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肌少症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群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Hcy水平升高可以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促进蛋白质聚集和功能紊乱、刺激细胞凋亡、诱发炎症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肌少症的发生发展。关于Hcy水平与肌少症发病机制之间的研究结果尚存争议,本文就Hcy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予以综述。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明确相关的综合征,其特征是肌肉质量和肌肉强度降低,会导致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肌少症的概念最早由Irwin 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欧洲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 EWGSOP)于2010年首先达成肌少症共识,定义其为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2]。2016年,肌少症以ICD-10-MC诊断代码被添加到国际疾病分类中[3]。
肌少症临床诊断需包含3个主要方面: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肌肉功能减退。肌少症的诊断方法和工具有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方法。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的共识,肌少症的一般诊断流程分为4步:发现—评估—确诊—分级[4]。一项针对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男性肌少症总体患病率为18.1%,高于老年女性的16.4%[5]。
肌少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本质是肌纤维数量与横截面积下降及蛋白质净降解,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生除了与年龄、性别相关,还受环境、种族、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且与多种疾病和预后密切相关,是导致老年人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AWGS 2019年报告指出,肌少症的发生与衰老、激素失调、甲状腺功能异常、细胞凋亡、运动神经元丢失、线粒体功能障碍、营养/吸收不良、运动减少、炎症反应、恶病质等有关[4]。其中,营养对肌肉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老年人在影响肌肉稳态的微量营养素方面有摄入不足的风险,如与Hcy代谢有关的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6,7]。老年人存在维生素B(VitB)水平降低的风险,可导致Hcy水平升高。本综述拟探讨Hcy与肌少症以及肌少症相关指标(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之间的关系。
1、Hcy的合成与代谢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其结构与氨基酸相同,但不是20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其由甲硫氨酸(methionine, Met)通过多个步骤生物合成,然后通过再甲基化途径和转硫途径进行转化[8]。
1.1 Hcy的合成
首先,Met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的催化下将ATP上的腺苷转移到Met上,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ine methionine, SAM);其次,SAM在各种甲基转移酶催化作用下,为DNA、RNA、蛋白质和神经递质等受体分子提供活性甲基,使其甲基化,而SAM去甲基后转化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ine homocysteine, SAH);最后,SAH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脱去腺苷,生成Hcy[9]。
1.2 Hcy的代谢
Hcy代谢主要是再甲基化和转硫化两条途径。(1)再甲基化途径有2种方式:第一种是Hcy在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其辅酶VitB12的作用下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的甲基转化为Met, 完成Met循环;第二种是Hcy在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接受甜菜碱提供的甲基转化为Met。(2)转硫化途径分为2步:首先,Hcy在胱硫醚β合酶及其辅酶VitB6的催化下转化为胱硫醚;其次,在胱硫醚γ裂合酶及其辅酶VitB6的作用下生成半胱氨酸[10]。
2、高Hcy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
正常情况下,血浆Hcy水平为5~15 μmol/L,当Hcy>15 μmol/L时称为HHcy[11]。HHcy发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5 类:酶问题、缺乏辅因子、蛋氨酸摄入过多、某些疾病和摄入某些药物[12,13]。Hcy水平升高可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促进蛋白质聚集和功能紊乱、刺激细胞凋亡、诱发炎症等,继而会损害细胞、组织和器官,影响身体健康。现有研究发现,HHcy与多种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有关[14]。此外,HHcy还可能与骨折、残疾、虚弱、步态缓慢、平衡能力差和身体功能差有关[7]。
3、Hcy与肌少症及其相关指标的关系
3.1 Hcy与骨骼肌质量
骨骼肌含量是肌少症诊断中重要的一部分,国内外对Hcy与骨骼肌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韩国一项面向18~95岁社区健康人群的横断面研究发现,HHcy与低骨骼肌质量(low skeletal muscle mass, LMM)存在显著关联,Hcy水平增加会相应地增加LMM的风险[15]。除了健康人群,在患病人群中也有相关研究。一项纳入138例65岁及以上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的横断面研究发现,Hcy水平升高与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肌肉质量降低有关[16]。另一项对423例外周动脉疾病病人的研究也发现,血浆Hcy水平与小腿肌肉面积呈显著负相关[17]。总的来说,Hcy水平升高与骨骼肌质量下降存在关联。
3.2 Hcy与肌肉力量
握力是评估肌肉力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肌少症的一部分,已有许多关于Hcy与握力关系的临床研究。美国一项针对50岁及以上健康人群的研究发现,在女性中,Hcy与握力呈负相关,而在男性中未见相关性[7]。荷兰的一项研究显示,Hcy水平与握力呈负相关[18]。但也有研究显示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英国一项纳入845例85岁以上参与者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在横断面研究还是随后的5年随访中,均未发现Hcy水平与握力之间的关联[19]。综合以上研究的结果,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并且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小、选取的队列之间有差异、对与握力相关的混杂因素的考虑有限等因素相关。
3.3 Hcy与躯体功能
既往研究表明,高Hcy与躯体功能下降相关,步速是评估躯体功能的重要指标。法国一项研究对3609例65~85岁老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Hcy水平与最大步行速度呈负相关[20]。瑞典一项对996例75岁老年女性步速与Hcy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3个四分位Hcy组相比,Hcy最高四分位组女性最大步行速度降低约11.1%[21]。美国也进行了类似研究,一项针对774 例5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人的研究发现,高Hcy与日常步行速度减慢有关[22]。综上,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步行速度与Hcy呈负相关性,提示中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与Hcy水平升高相关。因此,HHcy可以被认为是活动能力下降的潜在可改变的危险因素[23]。
3.4 Hcy与肌少症
国内一项对441例住院病人的临床研究发现,Hcy水平升高与肌少症之间呈正相关,且在女性中非常显著[24]。另一项研究也发现,Hcy水平增加与握力和步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调整混杂因素后,关系仍存在),且进一步发现Hcy水平与肌少症发生呈正相关[25]。然而,日本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Hcy水平与肌少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26]。众所周知,Hcy水平受生活方式、肾功能损害、遗传和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Hcy与肌少症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4、Hcy可能导致肌少症的相关机制
HHcy与骨骼肌质量之间的潜在相关机制有多种。首先,Hcy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过程损害骨骼肌。当机体处于HHcy时,内质网应激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与抗氧化失衡,骨骼肌萎缩;而用硫化氢钠(sodium hydrogen sulfide, NaHS)等抗氧化物治疗后,HHcy介导的骨骼肌损伤减轻[27,28]。一项动物实验也发现,HHcy可通过p38 MAPK信号传导增强氧化应激,导致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减少[29]。其次,也有人认为Hcy可能通过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肌少症。因为骨骼肌线粒体功能下降与肌肉体积减小[30]等相关。一项动物研究发现,Hcy可降低线粒体功能,限制肌肉的收缩能力,进一步影响肌肉功能[31]。最后,Hcy对肌肉重塑具有影响。Hcy诱导多种炎症相关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增加,而MMP-9是一种降解纤维细胞外基质内胶原的内蛋白酶,可引发组织结构重塑,导致骨骼肌纤维化[32]。另一项动物研究也发现,在HHcy期间,骨骼肌血管系统连接蛋白的表达会减少,导致肌肉抑制素表达增加[33],而肌肉抑制素是骨骼肌纤维化的重要调节因子[34],从而导致骨骼肌纤维化和萎缩。
Hcy与肌肉力量之间相关的潜在联系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例如,Hcy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多种病理导致肌肉力量下降,炎症是一个常见因素[7]。此外,Hcy水平升高可能通过神经毒性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肌肉萎缩和肌肉力量下降。最后,VitB12缺乏(HHcy的风险因素之一)可能导致弹性蛋白、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从而导致骨骼肌系统紊乱和肌肉力量下降[35]。
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躯体功能下降之间的关联可能是由于高Hcy水平对血管神经和骨骼系统造成影响,损害了活动能力和步态[36,37]。荷兰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机制来解释Hcy水平与身体表现之间的关系[23]。首先,Hcy水平升高会引起炎症状态和细胞因子反应增加,抑制肌肉组织损伤后的修复,从而促进肌肉蛋白水解。其次,高水平的Hcy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受损或痴呆和骨折,从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最后,Hcy水平的增加与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的增加有关,这与下肢功能有关。
5、小结
Hcy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骨骼肌,对维持骨骼肌质量和功能起重要作用,并与肌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但Hcy与肌少症之间的生物学机制还未完全阐明,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深入探索二者之间的关联及确切机制。
参考文献:
[14]吴畅,杜萱,沈倍倍.高胱氨酸血症与临床疾病 [J].实用老年医学,1999,13(3):150-151.
基金资助:江苏省老年健康科研项目面上课题(LKM2022008);江苏省老年健康科研项目(LK2021009);
文章来源:廖星月,杨茜岚,何慧薇.血同型半胱氨酸与肌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24,38(03):304-307.
分享: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是因腹腔内脏器向外突出于皮下形成肿块,引起腹痛、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患者病情持续进展,甚至会引发肠坏死、肠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降低其生存质量。目前,临床常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如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
2024-12-11腹股沟疝主要表现为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腹股沟处有明显包块,可引发腹部症状,如局部坠胀、疼痛等,男性可能出现阴囊肿大,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疝囊体积可持续增长,发生嵌顿,易引发缺血坏死、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降低、昏迷,甚至死亡。目前,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首选治疗方式,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生理机能恢复。
2024-09-29肺癌早期通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肺结节,手术是目前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1]。手术期间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但也可引起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等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胸外科手术患者PPCs发生率高达59%[2]。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胸腔
2024-06-14血浆输注是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报道目前大型三级医院所有外科手术的术中血浆输注率为2.5%,而对于心脏、移植、脊柱手术,术中血浆输注率甚至超过20%[1]。术中血浆输注的指征主要包括:大量急性外科出血,纠正凝血因子缺乏症以及凝血试验结果异常的微血管出血等[2]。在2015年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实践指南中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 一致认可当国际标准化比率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
2024-05-29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al low back pain,CNLBP)指排除特异性下腰痛和坐骨神经/根性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以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久行、久坐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经针灸、热敷等保守治疗疼痛可缓解,但仍容易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3个月。临床发病率高,占腰痛的85%[1]。
2024-05-21胫骨近端切骨为切骨的初始步骤,也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关键步骤,对随后的韧带平衡、伸屈间隙平衡处理有着显著影响。因此,能否实现正确、精准的胫骨近端切骨操作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髓外定位杆引导切骨系统进行切骨定位,但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日渐凸显[1,2]。
2024-04-07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明确相关的综合征,其特征是肌肉质量和肌肉强度降低,会导致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肌少症的概念最早由Irwin 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欧洲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 EWGSOP)于2010年首先达成肌少症共识,定义其为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2]。
2024-03-19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能进一步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近年来,髓内注射干细胞治疗SCI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3,14,15,16]。髓内注射可将干细胞直接注入损伤的脊髓处,相较其他给药途径,细胞存活时间较长,理论上可促进脊髓组织的长期修复[17]。
2024-02-26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伤,主要是由于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多见于交通事故、坠落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等特点[1,2]。颅脑损伤发生后,受组织反应、出血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脑疝形成[3]。脑疝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与预后[4]。
2024-01-25DLSS常由于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关节突关节增生等众多因素造成腰椎椎管容积减少,从而引起间歇性跛行、下肢麻痛、腰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个体椎管容积差异和临床症状常具有不典型性及不确定性,目前临床指南尚未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临床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骨科医师的共识[3,4]。
2024-01-24人气:16558
人气:15897
人气:15486
人气:15212
人气:1461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
期刊人气:3451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9198
国内刊号:32-1338/R
邮发代号:28-207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