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调查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学校生活适应量表对长沙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呼吸内科返院门诊随诊的256例难治性哮喘患儿进行调查。结果:难治性哮喘患儿学校生活适应量表总分为(62.35±6.3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包括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控制情况、病程、复发次数、社会支持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结论: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需重点关注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管理方案,以提高其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
难治性哮喘是指病人在接受高剂量长效支气管扩张药和吸入类固醇治疗的情况下,仍然难以控制哮喘症状,且需要额外治疗的状态[1]。难治性哮喘患儿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5%,但急诊就诊率是支气管哮喘患儿的20倍[2],其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且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中断学校生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难治性哮喘患儿的生存率和缓解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儿得以进入长期缓解状态,有机会重返学校[3]。然而难治性哮喘患儿在重返学校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不仅需要面对学习上的压力,还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和应对心理困扰[4],其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亟须得到关注和深入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多关注于患儿在院期间的需求[5⁃6]。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护人员、学校和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建议,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返院门诊随诊的256例难治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难治性哮喘诊断标准;2)处于缓解期,已重返学校;3)年龄18岁;4)患儿及其父母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或无法正常沟通和交流;2)认知功能和理解能力存在障碍。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含患儿年龄、性别、费用支付方式等一般资料和疾病严重程度、控制情况、病程和复发次数疾病相关资料。其中疾病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和疾病控制情况(良好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依据《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7]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估。
1.2.2社会支持量表
该量表由唐开宏等[8]研发,用来评估病人社会支持水平,包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2分进行评分,总分为0~4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6。1.2.3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
该量表由郭丽娜等[9]汉化,用来评估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包含一般性自理能力、发展性自理能力、健康欠佳时自理能力3个维度,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分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0。
1.2.4学校生活适应量表
该量表由邓颖琦等[10]修订,用来评估患儿学校生活适应状况,包括集体适应(9个条目)、学业适应(6个条目)、同学关系适应(8个条目)和师生关系适应(8个条目)4个维度,共31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分进行评分,总分为31~15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学校适应状况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与自我护理、社会支持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
难治性哮喘患儿学校生活适应量表总分为(62.35±6.34)分,其余各维度得分详见表1。
表1难治性哮喘患儿学校生活适应量表得分情况(n=256)
2.2影响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控制情况、病程、复发次数为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影响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的单因素分析(x±s,n=256)
2.3难治性哮喘患儿社会支持及自我护理能力与学校生活适应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难治性哮喘患儿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为(22.53±4.64)分;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得分为(44.25±5.81)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难治性哮喘患儿的学校生活适应量表总分与社会支持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各维度得分均与社会支持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难治性哮喘患儿社会支持及自我护理能力与学校生活适应水平的相关性分析(r值)
2.4影响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的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将难治性哮喘患儿学校生活适应量表得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社会支持量表及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控制情况、病程、复发次数、社会支持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均是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的影响因素。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5。
表4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5影响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讨论
3.1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处于较低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哮喘患儿学校生活适应量表总分为(62.35±6.34)分,处于较低水平,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师生关系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学业适应、集体适应。胡馨婕等[11]的研究也发现,白血病幸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水平较低。难治性哮喘会导致患儿健康状况波动,需要特殊的医疗支持和控制,患儿在学校环境中易受到影响。难治性哮喘患儿还需要更频繁的医疗支持,包括药物管理和医生的定期监测,对学校出勤和适应产生负面影响[12]。目前学校的医疗体系还不能支持难治性哮喘患儿疾病的需要,使患儿难以适应学校环境。患儿还面临同龄人对其哮喘状况的不理解或歧视,导致社交障碍和自尊心受损,从而影响其在学校的适应水平[13]。且难治性哮喘患儿因频繁医疗需求而错过学校的一些活动,导致学业压力增加,使其难以适应学校生活[14]。长期的难治性哮喘还对患儿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和参与度。综上所述,为难治性哮喘患儿提供全面的医疗支持和学校环境适应方案,是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关键。
3.2难治性哮喘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控制情况、病程及复发次数是重返学校适应现状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越严重、越难控制、病程越长、复发次数越多的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时越难适应。分析原因可能为,严重的难治性哮喘伴随着更频繁和更强烈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使患儿在学校环境中感到不适,影响学习和社交活动[15];严重的难治性哮喘患儿也会由于疾病状况而导致学业滞后,使他们在面对学业挑战时感到更加沮丧和无助,增加了适应学校的难度[16];严重的难治性哮喘患儿还需要额外的休息和医疗照顾,导致他们在与学校同龄人的社交中产生排斥感,影响社交互动和友谊关系;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患儿还存在更多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影响他们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此外,部分学校缺乏对于重症难治性哮喘患儿的医疗和学业支持体系,导致患儿在学校环境中感到孤立,进而影响适应能力。而良好的疾病控制意味着哮喘症状较稳定,有助于患儿在学校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减少因症状波动而导致的缺勤和学习困难。患儿的哮喘病程越长,在学校的缺勤就会增加,学业受到干扰,社交关系受到负面影响;病程较长的难治性哮喘还需要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导致学校期间患儿需要调整用药、医疗监测等方面的安排,对适应学校生活带来挑战[17];长期的病程还会导致同学对患儿的哮喘状况逐渐产生疲劳感或不理解,影响患儿在同龄人群体中的融入感和社交体验。复发次数增多易导致患儿在学校频繁缺席,影响其学业进度和与同学、老师的互动,进而降低适应学校的能力[18];复发次数的增加还使患儿在学业上感到更大的压力,影响其在学校的自信心和学业表现;频繁的复发也会导致患儿错过课堂上的互动、课外活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在学校中面临社交问题,降低了社交适应性;复发次数的增加还使患儿面临更大的自我管理挑战,对其在学校中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对于难治性哮喘患儿,综合性的支持包括医疗管理、学校的理解与协助,以及同学和家庭的支持,对于缓解难治性哮喘患儿病程对学校适应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通过细致而全面的管理,可以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因此,医护人员和学校可提供全方位的疾病管理方案、学校支持体系、同学和家庭的支持方案。通过综合性的管理方案,帮助难治性哮喘患儿有效应对重返学校的挑战,提高重返学校适应水平。
3.3难治性哮喘患儿的社会支持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是重返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是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的保护因素。高水平的社会支持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使患儿在面对学校压力和挑战时感到更加安心和有信心;也能提供正确使用药物、预防措施等哮喘管理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患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还可以减轻患儿在学校面临的社交和学业压力,有助于缓解引发哮喘发作时的紧张和焦虑[19];此外,良好的社会支持意味着学校教育机构和同学对哮喘患儿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包容的学校环境。正确和定期使用哮喘药物对于哮喘控制至关重要。患儿的自我护理能力越高,越能够有效管理药物,可以更好地应对学校环境中引发哮喘发作的因素[20];自我护理还涉及识别和管理引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患儿通过自我护理学到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自我护理较高的患儿更能识别哮喘发作的症状、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等,这对于在学校环境中自我保护和处理紧急情况时至关重要;通过自我护理患儿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哮喘状况,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认知水平[21],从而更主动地参与治疗和管理过程。综合而言,社会支持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对难治性哮喘患儿的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使患儿能更好地应对学校环境中的健康挑战,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4、小结
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不容乐观,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师生关系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学业适应、集体适应,其影响因素包括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控制情况、病程、复发次数、社会支持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因此,医护人员需重点关注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以提高其适应学校的能力。
参考文献:
[4]陶伟伟,吴燕楠,江霞.家属参与式强化行为干预对哮喘儿童症状控制及家长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6):185⁃188.
[5]李青,梁宽,胡梦娇,等.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难治性哮喘对血清炎症因子及C⁃ACT评分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4):529⁃533.
[6]张明春.孟鲁司特钠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儿童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8):4258⁃4260.
[7]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0):751⁃762.
[8]唐开宏,张理义.中国军人社会支持量表的研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1):69⁃72.
[9]郭丽娜,刘堃,郭启云,等.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4):1856⁃1859.
[10]邓颖琦,顾海根.学校生活适应量表(LASS)大学版修订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3):250⁃252.
[11]胡馨婕,刘伟,易雅琳,等.白血病幸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4,22(16):3130⁃3133.
[12]谢明珠,林燕,夏丹丹.学龄前支气管哮喘患儿创伤后成长对社会适应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4):620⁃622.
[13]沈力,盛楠,张莹.哮喘患儿家庭照护模式及相关特征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2):171⁃176.
[14]高国贞,郭妙兰,郭锦兰,等.哮喘患儿家属照顾负担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3):984⁃987.
[16]徐晓曼,李佳佳,陈懿,等.社会支持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的中介效应[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7):63⁃68.
[17]张偲莹,高宗石,吴丽宏,等.中国1990—2019年儿童青少年哮喘疾病负担变化趋势[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23⁃128.
[18]许士娣,谢珺,王倩,等.二孩家庭哮喘儿童主要照顾者压力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3,30(5):122⁃125.
[19]陈建丽,褚旭丽,李雁,等.社会支持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抑郁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8):1865⁃1868.
[20]杨慧,李红梅,何芸,等.亲子阅读法对学龄期哮喘儿童症状管理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4):1880⁃1885.
[21]阚瑞雪,周芳,王佳婷,等.“全链式”信息化健康管理模式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居家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5):1974⁃1978
文章来源:廖敏,刘花艳,丁芬,等.难治性哮喘患儿重返学校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5,23(02):379-383.
分享:
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改善CVA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将CVA归入中医学“风咳”范畴[4],临证多从风、痰、瘀、虚论治[5]。玄府作为气液流通最细微的通道,是气机升降出入、精血津液流通、脏腑得以濡养的枢纽,与肺气液屏障密切相关,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肺系疾病的防治[6-7]。
2025-04-18哮喘是以多种细胞反应引发气道慢性炎症为病因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具发病时患者可见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持续性喘息。此病有反复发作特点,因此患病后患者生活质量、工作生活等均将受到干扰,疾病影响、危害明显[1]。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哮喘将累及呼吸系统功能,诱发感染性疾病,严重可导致休克,危及患者生命[2]。
2025-04-07哮喘是常见的儿童慢性肺系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1]。该病归属中医“哮病”范畴,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表现,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剧[2]。治未病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独特贡献。胡晋婷基于治未病理论采用“冬病夏治”联合穴位贴敷控制哮喘发作,取得了很好疗效[3]。
2025-04-02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通常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导致胸闷气促及咳嗽反复发作。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其中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率或不同程度地出现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伴或不伴有肺通气功能下降。
2025-03-31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有效减轻气道炎性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2]。多索茶碱为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具有松弛气道平滑肌、抗炎和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可增强β2受体激动剂的疗效,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3]。
2025-03-21肺功能检查具有重要的病情和疗效评估作用,由于哮喘患儿年纪较小,认知能力和依从性较差,加之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焦虑和不适感,常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甚至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1]。因此,如何在肺功能检查中提升哮喘患儿舒适度,减少其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2]。
2025-03-19在过去的10年中,癌症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为许多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肿瘤免疫治疗中一类创新性的药物,其能通过阻断抑制免疫反应的关键调节信号,抵消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从而使肿瘤反应性T细胞产生有效的抗癌反应。
2025-02-15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哮喘是以持续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基本病理改变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时喉间哮鸣、喘促气急、咳嗽胸闷、呼气延长,严重者出现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烦躁不安等症状[1]。
2025-02-13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婴幼儿是其高发群体。患儿患病后常表现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需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雾化吸入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但是在患儿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如果护理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
2025-02-08支气管哮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数量较多,而且患病率在不断提升。支气管哮喘根治难度较高且易反复发作,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会导致患者出现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增加疾病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对病情进行分析并对症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
2025-02-08人气:16674
人气:16007
人气:15298
人气:14845
人气:1175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期刊人气:1343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7088
国内刊号:21-1501/R
邮发代号:8-88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