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住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元认知能力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2024-10-29    3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背景 元认知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监督和调控的能力,在决策和行为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抑郁症(MD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受损,但不同研究关于MDD患者元认知能力的结果不一致,且元认知能力与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仍不清楚。目的 探讨住院青少年MDD患者元认知能力及其与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MDD的临床干预提供新的视角。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56例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MDD组)。同期在泸州市选取与MDD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6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知觉决策任务和信心评估任务评定两组的元认知能力,指标包括信心偏差、信心评估反应时间和元认知效率。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贝克焦虑量表(BAI)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患者元认知能力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MDD组BDI评分和BA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22、-9.674,P均<0.01)。在决策表现方面,MDD组和对照组决策准确率和决策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55、0.975,P均>0.05)。在元认知表现方面,MDD组总的信心、决策正确的信心、决策错误的信心及元认知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4、2.769、2.836、3.667,P均<0.01)。MDD组信心评估反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1,P<0.05)。相关分析显示,MDD患者总的信心、决策正确的信心、决策错误的信心与BD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10、-0.307、-0.298,P均<0.05);MDD患者总的信心、决策正确的信心与B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4、-0.280,P均<0.05),但决策错误的信心与BAI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229,P>0.05);MDD患者元认知效率与BDI评分和B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69、-0.290,P均<0.05)。结论 住院青少年MDD患者的元认知能力受损,其元认知能力与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 关键词:
  • 元认知
  • 元认知效率
  • 抑郁症
  • 抑郁症状
  • 精神障碍
  • 加入收藏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主要症状为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愉快感丧失以及伴随的躯体和认知障碍[1]。既往研究显示,MDD患者还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受损[2-4]。元认知能力受损不仅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适应不良,还与更差的心理健康结果相关[5]。

元认知被定义为“认知的认知”[6],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一般通过考查个体的客观表现与主观信心对应的关系进行评估。衡量元认知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信心偏差、元认知敏感性和元认知效率。信心偏差指个体的决策信心水平。元认知敏感性是基于信号检测论方法计算的元认知准确度指标,元认知敏感性较高表明决策信心能够准确反映个体的知觉决策表现。元认知效率是指在控制任务表现水平的前提下,标准化的元认知敏感性[7]。通过计算元认知敏感性与知觉决策中的辨别力指数的比值来估算元认知效率比较可靠,且不受任务表现或信心偏差的影响[8]。

准确的元认知评估对个体的决策和行为调整至关重要[9-10]。研究表明,元认知能力受损与不良心理和有害行为相关,如错误的信心评估可能导致决策失误[5,11]。多项临床研究指出,MDD患者对自身表现缺乏信心,存在负性信心偏差[12-16]。此外,抑郁和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与信心水平呈负相关[17-18]。Culot等[19]研究显示,诱发负性情绪可降低被试的信心水平。Szu-Ting等[16]研究结果表明,MDD患者元认知判断准确性低于健康人群。另一项关于老年MDD患者感知任务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元认知效率可能并未受损[20]。

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MDD患者元认知能力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但研究对象多为成年患者且样本量较小,针对住院青少年MDD患者元认知能力与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故本研究分析住院青少年MDD患者元认知能力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以期为MDD患者的元认知治疗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的MD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并由2名具有执业资格证的研究生经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进行评估和确认[21];(2)年龄15~24岁;(3)汉族;(4)小学以上受教育程度,能配合完成实验任务;(5)右利手;(6)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者;(2)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3)存在酒精或毒品滥用或依赖史者。符合入组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63例。同期在泸州市纳入与MDD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入组标准:(1)身体健康;(2)汉族;(3)小学以上受教育程度,能配合完成实验任务;(4)右利手;(5)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排除标准:(1)精神病史或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2)服用过精神科相关药物者;(3)存在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者;(4)存在酒精或毒品滥用或依赖史者。符合入组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71名。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18岁以下的健康被试和所有MDD患者与监护人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批准(受理号:KY2020222)。

1.2实验任务

采用Psycho Py 3编程,参照Moses-Payne等[18]的研究设计实验,包括知觉决策任务和信心评估任务。

在知觉决策任务中,实验开始时,屏幕上会显示一个注视点(“+”号,持续1 000 ms),随后呈现证据,即两个圆圈(每个圆圈内含不重叠的白色圆点,持续750 ms),被试需要判断哪个圆圈内的白色圆点数量更多,选择左边按“A”键,选择右边按“D”键,决策限时4 000 ms。所选圆圈呈蓝色(持续500 ms),随后屏幕显示正确或错误的反馈。知觉决策任务分为两个小节,共120个试次,中途可休息。在该任务中,通过“一上二下”(1-up-2-down)阶梯程序[18]调整两个圆圈之间白色圆点数的差异,使被试在识别点数差异时的正确率稳定在71%左右。

被试在完成知觉决策任务后,进行信心评估任务。该任务要求被试在决策后,通过一个“0~10”的刻度尺来评估自己是否决策正确的信心水平,用鼠标点击刻度尺上对应的信心水平,限时4 000 ms。该任务包含一个小节,共60个试次。刻度尺上的“0”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即认为决策是错误的;“10”表示有十足的信心认为决策正确。

决策表现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指标:决策准确率和决策反应时间。决策准确率通过计算被试在信心评估任务中所有决策试次中正确决策的比例来衡量决策的正确性。决策反应时间是计算被试完成信心评估任务中的所有决策试次所需的平均时间。

元认知表现的评估包括以下指标:(1)信心偏差指每位被试的总体平均信心水平(即总的信心),其中决策正确的信心表示在做出正确决策时的平均信心水平,而决策错误的信心则表示在做出错误决策时的平均信心水平;(2)信心评估反应时间指被试在所有试次中对其决策信心水平进行评估的平均时间,反映被试对决策后信心评估的速度;(3)元认知效率[7]通过分层贝叶斯分析法计算元认知敏感性与辨别力指数的比值(https://github.com/metacoglab/HMeta-d),反映被试在决策过程中对自身判断的准确性和调节能力。

在正式实验开始前,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实验介绍,确保被试理解实验流程。每个实验任务开始前,屏幕会再次呈现实验指导语,以提醒被试任务要求。实验任务耗时约30 min。实验完成后,剔除在实验任务中选择相同信心次数占比≥90%者、信心评估反应时间<850 ms者以及在知觉决策任务中的正确率>85%或<60%者。实验流程见图1。

1.3评定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和年龄。

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定患者及对照组的抑郁症状[22]。该量表共21个条目,采用0~3分4级评分,总评分为各条目评分之和,总评分范围0~63分,0~10为无抑郁症状,11~18分为轻中度抑郁,19~29分为中度抑郁,>30分为重度抑郁。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62。

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评定患者及对照组的焦虑症状[23]。该量表共21个条目,采用0~3分4级评分,总评分为各条目评分之和,总评分范围0~63分,5~25分为轻度焦虑,26~35分为中度焦虑,≥36分为重度焦虑。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64。

1.4评定方法与质量控制

由经过一致性培训的2名研究生在安静的房间内进行量表评定,使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试说明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量表评定耗时约20 min,完成后当场收回。剔除作答不全以及存在明显规律作答的问卷。

图1实验流程图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MDD患者元认知能力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资料和量表评分

MDD组共5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男性17例(30.36%),女性39例(69.64%),年龄(17.07±1.87)岁。对照组共62名被试完成本研究,其中男性13名(20.97%),女性49名(79.03%),年龄(17.35±2.21)岁。

两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DD组BDI评分和BA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22、-9.674,P均<0.01)。见表1。

表1两组BDI和BAI评分比较(±s,分)

2.2两组决策表现与元认知表现比较

MDD组与对照组的决策准确率和决策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元认知表现方面,MDD组元认知效率和总的信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67、3.044,P均<0.01);MDD组决策正确的信心和决策错误的信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9、2.836,P均<0.01);MDD组信心评估反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1,P<0.05)。见表2。

2.3 MDD患者元认知表现与量表评分的相关性

MDD患者总的信心、决策正确的信心、决策错误的信心以及元认知效率与BD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10、-0.307、-0.298、-0.269,P均<0.05);MDD患者总的信心、决策正确的信心以及元认知效率与B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4、-0.280、-0.290,P均<0.05),但决策错误的信心与BAI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229,P>0.05)。见表3。

表2两组决策表现与元认知表现比较(±s)

表3 MDD患者元认知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MDD组与对照组决策准确率和决策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本研究成功的控制了任务表现,元认知效率的估计值是有效的。

MDD患者总的信心、决策正确的信心、决策错误的信心均低于对照组,提示MDD患者在自我评估中对自身能力和表现的消极认知倾向存在负性信心偏差。这一结果与MDD患者消极的自我参照偏见框架一致。既往研究显示,MDD患者信心偏差体现在多个认知领域,包括记忆、视觉和社会知觉等[13-16]。此外,MDD组信心评估反应时间长于对照组,这与认知障碍常常导致MDD患者的反应时间延长结果一致[24-25]。本研究中,MDD患者的元认知效率低于对照组,符合Beck提出的抑郁认知模型[26]。该模型认为,MDD患者因负性认知偏差而倾向于低估自己的价值,进而削弱了对自身认知状态的有效监控与调节能力。较低的元认知效率导致MDD患者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不足,即使表现良好也会低估自身表现。既往研究显示,成人、青少年以及儿童MDD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对自己的描述更加消极,更容易认同消极词汇而较少认同积极词汇,并且在自由回忆和识别积极词汇时表现较差[27-28]。相关研究还指出,MDD患者倾向于对模糊信息作出负面解释,随着症状加重,这种倾向也随之增强[29]。

本研究中,MDD组总的信心和决策正确的信心与BDI和BAI评分均呈负相关,而决策错误的信心仅与BDI评分呈负相关,与Rouault等[17]对普通人群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抑郁和焦虑症状均与信心水平呈负相关。Drueke等[15]的研究同样显示,情感障碍患者在元认知判断时呈现出与健康个体不同的行为模式,这可能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根据Beck提出的抑郁认知模型[26],MDD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信心偏差可能源自认知偏差,他们倾向于将中性或积极的事件解读为消极的,并强化自身的消极认知,从而导致对负面信息的过分关注,并忽视正面信息。这种认知偏差会加剧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影响其情绪和行为反应[12]。MDD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认知偏差使其倾向于低估自身能力,而信心偏差可能进一步加剧负性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本研究还显示,MDD患者元认知效率与BDI评分和BAI评分均呈负相关。Rouault等[17]的研究在知觉决策模型中通过跨诊断维度的方法揭示了较高的元认知效率与焦虑抑郁症状维度之间的关联,但在非抑郁人群中未观察到元认知效率与抑郁症状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住院青少年MDD患者存在元认知能力受损的现象,并且元认知能力受损随着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加剧。本研究局限性:(1)横断面研究设计,无法推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2)未纳入MDD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既往住院情况和服药情况等,对混杂因素的控制可能不佳。


参考文献:

[21]司天梅,舒良,党卫民,等.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的临床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 23(7):493-497, 503.


基金资助:泸州科技局-西南医科大学联合项目(项目名称:抑郁症目标导向-习惯学习系统异常及其神经机制,项目编号:2019LZXNYDJ39);西南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rTMS治疗对抑郁障碍患者元认知及其监控决策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项目编号:2022ZD004)~~;


文章来源:张毛毛,张罗雅,王昱翔,等.住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元认知能力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四川精神卫生,2024,37(05):433-43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四川精神卫生

期刊名称:四川精神卫生

期刊人气:323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3256

国内刊号:51-1457/R

邮发代号:62-283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