/mL,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硫化碳中丙烯酸丁酯(2 000μg/mL,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实验条件及实验过程

吹扫流量:40 mL/min;吹扫温度:20℃;预热时间0.25 min;吹扫时间:11 min;干吹时间:2 min;预脱附温度:245℃;脱附温度:250℃;脱附时间:2 min;烘烤温度:280℃;烘烤时间:2 min;传输线温度:180℃。

质谱进样口温度:200℃;载气:氦气;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20∶1);柱流量(恒流模式):1.0 mL/min;升温程序:40℃保持5 min,以8℃/min的速率升温至100℃保持5 min,再以6℃/min的速率升温至170℃;扫描方式:离子扫描;离子化能量:70 eV;电子倍增器电压:与调谐电压一致;接口温度:250℃。

取干净的40 mL吹扫瓶25个,加入石英砂5 g及纯水10 mL,取其中7个瓶子分别加入5 mg/L丙烯酸酯混合标准溶液0、10.0、40.0、80.0、120.0、160.0、200.0μL,配制成含量分别0、50、200、400、600、800、1 000 ng的标准样品。剩下的分为3组,每组6个瓶子,分别加入5 mg/L丙烯酸酯20.0、40.0、100.0μL,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

土壤中丙烯酸酯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标准溶液稀释、样品称量、样品重复测量等引入的A类不确定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微量进样针、容量瓶、天平等引入的B类不确定度。

3.2数学模型

式中:CX为样品中丙烯酸酯含量,μg/kg;X为样品测量值,ng;X0为空白测量值,ng;Y为信号强度,counts·min;b为斜率;a为截距;m为称取的样品质量,g。

3.3标准不确定度的评价

本实验中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含以下3个分量:(1)工作曲线建立和拟合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u(x1);(2)样品重复测定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x2);(3) B类不确定度u(x3),主要包括标准物质、移液器、注射器、天平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引入的不确定度。

3.3.1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

7个标准曲线点拟合的不确定度通过对标准溶液进行重复5次测定,根据重复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对标准曲线拟合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标准溶液重复性测定的结果见表1。

表1丙烯酸酯类标准曲线重复测定结果 

式中:n为标准溶液测量次数(n=5);m为标准溶液测点数量(m=7);P为样品溶液标准点总测定次数;j为标准溶液测量编号;Cavg为样品平均质量浓度,单位ng;为标准溶液各点平均质量浓度,单位ng;SXX为标准溶液浓度的差方和;S(y)为回归曲线峰面积残差的标准偏差。

采用5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峰面积和标准溶液浓度,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曲线的拟合,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b×C+a和线性回归系数r,结果见表2。

3.3.2样品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

在相同的条件下,对3个不同含量的样品重复测定6次,对样品重复测定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计算,结果见表3。

表2丙烯酸酯类曲线测定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  

3.3.3 B类不确定度

(1)标准溶液稀释不确定度的传递。

实验使用GBW(E)082449的二硫化碳中丙烯酸甲酯[浓度:2 000μg/mL,扩展不确定度(k=2)为2%]、GBW(E)082450二硫化碳中丙烯酸乙酯[浓度:2 000μg/mL,扩展不确定度(k=2)为2%]、BW901409-1000-E二硫化碳中丙烯酸丙酯[浓度:1 000μg/mL,扩展不确定度(k=2)为2%]和BW901403-2000-E二硫化碳中丙烯酸丙酯[浓度:2 000μg/mL,扩展不确定度(k=2)为2%]的标准溶液通过逐级稀释配置得到标准溶液。根据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的标准溶液扩展不确定度为2%(k=2),因此,各标准溶液相对不确定度均为1%。

表3丙烯酸酯类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  

二级标准溶液稀释过程中使用了1 mL移液管和10 mL容量瓶,量取500μL丙烯酸丙酯和250μL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标准溶液,甲醇稀释并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标准中间液。仅考虑量器校准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根据校准证书,1 mL移液管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8 mL,按照三角分布,校准不确定度为,10 mL容量瓶引起的不确定度为0.082%。标液配置所在实验室温度为14℃时,甲醇的膨胀系数为1.24×10-3/℃,按均匀分布计算,温度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42%,该稀释过程引起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54%。

三级标准溶液稀释过程中使用了1 mL移液管和10 mL容量瓶,量取1 mL标准中间液,甲醇稀释并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为5 mg/L的标准溶液。仅考虑量器校准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按照三角分布计算,根据校准证书,1 mL移液管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8 mL,按照三角分布,校准不确定度为0.33%,10 mL容量瓶引起的不确定度为0.082%。标液配置所在实验室温度为14℃时,甲醇的膨胀系数为1.24×10-3/℃,按均匀分布计算,温度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42%,该稀释过程引起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54%。

标准溶液及配置过程引起的合成不确定度为1.26%。

(2)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

本实验整个检测过程中使用了天平进行样品称量,使用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检测。根据天平的检定证书,称量质量为0.01 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0 1 g(k=2),故天平的相对不确定度为0.000 1/2×0.01=0.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检定证书显示,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5%(k=2),故仪器引起的不准确度分量为15%/2=7.5%。

故B类原因引起不确定度分量u(X3)为7.63%。

3.4不确定度的合成及扩展不确定度

当没有明确的有效自由度要求时,一般取近95%置信概率,此时k=2,扩展不确定度U=k×u(x)=2u(x)。

3.5测定结果的报告

丙烯酸酯类检测结果的报告见表4。

表4丙烯酸酯类检测结果的报告  


4、结语


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土壤中的丙烯酸酯进行测定,无需前处理,安全环保、分析效率高,同时检出限低、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土壤中丙烯酸酯的测定要求。通过不确定度的计算和分析可知,对丙烯酸酯含量低于100 ng(<20μg/kg)的样品,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达到8%以上,成为不确定度最主要的来源。因此针对低浓度样品进行测定时,需要通过配置低浓度的标准曲线,以减小由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


参考文献:

[1]张瑶琴,周丽娜,刘赛赛,等.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四种挥发性丙烯酸酯[J].现代科学仪器,2018(2):80-83.

[2]季冠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空气中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丙酯[J].能源与环境,2018(4):32-33.

[3]赖莺,林睿,蔡鹭欣,等.微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丙烯酸树脂中9种残余单体[J].色谱,2012,30(1):21-26.

[4]王立辉.丙烯酸甲酯对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5]杨礼涵,黄寅.废树脂自动取样装置设计[J].流体测量与控制,2021,2(5):27-31.


文章来源:陈亚香,沈文军.土壤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测定的不确定度分析[J].流体测量与控制,2024,5(03):36-39+4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土壤学报

期刊名称:土壤学报

期刊人气:424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564-3929

国内刊号:32-1119/P

邮发代号:2-560

创刊时间:194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