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3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腹泻、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可靠,利于新生儿胆红素的早期消退,不良反应可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以生理性居多,表现为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本病主要是由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产生后遗症,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1]。蓝光照射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药物、换血等治疗方法,蓝光照射操作简单、创伤小、起效快、疗效确切,治疗优势明显[2]。本研究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3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78例,女72例,足月儿67例、早产儿83例,发病时间在1-3d,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在(272.6+35.4)μmol/L;对照组150例,76例,女74例,足月儿63例、早产儿87例,发病时间在1-3.5d,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在(278.1+37.2)μmol/L;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足月儿>220.6μmol/L,早产儿>255μmol/L,或增加>85μmol/L/d;排除新生儿肝炎综征及胆道闭锁患者;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发病时间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保温、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平衡等基础治疗,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止血、吸氧、抗生素抗感染、白蛋白静脉滴注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用专用眼罩护住患儿双眼,小号尿不湿包裹生殖器部位,将患儿置于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光疗婴儿培养箱,设定治疗箱温度为(31+1)℃,湿度为(60+5)%,每天照射8-12h,停12-16h[3]。治疗期间均给予配方奶奶瓶喂养,保证足够热能及水分。连续治疗3-5d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3d后皮肤黄疸基本消退;有效:治疗3d后皮肤黄疸明显改善;无效:治疗3d后皮肤黄疸无改善[4]。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股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并用标准化的经皮测胆红素仪测血清总胆红素;治疗期间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相比,P<0.05。
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μmol/L,x+s)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出现5例腹泻、3例皮疹、3例发热,发生率为7.33%;对照组出现2例腹泻、1例低热,发生率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治疗后均可自行恢复正常。
3、讨论
蓝光照射采用人工光线,使未结合胆红素降低来消退黄疸。其机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照作用下发生变化,使未结合胆红素IXaZ转化为异构IXaE型,变成水溶性构体,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是蓝光照射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一是发热,由荧光灯的热能所致;二是腹泻,由光疗分解产物排出肠道刺激肠壁引起;三是皮疹,由光疗照射产生,一般为斑点皮疹,分布于面部、下肢,消退后不留痕迹。这些不良反应均程度较轻,光疗结束后均可自行恢复[5]。因此,患儿对蓝光照射的耐受性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腹泻、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见效快,安全性可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伟,孙艳萍.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儿科杂志,2011,7(3):33-35.
[2]吴少伟,潘学军.不同蓝光及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5,15(5):74-76.
[3]蔡宇红,沈向,刘燕.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临床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1):57-59.
[4]赵茹.双面和三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3):113-114.
[5]张建勤.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6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3(26):5637.
罗承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9):5765-5765,5768.
分享:
FBN1基因突变可导致其编码的蛋白异常,引起一系列Ⅰ型纤维蛋白病,包括晶状体脱位(ectopialenths,EL)、马凡综合征(Marfansydrom,MFS)、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硬皮病等[2]。FBN1基因突变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呈现出多种多样,异质性很大。表型的表现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致病性FBN1基因的突变位置[3]。
2025-03-2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多由各种不明原因的肠道感染引起而引发肠管坏死,继而出现肠梗阻、感染性休克、脓毒症等合并症状。据统计,NEC患儿死亡率在20%~30%之间,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是目前治疗的首要手段[1]。
2025-03-04新生儿溶血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因母婴血型不合造成,临床多表现为黄疸、贫血、胆红素脑病等,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发肝脾等重大,严重威胁新生儿安全[1]。目前新生儿溶血病常见ABO血型与Rh血型不合,对该类疾病,临床多给予光疗、换血疗法等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患儿康复情况仍然不理想,再溶血的风险较高[2-3]。
2025-02-18B 族链球菌 ( 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 又称无乳链球菌, 常定植于成年女性生殖道, 5% ~35%的孕妇阴道可检出 GBS, 且无任何临床症状, 新生儿 GBS 感染可引起败血症、 肺炎、 脑膜炎等, 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 脑积水、 智力低下及癫痫等的重要原因 全世界总病死率为 8. 4%。
2025-02-15氧气疗法是目 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窒息及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 但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氧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活性 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导致弥漫 性肺损伤,早期表现为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坏死 和肺泡炎,继而诱发肺间质增生和肺纤维化,引起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1-3]。
2025-02-11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可引起高热、头痛、呕吐、颈抵抗、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等症状和体征。本病是由于致病菌感染颅内所致,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存活患者可能遗留偏瘫、截瘫、交叉瘫、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目前临床一般采用早期、足量、足疗程抗感染治疗以及抗炎、降低颅内压等方法处理。
2025-01-13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多见于新生儿,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致死率高达60%。目前临床上对于HIE的有效治疗方法仍然有限,且限于HIE的早期治疗。因此,对HIE造成的脑部损伤的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木犀草苷是忍冬科植物金银花中的主要成分,属于黄酮类物质,可穿透血脑屏障,有抗病毒、抗炎症反应、抗氧化等药理活性。
2024-12-09新生儿窒息一般指新生儿出生1 min内未能进行规律呼吸或自主呼吸,会引起低氧血症、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等,部分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0%~2.0%,国内为4.7%~8.9%。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复苏技术的推广,我国新生儿复苏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
2024-11-20患儿胆红素水平逐渐升高或在消退后又反复出现,甚至可出现贫血、体温异常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等严重并发症,对患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2]。目前光疗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用的治疗方式[3]。益生菌有益于提高肠胃机能,促进体内有害物质排出,对胆红素有较好的控制作用[4]。
2024-11-07新生儿肺出血(NPH)指肺内大量出血,包括肺泡出血、肺间质出血等,常发生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其发生率仅为0.2%~3.8%,处于较低水平,但病死率较高,达40%~50%。呼吸机辅助通气可为患儿提供充足氧气,维持呼吸畅通,避免窒息,提升抢救成功率,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呼吸系统危重症中获得良好效果。
2024-10-08人气:18466
人气:16530
人气:15875
人气:15453
人气:1518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416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932
国内刊号:10-1451/R
邮发代号:82-30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