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过敏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为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提供治疗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全院收治的250例可疑糖皮质激素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结果 250例可疑糖皮质激素过敏患者中,女性患者140例(56.00%),男性患者110例(44.00%)。入院科室以内科为主(118例,47.20%)。170例患者(68.00%)对地塞米松过敏,37例(14.80%)对泼尼松过敏。238例患者(95.20%)对1种糖皮质激素过敏,12例(4.80%)对2种糖皮质激素过敏。明确记录糖皮质激素使用途径者10例,其中静脉使用6例,口服4例。250例患者中,仅有32例明确记录了糖皮质激素过敏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见皮疹(12例)、皮肤瘙痒(8例),有6例患者同时伴有皮疹及皮肤瘙痒。糖皮质激素过敏的治疗以停药及对症治疗为主;对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其后续治疗中基本需要更换其他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病情。我院可疑糖皮质激素过敏住院发生率为0.019%;可疑糖皮质激素过敏合并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为0.201%。此外,我院1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过敏案例,经综合分析考虑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片、醋酸地塞米松片)过敏,且抗组胺治疗有效。结论 糖皮质激素过敏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多以皮疹、皮肤瘙痒等轻度反应为主。支气管哮喘患者如发生糖皮质激素过敏,其治疗包括更换其他糖皮质激素、改变糖皮质激素使用途径、对症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辅助或替代治疗等。
在过去的10年中,癌症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为许多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肿瘤免疫治疗中一类创新性的药物,其能通过阻断抑制免疫反应的关键调节信号,抵消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从而使肿瘤反应性T细胞产生有效的抗癌反应[1]。这种抗癌效果迄今为止已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转移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头颈部肿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中得到证实[2―3]。然而,相比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ICI的应用也给临床带来了新的治疗挑战。与其他疗法一样,使用ICI治疗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这种与免疫治疗作用机制相关的不良事件通常被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event,irAE)[4]。常见的irAE累及诸多器官,主要包括甲状腺、胃肠道、内分泌腺、皮肤和肝脏等,其中甲状腺是最 常 受ICI中 代 表 性 药 物 程 序 性 死 亡 受 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 序 性 死 亡 受 体 配 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影响的内分泌器官,甲状腺功能障碍是较常见的irAE之一[5]。尽管甲状腺irAE的严重程度通常较低,但鉴于其发展与ICI治疗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开始ICI治疗之前,有必要明确甲状腺irAE的风险[5]。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某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患者发生甲状腺irAE的情况及其潜在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从而减少ICI相关甲状腺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品质,减轻患者的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某院接受ICI治疗的患者电子病历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联合治疗史(联合手术、联合放疗、联合化疗)、恶性肿瘤类型[鼻咽恶性肿瘤、肺肉瘤样癌、肺鳞癌、肺腺癌、肝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与其他(考虑到肺癌病例较多而其余恶性肿瘤病例较少,为了保持数据的均一性,使偏差降低,因此对肺癌种类单独进行了划分)]、PD-1/PD-L1抑制剂种类(包括卡瑞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与其他)、PD1/PD-L1抑制剂治疗剂量。本研究方案已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件号为〔2024〕677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为:(1)患有经临床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恶性肿瘤;(2)接受PD-1或PD-L1单抗药物治疗;(3)临床病历资料完整;(4)接受ICI治疗前留有可评估的基线资料。本研究的排除标准为:(1)其他因素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2)使用ICI前已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者;(3)用药期间或用药后未行甲状腺功能检查者。
1.3 分组
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将其分为甲状腺irAE组和非甲状腺irAE组。在甲状腺irAE组中,根据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的异常情况,可进一步分为:(1)临床甲减组(与正常值比较,TSH升高,FT3和FT4降低);(2)临床甲亢组(与正常值比较,TSH降低,FT3和FT4升高);(3)亚临床甲减组(与正常值比较,TSH升高,FT3和FT4不变);(4)亚临床甲亢组(与正常值比较,TSH降低,FT3和FT4不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PASS 15.0软件估算研究所需样本量,根据医院样本情况设定甲状腺irAE组和非甲状腺irAE组患者比例分别为35%和65%,α=0.05,β=0.8,选取估算结果中的最大样本量作为所需样本量。使用Excel 2021软件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相关信息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布统计,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 α=0.05。对结局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以校正后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
2、结果
2.1 患者筛选流程与基本信息
根据PASS 15.0软件估算的样本量可得,N1=137(甲状腺irAE组),N2=243(非甲状腺irAE组),总共需要招募380例受试者。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有717例患者于该院接受ICI治疗,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382例患者。其中,甲状腺irAE组患者共137例,占35.9%;非甲状腺irAE组患者共245例,占64.1%。甲状腺irAE组中,接受ICI治疗后发生甲状腺irAE的时间为63(35,160)d,发生irAE的平均时间为18周;分别有19、54、12、52例表现为临床甲亢、亚临床甲亢、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分别占13.9%、39.4%、8.8%、38.0%)。患者基本信息见表1。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以非甲状腺irAE组作为对照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5)、联合放疗(P<0.01)、肺鳞癌(P<0.05)与甲状腺irAE的发生显著相关。亚组分析中,鼻咽恶性肿瘤(P<0.05)与免疫相关临床甲亢显著相关;联合放疗(P<0.01)、肺腺癌(P<0.05)与免疫相关亚临床甲亢显著相关;年龄(P<0.05)、联合放疗(P<0.05)、其他PD-1/PD-L1抑制剂(P<0.05)与免疫相关临床甲减显著相关;年龄(P<0.01)、联合手术(P<0.05)、联合化疗(P<0.001)、肝恶性肿瘤(P<0.01)与免疫相关亚临床甲减显著相关。结果见表2。
表2 甲状腺irAE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放疗、肺鳞癌与甲状腺irAE显著相关。其中,联合放疗(OR>1,P<0.05)与甲状腺irAE的发生呈正相关,肺鳞癌与甲状腺irAE的发生呈负相关(OR<1,P<0.05)。在各种甲状腺irAE中,鼻咽恶性肿瘤(OR>1,P<0.05)与免疫相关临床甲亢的发生呈正相关;联合放疗(OR>1,P<0.05)、肺腺癌(OR>1,P<0.05)与免疫相关亚临床甲亢的发生呈正相关;年龄(OR<1,P<0.05)与免疫相关临床甲减的发生呈负相关;年龄(OR<1,P<0.05)、联合化疗(OR<1,P<0.05)与免疫相关亚临床甲减的发生呈负相关。结果见表3。
表3 甲状腺irAE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尽管内分泌不良事件目前已被公认为是ICI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irAE之一,但其相较于传统治疗手段常见的肝肾毒性以及生物制品典型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等,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相关文献中,垂体炎、甲状腺功能异常、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系统并发症,已被详细记录为ICI治疗所诱发的显著irAE[6]。与其他irAE不同,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往往是不可逆转的,需要患者终身服用药物,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7]。因此,ICI治疗前的常规筛查和风险评估是ICI相关甲状腺毒性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有助于临床筛选高风险因素和特殊人群,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以减少或避免ICI相关甲状腺不良事件的发生[8]。
本研究以ICI中的代表性药物PD-1/PD-L1抑制剂为研究对象,考察ICI相关甲状腺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联合放 疗 的 患 者 发 生 甲 状 腺 不 良 事 件 的 风 险 显 著 增 加(OR=2.157,P<0.05)。其中,联合放疗的患者发生亚临床甲亢的风险是未联合放疗患者的2.622倍(OR=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2.622,P<0.05)。放疗可能会对放疗部位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如甲状腺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导致激素水平的变化;除此之外,ICI治疗和放疗都可能通过导致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来诱导和激活免疫反应,将非免疫原性肿瘤完全或部分转化为免疫原性肿瘤,同时,放疗诱导细胞死亡产生的分子信号和炎症细胞因子,促进了树突状细胞向T细胞释放抗原[9―10]。因此,合并放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甲状腺irAE。此外,本研 究 中 联 合 化 疗 的 患 者 更 不 容 易 发 生 亚 临 床 甲 减(OR=0.332,P<0.05),与 一 些 研 究 的 观 点 基 本 一致[11―12],这可能是因为化疗后患者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处于抑制状态,肿瘤负荷降低,从而不易发生甲状腺不良事件[13]。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肿瘤类型为鼻咽恶性肿瘤的患者用药后更容易发生临床甲亢(OR=4.678,P<0.05),肺腺癌患者用药后更容易发生亚临床甲亢(OR=2.013,P<0.05),而肺鳞癌患者用药后更不容易发生甲状腺irAE(OR=0.600,P<0.05)。出现这种差异的内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本研究中年龄较小是用药后发生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危险因素,这一发现与该领域目前最大的队列研究结论一致[14],并且相关指南中也提到了ICI引发的甲状腺损伤易发于年龄较小的群体[15]。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建议在开始ICI治疗之前,临床医生应完成所有拟应用ICI患者的基线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治疗方案[16]。临床应用ICI时,针对较为年轻的患者,在联合放疗时应警惕甲状腺不良事件的发生,尽早筛查、密切监测、及时干预;而ICI联合化疗或许有助于减少用药后甲状腺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单中心研究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所有患者群体,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以及缺乏对潜在混杂因素的调整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后续可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严格控制混杂因素;同时,应收集更全面的患者信息,以评估甲状腺irAE的严重程度。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索上述各项影响因素的潜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个体化治疗策略来优化I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1]叶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不良事件的回顾性研究[D].广州:广州医科大学,2022.YE Q.
[1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杨涛,赵家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专家共识:2020[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1):1-16.
[16]吴永忠,吴绮楠,蒲丹岚,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内分泌不良反应急症处理中国专家共识[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3,48(1):1-12.
文章来源:郭娟,皮强中,戴晓天.250例可疑糖皮质激素过敏患者的临床特征回顾及典型案例分析[J].中国药房,2025,36(03):346-350.
分享:
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改善CVA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将CVA归入中医学“风咳”范畴[4],临证多从风、痰、瘀、虚论治[5]。玄府作为气液流通最细微的通道,是气机升降出入、精血津液流通、脏腑得以濡养的枢纽,与肺气液屏障密切相关,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肺系疾病的防治[6-7]。
2025-04-18哮喘是以多种细胞反应引发气道慢性炎症为病因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具发病时患者可见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持续性喘息。此病有反复发作特点,因此患病后患者生活质量、工作生活等均将受到干扰,疾病影响、危害明显[1]。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哮喘将累及呼吸系统功能,诱发感染性疾病,严重可导致休克,危及患者生命[2]。
2025-04-07哮喘是常见的儿童慢性肺系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1]。该病归属中医“哮病”范畴,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表现,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剧[2]。治未病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独特贡献。胡晋婷基于治未病理论采用“冬病夏治”联合穴位贴敷控制哮喘发作,取得了很好疗效[3]。
2025-04-02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通常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导致胸闷气促及咳嗽反复发作。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其中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率或不同程度地出现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伴或不伴有肺通气功能下降。
2025-03-31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有效减轻气道炎性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2]。多索茶碱为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具有松弛气道平滑肌、抗炎和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可增强β2受体激动剂的疗效,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3]。
2025-03-21肺功能检查具有重要的病情和疗效评估作用,由于哮喘患儿年纪较小,认知能力和依从性较差,加之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焦虑和不适感,常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甚至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1]。因此,如何在肺功能检查中提升哮喘患儿舒适度,减少其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2]。
2025-03-19在过去的10年中,癌症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为许多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肿瘤免疫治疗中一类创新性的药物,其能通过阻断抑制免疫反应的关键调节信号,抵消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从而使肿瘤反应性T细胞产生有效的抗癌反应。
2025-02-15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哮喘是以持续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基本病理改变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时喉间哮鸣、喘促气急、咳嗽胸闷、呼气延长,严重者出现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烦躁不安等症状[1]。
2025-02-13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婴幼儿是其高发群体。患儿患病后常表现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需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雾化吸入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但是在患儿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如果护理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
2025-02-08支气管哮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数量较多,而且患病率在不断提升。支气管哮喘根治难度较高且易反复发作,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会导致患者出现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增加疾病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对病情进行分析并对症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
2025-02-08人气:18552
人气:15574
人气:10366
人气:10002
人气:969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药房
期刊人气:335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50-1055/R
国内刊号:1001-0408
邮发代号:78-33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