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测质量在临床中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改善微生物检测质量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案例主要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的案例共计272例,将这272例检验的样本作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临床检验的256案例作为对照组,并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和检验的质量,其中研究组受到检测质量的影响,对照组处于无影响因素影响状态下。结果:通过对检验前后的结果对比得出质量评分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临床微生物检测质量的综合对比与评价,可以知道一定不能忽视在临床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性因素,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尽量的避免这些影响因素的危害,逐步提高我国微生物临床检验的质量。
1、引言
临床微生物质量检测作为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对疾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医护人员在微生物检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影响医护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将主要通过对微生物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微生物检测质量的改善措施,促进临床微生物的检验质量的不断提升。
2、资料和方法
2.1 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主要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的案例共计272例,将这272例检验的样本作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临床检验的256案例作为对照组,并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和检验的质量。
2.2 主要方法
在微生物的检测质量上我院一直以来都十分的重视,并不断加强对微生物质量的把控。在微生物的质量检测期间,我院对容易对微生物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统计与分析,并结合相关的调查结果、评选结果,制定出符合我院的临床微生物检测质量的实际性措施,提出符合我国微生物的保障性措施和改进计划。与此同时,在研究的同时,选取了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前后的标本进行了实际性的对比。
2.3 观察指标
在经过一定的对比和分析之后,得出微生物质量检测的影响因素,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并对检验科的检验质量做出详细的比对,对检验的结果做出系统的评分,然后通过对研究组和参照组的两组标本进行结果的分析,得出微生物的影响指标。
3、微生物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3.1 标本质量低以及对人员缺少质量控制
在微生物检测中,标本的质量可以反映出病人的真实情况。但是在微生物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上,难以对微生物的检验质量做出全面细致的管理,导致我国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要知道,在微生物的检测质量中,检测不仅仅局限在测定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把控好微生物检测之前的质量控制。通过对微生物检测质量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微生物的检测中,导致标本质量低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是标本没有进行规范化的采集。例如:在检测标本的时候,采集时间、采集容器以及保存温度不符合采集的标准。二是采集的标本应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而大部分在入院治疗之前患者的都使用了抗生素,这必然会影响微生物检测质量,影响检验的结果。三是收集到的标本应该及时送到实验室接种处理,否则就会使得病源微生物的检出率大大降低。存在部分检验人员对微生物的标本操作流程不规范,造成了菌落的筛选出现了执行不严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部分质量检验人员对检验分析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对病原菌的类型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病原菌的检查疏漏,这也是影响微生物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统计,医院医生开出的检验申请单不合格的占据百分之十五,护士采集的不合格的标本大约占据百分之三十。
3.2 环境质量的控制和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没有适宜的房间,没有足够和宽敞的照明的环境、没有设置专门的房间进行微生物检测,这也是影响微生物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是实验室保证检测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进行检定校准,不得使用无标识、不合格、未经鉴定和校准的仪器进行检测工作。为此,需要加大对环境和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降低检测的失误率。
3.3 缺少对微生物检测规范化的验证
在微生物检测中没有对试剂、染色剂、平皿等进行性能验证,更没有对试剂的名称、试剂的浓度、试剂的存放条件进行检验,这都导致细菌和药敏的检测质量失去控制。此外,在细菌的鉴定上,没有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控制,对于新的批次也没有进行再一次的质量检测,更加没有严格的遵循质量检测的相关建议。此外,在微生物的检测质量影响因素中,没有对药敏的适用性进行规范化的检测,那么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就存在偏差,难以满足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
3.4 微生物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不够
微生物的检验人员和临床人员的沟通是保障检测质量的主要方法。在微生物的检验中,检验人员不仅需要对微生检测申请单上的患者进行充分的、详细的了解,还需要对进行检验的患者的临床病情和相应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了解。一旦遇到疑难的问题,不能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追踪,就需要及时的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了解与患者疾病的相关诊断意见,防止不确定因素对检验报告准确性的影响。
4、微生物检测质量的控制措施
微生物的实验室内部质量的控制关系到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也是实验室质量检测的基础和核心。为此,需要加强对人员的质量,环境的控制,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染色剂试剂、平皿等的控制,加大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质量控制。
首先是人员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人员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对检验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需要微生物检验人员具备相关的教育背景,上岗之前经过系统的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岗。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检验人员具备一定的细菌学专业操作能力。与此同时,还要组织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专业的学术交流,促进检验人员及时掌握微生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还需要再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对比实验,减少微生物检验的错误率,加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检测能力。还需要对医院的科室护士进行培训,需要对相应的采集方法、采集部位以及采集的质量做出严格的要求,对采集不合理的微生物检验也要严格的执行退回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出确切的检验结果和检测数据。
其次是环境质量的控制和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对环境的控制主要:房间适宜,拥有足够和宽敞的照明的环境。需要保持检测房间墙面等的整洁,合理设置房间,对开展的工作内容设置专业的房间,例如:为结核菌的培养设置专业的房间,并根据实验室人员的数量进行设置。与此同时,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保障实验室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对仪器进行经常性的检验工作,一方面,需要对细菌培养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对细菌进行温度测试和定期的校验。另一方面,需要度生物安全柜的进行定期的年检,确保生物安全柜的合格使用,对天平、显微镜以及加样器和游标尺等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检查。
最后,还需要对试剂、染色剂、平皿等进行性能验证,对试剂的名称、试剂的浓度、试剂的存放条件进行检验,需要对细菌和药敏进行质量控制。在细菌鉴定上,要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控制,对于新的批次也要进行再一次的质量检测,遵循质量控制的相关建议。此外,对药敏的适用也要按照相应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满足相关的要求。
5、讨论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医学的检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上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增加医生疾病治疗的依据。与此同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独到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另一方面,微生物的质量检测为微生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微生物的质量检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是,也需要注意在微生物质量的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对微生物的检测质量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对得出,研究组在相关的影响因素下微生物检测质量存在质量问题,对照组由于没有受到影响因素的影响不存在质量问题,符合微生物的检测标准。
参考文献:
[1]李莉,宋谦.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6,27(4):43-45.2.
[2]沈超.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292-293.
[3]刘金霞.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3):40-42.
[4]周敏,谢梅,周筱琳.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8):70-72.
许瑞霞.临床微生物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J].特别健康,2020,(13):136.
分享:
泡状棘球蚴病(AE)是一种由多房棘球蚴引起的罕见且可能致命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多房棘球绦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后可穿透肠管壁,并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以肿瘤样浸润的方式沿血管及胆管生长。频繁的外源性肿瘤样增生和破坏性生长,可导致受累器官浸润和严重时甚至出现死亡。
2025-04-08食物中毒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率比较高的食物安全问题,常见的中毒原因有细菌、毒素、有毒物质 。食物被细菌污染以后,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这种食物被健康人食用后可导致食物中毒,中毒后症状表现、严重程度与食用被污染食物的量、毒素含量等有关 。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的是食用被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可以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
2025-03-26细菌耐药性指的是病人体内的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抵 抗或使药物失效的特性[1] 。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 495 万例死亡与细菌耐药性相关,其中约 127万例(95% ui0.91 ~1.71)可直接归因于耐药细菌的感染[2] 。细菌耐药性的 发生机制复杂多样,其中获得性耐药性是细菌在抗菌药物 “压力”下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
2025-02-24白色念珠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口腔、皮肤、肠道等部位。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白色念珠菌在口腔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对儿童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2025-01-18骨囊型棘球蚴病(bone cystic echinococcosis,bone CE)是所有棘球蚴病感染中最复杂、最危险的一种。尽管骨CE较为罕见,占所有CE感染病例的0.5%~4.0%。然而骨CE最常见感染部位为脊柱,其次为骨盆,二者总计超过骨CE病例的70%。根治性切除手术联合阿苯达唑用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2025-01-13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现代病原微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科学进步,但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风险。近些年,多个国家发生了生物安全事件,突显了现行法律法规在应对新兴病原体和技术应用中的不足。2022年8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告了一起猴痘病毒疫情爆发的事件,标志着猴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
2025-01-08无针接头(needleless connector, NC)是无针输注的重要组件,其自动密闭,可与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配合使用,避免肝素帽穿刺产生的微粒等进入管路,保护患者静脉,减少交叉感染,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静脉输液属于无菌操作,NC属于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械,是发生腔内微生物污染的潜在部位,在输液全程应保持无菌状态,若维护、消毒不当,易导致导管内微生物定植。
2024-12-31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26 286.920hm2,其中山丘型3 580.610hm2,占13.62%。全省山丘地区已实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目标,部分山丘地区虽未发现病原学检测阳性病例和家畜,但仍存在感染性钉螺。
2024-12-18急性腹泻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感染性腹泻比较多见,好发于儿童群体,且发病率仅低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患儿每日排便3次及以上,粪便形状改变、稀薄,粪便含有黏液或脓血等物质,并可伴有呕吐、电解质紊乱、恶心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甚至休克或器官衰竭,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24-11-29感染性腹泻易感人群分布广泛,免疫力维持时间短,是世界各国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儿童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由其引起的聚集疫情常年居于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疫情种类的前列,是传染病管理重点关注工作之一。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微生物。
2024-11-22人气:16664
人气:15996
人气:15287
人气:14829
人气:1400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微生物与感染
期刊人气:141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6184
国内刊号:31-1966/R
邮发代号:4-341
创刊时间:200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