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从三期论治及“天人合一”思想的角度探讨儿童哮喘的防治

  2025-02-13    2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病程迁延,难以根治,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儿童哮喘的发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为素体肺、脾、肾虚损,宿痰内伏为哮喘发生的体质特点,外邪引动宿痰为哮喘的主要病机,外感六淫、接触或吸入异物、饮食失节为哮喘的主要诱因。儿童哮喘的治疗当遵从三期论治基本原则,即发作期治以祛外邪、化宿痰、平咳喘为主,迁延期以祛邪扶正为法攻补兼施,缓解期以扶助正气为要,祛除宿痰贯穿儿童哮喘三期论治的整个过程。根据“天人合一”思想,哮喘患儿应做到起居有常,避寒暑,调饮食,顺应四时变化,从而达到“人以合天”。该文从三期论治及“天人合一”思想的角度探讨儿童哮喘的防治。

  • 关键词:
  • 三期论治
  • 儿童哮喘
  • 哮病
  • 喘鸣
  • 支气管哮喘
  • 加入收藏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哮喘是以持续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基本病理改变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时喉间哮鸣、喘促气急、咳嗽胸闷、呼气延长,严重者出现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烦躁不安等症状[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城市0~14岁儿童的哮喘总发病率为3.02%[2]。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但由于激素的不良反应、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仍不能令人满意[3]。中医学在防治儿童哮喘方面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经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其防治体系日趋完善[4]。“天人合一”是传统中医养生的核心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其中“天”指大自然,人指“身体”,“合一”则是顺应的意思[5]。“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对自然界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的整体性联系的表达,是对自然界运行、转化客观规律的反映[6]。肺为华盖,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与外界直接相通,肺的生理功能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外界邪气多从皮毛、口鼻而入,侵犯肺脏,从而诱发哮喘。本文从三期论治及“天人合一”思想的角度探讨儿童哮喘的防治,旨在为儿童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


1、哮喘病名溯源


哮喘属于中医“哮病”“喘鸣”“呷嗽”“齁喘”等范畴枢。《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病者,喘咳逆气。”《灵·五阅五使》曰:“肺病者,喘息鼻张。”《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对哮喘的症状有了相应描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言:“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对哮喘的主症及选方有一定的见解。隋·巢元方将哮喘称为“呷嗽”,如《诸病源候论》言:“呷嗽者,犹是咳嗽也,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喉咽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名,呼呷有声,谓之呷嗽。”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明·万全首次将“哮喘”引入儿科领域,如在《幼科发挥》中提到:“或有喘疾,遭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矣。


2、三期论治


朱丹溪言:“凡久喘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为主。”该学术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元代沿用至今。后世医家根据上述理论将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论治。国医大师王烈教授根据哮喘发生、演变的不同阶段于1988年率先提出哮喘“三期分治”理论,即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7]。汪受传教授认为,大多数哮喘患儿经发作期治疗后外邪暂时消退,临床症状暂时缓解,但一旦接触到外邪、异气或异物哮喘症状易再次发作,病情易反复,此阶段病机不可单纯用发作期邪实或缓解期正虚解释,多属风痰恋肺,气息尚未平复,而正气已虚,难御诱因侵袭,需增设迁延期邪实正虚这一阶段,并提出哮喘应分为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其后临证多以三期论治,疗效颇佳[8]。2022年《儿童哮喘中医诊疗指南(修订)》提出将儿童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进行三期论治[9]。

2.1病因病机

(1)病因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云:“肺病令人上气,兼胸膈痰满,气行壅滞,喘息不调,致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也。”巢元方认为哮喘发病的重要病机为痰壅气逆、气道阻塞不通。朱丹溪提出:“哮喘……专主于痰。”表明哮喘发病的核心病因是宿痰。国医大师王烈教授将哮喘发病的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不足与“苗期”体质,将外因主要责之于外邪侵袭与“人味毒”[10]。彭玉教授认为,小儿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源在于肺、脾、肾阳气难复,宿痰难化[11]。根据以上观点,可以推测儿童哮喘的发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为素体肺、脾、肾三脏虚损。脾虚则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布散全身,津液聚而为痰;肺失宣降,水液停留于肺为痰;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气化水液,水液上泛成痰,痰阻气道,气机逆乱则见咳喘、喉中痰鸣等[12]。宿痰内伏为哮喘发生的体质特点,外邪引动宿痰为哮喘的主要病机。外感六淫、接触或吸入异物、饮食失节致肺气不利,引触宿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互相搏结,阻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肺气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13]。

(2)病机哮喘分为发作期、迁延期和缓解期3个阶段,宿痰内伏贯穿哮喘发病的始终。发作期,外邪引触顽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而相互搏结,进而阻塞气道,发为哮喘,此阶段以邪气实证为主;基本病机为痰阻气逆失肃,病因多为风寒外袭、痰湿热化、外寒未解而内热已生[14]。迁延期邪实与正虚并存,证候特点为虚实夹杂。小儿肺脾气虚,伏风痰饮内蕴难除,咳喘减而未平,静息时气息平和,活动时喘鸣症状发作;肾气亏虚,纳摄无权,风痰恋肺日久难消,导致哮喘迁延难愈[15]。哮喘缓解期外邪已除,宿痰伏肺暂隐不发,表现出肺、脾、肾三脏虚损的不同证候,此阶段以正气亏虚为主[8]。

2.2辨证论治

(1)发作期祛外邪、化宿痰、平咳喘小儿肺脏娇嫩,不耐寒热,更不耐天地之间的异气。宿痰伏肺,外感六淫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引动伏痰,发为哮喘。风为百病之长,常夹他邪合而致病。外感风寒邪气,宿痰内伏,或内伤、冷食则发寒哮,常见咳嗽哮鸣、恶寒面白、喘促气急、鼻塞喷嚏、流清涕等症[16]。小儿为纯阳之体,易从阳热化、多食成积,食积化热,痰热自内而生,引动伏痰,痰热瘀结,壅塞肺气,则发热哮,常见咳嗽喘息、喉间哮吼痰鸣、痰稠黄难咳、流黄稠涕、身热烦渴、面赤咽红等症[17]。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热壅气道,痰热互结或痰饮郁久化热,热邪熏灼津液,炼液为痰,痰阻气道,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致肺气宣降失职,则发外寒内热型哮喘,常见咳喘哮鸣、喘促气急、胸闷、咳痰或黄或清、鼻塞、流清涕或恶寒发热、面赤咽红等症[18]。在治疗发作期的过程中应辨清寒热,以祛邪为主,兼顾患儿体质特点。根据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凡久喘之证,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的治疗思路,故拟定哮喘发作期总的治疗原则以“祛外邪、化宿痰、平咳喘”为主。寒哮治以温肺散寒、涤痰定喘,常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化裁。热哮治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常以定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化裁。外寒内热型哮喘治以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常以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或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哮喘发作期外感风寒邪气,伴头身疼痛、畏寒、无汗者,选用生麻黄,剂量要小,常不超过5g;体虚者,加桂枝;咳喘甚者,加蜜麻黄以宣肺平喘,配合五味子敛肺止咳,一宣一收,迎合肺一呼一吸的生理特点;喉间痰鸣声重者,加瓜蒌壳、姜厚朴、陈皮、半夏;痰液黄稠者,加黄芩、桑白皮、地骨皮;鼻塞不利者,加白芷、辛夷;鼻痒者,加白鲜皮、白芷;咳嗽甚者,加乌梅、矮地茶、白屈菜;脾虚湿盛者,加茯苓;舌质淡、苔白腻、痰饮甚者,加干姜、细辛;舌光无苔者,加南沙参、麦冬。

(2)迁延期以祛邪扶正为法攻补兼施哮喘迁延期正邪交争,时作时止,病机关键为宿痰伏肺,肺、脾、肾三脏虚损。小儿肺脾气虚,为外邪所侵,宿痰留肺,可见咳喘减而未平,晨起咳嗽、流涕,面白少华,神疲纳呆等症,为气虚痰恋之哮喘;久病肾脏虚损,肾不纳气,宿痰贮于肺,可见咳嗽喘促迁延难愈、动辄喘甚、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症,为肾虚痰恋之哮喘。此期的治疗需辨别正邪虚实,以祛邪扶正为法,攻补兼施。汪受传教授认为哮喘迁延期应标本兼治,治以消风扶正,化痰平喘,补肺健脾益肾,同时结合“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扶正祛邪”原则[15]。气虚痰恋证治以祛风化痰、健脾益气,选用金水六君煎、人参五味子汤等化裁;肾虚痰恋证治以补肾纳气、泻肺化痰,选用苏子降气汤、射干麻黄汤、都气丸等化裁。咳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咳痰色黄黏稠者,加黄芩、冬瓜子、鱼腥草;纳谷不香者,加焦山楂、焦六神曲、炒谷芽;便溏者,加山药、白扁豆、吴茱萸、白术。

(3)缓解期扶助正气哮喘缓解期诸症愈,外观如常人,病机关键为肺、脾、肾三脏虚损。肺、脾、肾三脏亏虚,水液运行障碍,精微难化,反而聚湿生痰,则宿痰内伏,即正不存内、易生他邪致病。小儿肺、脾常不足,因外邪入侵肺脾日久,致肺脾两虚,脾虚则运化失常,肺虚则卫外不固,可见气短乏力、神疲懒言、面色少华等症,为肺脾气虚之哮喘。若小儿患病日久,终伤脾、肾,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亏虚不能充养肾阳,损害体内阳气,致脾肾阳气亏虚,则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多、小便清长、大便溏泄等症,发为脾肾阳虚之哮喘。哮喘长期反复发作或患儿素体阴虚,易耗伤肺肾之阴,肺阴不足则出现喘促乏力、干咳少痰等症,肾阴不足则出现腰膝酸软、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症,发为肺肾阴虚之哮喘[19]。该期治疗首辨虚实,以扶助正气为要。汪受传教授认为该期治疗应扶正治本,以益肺调脾肾为主[4]。根据患儿肺、脾、肾之气血阴阳情况,结合宿痰内伏为哮喘之宿根,肺脾气虚证治以补肺固表、健脾益气,选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等化裁;脾肾阳虚证治以健脾温肾、固摄纳气,选用肾气丸等化裁;肺肾阴虚证治以补肾敛肺、养阴纳气,选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经验方补肺益肾平喘方[19]等化裁。鼻塞、流涕多者,加白芷皮精、蜜紫菀;中气不足者,加炙黄芪、醋北柴胡;肾虚遗、遗尿者,加补骨脂、金樱子。


3、“天人合一”思想在儿童哮喘预防、调护方面的运用


北宋·张载在《正蒙·乾称》中曰:“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密切相关,自然界的变化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通过类比取象,中医学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与各种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从而以天知人、以人验天、天人互参,认识人体的奥秘[20]。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若肺气不足,肺失治节,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当外界气候环境变化时,邪气多从皮毛、口鼻而入侵犯肺脏,诱发哮喘。《素问·宝命全形论》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由天地合气产生,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护有益人体健康。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治未病思想,在病情缓解期给予三九贴、三伏贴穴位贴敷及小儿推拿等外治疗法,可在纠正患儿的特禀体质、减少患儿哮喘复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生活调护方面,《灵枢·邪客》提出:“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表明人体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有着与大自然相类似的变化规律。哮喘患儿要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做到起居有常,避寒暑,调摄饮食,顺应四时,预防外邪侵袭,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导致患儿过敏的物质,做到“人以合天”。


4、临床医案


患儿,男,6岁,2023年8月26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1个月余,加重1d。现病史:患儿1个多月前因“支原体感染”出现咳嗽,每次1~2声,咳绿色、黏稠痰液。7d前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雾化吸入”后上症稍好转;1d前上述症状复发加重,咳嗽,每次4~5声,咳嗽剧烈时如拽锯声,咳绿色、黏稠痰液,喉间痰鸣声重,晨起咳甚,伴喘息、气促,活动后加重。精神、纳、眠可,二便调。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哮鸣音。舌质红,苔白腻,脉浮紧。既往史:4年前于外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系统治疗2年后复查肺功能正常,后未定期复查。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哮喘(外寒内热证)。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止咳平喘。处方:蜜麻黄5g,醋五味子9g,茯苓9g,姜厚朴白鲜皮9g,乌梅6g,黄芩片6g,醋北柴胡9g,墨旱莲9g,生地黄6g,辛夷9g。中药智能颗粒[贵州省花溪区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5剂,每日1剂,开水冲服,分早、中、晚3次口服。嘱患儿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勿食过敏食物,忌生冷油腻之品,少食辛辣刺激之物,并进行适当、柔和的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勿情志过极。

8月31日二诊:患儿咳、喘息、气促好转五六分,现偶有单声咳嗽,有痰不易咳出,痰量较前减少,鼻塞,耸鼻,时有睡时打鼾,纳眠可,二便正常。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哮鸣音。舌质红,苔白,脉浮。继续予初诊方5剂,用法同上。调护同前。

9月嗽7日三诊:患儿诸症减七分,现偶有单声咳,有痰咳不出,时有盗汗,汗液能浸湿衣物,食量较前增加,时有睡时打鼾、遗尿,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脉浮缓。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43ppb,提示嗜酸性气道炎症。肺功能检查结果提示患儿气道功能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活量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哮喘(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温阳补肾,纳气平喘。处方:炙黄芪6g,麸炒白术9g,党参片6g,大枣6g,茯苓9g,炒白芍6g,山药9g,麸炒枳壳6g,焦山楂6g,乌梅6g,桂枝6g,麸炒薏苡仁9g,山萸肉9g,盐补骨脂9g,金樱子肉9g,熟地黄9g。中药智能颗粒,共7剂,每日1剂,温开水冲服,分早、中、晚3次口服。嘱患儿食用健脾温肾、固摄纳气之物,如山药、豇豆、莲子、羊肉等;多晒太阳,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进行球类运动、游泳、步行、慢跑等;避免饲养宠物,避免接触动物皮毛及带毛的玩具、衣物。

9月16日四诊:患儿诸症好转九分,盗汗较前明显好转,食量较前增加,时有睡时打鼾、遗尿,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脉浮缓。查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继续予三诊方7剂,用法同上。调护同前。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儿哮喘未再复发。

按语:哮喘的发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肺部感染是常见诱因。本案患儿在支原体感染后发病,结合其症状及体征,提示属于哮喘(外寒内热证),故治疗以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止咳平喘为法。初诊予厚朴麻黄汤加减。方中姜厚朴宽胸理气、消痰平喘,蜜麻黄宣肺平喘,合姜厚朴以宣肺理气,醋五味子敛肺止咳;乌梅、矮地茶、白屈菜止咳平喘;醋北柴胡、黄芩、瓜蒌皮清热化痰止咳,茯苓健脾化痰;白芷、辛夷祛风散寒通窍;白鲜皮祛风止痒;墨旱莲、生地黄滋阴补肾。5剂过后,患儿症状较前减轻,原方治疗有效,故二诊继续守原方5剂。三诊时患儿属于哮喘(肺脾气虚证),治疗重点在于补肺健脾、补肾固本,予六味地黄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山茱萸、补骨脂、金樱子补肾固精缩尿,熟地黄益精填髓,麸炒薏苡仁、茯苓健脾祛湿,麸炒白术、党参补肺健脾,山药、大枣补脾益胃、益气生津,炙黄芪补中益气、升举阳气,麸炒枳壳理气宽中,乌梅敛肺止咳,焦山楂健脾消食,桂枝温通经脉,炒白芍敛阴止汗。7剂过后,患儿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治疗有效,故四诊继续予三诊方7剂治疗。


5、小结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部分患儿由于激素的不良反应和病情迁延,最终发展成为成人哮喘。根据儿童哮喘所处疾病的阶段,可按三期进行论治,即发作期以祛外邪、化宿痰、平咳喘为主,迁延期以祛邪扶正为法攻补兼施,缓解期以扶助正气为要,祛除宿痰贯穿儿童哮喘的三期论治。将“天人合一”治未病思想运用于儿童哮喘的防治策略,制订合理的预防调护方案,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将三期论治及“天人合一”思想应用于儿童哮喘的防治,可使患儿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赵霞,王有鹏,秦艳虹,等.儿童哮喘治未病干预方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8):676686.

[2]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第3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

[3]周蓓,高露,陈婷,等.易蔚教授运用龙脷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临证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23,19(2):3538.

[4]李翎玉,汪受传.汪受传教授分3期论治儿童哮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0941095.

[5]郑洪新,杨柱.中医基础理论[M].5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4142.

[6]薛进旭.《黄帝内经》“三因观”理论研究[D].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2022.[7]郭磊,王烈,孔一卜,等.基于三焦辨证探讨国医大师王烈治疗小儿哮喘病临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0):59155917.

[8]董盈妹,赵霞,汪受传.汪受传三期论治小儿哮喘经验[J].中医杂志,2018,59(8):646648.

[9]赵霞,秦艳虹,王有鹏,等.儿童哮喘中医诊疗指南(修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6):476482.

[10]杨福双,王烈,孙丽平.国医大师王烈治疗小儿哮喘学术思想揽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4776480.

[11]田雪丽,李春,冷丽,等.彭玉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哮喘[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3):1215.

[12]王展,汪天宇,朱磊,等.从痰论治肥胖合并过敏性鼻炎[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4):329331.

[13]黄志英.论哮喘的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临期的临床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9):113116.

[15]任靖,汪受传.汪受传从风痰辨治儿童哮喘迁延期经验[J].中医杂志,2016,57(10):826828.

[16]孙振敏,陈鲁.中医药治疗小儿寒哮证的研究进展[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8):71,74.

[17]郭米兰,张慧敏.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5):934936,940.

[18]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795.

[19]丁珊,方声,李海娇.补肺益肾平喘方治疗肺肾阴虚证小儿哮喘持续状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1):8184.

[20]邢鲁光,王振华.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新探[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2830.床研究,2011,3(8):110111


文章来源:冯忠发,杨见辉.从三期论治及“天人合一”思想的角度探讨儿童哮喘的防治[J].中国民间疗法,2025,33(03):26-3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医儿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医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310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甘肃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297

国内刊号:62-1176/R

邮发代号:54-164

创刊时间:200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