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2017—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聚集性腹泻疫情流行特征和病原体变化,为制定疫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聚集性腹泻疫情患者便标本,同时采集部分单位厨师便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腺病毒。对于诺如病毒阳性标本,使用RT-PCR扩增ORF1/ORF2区核酸片段,测定序列并分型。结果 2017—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报告401起聚集性腹泻疫情,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报告369起,占比92.02%,每千人患病人数分别是4.14、2.13、0.69人;15起疫情中74名厨师检出诺如病毒阳性,阳性率为8.67%;按病原体看,诺如病毒引起疫情占比最多,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每年至少有3种GⅡ亚型诺如病毒检出。结论 幼儿园及中小学是北京市西城区腹泻疫情发生主要场所;未明原因引起腹泻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及更新检测方法,扩大病原体监测种类范围;北京地区诺如病毒流行呈“多亚型并存,亚型间交替出现”的状况。新亚型的引入或已有亚型间的重组需引起密切关注。
感染性腹泻易感人群分布广泛,免疫力维持时间短,是世界各国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也是我国儿童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由其引起的聚集疫情常年居于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疫情种类的前列[3],是传染病管理重点关注工作之一。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微生物。北京及上海地区病毒感染率大于细菌[4-5],常见病毒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腺病毒、A组双埃可病毒、博卡病毒等[6]。其中,诺如病毒是中小学及养老机构聚集性腹泻疫情的最主要病原体[7-8]。引起疫情的诺如病毒主要是GI、GⅡ型,二者可以进一步分为30多个型。报道发现,不同亚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交替出现往往会引起聚集性腹泻疫情的快速升高:2014年GII.17 [P17]出现使腹泻患者比往年增长了35.6%[9];2016—2017年冬季,GII.2 [P16]的再次出现使多个国家腹泻疫情迅速上升[10]。
该研究总结了2017—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病率及病原谱变化情况,期望能为后续开展感染性腹泻疫情防控与管理工作提供背景资料和决策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及疫情定义
1.1.1急性胃肠炎临床诊断病例
依据《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11],以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诉就诊,24 h内腹泻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患者。
1.1.2聚集性腹泻疫情定义
依据《北京市痢疾及其它感染性腹泻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方案(2016版)》[12],3d内,同一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3例及以上急性胃肠炎临床诊断病例。
1.1.3聚集性腹泻疫情定性
同一起聚集性腹泻疫情,有两例或两例以上患者检出同一种腹泻病原体,该疫情定性为由检出病原体感染所致[11-12]。
1.2标本及资料收集
采集患者新鲜粪便5g置于无菌塑料便盒中,4℃保存。若同一单位多个班级或部门出现病例且含自建食堂者,同时采集该单位全部厨师便标本。标本送检填写疫情采样送检表,24h内送实验室检测,同时收集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22年在校学生及其他社会机构相关数据源自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3]。
1.3检测方法
1.3.1病毒核酸提取与多重荧光定量
PCR检测使用PBS制备10%便标本混悬液,10 000 rpm离心2min,吸取上清液140μL,使用QIAGEN公司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提取RNA,80μL洗脱提取产物。使用卓诚惠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同时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腺病毒。
1.3.2诺如病毒分型
收集诺如病毒阳性核酸,选择CT值<25者,采用RT-PCR方法扩增ORF1/ORF2区片段[9],扩增产物送诺赛基因测序,序列编辑后提交http: //www.rivm.nl/mpf/norovirus/typingtool网站分型[14]。
2、结 果
2.1基本情况
2017—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报告401起聚集性腹泻疫情。2021年最多,报告118起。其他年份波动较小,平均每年报告56.60起。疫情共报告腹泻病例2 309人,病毒检测阳性1 273人,阳性率为55.13%。其中,诺如病毒阳性1 000人,占78.55%;札如病毒154人,占比12.10%;腺病毒26人,占比2.04%;星状病毒20人,占比1.57%;轮状病毒11人,占比0.86%;检出两种或三种病毒混合阳性标本62人,占比4.87%。有37起诺如病毒疫情采集厨师便标本854件,15起疫情中74名厨师检出阳性,阳性率为8.67%。
2.2聚集性腹泻
疫情分布与患病率401起聚集性腹泻疫情中,幼儿园、小学、中学(含初中与高中,下同)共报告369起,占比92.02%;医疗机构8起,老龄养老公寓4起,家庭聚集性疫情4起,公司与企事业单位(不含医疗机构与老龄公寓)报告16起。
依据2017—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每年学校及在校学生数,幼儿园、小学、中学每校每年平均分别发生0.19、0.66、0.18起聚集性腹泻疫情,每年每千人有4.14、2.13、0.69人感染,每起疫情平均感染5.05、5.50、4.14人(表1)。
2.3聚集性腹泻疫情病因分布情况
401起聚集性腹泻疫情中,诺如及诺如混合其他病毒224起,占比55.86%,其他病毒50起,占比12.47%;未明原因(未检出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腺病毒,下同)127起,占比31.67%。分年份看,诺如及诺如混合其他腹泻病毒引起的疫情数量占比逐年减少,由2017年88.24%减少至2022年38.24%。由札如病毒和未明原因引起的腹泻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未明原因引起的聚集性腹泻疫情,2022年占比达35.29%(表2)。
2.4诺如病毒基因分型与序列分析
诺如及诺如混合其他病毒疫情224起,包括:GI32起,GII186起,GI与GII混合6起。共1 000例标本诺如病毒检测阳性,其中,GI阳性142例,GII阳性840例,GI与GII混合阳性18例。
6起GI与GII混合感染疫情未确定亚型。有83起GII型诺如病毒疫情确定亚型,检出亚型种类包括:GII.2 [P16],GII.17 [P17],GII.4 [P31],GII.6 [P7],GII.3 [P12],GII.15 [P15],GII.4 [P16],GII.8 [P8],同起疫情中未发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亚型混合感染。2017—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每年至少检出3种或3种以上亚型。GII.2 [P16]长期处于主导优势,但检出占比由88.89%下降至31.58%,呈逐年下降趋势。GII.17 [P17]与GII.4 [P31]长期存在于低位流行状态。GII.6 [P7]与GII.4 [P16]分别于2018、2019年检出后,每年都有其引起的聚集性腹泻疫情出现(图1)。
15起GI型诺如病毒疫情确定型别,检出亚型有三种:GI.6[P11](10起),GI.5[P4](10起),GI.3[P13](5起),同起疫情中未发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亚型混合感染。
表12017—2022年西城区聚集性腹泻疫情场所分布情况
表22017—2022年西城区聚集性腹泻疫情病因分布情况
图12017—2021年西城区GII型诺如病毒疫情亚型类别分布
3、讨 论
研究首次给出了北京市城区幼儿园与中小学腹泻疫情每千人患病率,为制定区域卫生政策和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了数据依据。幼儿园、小学、中学每千人患病人数分别是4.14、2.13、0.69人,每千人患病人数逐渐降低,显示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卫生习惯的逐渐养成,患病率逐渐下降。每年每校平均腹泻疫情报告数小学>幼儿园>中学,小学疫情数高于幼儿园可能与在校学生基数高及学生活动范围大等因素有关。与国内其他城市报道一致[15-17],幼儿园及中小学也是北京市西城区腹泻疫情发生主要场所(多数年份占比>90%)。其原因除学校人员聚集,易发生疫情外;可能还与疫情报告制度落实较好,学校疫情监测敏感度高有关;也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能力相对较低有关。
2017—2022年北京西城区报告8起医疗机构,4起养老机构聚集性腹泻疫情,据报道,美国超过60%的诺如病毒暴发主要发生医院与养老机构[18]。有理由推测,随着我国社会日趋老龄化,医院与养老机构腹泻疫情发生比例将会逐渐增多。因此,基层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必要提前布局,完善医院及养老机构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提高疫情处置效率。
常见腹泻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寄生虫三类。受经济卫生发展、气候条件、地理状况影响,不同地区感染性腹泻患病率和病原体构成差异较大[19]。2017—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由未明原因引起的腹泻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腹泻疫情处置中有必要加强细菌与寄生虫监测。然而,由于检测标准与方法的滞后,开展细菌及寄生虫检测面临一定困难。
依照国家标准,病原菌检测以分离培养及表型鉴定为主,分离培养虽然是“金标准”,但检测周期长,敏感性低,目前亟需探索建立病原菌核酸标准,提高检测敏感性[20]。
寄生虫不仅引起动物感染,也是一类人畜共患病。西城区于2013年在医务人员中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30%的被调查者喂养宠物,狗或猫者占喂养宠物的50%以上[21]。上海市某宠物医院调查显示,20%就诊犬、猫可检出隐孢子虫或贾第虫[22 ]。有业内专家已经关注到目前寄生虫病诊疗中的困难,于2023年10月发布了《食源性寄生虫病诊治专家共识(2023)》,以期提高医疗机构对食源性寄生虫的综合诊治能力。然而,目前寄生虫检测仍以镜检与免疫方法为主,这两种方法受到敏感性、特异性或操作便捷性的限制,有必要探索建立分子生物学方法标准开展寄生虫检测[23]。
诺如病毒是腹泻疫情的最重要病原体,患者排毒可以长达数月或数年。由于症状不明显,隐性感染者排毒在疾病传播中作用更大[24-25]。研究发现疫情发生单位内厨师便标本诺如病毒阳性率为8.67%,明显高于同地区非疫情餐饮单位厨师诺如病毒携带率(3.00%)[26],是国内首次报道相关比较数据,提示厨师感染诺如病毒可能是单位发生聚集性腹泻疫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腹泻疫情流行季,应加强厨师及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与管理。
研究还分析了2017—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诺如病毒的亚型变化情况。有83起诺如病毒疫情确定型别,每年至少检出3种基因亚型,2021年检出亚型最多,共8种基因亚型。2017—2019年,以GⅡ.P16-GⅡ.2为优势亚型,该亚型在后续年份比例降低,2018年后相继检出GⅡ.P7-GⅡ.6,GⅡ.P16-GⅡ.4,GⅡ.P8-GⅡ.8与GⅡ.P12-GⅡ.3。结合文献报道,北京市丰台区在2014年的8起诺如疫情中检测到6种不同GⅡ型诺如病毒亚型[27],说明北京地区诺如病毒流行呈现“多亚型并存,亚型间交替出现”的状况。新亚型的引入,或已有亚型间的重组会否引起聚集性腹泻疫情的快速升高需引起密切关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2]武颂文,石一,栾阳,等.1990—2019年中国感染性腹泻疾病负担分析及模型预测[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21):3871-3877.
[4]方辉,陈丽青,张悦,等.2018—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腹泻病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4,35(1):79-82.
[5]吉彥莉,王永全,崔海洋,等.2015—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31(3):104-107.
[6]吉彥莉,王永全,崔海洋,等.北京市急性腹泻患儿中A组双埃可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3,34(6):21-25.
文章来源:崔海洋,吉彥莉,靳博,等.2017—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聚集性腹泻疫情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4,35(06):72-76.
分享:
食物中毒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率比较高的食物安全问题,常见的中毒原因有细菌、毒素、有毒物质 。食物被细菌污染以后,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这种食物被健康人食用后可导致食物中毒,中毒后症状表现、严重程度与食用被污染食物的量、毒素含量等有关 。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的是食用被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可以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
2025-03-26细菌耐药性指的是病人体内的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抵 抗或使药物失效的特性[1] 。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 495 万例死亡与细菌耐药性相关,其中约 127万例(95% ui0.91 ~1.71)可直接归因于耐药细菌的感染[2] 。细菌耐药性的 发生机制复杂多样,其中获得性耐药性是细菌在抗菌药物 “压力”下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
2025-02-24白色念珠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口腔、皮肤、肠道等部位。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白色念珠菌在口腔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对儿童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2025-01-18骨囊型棘球蚴病(bone cystic echinococcosis,bone CE)是所有棘球蚴病感染中最复杂、最危险的一种。尽管骨CE较为罕见,占所有CE感染病例的0.5%~4.0%。然而骨CE最常见感染部位为脊柱,其次为骨盆,二者总计超过骨CE病例的70%。根治性切除手术联合阿苯达唑用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2025-01-13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现代病原微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科学进步,但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风险。近些年,多个国家发生了生物安全事件,突显了现行法律法规在应对新兴病原体和技术应用中的不足。2022年8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告了一起猴痘病毒疫情爆发的事件,标志着猴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
2025-01-08无针接头(needleless connector, NC)是无针输注的重要组件,其自动密闭,可与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配合使用,避免肝素帽穿刺产生的微粒等进入管路,保护患者静脉,减少交叉感染,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静脉输液属于无菌操作,NC属于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械,是发生腔内微生物污染的潜在部位,在输液全程应保持无菌状态,若维护、消毒不当,易导致导管内微生物定植。
2024-12-31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26 286.920hm2,其中山丘型3 580.610hm2,占13.62%。全省山丘地区已实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目标,部分山丘地区虽未发现病原学检测阳性病例和家畜,但仍存在感染性钉螺。
2024-12-18急性腹泻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感染性腹泻比较多见,好发于儿童群体,且发病率仅低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患儿每日排便3次及以上,粪便形状改变、稀薄,粪便含有黏液或脓血等物质,并可伴有呕吐、电解质紊乱、恶心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甚至休克或器官衰竭,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24-11-29感染性腹泻易感人群分布广泛,免疫力维持时间短,是世界各国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儿童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由其引起的聚集疫情常年居于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疫情种类的前列,是传染病管理重点关注工作之一。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微生物。
2024-11-22诺如病毒(norovirus,No V)作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导致腹泻和呕吐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可通过粪口途径直接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或间接通过接触污染物或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等方式传播,具有很高的流行率和病死率[1-6]。
2024-11-19人气:22262
人气:18438
人气:16488
人气:15426
人气:1060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期刊人气:2987
主管单位: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2483
国内刊号:42-1734/R
邮发代号:38-434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390
影响因子:2.408
影响因子:2.012
影响因子:0.254
影响因子:1.3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