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就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总纳入72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联合抑酸组和生长抑素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生长抑素组予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联合抑酸组在生长抑素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抑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生长抑素组的72.22%(χ2=6.400,P=0.011);治疗后,2组PT、APTT、D-D、CRP、Cor水平均较治疗前减少或降低,Fib、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上升或增加,且联合抑酸组变化程度大于生长抑素组(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56%vs. 2.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消化系统急症,病因多为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等,治疗不及时则病死率较高[1-2]。药物止血是本病治疗的常用手段,生长抑素为常用药物。该药物可对体内垂体激素的分泌与释放发挥抑制和调节作用[3]。然而单纯予生长抑素治疗效果有限,为进一步提升疗效,多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艾司奥美拉唑为消化性疾病常用的抑酸药物,具有较强的抑酸效果,并无直接的止血效果[4]。但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艾司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利于原发疾病的治疗,可间接产生止血效果[5]。本研究观察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就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总纳入72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联合抑酸组和生长抑素组,各36例。联合抑酸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2~65(48.95±11.76)岁;诱发因素:消化性溃疡27例,出血性胃炎4例,胃黏膜病变5例;出血量50~300(152.62±68.95)ml。生长抑素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2~65(48.95±11.76)岁;诱发因素:消化性溃疡27例,出血性胃炎4例,胃黏膜病变5例;出血量50~300(152.62±68.95)ml。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提交伦理委员会并获批,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有呕血、黑便症状,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2)年龄≤65岁;(3)不符合手术指征;(4)凝血功能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者;(2)胃癌、肝硬化、静脉曲张引起的出血者;(3)患者大量出血后休克,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者;(4)合并幽门梗阻、穿孔者;(5)既往有胃、十二指肠、食管等手术史者;(6)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或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不宜用药者。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即予规范化诊疗,如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禁食并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畅通,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此基础上,生长抑素组予注射用生长抑素(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剂量0.25 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混匀后于5 min内静脉推注。后以0.25 mg/h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 d后观察,若出血控制则逐步降低剂量。联合抑酸组在生长抑素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剂量40 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5 ml静脉注射,时长须≥3 min, 连续用药3 d后观察,若出血控制则逐步降低剂量。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 离心分离血清后于4 h内完成相关指标检测。
1.4.1 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
1.4.2 凝血功能指标:采用积水CP 3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
1.4.3 血常规指标:采用贝克曼DxH 6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
1.4.4 炎性因子:采用普门超敏C反应蛋白试剂盒,以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雅培i2000sr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皮质醇(Cor)。
1.4.5 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基于止血情况评价疗效,其中(1)显效:治疗24 h内出血停止,血压等指标稳定;(2)有效:治疗72 h内出血停止,生命体征稳定;(3)无效:72 h内未能有效止血或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抑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生长抑素组的72.22%(χ2=6.400,P=0.011),见表1。
表1生长抑素组与联合抑酸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联合抑酸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生长抑素组(P均<0.01),见表2。
表2生长抑素组与联合抑酸组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 比较
2.3 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T、APTT与Fib、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PT、APTT与D-D水平较治疗前减少或降低,Fib水平上升,且联合抑酸组变化程度大于生长抑素组(P<0.01),见表3。
2.4 血常规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上升或增加,且联合抑酸组变化程度大于生长抑素组(P<0.05或P<0.01),见表4。
2.5 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CRP、Co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CRP、Co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抑酸组低于生长抑素组(P<0.01),见表5。
2.6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抑酸组与生长抑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56%vs. 2.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见表6。
3、讨 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大量失血,引起休克、循环障碍,可直接危及其生命[7]。针对该症,临床多采用药物、手术等手段止血,其中常用止血药物即为生长抑素[8]。生长抑素具有抑制垂体激素释放的作用,能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等部位,使血管收缩、内脏器官收缩,进而减少血流量,达到减少出血的治疗效果[9];且生长抑素还能对凝血功能、黏膜、胃液分泌等产生调节作用,进一步提升止血效果[10]。同时,生长抑素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继发性损伤,改善预后。
表3生长抑素组与联合抑酸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4生长抑素组与联合抑酸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
表5生长抑素组与联合抑酸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 比较
表6生长抑素组与联合抑酸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艾司奥美拉唑为临床常用抑酸药物,是治疗胃炎等疾病的重要药物[11]。将艾司奥美拉唑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能调节胃肠道酸碱度,胃酸分泌减少更利于溃疡面的愈合与修复,进而达到减少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目的[12]。此外,降低胃肠道内酸碱值还有助于凝血酶、凝血因子发挥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抑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生长抑素组;联合抑酸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生长抑素组;治疗后,2组APTT、PT、D-D、CRP、Cor水平均较治疗前减少或降低,Fib、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上升或增加,且联合抑酸组变化程度大于生长抑素组;联合抑酸组与生长抑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未见差异。可见2种药物联用可发挥协同互补作用,促进了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减少了炎性因子的释放,止血效果提升,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未因联合用药而增加。
综上所述,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不足在于未对患者再出血率等进行随访调查,故后续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以了解此类用药方案的远期影响。
参考文献:
[1]高永祺,陈发球,王福权,等.奥曲肽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8):87- 90.
[2]明绘,王华乔,张敏.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23,32(10):99-101.
[3]樊倩,马丽,吴丽,等.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估下分级化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状态、应激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3,25(2):155-158.
[4]杨威,钟德金,王力涛,等.血清PGE-2和血乳酸水平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19):25-31.
[5]周芳鸣,金毅,张小红.泮托拉唑联合氨甲环酸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2,43(9):1130-1133.
[6]张娜,高东,王艳妮.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及血凝酶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D-二聚体、BUN/Cr值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13):1638-1642.
[8]董其刚,许军.PALBI联合AMIS65评分系统用于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J].肝脏,2022,27(6):662- 667.
[9]徐华兵,陈曦,杨雅,等.血浆D-D、ATⅢ、FDP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及生存状况评估中作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3,28(7):861- 865.
[10]曹俊,肖文,周金.中医辨证治疗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 6水平及再次出血风险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11):115-118.
[11]刘栋清,梁健扬,陈家露.艾司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J].北方药学,2022,19(3):64- 66.DOI:10.3969/j.issn.1672- 8351.2022.03.020.
[12]徐艳芳,吴巧玲,池艳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5):93- 96.
文章来源:王天,彭超.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35):100-102+109.
分享:
上消化道出血指自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消化道的出血,临床针对中危以下程度的出血常可采取保守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物有生长抑素、艾司奥美拉唑及血凝酶[1]。血凝酶是临床常见止血药物,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内外科及妇产科的出血性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针对性较差,且长期使用会造成凝血功能异常[2]。
2025-04-14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人体十二指肠、食管、胰胆及胃等部位发生病变而产生出血,发病率高,患者病情复杂、起病急骤,且病情进展较快,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以头晕、便血及呕血等为主要症状,常伴有血容量不足引发的周微循环衰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安全[1]。
2025-04-08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提升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利用内镜技术,通过圈套器工具切除病灶,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在早期小型病灶治疗中表现出色。然而,面对大型或深层病灶,EMR难以确保完整切除,术后易复发[1]。
2025-03-26果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患者死。基于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紧急救治和护理,维持患者的生命,改善出血症状。常规护理内容较单一,只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病情监测,不能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致使恢复速度缓慢,严重者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所以探寻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2025-03-20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主要是指胃、食管、部分小肠三个部位产生的出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征[1]。该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黑粪、呕血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随着疾病的发展,则会造成身体多器官损伤,甚至引起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
2025-02-17对于消化型溃疡出血,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在于胃热血瘀,肝郁脾虚,气血逆乱,血不循经,属“血证”范畴,但也有学者将其归属“胃痛”范畴,认为其病机在于胃中积热,食滞肠胃,脾虚肝滞,胃经瘀阻,不过临床治疗均认同补气、固脱、止血[3]。黄芪是一种具有补气固表、敛疮生肌、行滞通痹的补气药。
2025-01-06目前抑酸药物和止血药物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常用方法。西咪替丁是常用抑酸药物,能提高患者胃内p H值,修复胃黏膜屏障,有理想的止血和预防再出血效果[3]。裸花紫珠颗粒以裸花紫珠为主要组分,可收敛止血、消炎解毒,且在肝硬化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效果较好[4]。
2024-12-3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消化系统急症,病因多为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等,治疗不及时则病死率较高[1-2]。药物止血是本病治疗的常用手段,生长抑素为常用药物。该药物可对体内垂体激素的分泌与释放发挥抑制和调节作用[3]。然而单纯予生长抑素治疗效果有限,为进一步提升疗效,多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2024-12-09胰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碱性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它的异常激活会导致许多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胃癌、卵巢癌、胆道癌等。目前,人体尿液中的胰蛋白酶水平已作为诊断胰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已报道的胰蛋白酶检测方法包括质谱仪、凝胶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电化学分析、比色测定等。
2024-12-0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是PCI术后病人发生支架内血栓、复发性血管栓塞事件、复发性缺血事件的风险依然较大[1]。PCI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病人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同时,也增加了局部和全身出血风险[2]。
2024-11-25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5092
人气:14860
人气:1403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1558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43-1225/R
国内刊号:1005-8982
邮发代号:42-143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