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是指排除特异性下腰痛和坐骨神经/根性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综合征,且持续时间≥3个月,临床发病率高且逐渐年轻化。目前临床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还未有统一治疗方案。作者通过查阅文献,将近年来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al low back pain,CNLBP)指排除特异性下腰痛和坐骨神经/根性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以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久行、久坐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经针灸、热敷等保守治疗疼痛可缓解,但仍容易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3个月。临床发病率高,占腰痛的85%[1]。有报道[2]称CNLBP最早可在9岁发病,并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尽管临床上不断地治疗CNLBP,但是并没有阻止它的发展,流行率仍然在上升。如今,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环境中,导致腰痛负担增加,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社会和医疗负担[3]。CNLBP的症状及预后受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在临床中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案,因此其管理复杂[4]。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CNLBP有不同的认识,且各自拥有独特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1、中医学对CNLBP的认识及治疗
1.1 中医学对CNLBP的认识
中医学没有“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病名,但结合临床症状分析CNLBP属于中医“腰痛病”范畴。腰痛病因有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内伤多归因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劳损伤肾,或年老肾衰,导致腰府失养,不荣则痛;外感多因风、寒、湿、热诸邪阻滞经络,或劳力扭伤致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产生腰痛。中医临床常用针灸推拿等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等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1.2 中医治疗
1.2.1 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腰痛效果明确,除了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外,在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上效果同样令人满意,是多个国家公认的治疗方法之一[5]。贾润慧等[6]纳入20例下腰痛患者,针刺治疗10 d后观察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发现针刺治疗可以改善大脑连接功能,从而抑制疼痛。针刺通常根据经络理论来选穴治疗腰痛,姜会梨等[7]通过整理古代以及现代的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选穴处方分布发现:高频穴位归经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根据辨经辨证理论,孙志教授局部取穴配合胃经合穴足三里、膀胱经合穴委中、胆经合穴阳陵泉分别治疗阳明经腰痛、太阳经腰痛、少阳经腰痛效果较好[8]。临床上除了单纯的针刺之外,还会运用特殊针刺方法或者其他方法配合针刺,来丰富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邵银进等[9]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6例CNLBP患者分为电针组和浮针组,治疗2周后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有减少(P<0.05或P<0.01),表明针刺治疗CNLBP效果明确。
1.2.2 艾灸治疗
陈日新教授通过穴位热敏现象发现艾灸能和针刺一样激发经脉感传,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10]。研究[11]表明艾灸在燃烧时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作用于穴位,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等。胡秀武等[12]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长蛇灸组、阿是穴组和待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8次后,长蛇灸组VAS评分、ODI评分较前显著下降(P<0.05),表明长蛇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感觉以及功能障碍。
1.2.3 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在治疗疼痛方面临床效果较好。CNLBP造成的疼痛以及功能受限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Bellido-Fernández等[13]发现推拿配合核心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颜宾宏等[14]通过推拿手法和传统针刺治疗下腰痛,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对照组腰椎功能JOA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证明推拿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腰痛症状以及腰椎功能。但是推拿同针灸一样,治疗方法以及治疗部位的选择很重要,因此更多的学者从脊柱-骨盆-下肢整体思路进行研究。从解剖上来看,髋关节和腰椎关系密切,髋关节是躯干连接双下肢的枢纽,下肢力线通过髋骨传到骶椎再到腰椎,是下肢的基底关节,也是整个骨盆和躯干的基底关节[15]。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大量研究表明髋关节的活动度与CNLBP的发病密切相关[16]。临床上腰痛的患者往往会去关注腰椎本身,而忽略髋关节这个重要的结构,目前国内有研究运用推拿手法结合髋关节运动疗法治疗下腰痛,效果较好[17]。
1.2.4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调整阴阳,改善症状。李泰标等[18]考虑当地气候导致寒湿型腰痛,运用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在改善下腰痛的VAS评分中,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治疗优于尼美舒利缓释片口服治疗,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刘宝民等[19]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透药治疗CNLBP,临床效果显著。邵铭熙教授将活血通络止痛作为治疗原则,口服中药结合中药熏洗内外兼治顽固性下腰痛临床效果显著[20]。
1.2.5 其他中医治疗
金秀[21]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腰部刮痧+普通针刺+远端刮痧)和对照组(腰部刮痧+普通针刺),两组各32例。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证明远端刮痧疗法临床效果较好。袁娜等[22]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储药罐疗法在改善NLBP患者的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的平衡罐疗法,且对照组VAS评分也有显著降低(P<0.05),证明两种拔罐法均能对CNLBP产生疗效。
2、现代医学对CNLBP的认识及治疗
2.1 现代医学对CNLBP的认识
迄今为止,CNLBP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部分学者[23]认为CNLBP病因可分为化学因素、机械因素、心理因素等;目前普遍认为CNLBP发病机制与腰椎骨关节紊乱退变、本体感觉减退、椎间盘病变、肌肉韧带损伤等有关,而且无论是何种因素都会相互影响[24]。因此更多的学者应用药物口服、运动等保守方法来治疗CNLBP。
2.2 西医治疗
2.2.1 药物治疗
根据英国国家健康与保健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Research,NIHR)起草的2016腰痛治疗指南,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腰痛,均首选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口服西药以改善患者疼痛为主,非甾体抗炎药临床镇痛效果好,可很好地缓解腰痛症状。Inage等[25]研究发现低剂量的曲马多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有效改善腰痛症状。但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会增加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严重的会引起呼吸系统损害,且药物半衰期短,远期疗效差[26]。药物改善症状较快,但是药物的远期疗效差、不良作用等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2.2.2 物理治疗
现代物理治疗通过电、热、磁、手法等直接作用于机体损伤部位来发挥作用。Neuwersch-sommeregger等[27]发现运用中频电刺激和热疗治疗CNLBP,是一种安全、几乎无不良作用的手段,可以长期改善疼痛症状、提高本体感觉和稳定性。冲击波经常运用在CNLBP治疗当中,但是单纯的冲击波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杨小林等[28]在超声引导下通过阻滞胸腰筋膜联合冲击波治疗CNLBP,可以精确地定位病灶点,效果确切。
2.2.3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以加强肌肉、筋膜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代谢,能有效地缓解腰痛症状;运动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可以强化核心肌群,促进脊柱的稳定性,降低损伤风险。肌肉能量技术是通过施术者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患者主动参与肌肉的等长或等张收缩发力的一种治疗方法,Ahmed等[29]运用肌肉能量技术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痛,发现可以有效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吕晨曦等[30]观察核心训练和传统康复训练对NBLP的改善情况,在为期2周的训练后,核心力量训练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核心肌耐力显著优于传统康复训练组(P<0.01),证实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脊柱灵活性和稳定性、改善脊柱功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
3、讨论
近年来,治疗CNLBP的手段不断丰富,在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改善上取得了理想效果。中医针刺、推拿等治疗手段效果较好,但是治疗时选择的部位和方法是达到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治疗处方千变万化,没有统一方案,因此临床实践操作中,因操作者的不同,疗效并不稳定;中药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手段,因汤液不便于携带和保存等缺点,临床运用存在限制。西医治疗CNLBP的手段包括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以及制动牵引、物理治疗等,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诊断困难、症状易反复、没有统一方案,且口服药物具有禁忌证和一定的不良作用,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笔者认为,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两种或者多种治疗方法联合运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推拿疗法配合中药口服疗法,内外兼治,具有较好效果;口服西药可以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配合运动疗法可加速致痛物质代谢,并且能强筋健骨,提高身体素质。但是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多根据施术者临床经验。目前,国内外对CNLBP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等深入性的研究并不多见,还需不断地探索,如何精确地诊断,合理地运用相对应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医生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柯嵩,徐钢,李忠海.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动物模型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7):629-633.
[2]李继华,江华基,陈煜辉,等.非特异性下腰痛对青少年生理功能影响及其医疗求助行为的调查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3):2166-2170.
[5]李威,唐慧玲,秦思茹,等.针刺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20,45(8):682-686.
[6]贾润慧,汪新柱,陈晓飞,等.针刺治疗下腰痛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1,40(4):646-650.
[7]姜会梨,冀丽丽,任秀君,等.慢性腰痛针灸处方古今文献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4):280-283.
[8]刘妍,孙志.孙志针灸治疗下腰痛经验撷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6):522-525.
[9]邵银进,谢水平,王晓春,等.浮针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随机对照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21,43(7):45-48.
[10]黄秀娟,冉妮,周建伟.热敏灸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1):46-49.
[11]唐娅妮,崔艺敏,何轶帆,等.艾灸热、光、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11):148-151.
[12]胡秀武,唐丽梅,邓陈英,等.长蛇灸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20,40(7):713-716.
[14]颜宾宏,牛坤.中医推拿对LBP患者腰肌组织温度及血清5-HT和β-EP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2,28(3):204-208.
[15](美)诺伊曼.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M].刘颖,师玉涛,闫琪,主译.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498-499.
[17]杨淑贞.手法治疗联合髋关节运动疗法治疗下腰痛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8):3419-3420.
文章来源:李航,谭惠英.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2):170-173.
分享: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是因腹腔内脏器向外突出于皮下形成肿块,引起腹痛、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患者病情持续进展,甚至会引发肠坏死、肠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降低其生存质量。目前,临床常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如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
2024-12-11腹股沟疝主要表现为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腹股沟处有明显包块,可引发腹部症状,如局部坠胀、疼痛等,男性可能出现阴囊肿大,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疝囊体积可持续增长,发生嵌顿,易引发缺血坏死、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降低、昏迷,甚至死亡。目前,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首选治疗方式,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生理机能恢复。
2024-09-29肺癌早期通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肺结节,手术是目前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1]。手术期间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但也可引起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等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胸外科手术患者PPCs发生率高达59%[2]。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胸腔
2024-06-14血浆输注是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报道目前大型三级医院所有外科手术的术中血浆输注率为2.5%,而对于心脏、移植、脊柱手术,术中血浆输注率甚至超过20%[1]。术中血浆输注的指征主要包括:大量急性外科出血,纠正凝血因子缺乏症以及凝血试验结果异常的微血管出血等[2]。在2015年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实践指南中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 一致认可当国际标准化比率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
2024-05-29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al low back pain,CNLBP)指排除特异性下腰痛和坐骨神经/根性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以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久行、久坐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经针灸、热敷等保守治疗疼痛可缓解,但仍容易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3个月。临床发病率高,占腰痛的85%[1]。
2024-05-21胫骨近端切骨为切骨的初始步骤,也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关键步骤,对随后的韧带平衡、伸屈间隙平衡处理有着显著影响。因此,能否实现正确、精准的胫骨近端切骨操作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髓外定位杆引导切骨系统进行切骨定位,但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日渐凸显[1,2]。
2024-04-07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明确相关的综合征,其特征是肌肉质量和肌肉强度降低,会导致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肌少症的概念最早由Irwin 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欧洲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 EWGSOP)于2010年首先达成肌少症共识,定义其为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2]。
2024-03-19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能进一步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近年来,髓内注射干细胞治疗SCI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3,14,15,16]。髓内注射可将干细胞直接注入损伤的脊髓处,相较其他给药途径,细胞存活时间较长,理论上可促进脊髓组织的长期修复[17]。
2024-02-26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伤,主要是由于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多见于交通事故、坠落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等特点[1,2]。颅脑损伤发生后,受组织反应、出血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脑疝形成[3]。脑疝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与预后[4]。
2024-01-25DLSS常由于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关节突关节增生等众多因素造成腰椎椎管容积减少,从而引起间歇性跛行、下肢麻痛、腰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个体椎管容积差异和临床症状常具有不典型性及不确定性,目前临床指南尚未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临床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骨科医师的共识[3,4]。
2024-01-24人气:18518
人气:16608
人气:15958
人气:15533
人气:1525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684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6947
国内刊号:43-1213/R
邮发代号:42-121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