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从瑜伽运动形态上来看,瑜伽属于动作缓慢的运动,但是有些动作需要提前拉伸到极限状态,由许多学生在学习中造成关节软组织与关节肌肉损伤,如何正确运动,正是相关瑜伽工作者关注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全面整合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通过这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瑜伽最早是源于印度,是东方较为古老的健身术。从现代化体育运动观点来看,瑜伽运动是集中了冥想、呼吸、体位为一体的身心结合锻炼方式。在现代化瑜伽力量、柔韧性、耐力练习过程中,能起到有效的强身健体、塑形健身、活络关节、强化心肺功能等诸多作用。瑜伽练习人员通过不同的舒展性动作对身心状态进行调控,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由于瑜伽运动导致的身体损伤问题较多,各类损伤对瑜伽运动的有序开展具有较大的限制性。所以当前要急切整合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拟定预防措施。
一、瑜伽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概述
瑜伽是有利于身心平衡的重要的健身运动方式,其动作多样,节奏舒缓,但是在瑜伽运动中不规范的动作以及运动器械不合理等会导致练习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以下几类。
首先是脊椎损伤,在瑜伽运动各类损伤中,脊椎损伤所占比重较大,因为在瑜伽练习过程中颈椎倒立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压力,如肩倒立式、脊柱扭动式、眼镜蛇式等动作中会导致脊椎不同程度受伤。其次是头部损伤,在训练过程中如果要进行乌鸦式、孔雀起舞式、头倒立式等动作,练习者如果缺乏核心力量或是重心稳定性不足,会诱发头部损伤或是擦伤问题。在运动中还会造成颈椎损伤,颈椎损伤主要是颈椎关节位置发生不同程度错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颈椎间盘突出问题,此类损伤诱因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应用车轮式、头倒立式、侧犁式动作。在瑜伽运动中应用三角伸展式与鱼王式等动作,动作不规范练习会导致学生腰部肌肉受到损伤。最后在卧英雄式、英雄坐式中,不规范动作会导致踝关节发生损伤[1]。
二、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缺乏运动损伤防护意识
从当前各项运动损伤成因来看,学生对于瑜伽运动损伤缺乏良好的防护意识是导致其运动受伤的重要原因。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诸多学生在参与瑜伽运动之前,大多都没有接触过此项运动,缺乏瑜伽学习经验,对其专业动作与运动理论认识较浅。部分学生在练习实践过程中盲目攀比,没有认清自身能力,过于求成,忽视了瑜伽练习的基本规律,片面追求运动动作难度。有较多学生缺乏瑜伽运动危害的相关知识,在练习中缺乏完善的自我防护意识导致运动损伤。教师在教学中也未能将运动损伤防护知识录入教学目标体系,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认知程度与学习效率具有较大影响。教师忽视了运动损伤重视度,缺乏练习动作规范化引导,导致运动损伤问题时常发生。所以当前要全面提升学生与教师的运动损伤防护意识,能适应高标准、规范化的瑜伽教学要求,也能适应瑜伽运动全面发展[2]。
(二)教学组织管理规范性有待提升
在瑜伽运动开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控制运动损伤具有重要作用,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运动前准备时间不合理控制,致使准备活动准备不充分。其次准备运动时间较长会导致运动过量,学生会处于疲劳状态。加上大多数教师只重视教学过程,对每个动作之后的舒展放松练习缺乏重视,因为放松与准备活动对运动损伤控制都至关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还是采取统一化尺度进行评价,没有认识到学生个体与素质的差异性。单方面通过动作难度完成情况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此类评价方式缺乏公正性,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身体具有较大威胁。再次,教师对学生组织管理缺乏严谨性、规范性,学生在练习期间衣着不符合训练要求的服装,练习过程中会导致关节位置发生损伤。此外,瑜伽属于综合技巧很强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组织管理会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及时端正学习态度,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专注掌握各项正确动作要领与技巧联系,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对各类动作进行有效模仿,但是由于细节发力点等不合理掌控会导致肌肉、韧带、关节发生损伤[3]。
(三)教学培训机构专业性不足近些年瑜伽健身热度在不断增加,参与瑜伽运动的人数也在进一步扩大。由于练习方式不合理导致的关节炎、韧带拉伤、椎间盘磨损、脊椎变形等问题日益增多。从瑜伽运动开展现状来看,当前相关部门缺乏管理。在繁荣的瑜伽市场发展中,行业规范化管理不足,有部分体育教师通过较短时间训练便能获取瑜伽教练资格证,运动中不能有效提升瑜伽教练的综合素质。加上瑜伽教师培训活动缺乏系统化,诸多培训结构主要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能产生诸多速成班培训模式,导致教师自身专业化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各类技术性理解偏差会渗入教学过程中,专业化培训机构数量不足导致专业教师综合素质难以提升,在课堂教学中会引用诸多错误性动作,学生接受不合理运动之后会产生运动损伤[4]。
(四)瑜伽运动环境设施配备不完善当前部分院校受到办学经费、人力资源组成、教学环境、地域差异性等多项要素影响,导致瑜伽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性。部分学校教学环境资源受限,未能配置专业化的瑜伽练习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与多个运动项目共用一个场地。比如各类形体运动、健美操等,各类运动项目共同开展,对学生学习活动具有较大的干扰性。瑜伽属于专注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在嘈杂的环境中,学生不能专心投入学习和练习,有较多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掌握教师教学要领会导致身体拉伤。其次,授课环境中,地面平整度较差,室内温度较低,地面过于光滑等都是导致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诱因[5]。
(五)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瑜伽教学中有部分学生会由于错误练习产生身体某个部位不适,未能及时将情况向教师反映。此类身体变化症状大多都是各类损伤预警信号,但是由于师生之间不能有效沟通,教师在练习中缺乏对每位学生个体的关注和指导,导致教学内容到不得有效调整,教学措施不能合理转换,运动强度难以有效调节。随着运动幅度逐步加大,学生受伤程度会进一步加剧,所以当前在瑜伽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6]。
三、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预防对策探析
(一)强化运动损伤预防认识
当前广大师生要逐步强化对运动损伤的防护认识,明确不同运动损伤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的严重危害。教师在瑜伽教学过程中要合理选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练习过程中强化防护,不同动作练习过程中要确定各项注意问题。在完整的教学大纲中要录入瑜伽损伤防护知识,在教室、宣传栏中需要展示瑜伽损伤各项危害以及具体防护知识。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知识讲座,设立不同教学平台,宣传瑜伽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对常见损伤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扩大宣传工作的基础上,让广大师生能统一认识,明确加强瑜伽运动损伤防护的重要作用。
(二)规范化组织教学与管理活动
在瑜伽运动中采取难度较大的练习工作,会对肌腱产生较大损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训练情况,做好各项练习准备活动。在练习前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活动,放松韧带和肌肉,避免运动中发生拉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练习难度要从易到难、逐层递进。选用不同教学方式来强化练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结合学生的练习成果以及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分层练习,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练习中要强化规范化组织管理,引导学生认真训练。在练习之前对衣着服饰进行调整,去除各类束缚性的饰物,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有效保障[7]。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生交流教师要结合多样化的教学要求不断强化自身学习能力,教师群体之间定期开展交流与学习,确定瑜伽运动损伤的重要防护路径。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与学术研讨会,在学习与交流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其次在联系中要强化师生交流,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身体现状,获取学生运动反馈信息对教学授课强度进行调整。在瑜伽练习中要对运动环境进行调控,为学生运动提供重要物质保障。投入资金优化练习场地设施建设,对地面平整度等进行控制。选用专用瑜伽垫,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良好。
四、结语
瑜伽教学过程中各类运动损伤较为常见,当前教师要规范化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练习方式。在训练之前强化练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设计科学性,在教学目标中录入损伤防护要求,强化学生运动损伤自我防护意识,提升练习的安全性,在运动练习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岳海侠.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73.
[2]邓潇潇.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6):139-141,159.
[3]赵家玉.高校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预防策略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1):10-11.
[4]俞晓艳.简析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与预防[J].运动,2014(20):84-85.
[5]胡秀丽.高校瑜伽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J].速读(下旬),2018(6):276.
[6]宋曦锺.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预防策略探讨[J].读书文摘,2016(3):164.[7]周峥.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5):17,19.
胡云霞.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刍议[J].现代职业教育,2019,(18):154-155.
分享:
踝关节扭伤是体育活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其中约40%的患者会反复扭伤,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表现出双侧踝周肌力下降,本体感异常,反复“打软腿”等系列症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但目前暂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功能缺陷依旧存在。
2025-04-12慢 性 踝 关 节 不 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是指踝关节扭伤超过1年后,仍然存在踝关节扭伤复发倾向,踝关节频繁发生或感知到失控的状态,伴有持续疼痛、肿胀、力弱、活动受限和自述功能减退等症状,多节内翻扭伤所致的外侧CAI,其是踝关节扭伤常见后遗症,约46%的患者可能发生 CAI。
2025-04-12近年来,随着人们运动损伤的增多,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急性踝关节扭伤后通常需要休息1~2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恢复,甚至需要数月或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因此,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必须在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2025-04-09体育运动分为三种: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其中大众体育的参与人口占比最高,区别于有体育教师指导的学校体育和有教练指导的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的指导者水平良莠不齐,甚至可能并无指导者,这为大众参与体育活动时运动损伤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2025-03-05本体感觉的信号传递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肌肉调控过程,位于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等运动器官中的机械感受器,将肢体的位置觉、力量觉和运动觉信号上传至丘脑外侧核后投射到大脑皮质,再通过神经反馈,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对躯体运动状态和位置的感觉,最后由大脑运动皮层输出运动控制信息调节躯体运动[1]。
2025-02-26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为木兰科植物,原产于中国东北部、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因其果实具有甜、苦、辣、咸、酸五种味道,故名五味子(Jia et al., 2023)。五味子在传统中医学中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被列为《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中药,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Yang et al., 2022)。
2025-01-21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通常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治疗已成为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主要方法。然而,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在患者功能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护理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但在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仍有不足。
2024-12-26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运动损伤中常见的疾病,重建手术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标准治疗方法,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保护半月板及软骨。由于腘绳肌腱的来源方便,性价比高,术后疗效确切,因此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目前的主流术式。虽然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非常成熟,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失效率及再断裂情况,研究表明与移植物的直径存在相关性。
2024-12-16高能量髌骨骨折通常是粉碎性的,伴有伸肌支持韧带撕裂,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撕裂伤。伸膝装置的重建和髌骨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是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主要目标[1]。2018年5月~2022年12月,我科采用交叉克氏针侧方张力带技术治疗21例髌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2024-12-07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导致胫骨近端相对于股骨远端的前移、旋转和松弛。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防止进一步损伤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并最大限度地发挥ACL在日常生活和运动活动中的功能。传统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是目前ACL损伤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仍有10%~20%患者存在膝关节旋转不稳定或功能失效。
2024-12-06人气:16674
人气:16007
人气:15574
人气:15298
人气:1484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期刊人气:172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17X
国内刊号:42-1759/R
邮发代号:38-47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2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0.647
影响因子:0.82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