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指将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1],通过重力作用进行肺复张达到改善通气血流比以及肺顺应性的目的。俯卧位通气在1974年首次被提出[2],作为一种特殊的通气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2019,ARDS)病人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RDS病人的氧合[2,3],降低病人病死率[4,5],改善预后。
57
0
随着眼科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眼科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处在全球视力损伤最严重的国家之列,国民对眼科护士的护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眼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与护理工作质量直接相关[2]。通过对眼科专科护理核心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测量和评价,可为眼科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等提供参考依据[3]。但目前学者多关注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构建,较少学者对护理核心能力评价工具进行研究。
51
护理风险管理是眼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护理人员的安全,还会影响该院的医护安全[1]。因此,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于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和医学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患者的健康意识不断上升,对护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眼科临床护理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更加先进的护理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
74
眼底疾病是指发生在眼部底部、包括视网膜、脉络膜和脉络膜上皮等结构的疾病。常见的眼底疾病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视力,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视觉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传统的眼科护理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手术和视力康复等手段,但在满足患者需求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低视力是指手术、药物或一般验光配镜无法改善的视功能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低视力标准为:双眼中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为0.05~<0.3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4.74亿人有低视力及盲,3.6亿人有轻度视力障碍。在加拿大,45~85岁人群低视力及盲的患病率为3.88%。
84
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占人口总数18.7%,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呈现加深态势,低视力和致盲性眼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老年眼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老年眼病患者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视力丧失,导致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36
当前临床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玻璃体切除填充,通过填充的硅油或气体将玻璃体腔推压向眼球壁并垫压至裂孔位置,使得裂孔处液流被阻断,复位视网膜。该术式需保持俯卧位、俯坐位等特殊体位,并根据裂孔部位调整头部处于合适的角度,且每天至少保持16h面向下,持续2个月,俯卧位时间越长,对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力恢复效果越好。
41
随着近距离用眼的增加,近视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使学龄期儿童近视爆发式增长,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加重了调节负担,调节功能异常在近视儿童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近视后长期没有矫正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调节不足、调节灵敏度不良等,这些都会造成视网膜无法形成清晰物像,从而促进眼轴拉长,近视进展。
45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的特征为睑板腺分泌异常和终末导管阻塞,是一种弥漫性、慢性病变,其是诱发干眼的主要原因。干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种原因导致泪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影响泪膜稳定性,从而引发干涩、异物感、红肿等症状。
54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的特征为睑板腺分泌异常和终末导管阻塞,是一种弥漫性、慢性病变,其是诱发干眼的主要原因。干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种原因导致泪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影响泪膜稳定性,从而引发干涩、异物感、红肿等症状。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产品使用频率的增加,MGD相关干眼的发生风险逐年升高。
26
由于生活娱乐方式的变化,干眼症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增高。从临床来看,干眼症所有症型中又以睑板腺障碍干眼症居多,疾病会对病人的视功能造成巨大影响,须早期干预治疗。从临床来看,脉冲光以其明显的抗炎、杀菌效果成为当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研究显示,在干眼症病人的治疗中实施睑板腺按摩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睑板腺的功能。
39
眼外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指的是因物理性、机械性或化学性因素刺激造成的眼部功能、结构损伤,该类疾病的发生可导致患者视力骤降,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均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当前在眼外伤的治疗中手术疗法的应用较多,虽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很多患者对于疾病、手术的不了解以及担忧均会影响手术效果。
52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是诊断眼底疾病的常用方法,其能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重要指导[1]。在FFA的检查中需要注射荧光素钠造影剂,再以特定技术拍摄眼底照片。而荧光素钠造影剂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包括过敏反应、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甚至有致死的报道[2-3]。
屈光不正对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有一定影响[2]。屈光手术是一种矫正 近视、远视、散光的手术[3]。屈光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最 安全的方法之一[4]。其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患者对屈 光手术的了解程度较浅,在屈光不正患者的手术中患者可能产生 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对手术产生一定影 响,从而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5-6]。
29
白内障是老年人群多发性眼科疾病,也是临床上致盲率最高的眼病。 据中华医学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高达 80% ,但手术治疗的覆盖率仅为62.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为了提升国民眼健康水平,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十四五” 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的通知》中要求医疗机构不断完善眼科医务人员的队伍。
14
影响因子:2.165
影响因子:1.042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85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5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