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消化型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5-01-06    2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应用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06月至2024年0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西咪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基于西药治疗接受大剂量黄芪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45例)。比较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胃肠激素水平,观察、统计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78%)和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均显著更高,泛酸嗳气、乏力、便血、大便干结等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和胃泌素水平则均显著更低,P<0.05;较之治疗前,治疗后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均显著更高,泛酸嗳气、乏力、便血、大便干结等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和胃泌素水平则显著更低,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采取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胃肠激素水平,安全性还较为良好,于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免疫应激
  • 局部黏膜破损
  • 消化型溃疡出血
  • 西药
  • 黄芪
  • 加入收藏

消化型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在幽门螺杆菌等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引发机体免疫应激的炎症反应,甚至发生坏死、脱落,形成局部黏膜破损,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这一黏膜坏死缺损可穿透肌层或固有肌层以及更深处[1]。出血是消化型溃疡并发症中最常见类型,主要由于黏膜损害穿透肌层及更深处部位的同时,也会侵蚀这些部位上的血管,而血管一旦损伤就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甚至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而作为较为常见的消化科危重疾病,消化型溃疡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等,其中黑便主要由于消化道出血后患者粪便中含有氧化后的血液。目前临床治疗还是以西药为主,但在高危型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中,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改善这一状态,临床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升消化型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对于消化型溃疡出血,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在于胃热血瘀,肝郁脾虚,气血逆乱,血不循经,属“血证”范畴,但也有学者将其归属“胃痛”范畴,认为其病机在于胃中积热,食滞肠胃,脾虚肝滞,胃经瘀阻,不过临床治疗均认同补气、固脱、止血[3]。黄芪是一种具有补气固表、敛疮生肌、行滞通痹的补气药。基于此,本研究以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分析了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对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06月至2024年0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4]中相关诊断标准;(2)愿意积极配合临床检查、治疗以及各项调研工作;(3)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胃癌等恶性消化系统疾病,或有胃肠手术史者;(2)近期有非甾体类消炎药应用史;(3)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存在用药禁忌症,或有过敏史。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45例)和研究组(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45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8-75岁,平均(48.33±7.84)岁,病程4-26个月,平均(12.13±1.78)个月;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5-74岁,平均(47.92±7.59)岁,病程5-25个月,平均(12.07±1.6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每次西咪替丁片(规格0.2 g, 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806)0.2 g, 阿莫西林胶囊(规格:0.25 g, 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6020131)0.5 g, 甲硝唑片(0.2 g, 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236)0.2 g, 均2次/d。研究组基于常规西药治疗(用药方案以及药物用法用量均同对照组),接受大剂量黄芪治疗,取黄芪100 g, 以水煎煮后取汁200 mL,空腹温服,1次/剂,2剂/d。

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治疗1个月后胃肠镜可见溃疡消失且患者呕血、乏力、解柏油样黑便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以治疗1个月后胃肠镜可见溃疡面积缩小50%及以上且患者呕血、乏力、解柏油样黑便等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为有效,以不满足上述要求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百分比值[5]。(2)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以泛酸嗳气、乏力、便血、大便干结等主要中医症状为评分指标,开展组间及组内对比分析;各项指标采取分级法评分,无明显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重度症状这四个级别分别赋0、1、2、3分[6]。(3)比较两组胃肠激素,以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为主要观察指标,开展组间及组内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抽取3 mL空腹肘静脉血,并离心处理(3000 r/min)5 min后取血清样本,采用放射免疫检验法检测上述胃肠激素相关指标水平。(4)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恶心、腹泻、食欲减退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24.0处理,计量数据(

±s)、计数数据[n(%)]分别行t、χ2检验,组间或组内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78%)与对照组(82.22%)比较,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

研究组治疗前患者泛酸嗳气、乏力、便血、大便干结等主要中医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主要中医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者主要中医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P<0.05,见表2。

表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2.3 比较两组胃肠激素水平

研究组治疗前患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等胃肠激素相关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泌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则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者胃泌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则明显更高,P<0.05,见表3。

表3两组胃肠激素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2.4 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

研究组治疗过程中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44%)与对照组(11.10%)比较,P>0.05,见表4。

表4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消化型溃疡中医学属“痞满”“吞酸”范畴,主要指胃或十二指肠形成溃疡,其病理机制与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改变以致其消化作用变化有关,常见出血等并发症,严重甚至可出现恶性病变,不过恶性病变概率较低[7]。该疾病病理机制诱发因素较多,其中幽门螺杆菌侵袭胃或十二指肠导致其黏膜屏障损伤以及消化道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失衡均是消化型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再有,饮食不节制不规律、生活或工作压力大而情志不畅、酗酒吸烟等不良行为也是消化型溃疡的重要发病因素。从中医学角度总结概括,消化型溃疡出血基本病机主要有胃热、脾虚、肝郁等,病性或虚或实,临床治疗需化瘀敛疡、益气抗酸、健脾升阳。既往临床仅用西药治疗消化型溃疡出血,抑酸、止血、血容量补充等对症干预后,临床症状一般可获得明显缓解或完全消失,但治疗结束后病情极易反复,甚至加重[8]。常规西药治疗对消化型溃疡急性出血具有较好应对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治疗后疾病存在较高复发也不容忽视[9]。如何有效降低西药治疗后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疾病复发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由于治疗见效较慢,受众相对较少,但这一治疗方式重在机体内部阴阳调和,可发挥防病、致病、防复功效,消化型溃疡出血在西药治疗改善临床症状的基础上,使用大剂量黄芪辅助治疗,不仅可通过患者体内环境改善而促症状缓解,还可通过补气健脾、温阳调中等效用从根本上预防疾病复发[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的研究组总有效率(97.78%)与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82.22%)相比,显著更高,P<0.05,提示上述中西医学联合用药方案在消化型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提升方面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西药治疗方案中,西咪替丁是一种可对胃酸分泌发挥积极抑制作用的H2受体拮抗药,对于消化型溃疡具有消化系统症状缓解、促消化道黏膜修复以及镇痛等多种功效,而阿莫西林是一种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效果的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甲硝唑则是一种可干扰细菌生长繁殖的硝基咪唑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协同增强致病菌灭杀作用,对症减轻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溃疡面的炎性反应,临床常规西药治疗效果良好,但这一治疗方案往往治标不治本,疗程结束后患者虽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缓解,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极易复发。这在于常规西药治疗未从消化型溃疡出血病机方面予以干预,患者体质上并未发生变化,一旦出现诱发因素,仍可造成症状反复发作。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的功效,用于消化型溃疡出血,可改善患者脾胃虚寒证,增强其免疫功能[1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示,黄芪不仅可消炎抗菌,在促消化型溃疡患者消化道肌层新生血管的生成方面也是可发挥积极作用的,这在于该药物可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12]。本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大剂量黄芪治疗消化型溃疡出血,可从中医病机方面实现治标治本,通过改变患者胃中积热体质而达成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之功效。

以往临床研究也表示,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而联合中药治疗后,标本兼顾,可协同增强临床症状改善作用[13]。本研究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显示,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泛酸嗳气、乏力、便血、大便干结等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患者各项主要中医症状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提示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可显著改善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症状。还有研究指出,胃肠激素分泌改变是消化型溃疡形成的重要条件,出血作为最常见并发症,常规西药治疗虽缓解黑便等临床表现,但并未从根本上调节胃肠道功能,一旦接触到诱因就极有可能复发,再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可协同作用,治标治本,改善消化道黏膜功能[14]。从胃肠激素方面分析,本研究发现,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则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患者胃泌素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低,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则均明显更高,P<0.05,也说明消化型溃疡出血患者接受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胃肠激素水平。有研究发现,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养血生肌功效,用于消化型溃疡出血,可促使其消化道黏膜修复,且黄芪味甘,性微温,合理应用并不会出现明显用药不良反应[15]。从用药安全性方面分析,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过程中,研究组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44%)与对照组(11.10%)相比,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提示消化型溃疡出血采用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并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总而言之,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消化型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显著,特别是症状改善及胃肠激素调节方面,效果尤为突出,且安全性良好,于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洪雨.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6):135-136.

[2]薛宇爽,王伟,卢贞,等.曹志群基于“脾主卫”思想运用黄芪建中汤论治消化性溃疡临床经验[j].西部中医药,2022,35(8):40-43.

[3]程大伟,赵太云.加减黄芪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消化道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5):1005-1008,1012.

[4]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张声生,王垂杰.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4089-4093.

[5]薛宁,郭桓博,马瑞雪,等.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用药特点研究[j].中草药,2022,53(3):799-805.

[6]胡子毅,易莹,叶菁,等.国医大师伍炳彩消化性溃疡学术经验总结[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8):2880-2883.

[7]赵玉舒.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5):156-158.

[8]陆莎,井晓峰,秦焕,等.黄芪建中汤结合艾灸对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1,29(12):879-885.

[9]王飞.中西药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4):596-597.

[10]郑夏楠,陈一斌.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验案心悟[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1):112-114.

[11]郑文艺.黄芪建中汤加减在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北方药学,2022,19(2):39-41.

[12]靳桂春.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泌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9):97-99125.

[13]陈婷,王伟,刘维菊,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胃溃疡功效研究与初步验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2):199-208.

[14]仇婧玥,陈小娟,曾梅艳,等.黄芪建中汤下调tlr-2,P-nf-Κb表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应及机制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3,35(3):477-488.

[15]林小芬.黄芪益气健胃汤辅助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3):470-471.


文章来源:焦媛,万伟霞,许梦莹,等.大剂量黄芪联合西药治疗消化型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5,36(01):66-6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现代诊断与治疗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期刊人气:323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南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南昌市医学会,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8174

国内刊号:36-1160/R

邮发代号:44-60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