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对乳腺纤维腺瘤并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及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收取的70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恶变的患者进行超声影像及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7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非典型及原位癌2例,占2.86%,年龄22~70岁之间,年龄中位数35岁。6例为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占8.57%,年龄30~68岁之间,年龄中位数42岁,其中左乳5例,右乳3例,左侧患者无明显疼痛、无乳头溢液及皮肤粘连等情况,少数患者月经前后伴有乳房胀痛的情况,出现月经紊乱;病理诊断为腺纤维腺瘤患者非典型及原位癌2例,超声诊断为6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患者。结论:乳腺纤维腺瘤虽然为临床上好发的良性肿瘤,发生恶变的概率低,但不能完全排除其是否有癌变的可能,一般的体检及超声检查不易检出,需要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减少误诊及漏诊的情况。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在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及腺上皮位置的一种良性肿瘤,是临床的多发病及好发病,以育龄女性最为常见,一般以单发比较常见,多发情况比较少见,疾病主要发生在一侧或者双侧,明显清晰的边缘,活动度良好,极少出现恶变情况。乳腺癌是近几年发病率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及体征,随着病程的发展,如不及时加以治疗,可向肺、肝及骨转移,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可见尽早对疾病加以诊断,及时是良性肿瘤也要加以重视,以防出现恶变。但由于一般的体检及超声检查不易检恶性疾病,还需要借助病理结果和其他影像学辅助检查,才能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为后期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2]。下面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时间段收取的70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恶变的患者进行超声影像及病理组织学分析,具体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收取的70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1.25±4.25)岁,多数患者是无意发现肿块后去医院检查得知,超声影像显示乳腺伴有实性肿物、结节,部分患者伴有乳腺实性肿物及腋窝淋巴肿大的情况,经过免疫组化染色及行常规HE,医生初步诊断,加上影像学手段明确确诊,7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非典型及原位癌2例,占2.86%,6例为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占8.57%。
1.2方法
对所有标本进行固定取材(10%福尔马林),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3~5μm,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SP法,对于非典型及原位癌患者实施p63,SMA染色,针对癌变患者实施ki-67检测,试剂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结果
2.1临床特点
7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非典型及原位癌2例,占2.86%,年龄22~70岁之间,年龄中位数35岁。6例为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占8.57%,年龄30~68岁之间,年龄中位数42岁,其中左乳5例,右乳3例,左侧患者无明显疼痛、无乳头溢液及皮肤粘连等情况,少数患者月经前后伴有乳房胀痛的情况,出现月经紊乱情况。个别患者既往有乳腺增生史或乳腺纤维瘤病史,均未实施手术,服用雌激素类药物。
2.2超声检查结果
8例患者的超声图像分为二类,其中乳腺实性结节6例,5例患者超声图像显示低回声结节,1例出现混合性低回声结节,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形状规整,5内部回声均匀,1例回声不均,可见点状强回声;3例未检出明显血流信号,2例血流信号明显。乳腺癌2例,均出现实性低回声,界限不清楚,呈不规则形状,不均匀的回声,呈点状特征,信号显示高阻力血流,腋下、锁骨上方淋巴结重大,可见逐渐增强回声。
常见的超声诊断将该病理组织分为两种,而病理诊断为腺纤维腺瘤患者非典型及原位癌2例,超声诊断为乳腺纤维瘤1例,乳腺癌1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患者6例,其中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交织2例,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相邻4例,超声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5例,乳腺癌1例。
2.3病理组织学特点
均为非恶性肿瘤,其大小为0.5~5cm,而恶变肿瘤体积一般在1~3cm左右,肉眼可见灰白色结节,清晰边界,2例体积如同现针大小,颗粒状的结节,显微镜显示乳腺纤维瘤混合型,2例非典型增生。病变组织可见上皮增生,核质增大,核染色深,明显的核仁,肌肉上皮组织局部减少,经过免疫组化检测为p63,显示肌上皮数目减少。6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2例将显微镜放大十倍,结节可见清晰界限,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浸润性乳头状癌。4例可见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瘤两个明显的病变,与相邻病变交叉,分布。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粘液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阳性细胞均在50%以上。
3、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女性良性肿瘤中的一种代表,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及结缔组织,肿块常见于乳房外上象限,呈卵圆形或圆形,直径在1~3cm之间,也有患者体积更小或者更大。肿瘤质地坚硬,且表面光滑,界限十分清晰,未见明显粘连,可见腺体自由活动痕迹,范围广,影响大,有触摸滑动感。疾病的发生与内分泌有着相关性,其生长周期慢,部分患者几年未见肿瘤变化,但是,如果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肿瘤体积则变化非常快,但多表现为普通纤维腺瘤,为见癌变。临床将其分为普通纤维腺瘤、巨纤维瘤、囊内纤维瘤及腺病样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虽然为一种良性肿瘤,但不排除存在恶性病变的可能[3]。临床研究证实,其发生恶性病变的概率在1%以下,而疾病的恶性评估中,年龄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有关学者研究得知,25~30岁是患者发生恶性病变的交界点,且恶变位置主要发生在上皮组织。本次研究中,7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非典型及原位癌2例,占2.86%,年龄22~70岁之间,年龄中位数35岁。6例为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占8.57%,年龄30~68岁之间,年龄中位数42岁,其中左乳5例,右乳3例,左侧患者无明显疼痛、无乳头溢液及皮肤粘连等情况,少数患者月经前后伴有乳房胀痛的情况,出现月经紊乱,这与文献报道几乎一致[4]。乳腺癌疾病的高发引起广大女性的高度重视,很多女性积极主动定期接受妇检,因此,乳腺纤维腺瘤的排查检出率明显升高,预防了恶性肿瘤进展。同时,乳腺癌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临床将其命名为纤维腺瘤内癌,其发病年龄在1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较单纯纤维腺瘤而言,其发病年龄较其晚20年,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根据病理组织学将超声表现分为两类,病理诊断为腺纤维腺瘤患者非典型及原位癌2例,超声诊断为乳腺纤维瘤1例,乳腺癌1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患者6例,其中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交织2例,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相邻4例,超声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5例,乳腺癌1例。超声显示乳腺纤维腺瘤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且肿块边界光滑,内部有低回声,乳腺癌瘤体不规则,表面凹凸,边界多毛刺状,或蟹足状,无明显边界,可见低回声且不均匀分布,呈强回声状态的较少;部分坏死区域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5]。优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存在重叠情况,因此光通过血流信号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是不可靠的,还需要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疾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为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综上所述,乳腺纤维腺瘤虽然为临床上好发的良性肿瘤,发生恶变的概率低,但不能完全排除其是否有癌变的可能,一般的体检及超声检查不易检出,需要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减少误诊及漏诊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赵砚杰.乳腺纤维腺瘤并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特征[J].中国伤残医学,2015,212(2):102-103.
[2]杨懿,蒲昆明.乳腺淋巴瘤超声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8):9-12.
[3]谢映鲜,杨丽春.乳腺原发性淋巴瘤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0(4):288,封3.
[4]张萌璐,马步云.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及病理分析[J].华西医学,2015,30(1):63-65.
[5]赵丹,董凤林,鄢英男,郑燕,胡梦裳,后利珠.不同病理分型的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表现的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35(10):890-893.
李淑霞.乳腺纤维腺瘤并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及临床病理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9):52-53.
分享:
睾丸肿瘤占全世界男性肿瘤的1%,睾丸切除术是睾丸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金标准”。然而在临床上,一些睾丸良性病变可能会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或者部分患有睾丸良性肿瘤的患者因为担心肿瘤恶变的风险而接受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从而导致过度治疗。而且睾丸切除术可能会对内分泌功能、生育功能甚至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年轻成年男性。
2025-04-10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发生的听觉感知[1]。研究表明耳鸣患者大脑的听觉脑区如颞叶以及非听觉脑区包括后顶叶、额叶、体感和边缘区均参与了耳鸣的发生、发展,但是机制不明[2]。因此,了解耳鸣患者的脑功能以及神经病理机制将为耳鸣的早诊断、早干预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2025-04-08超声成像面临着回波信号信噪比低和旁瓣高等问题,导致图像的对比度不佳。针对这些难题,科研人员通过对理论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增强超声图像的清晰度与探测深度[4]。文献[5]提出基于虚拟阵元合成孔径成像的研究方法,由于发射场合成增加了发射功率并扩展了图像穿透深度,提高了成像深度的横向分辨率和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
2025-04-01牙骨质-骨结构不良(cemento-osseousdysplasias,COD)属于良性纤维骨病变,根据病变发生位置、影像学、临床特征不同,世界卫生组织将COD分为根尖周COD、局限型COD、繁茂型COD(floridcemento-osseousdysplasias,FLCOD)3种类型[1]。COD一般无症状,在患者行X线片检查时偶然发现。
2025-03-26超声弹性成像可获得前列腺病灶的更多特征,从而提高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的检出率,尤其是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elastography,SWE)可以实现对前列腺组织硬度的定量评估。多项研究已经证实,SWE对PCa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6]。但前列腺体积(pros-tatevolume,PV)的不同使SWE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1,7-9]。
2025-03-14宫颈癌是一种女性恶性肿瘤,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与致死率,临床上常见症状有阴道流血、阴道排液。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会出现疼痛、血尿、恶病质等情况。在宫颈癌诊断与分期诊断中,宫颈活检细胞学检查、专科检查是主要方法,但是其无法有效确定肿瘤的准确范围与浸润深度[1]。
2025-02-19胎儿肾脏按照出现顺序可分为前肾、 中肾、 后肾, 前两者可在胚胎后期退化, 而后肾可最终形成真正的肾, 肾脏体积多随孕周增长而增加, 胎儿肾脏未承担维持体内稳定、 排泄废物功能, 因此肾发育不全或不良对胎儿正常生长影响较小, 但出生后则会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临床早诊断、 早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2025-02-14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的临床工具;然而,它们不够敏感,不足以发现早期的功能障碍。肾功能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可以测量肾脏的生理标记物。
2025-01-16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作为胆胰疾病常用诊疗方案,其可解决胆管狭窄、胆管结石等多种问题,且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但ERCP术中组织损伤,术后胰液排出不畅等,易引起炎性反应,促使血清淀粉酶大量分泌,引发高淀粉酶血症,严重者还会引发胰腺炎,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025-01-10在我国,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022年中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估计为22.40万例,死亡病例估计为18.75万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7和第5位。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放射治疗能最大程度上摧毁原发肿瘤细胞,使肿瘤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进而有效控制局部病灶。
2025-01-03人气:18516
人气:16601
人气:15530
人气:14735
人气:1396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期刊人气:4654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北京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5185
国内刊号:11-3154/R
邮发代号:82-712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