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凝血因子主要由肝细胞合成,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 HBV)患者常伴有抗凝物质及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机体处于出血和血栓形成的失衡状态 。成分输血具有纯度高、疗效好的特点,且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
29
0
无偿献血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是国家大力推行的一项惠民政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人类肝功能的一项诊断指标,目前已成为献血者献血前必须接受的一项血清学检查ALT是一种与人体蛋白新陈代谢明确相关的酶,是常用于评价肝细胞急性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当肝细胞受损时,转移酶非常敏感,很多因素会引起转移酶正常值的上下波动。
81
ABO 血型系统是在1900年发现的第1个人类血型系统[1],也是输血医学最具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2]。ABO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测的重要项目,由于ABO血型系统抗体为天然抗体,因此血型鉴定采取同时检测抗原和抗体的方式,即正反定型需相符。导致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很多,ABO亚型是比较常见的血型鉴定困难原因之一。微柱凝胶技术,特别是全自动血型检测设备的应用,减少了人为判读的影响,但是由于受方法学的限制,也会导致ABO血型亚型漏检。
18
血脂是人体血浆中性脂肪与类脂的总称,为生物体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常见的血脂指标有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这些指标对于检出血脂异常具有重要价值。如今越来越多人出现血脂异常问题。血脂异常的凶险性在于,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最终会出现各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预后。
28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血小板数目下降、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短,主要体现为全身性出血。由于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与血小板上的抗原结合,从而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破坏而增高。临床一般采用地塞米松、泼尼松等药物治疗,但患者的依从性较差。故寻找安全有效的ITP治疗方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60
心房颤动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易发于中老年群体,是心力衰竭、卒中、猝死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被广泛用于心房颤动的治疗,疗效较为显著。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RFCA治疗效果较差,术后复发仍然很常见,大量患者继续出现并发症,如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和血管损伤。
55
“ABO血型不合”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 HDFN)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因母婴ABO血型不合所致,以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黄疸严重者可发生核黄疸甚至死亡,其发病率远高于Rh、MNS等其他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溶血病。
51
肺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癌细胞可以表达促凝血因子,包括组织因子、癌症促凝血因子和肝素酶,有助于激活凝血级联反应。肿瘤细胞能造成机体纤溶、抗凝系统改变,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处于异常状态,高凝状态进一步促进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不规则抗体是指ABO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通常可分为IgM和IgG型两类,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美英等发达国家早已将不规则抗体筛查列入献血者血液常规检测,而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目前尚未要求对所有献血者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41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随着DKD的持续进展,肾小球滤过率(e-GFR)逐渐下降,肾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肾衰竭。及时评估DKD患者肾损伤程度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缓解肾损伤进程,减少患者死亡率有重要的价值。
19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40%以上。机体创伤后出现脓毒症时,由于大量炎症因子释放,造成机体损伤,进一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大量损伤。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大量释放入血,引起的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失衡。凝血功能紊乱与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地中海贫血又称为地中海型贫血,是一种由于血红蛋白链的合成受损导致的遗传性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疾病,主要特征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微小细胞性和低色素性贫血。疾病分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两大类,影响α链的称为α-地中海贫血,影响β链的称为β-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广泛分布于地中海沿岸。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致命性急危重症。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发生AMI,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最严重的AMI亚型。STEMI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致死率较高。
33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种血浆蛋白、血小板和血管壁的相互作用。因此,制备具有快速止血,且对人体没有细胞毒性的促凝材料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无机纳米技术在血液凝固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急性肾损伤是指48 h内以肾功能突然衰退、血肌酐显著升高、尿量快速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体征的疾病,临床中独立的急性肾损伤较为少见,主要是脓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急危重症的常见并发症。针对已经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若不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会显著增加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死亡风险。
4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132
影响因子:0.648
影响因子:1.034
影响因子:0.276
影响因子:2.32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