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医学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带教中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心血管内科实习的医学生42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21名学生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对照组21名学生实施常规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医学生实践能力、病案分析能力、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均比对照组高。结论:通过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有着积极的教学价值。
循证医学是一项十分科学的方法,遵循慎重准备和明智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是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经验、病人的期望、价值观三者之间完美的结合[1]。其核心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在临床诊疗中,所实施的各项诊断和治疗决策都要建立在最新和最科学证据基础上,由此使医疗效果更佳显著[2]。在当前临床医学带教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使一部分科研人员信服,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心血管内科,学生需要在实习期间学到很多的内容,以及学习心血管内科新技术,而循证医学教学法的应用,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患者临床问题,检索评价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最佳证据,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诊疗决策,从而使学生能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独立工作。此研究,针对心血管内科医学生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医学生42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21名医学生。观察组中,男11名,女10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85±1.73)岁;对照组中,男12名,女9名,年龄22~25岁,平均龄(22.14±1.65)岁。两组学生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临床带教方法,带教老师主要以临床查房、经验传授、技能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情况安排进行专题讲座和病案讨论课程。观察组则在常规临床带教基础上,联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①循证医学方法指导:首先讲解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梳理循证医学的临床思维模式,教会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②选取适当病例,首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收治的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发现其同时伴有传导阻滞,高血压等,是否与长期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有关,提出问题:如若相关,如何预防、解决。③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新的和最佳的科学证据,特别注意检索临床随机对照的相关研究结果[3]。④讨论学生的研究结果,对寻找到的证据进行严格的评价,分析其可行性和真实性,让学生结合临床病例提出自己的诊治方法。⑤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做出最终诊治决策。通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并对应用后的临床效果做出评价。
1.3 观察指标
通过考核对其实践技能和病案分析能力做出评价,每项评价满分为100分。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同程度,分为认同、基本认同和不认同,认同度=(认同数+基本认同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单位以(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学生实习成绩评分比较
观察组学生实践能力评分为(91.84±3.15)分,病案分析能力评分为(94.77±4.12)分;对照组学生实践能力评分为(78.23±5.61)分,病案分析能力评分为(82.76±6.45)分。观察组实践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5),病案分析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5)。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认同度比较
观察组21名学生中,对教学模式认同14名、基本认同6名、不认同1名,认同度为95.54%(20/21);对照组21名实习生中,对教学模式认同8名、基本认同7名、不认同6名,认同度为71.43%(15/21)。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发现,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5)。
3、讨论
通过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并且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有着积极的教学价值。目前,循证医学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尤其在临床带教中,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和传统经验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按照自己的掌握对诊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开拓学生视野,使其自身的医学素养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通过对临床实习学生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比较观察组在实践技能、病案分析两方面优于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组,观察组实习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通过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带教中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认同,有着积极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妍,李阳,鲁晓岚,等.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6):711-713.
[2]周芳.循证医学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21.
[3]高鸿亮,王磊.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6):99-100.
[4]叶小建.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方法及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8):126-127.
王朝丽,孙天然.循证医学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带教中教学效果探究[J].商情,2019,(21):225.
分享:
足踝骨折通常由剧烈扭伤或外力冲击引起,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1]。护理对于足踝骨折患者来说必不可少,在常规护理方面,通过冰敷、抬高患肢、局部按摩等方式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然而,传统的常规护理缺乏针对个体化需求的护理方案、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缺乏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等问题[2]。
2025-03-12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大陆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已达91.6万人,该人群RLS总患病率为22%[2]。RLS可导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性功能障碍和疲倦等不良反应,还与心血管事件增加和死亡率升高[3,4]有关。因此,改善MHD患者RLS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6术后尿潴留(postoperativeurinaryretention,POUR)是宫颈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即术后膀胱充盈状态下排尿能力下降[1]。长期尿潴留可导致膀胱过度扩张和肾功能损伤,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研究显示,宫颈癌病人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高达44.9%[2]。
2025-02-27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而且会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发展的产物,它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先进、最可靠的科学理念来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1]。
2025-02-24报道显示,约1/3的卒中患者会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4],如果不及时诊断和干预会进一步发展为痴呆[5],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虽然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但是长期服药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6],因此有必要寻找替代治疗策略。
2025-01-07研究显示,早期运动康复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8-9]。目前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多接受单任务运动康复训练,虽然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但仅有60%~80%的接受单任务运动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可以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步行,且部分患者出院后仍存在步态功能减退,其跌倒风险较高[10]。
2025-01-07人本位护理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的特点,其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易于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升患者的存在感,缓解其不良情绪,同时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与常规护理相比,将循证医学策略与人本位护理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舒适度[3]。
2024-12-05运动康复是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线方案,其临床有效性已经在许多研究中被证实,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腰背部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减轻疼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6-7]。但是目前对于病人的运动康复指导多基于医护人员经验,且现有证据分散,缺乏标准、系统的运动康复指导方案。
2024-11-25在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行肿瘤中分别位于第3位和第5位[1],该病发病隐匿,预后差。肠镜检查以及可预见性息肉切除可降低CR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肠息肉是多发病、常见病,当前亟需一种安全、高效、兼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治疗模式[2]。
2024-10-16输液港又称植入式给药装置,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中应用广泛。2016年,国外学者首次将上臂植入式输液港应用于临床,与传统胸壁式输液港比较,上臂植入式输液港更加美观,且无气胸风险,更受乳腺癌病人青睐,虽然优点众多,但感染仍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限制了上臂植入式输液港的推广应用[1]。
2024-10-11人气:11522
人气:10666
人气:10647
人气:9857
人气:980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
期刊人气:217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5410
国内刊号:11-3805/R
邮发代号:80-928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