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在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部署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受到大众健身人群的广泛关注。运动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积极影响,可降低慢性疾病风险、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帮助运动参与者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和营养计划等,为大众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同时也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本文综合了相关领域的政策文件及科研文献,并进一步筛选、分类及整合,分析了社会背景和现状,为进一步制定相关大众健身指导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1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局之年。随着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深入和全民健身参与度的进一步提高,“多锻炼、少生病”日益成为社会共识,但全民健身的大众化水平和百姓的全民健身意识以及身体素质水平仍有不同,体育场地“一位难求”的窘境在不少城市依然存在。全民健身不仅是关乎民生,更是关乎经济、社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在我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医疗经费投入略显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建立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地位。传统医疗技术对现有卫生问题的冲击是有局限性的。决定健康的关键因素还包括行为、生活和环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健康理念逐渐从注重疾病治疗向强调健康促进和保持健康管理转变。医疗的性能在于如何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保证基本运动水平、实时监测体能数据,而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在于如何预防疾病和如何提升身体素质,这是运动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功能。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体育运动与医疗结合的交叉学科将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用于预防疾病、健康维持和促进,用体育运动的优势辅助医疗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途径。于是,在这种理念下,“体卫融合”应运而生。体卫融合将在未来全民健身的道路上成为助推器之一。
1、全民健身和运动人体科学
1.1、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是指全民提高力量,增强灵活性,提高耐力,增强协调性,而不分男女老幼。全民健身以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蓝图,提升全民体质健康水平。
1.2、运动人体科学:体卫融合
运动人体科学是在体育学科基础上与医学、生物学相互交叉而派生出来的一门交叉性边缘专业,该专业于1998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之中,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至今已经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从事人体科学教学、科研、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学科,主要研究体卫融合、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力学与解剖学、人工智能等相关方向。同时,它的发展需要满足人群的需求,便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深入实施。
1.3、全民健身的生理意义
近些年来,由于久坐人群的大幅度增加,多种高热量食物的出现,能量的过量摄入会导致能量稳态失调,从而导致肥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具有复杂症状的“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肥胖的发生是由人体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长期失衡引起的,这种失衡状态又影响了包括代谢物和激素在内的多个效应通路。肥胖的出现和发展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增加相关。例如,久坐的生活方式和过量的热量摄入,会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体育锻炼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有利方法之一,所以在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道路上运动人体科学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全民健身战略发展的背景
2.1、全民健身发展现状
(1)国家与政府的相关政策。
2021年8月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发展群众体育,促进全民健身往更高的水平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由此,国家开始注重新的发展模式,运动人体科学逐渐备受重视。围绕体卫融合新理念,为全民健康提供保障。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和政府鼓励各种体育运动的开展,来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2)国家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视。
体育运动被认为是青少年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技能的方式之一,在进行户外体育运动训练时,也要注重体育基础知识以及运动和人体相关的知识灌输,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运动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全民健身的问题。从2023年1月1日起,高考必考科目正式将体育纳入其中。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新修订的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考核机制。
(3)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向的转变。
培养更多高校“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体育人才具备较高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一定的医疗、人体、康复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以及社会与管理专业知识。对于各类体育院校,可以结合院校合作模式,各院校之间进行人才联合培养,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整体培养效率,为人才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2.2、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
(1)全民健身的差异化。
不仅是在城市之间,甚至是人群之间都有区别。有研究认为,2008-2017年中国不同地区全民健身政策数量的差异主要源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为基准)和居民健康素养的差异。同样的,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运动意识也是参差不齐的。2000年至2020年,中国社会加速老龄化,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老年人口达到2.6亿,占总人口的18.7%,这表明中国正处于从相对温和老龄化向适度老龄化社会过渡的边缘。老龄化社会必然面临着老年人健康问题的持续增加,针对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的方法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
(2)全民健身的局限性。
随着全民健身参与度的不断高,多样化的运动形式不断涌现,如何有效地对资源进行重组和分类,如何更好地装备体育资源,如何保护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并需要解决,公众健身服务类型不丰富,开放场地数量过少。各区部分公共健身设施等级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是社会辅导员人数少,各区分布不成比例,服务项目少,档次质量差。在体育相关研究中,GIS软件通常应用于公共体育空间、体育空间分布和体育产业的研究。运动场地的局限性,应大力运用闲置空地,如居民楼顶层等。亦或是联合中小学以及大学,在寒暑假期间,对学校的运动场馆以及操场实施对外预约制度,来更好地缓解全民运动场地的问题。
(3)全民健身的宣传滞后性。
宣传全民健身的方法不准确,同样也导致了进度的停滞。可以联合短视频平台,以及相关APP进行有效宣发,增大受影响人群面积,也就是体育互联网+项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提上日程,以便更加快速地实现全民健身的新概念。
2.3、全民健身的发展方向
(1)全民健身体系。
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完善全民健身制度,完善全民健身政策。实现场地灵活化,满足人们的锻炼需求,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打下坚固基础。
(2)全民健身的精准化。
满足阶层人群的运动需求,如在运动上的所消耗的时间和资产不同的人群;满足不同类型人的运动需要,如中小学生、残疾人、老年人、成年人、男人、女人等;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等。如滑冰、冲浪等。OLT(在线学习与教学)最近已进入酒店、休闲、体育和旅游领域。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地域的不同为各种需求的人群进行符合自身要求的教学条件,比如海边、山峰、平原等。区域优势、民族特色、自然资源优势、环境承载力优势,以及通过改善居民健康环境、优化公共服务吸引人才和投资的努力。
(3)全民健身的前期体质监测。
以实施全民健身为前提,对国民体质进行实时监测也是首要的。运动人体科学近年来在学生培养方面增加了相关的国民体质监测方向。将科学准确的无线传感器应用于身体健康检测是必然的技术。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主体。对学龄前儿童的健康体质监测,用于识别身体健康水平低的儿童,用于监测个体躯体和运动发育,以及用于监测干预方案或运动训练的效果。还有对老年女性的体质监测,加强体能监测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重点是力量训练和增加中等至高强度的闲暇时间体育活动,是提高所有中国老年妇女特别是农村地区老年妇女健康水平的必要条件。
(4)全民健身相关产业的结合。
与相关休闲产业结合,制造出迎合全民健身的相关科技产品,如运动手环、运动AR产品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虚拟现实(VR)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一项技术。在虚拟环境中,用户通过VR眼镜和手柄与虚拟环境中的场景和人物进行互动,并对虚拟环境中的整体产生用户的主观影响,使用户感觉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大多数用户发现,在健身活动中加入虚拟游戏会更有趣,他们更愿意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在家锻炼,并希望有一种可以随时在家进行体育锻炼的健身设备,方便、省时、高效。他们缺乏时间去收集和学习相关的专业健身知识,所以在设计时,应该增加产品的引导功能,以适应不同目标人群的健身需求,为用户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和功能矫正服务。因此,他们对健身产品有娱乐需求,希望在健身的同时也能有娱乐,丰富健身体验,提升情感体验,快乐运动。
2.4、全民健身背景下科学健身的建议
(1)科学的社会指导。
包括社会指导员、营养师、运动康复师、健身教练等相关体育人才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为全民健身提供正确的锻炼方式,预防伤害疾病的发生。其次是科学的健康理念,运用互联网、广告等手段传播健康的锻炼方式,让全民不仅注重在体育锻炼上,还要结合相应的健康饮食,以及规律的锻炼后的恢复。最后就是注重运动人群差异化、运动场地科技化、运动宣发的广泛化。
(2)人群差异的科学建议。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学校里,体育老师应该着重开发青少年的体育爱好,让青少年爱上体育,以提升兴趣、保持健康为主,学校应该增加体育活动,增加体育锻炼时间,良好的体能间接地对学习产生必要的帮助。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时期是体能最好的时候,所以应根据需要进行有氧与无氧运动的结合。保证一周运动3次以上,每周150min左右。最后是老年人,应该注重节奏较慢的运动,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无氧运动,比如广场舞、慢走等。
3、运动人体科学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
3.1、结合运动生理学
为全民健康提供理论支持:让民众理解运动动作的生理基础,以及为达到目标建立坚实的思想基础。
3.2、提供训练和恢复方法方面的专业知识
运动领域的专业人士们一直在寻找一种锻炼新方法来应对很多障碍,包括经济、政治、人群、地域等问题,以及生理和心理相结合避免不当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并成功地在运动和生活之间实现平衡。
3.3、结合运动医学
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运用医学的技术和知识,对运动进行监督和指导,防治运动伤病,并研究医疗和预防性体育运动,以达到增强人民体质、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3.4、结合生物力学研究
研究人体运动力学规律,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生物力学以运动技能诊断和运动机能评定为核心,把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与运动技术动作相结合,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动作,以及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人体产生运动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力学和生物学原因。
3.5、增强体适能
提高骨矿物质密度,增强肌力,增强伸缩性与稳固性。
4、结论
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战略,为了验证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在“十三五”全民健身发展的基础上,采用目标现状评价法计算“十四五”全民健身发展指数,为中国全民健身发展提供评价工具和理论参考。要特别注意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赛事活动供给、指导服务供给三个方面补齐短板。全民健身一定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只会对身体造成其他无法弥补的伤害。建议从中小学甚至高中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体育和人体结构以及运动动作知识的讲解,防止在运动中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体育产业人才“复合型”战略,以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既要注重个人的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理解性内容,又要引入一些人文性内容和社会热点内容,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改革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2]杨艳,朱方兴.浅谈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04).
[3]陈默.浅谈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4(01).
[4]王文华,刘洪宇,张美英,杨晓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现状[J].天津中医药,2013,30(04).
[5]张媛,陆矫,徐瑞,白宝丰,汤强.“体医结合”理念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研究——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1).
[6]孙克军,范凤兰,史海燕.论“全民健身”对学生体育的影响现状与提高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7]赵功炎,程悦,王娟.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在高校体育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分析[J].戏剧之家,2016(06).
文章来源:付茂盛.体卫融合视角下全民健身的发展策略与实践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9):7-9.
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植根于我国国情、文化底蕴与历史传统的独特发展道路,“全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由此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式卫生健康现代化的广泛探讨。本研究从卫生健康现代化六大维度(发展理念、健康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卫生健康治理、卫生人才队伍、医疗产品装备),构建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2025-01-22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推进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发展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强调构建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体系、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大健康领域部署行动任务。我国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健康优先。
2024-12-24细胞骨架主要由微丝、微管和中间丝构成[3-4],是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网架结构,主要参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5]。此外,由于酿酒酵母细胞骨架中含有Septin等GTP-结合蛋白,因此,可以通过研究细胞骨架的变化以说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的调控的异常情况。
2024-11-20围绝经期综合征通常指女性绝经前后由性激素减少、波动所引起的一系列自主神经紊乱综合征[1]。受到雌激素、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极易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出现情绪障碍,严重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身心健康。与未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女性相比,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发生情绪障碍的概率更高。
2024-11-14冲动性自伤是指本身并没有身心疾病,而是在遭遇一些负面事件后出现悲观、压抑、狂躁等情绪后无限放大,最后采取了极端的自伤行为来发泄和解脱[3]。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青少年儿童自伤率居高不下,研究显示[4],女生心理问题更为突出,自伤率要高于男生。
2024-11-14卵巢囊肿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多发生于任何年龄。并发症包括肿瘤蒂扭转、破裂、感染和恶变。目前常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具有切口小、恢复快、不易留疤等特点,广泛用于卵巢囊肿临床治疗中。但因手术需行麻醉、病情存在差异、缺乏病情认知、术后疼痛等,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增加并发症风险,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
2024-10-292022年全球约有1 060万人感染结核病,其中13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遏制结核病传播和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至关重要。GeneXpert MTB/RIF(Xpert)可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并评估其对利福平的耐药性。
2024-09-20呼吸道感染是指致病源感染了人体的鼻、咽、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组织等呼吸系统并引起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其以发热、咽痛、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全世界每年约有420万人死于该疾病,约90%的死亡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呼吸道感染通常是由病毒、细菌及非典型病原体等引起,除了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之外,还有多种病原体能造成呼吸道感染。
2024-08-20跌倒是我国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之一。在我国,跌倒是老年人因伤害死亡、因伤就诊的第1位原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前期研究发现,我国中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达到19.05%,严重跌倒(跌倒入院)发生率达到7.86%,中老年人跌倒疾病负担非常沉重[1]。
2024-07-0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站,是与群众最接近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相关研究报道,全球约8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发生在基层,而基层护士作为开展救援活动的主力军,其应急知识和能力水平是顺利完成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
2024-06-29人气:3014
人气:2962
人气:2469
人气:2251
人气:192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期刊人气:1257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全国文教体育用品信息中心,北京市文教体育用品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6-8902
国内刊号:11-3762/ts
邮发代号:82-219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117
影响因子:1.490
影响因子:0.84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9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