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急性哮喘属于一种小儿常见病,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为了探讨分别选择特布他林雾化以及气雾吸入的方法对小儿急性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2014年02月-2016年02月急性哮喘患儿17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临床选择分组研究方法对分组后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对临床疗效加以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186
0
抗生素在我国当前的临床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其所具有的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抗生素种类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这些种类的抗生素同时在小儿呼吸内科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179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孟鲁司特钠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哮喘患儿100例,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平喘等方法治疗,孟鲁司特钠组采取常规平喘等方法+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哮喘疗效;哮鸣音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喘息持续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PE
185
长期吸入布地奈德是缓解期哮喘的首选用药,但青春期前儿童长期使用激素可造成生长减慢,并且部分患儿的哮喘控制并不好,停药后容易复发。白三烯调节剂是哮喘的新型靶向药物,可靶向作用于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白三烯。白三烯可刺激炎性细胞分泌,从而引起平滑肌收缩,并改变血管通透性,最终导致大量黏膜黏液渗出,在哮喘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175
小儿重症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幼小儿童呼吸系统和免疫力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且患儿体质较弱,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导致肺部出现感染[1],该病是儿童时期必须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会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气道高反应等,以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1]。患儿发病后,需要及时的治疗,避免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影响到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2]。现阶段,关于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缓释茶碱、抗IgE抗体制剂等,疗效有差异[3]。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织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药等[2,3],均有一定疗效,但单用效果较差,故常联用2种药物治疗。
176
喘息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儿童,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喘息的发生与特应性体质、病毒感染及过敏原等多种因素相关。有相当一部分反复喘息患儿日后可发展为儿童哮喘,提示二者密切相关[2]。在哮喘和喘息的发病中,多种哮喘相关的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
181
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因年龄、性别、环境、地域、气候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流行特点。本研究提示,疾病的防控应以春季防控为主,重点在MP的防控。只有做好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工作,医师才会对当地患儿病原体流行情况有良好的认知,诊疗工作中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为了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医师尚需更准确地把握标本采集的时机,也可以考虑选用更优化的检测项目。
178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因受到炎性物质、细胞所引发的气管痉挛反应,可导致患儿出现喘息等症状,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儿童处于发育期,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患支气管哮喘的概率较高,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本文选择2017年3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流行性腮腺炎是临床呼吸道常见传染病,多为腮腺炎病毒所致。临床患儿以发热、腮腺肿痛为主要表现,临床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合并脑膜炎、胰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生长。更昔洛韦作为临床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存在临床病情控制不佳、症状消退缓慢、整体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等不足。
TCS是最常见的下颌面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发病率约1/5000,主要为第一、二鳃弓发育异常所致,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TCOF1、POLR1C或POLR1D基因突变引起,常见临床表现包括颧骨及下颌骨发育畸形、外耳畸形和下眼睑畸形等。GS又称眼-耳-脊柱综合征或半侧颜面短小症,同样由第一、二鳃弓的发育异常所致。
174
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腺病毒肺炎后遗症的统一标准,但是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任何形式的慢性肺病,包括闭塞细支气管炎(BO)、斯-占综合征(SJ)、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持续性大叶萎陷和反复喘息[5,6,7]。既往研究表明,腺病毒肺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大于30d、高碳酸血症、多灶性肺炎[8];有创通气,发热时间超过10.5d[1];低氧血症[4];腺病毒7型[9]。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且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异性免疫治疗至今已发展百余年,具有长期疗效和延缓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潜力,目前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最常用且易接受的途径是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
182
2019年12月底,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不明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经分析发现病原体与冠状病毒SARS、MERS有高度同源性,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其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且传播能力较强[1,2]。
180
影响因子:2.002
影响因子:0.459
影响因子:0.964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0.607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