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效果研究

  2025-03-26    2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 选择瑞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5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患者进行不同样本的微生物检验,了解并分析病原学情况(病原菌类型),对血清病毒类型分布情况予以确定。结果 引起患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包括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沙门杆菌3例、副溶血性弧菌5例、志贺菌4例、蜡样芽孢杆菌20例。微生物检验后测出603株菌株,肛拭子检出75株,手拭子检出34株,粪便检出37株,呕吐物检出38株,厨具、餐具检出276株,食品检出143株。病原菌检验共计检出93株,检出率15.42%。血清病毒类型分布包括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侵袭性大肠细菌11株,占比36.67%;产毒性大肠埃希菌4株,占比13.33%;致病性大肠杆菌15株,占比50.00%。副溶血性弧菌中O3:K6型6株,占比75.00%;O4:K8型2株,占比25.00%。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2株,占比40.00%;肠炎沙门菌3株,占比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A型3株,占比50.00%;A-C型2株,占比33.33%;A-D型1株,占比16.67%。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接受微生物检验可以了解病原学情况,明确致病原因、确定血清病毒类型,对疾病诊断与治疗有辅助、指导作用。

  • 关键词:
  • 微生物检验
  • 毒素
  • 病原学
  • 细菌
  • 细菌性食物中毒
  • 食物中毒
  • 加入收藏

食物中毒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率比较高的食物安全问题,常见的中毒原因有细菌、毒素、有毒物质[1]。食物被细菌污染以后,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这种食物被健康人食用后可导致食物中毒,中毒后症状表现、严重程度与食用被污染食物的量、毒素含量等有关[2]。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的是食用被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可以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细菌分泌内毒素、外毒素,常见的细菌类型包括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志贺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属较多,中毒表现及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难以区分[4]。为提高治疗效率,需要对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以此明确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然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科学的治疗方案。微生物检验还可以用于追踪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来源,找到具体的污染环节,从而开展有效、及时的治理[5]。本研究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瑞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45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学情况、微生物检验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瑞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45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性别 :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0.54±4.15)岁,平均病程(3.05±0.45)h,平均体重指数(22.35±1.02)kg/m2。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纳入标准 :①患者综合检查后确诊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②患者对全部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 ;③患者精神、认知均正常 ;④有完整病历资料。排除标准 :①精神疾病患者 ;②癌症患者 ;③依从性差者。

1.2方法

对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①肛拭子 :患者侧卧位,使用肛拭子紧贴患者肛门插入直肠内(深度3~4 cm),缓慢、轻柔地旋转2圈后旋出,放入专用容器中密封保存,待用。②手拭子 :使用手拭子采集患者双手的食物残留、微生物。③呕吐物 :使用专用容器收集一部分患者呕吐物,密封待用。④粪便 :指导患者自行留取粪便,放入专用容器内密封待用。⑤厨具及餐具 :使用专业设备对患者使用的厨具及餐具的微生物进行采集。⑥食品 :取少量患者当天食用过的食品,分开密封存放。使用相应的微生物检验剂盒,将检验样本使用过氧化氢处理后放入乳糖胆盐发酵管。使用动力硝酸盐培养基、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搭配使用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微生物培养完成后,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菌落计数器对菌落数量进行明确,确定病原菌类型及分布情况。

1.3观察指标

①明确患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检查导致患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做全面的微生物检验,统计检验结果分析不同样本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血清病毒类型分布。②不同样本病原菌检测结果 :对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采取不同样本,包括肛拭子、手拭子、粪便、呕吐物、厨具及餐具、食品。统计微生物在不同样本中对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并统计不同样本微生物检验中的病原菌类型。③血清病毒类型分布 :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后进行病毒核酸检验,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的血清病毒类型分布统计。涉及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a.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包括侵袭性大肠细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b.副溶血性弧菌 :包括O3:K6型和O4:K8型。c.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A型、A-C型、A-D型。d.沙门菌 :包括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沙门杆菌3例、副溶血性弧菌5例、志贺菌4例、蜡样芽孢杆菌20例,分别占比17.78%、11.11%、6.67%、11.11%、8.89%、44.44%。

2.2不同样本病原菌检测结果

不同样本病原菌检测结果,见表1。病原菌共计检出603株,肛拭子检出75株,手拭子检出34株,粪便检出37株,呕吐物检出38株,厨具、餐具检出276株,食品检出143株。微生物检验后检出93株,检出率15.42%(93/603),其中粪便检出率最高,达到70.27%(26/37),其次是肛拭子60.00%(45/75)。其他检出率均不足20%,手拭子病原菌检测检出率8.82%(3/34),呕吐物病原菌检测检出率13.16%(5/38),厨具、餐具病原菌检测检出率1.45%(4/276),食品病原菌检测检出率6.99%(10/143)。

2.3血清病毒类型分布

血清病毒类型分布,见表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占比最大达到50.00%,其次是侵袭性大肠细菌,占比36.67%, 最 后 是 产 毒 性 大 肠 埃 希 菌, 占 比13.33%。副溶血性弧菌 :O3:K6型占比最大,达到75.00%,O4:K8型占比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 :A型占比最大,达到50.00%,其次是A-C型占比33.33%,最后是A-D型占比16.67%。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占比最大60.00%,鼠伤寒沙门菌占比40.00%。见表2。

表1不同样本病原菌检测结果

表2血清病毒类型分布


3、讨论


日常生活中,因为食物清洗不彻底、厨具及餐具未消毒、个人卫生习惯不好等,可引起食物中毒[6]。患者发生食物中毒以后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7]。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效果不理想,可导致患者脱水,容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威胁生命安全[8]。患者食物中毒可由不同的病原菌引起,治疗方面存在差异,为了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在治疗前明确具体的病原菌类型,同时分析出血清病毒分布情况[9]。微生物检验是现阶段临床上用于测定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致病菌的常用方案,可对食品、手、呕吐物、粪便等多个样本进行检测,病原菌检出率高[10]。

研究中对引起患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分析时,粪便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肛拭子。由此,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学情况的分析时,开展微生物检验应该选择粪便、肛拭子为样本。研究中导致患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类型分布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细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副溶血性弧菌包括O3:K6型、O4:K8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A型、A-C型、A-D型 ;沙门菌有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病原菌,分析原因 :上述2种病原菌有比较多的血清型,具有比较广的分布[11]。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接受微生物检验时,不同的样本会造成微生物检验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发生。部分病原菌在微生物检验中没有获取,可能原因是病原菌较为罕见,现有技术条件下可能出现检测结果不精确、未检测出的情况。针对罕见病原菌的微生物检验,要求检验人员加强检验认真度,正确使用微生物检验设备、物品等,规范操作,以此提高病原菌的整体检出率。本次研究不足之处是选择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数量少,微生物检验结果中病原菌类型不全,导致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在对病原菌进行血清型、分布分析时缺少足够的依据。后续研究会搜集更多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临床病例,通过微生物检验获得更多的病原菌类型,从而对研究提供证据。

综上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明确中毒原因,分析出具体的病原菌类型、血清型、分布情况。


参考文献:

[1]王艳. 65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3,(21):42-44.

[2]梅新红.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5):108-110.

[3]彭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J].食品安全导刊,2023(15):85-88.

[4]梁鸿雁,曾利华,黄兰芳,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分析[J].医学信息,2022,35(22):86-88.

[5]高展.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结果[J].现代食品,2022,28(15):226-228.

[6]刘利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检验结果[J].系统医学,2022,7(14):71-74,83.

[7]王天斯.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131-134.

[8]薛喜梅,王永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情况和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20,25(5):43-45.


文章来源:江洪,杨丽华,钟晓文.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5,23(07):78-8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人气:597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8194

国内刊号:11-4856/R

邮发代号:82-226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