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腹针配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2024-01-14    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腹针联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共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的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AM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在改善SD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D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3.33%(25/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抑郁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关键词:
  • 临床观察
  • 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
  • 抑郁症
  • 抑郁自评量表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腹针
  • 加入收藏

抑郁症属于一种由社会心理、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等综合因素引发的具有普遍性、反复性、致残致死等特点的精神科疾病,其本质为一种慢性心境障碍[1,2,3,4]。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调查显示,抑郁症是全球健康寿命损失的三大原因之一[5],其高复发率和致死率造成巨大社会经济负担[6]。调查研究预测,到2030年时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仅次于艾滋病[7]。口服舍曲林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这一类新型抗抑郁药品是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与其他毒副作用强且价格高昂的抗抑郁药相比,其具有相对安全性且费用更可负担,是治疗重度抑郁症的基石[8],但其仍存在胃肠道功能、性功能、中枢神经功能、心血管功能等不良反应,增加出血风险、肝功能损害、骨质损害等副作用,抗焦虑和镇静效果弱、患者依从性差、应答率低、药物起效慢等缺点[9]。因此,急需针对抑郁症以求因治本、安全有效、易于坚持、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而薄智云教授在神阙经络系统理论基础上创立的薄氏腹针[10]配合张晓阳教授在《黄帝内经》和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基础上创立的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11],因其整体调节、辨证取穴、因人制宜、无或微痛、疗效稳定的特点,针对抑郁症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和确切疗效。本研究采用腹针配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抑郁症,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三亚市中医院治未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0例明确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伦理审批号:三中医伦理[2023]013号。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Ⅲ)》[12]中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拟定。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质量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3]及《中医内科学》(2017年版)[14]中有关郁病的诊断标准拟定。郁病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守,或易怒善哭为主症。多见于神经官能症、癔病。诊断依据:①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善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易怒善哭等症;②有郁怒、多虑、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史;③经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疾病;④应与癫病、狂病鉴别。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35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14分;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正在使用任何抗精神焦虑药物的患者;②近2周曾采用过其他抗精神焦虑药物及中药治疗的患者;③患有严重心、肝、肾和血液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的患者;④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⑤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⑥1年内有酒精和药物依赖的患者;⑦妊娠或准备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⑧过敏体质的患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食物、花粉等过敏的患者),已知对本研究中药物组成成分过敏的患者;⑨严重抑郁症,或临床医师认为不宜参加本研究的其他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误入者;②研究资料不齐全而影响疗效判定者;③未按研究方案要求治疗者;④无服药后任何可评价记录者;⑤符合纳入标准而因某种原因未完成试验者,包括受试者自行退出和研究者认定受试者退出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给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盐酸舍曲林片(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2202)口服,每次50 mg,每天1次,早饭后温开水送服。连续治疗6周。

1.6.2 观察组

给予腹针联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①取穴:参照“十三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15]拟定。腹针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双)、气旁(双)、天枢(双侧)、大横(双)。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取穴主穴:左侧包括照海、太冲、行间、太溪、三阴交、公孙;右侧包括尺泽、侠溪、足临泣、足三里、内关,神门。②针具:采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8 mm×13 mm,0.18 mm×25 mm)。③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立于患者右侧,选取酒精棉签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引气归元、气穴、气旁、天枢、大横均采用规格为0.18 mm×25 mm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垂直进针,直刺深刺,直刺0.8寸,不作补泻手法。“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各穴位采用0.18 mm×13 mm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顺经浅刺,立稳为度,不求针感。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周一至周五治疗,周末休息,共治疗6周。

1.7 观察指标

1.7.1 抑郁程度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对所有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测评。HAMD评分<7分,提示无抑郁;7分<HAMD评分<17分,提示有轻度抑郁;17分<HAMD评分<24分,提示为中度抑郁;HAMD评分>24分,提示为重度抑郁。抑郁严重程度与评分高低呈正相关[16]。

1.7.2 抑郁自评量表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AS)评分的变化情况。所得评分按严重程度可将抑郁症分为3级:轻度抑郁:53分≤SAS评分<63分;中度抑郁:63分≤SAS评分<73分;重度抑郁:SAS评分≥73分。抑郁严重程度与评分高低呈正相关[17]。

1.8 安全性评价

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1.9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18]以HAMD量表评分进行判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临床症状消失,80%≤疗效指数≤100%;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50%≤疗效指数<80%;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30%≤评分下降率<50%;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评分下降率<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1 0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2.80±1.87)岁;病程67~398 d,平均病程(188.43±5.25)d。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0.90±1.63)岁;病程72~402 d,平均病程(190.55±4.97)d。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AM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  

2.3 2组间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在改善SD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D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3.33%(25/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发生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现代医学就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分为三个症候群:核心症状、心理症状、躯体症状。分别表现为:兴趣缺乏、情绪低落、伴心理症状;焦虑、自责、负罪感、认知功能下降、有自杀观念和想法;纳差、体力精力不济、睡眠节律紊乱、心慌气短、周身不适等[19]。在中医学范畴内,抑郁症可被“郁证”“百合病”“脏燥”等情志相关疾病囊括。正如徐春甫曰:“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据抑郁症证候分析[20],心、肝、脾为其主要病位,肝郁、气滞、脾虚、痰瘀是其重要病机,总以安神定志、疏肝行气、健脾化痰为其中药治疗法则[21]。本研究采用腹针以先天养后天并通调脏腑经络气血、醒脑安神解郁而治郁;用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方法斡旋中焦气机,使脏腑气机运行调畅,恢复机体正常的一气周流而疏郁;用短小微细针具浅刺皮部,既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依从性,同时有助于患者凝神静气体会针感而增强疗效。

薄氏腹针以神阙布气学说、经络学说、脏腑理论为三大理论基础[22];位于腹壁浅层的先天经络系统、位于腹壁深层的脏腑功能系统是其两大生理系统[23]。薄氏腹针治疗抑郁症,强调“从调理脏腑入手”。本研究以“引气归元”穴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功在后天补先天兼补肝肾、调脾胃、治心肺,同时调节经络神经系统。“运中焦”穴组(双侧天枢)为阳明经募穴,其气血经气既外出大肠经之天部层次,又循行于阳明胃经,且阳明气血旺盛、流转不止,故可调运中焦气血。“调脾气”穴组(双侧大横)为足太阴脾经之经穴,以治脾思忧虑情志抑郁之疾,又具健脾豁痰醒神之效。取气穴、气旁,加强补气作用,通调输布气血于全身,促进大脑供血以营养脑神经兼安神宁心。

“土枢四象,一气周流”是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的理论主题[24]。脾胃属土居中,为气机斡旋运转之枢纽,带动左路肝肾之升发荣润、右路心肺之收敛肃降。脾胃中气乃“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注重中气的培养以防废金水之收藏、郁木火之生长、精神离而起病。左路肝气得升发,一可制约肺之肃降太过以平衡气机,二可疏肝郁、布藏血以解郁养神,三可助心火肾阳之升发开启以助情志思绪正面积极,四可辅助脾气升清以醒脑定志;右路肺气得敛降,既可清辛肃降克制肝阳上亢为患神志,又主治节助心行血濡养傍以藏神安神。左路肾气得升发,肾阳蒸腾肾精肾水上济于心以镇静敛神;右路心气得敛降,心阴心血敛固以滋养心神而藏神定志,心阳下济于肾以温养精元。本研究组张晓阳教授遵循“肝胆表里”“心胆相通”理论[25],认为胆气失降决断失伐,则致肝失疏泄谋虑失职、心主神明统筹神志失司,不仅犹豫不决、胆怯易惊,更易致情绪抑郁、心境低落、忧悲消沉等表现。总之,凡病致郁,无论气分、血分、经络、脏腑皆因一气周流失机。本研究左升右降取穴,左取照海、太冲、行间、太溪、三阴交以左升肝脾肾,右取尺泽、侠溪、足临泣、足三里、神门以右降肺胃心胆,左公孙右内关取八脉交会穴之意治理调节中焦枢机。张晓阳教授针法左升右降之意在于斡旋中焦,脏腑之气左右升降得宜,精微物质运化输布正常,代谢废物清理排除有道,升清降浊、滋敛生发、通府驱邪功能正常,恢复机体一气周流,即可安神醒脑定志以防治郁证、脏躁、百合病等神志病变。

《素问·皮部论》中记载:“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认为皮、络、经、脉、脏、腑是疾病传变由表及里的传变顺序,皮部与机体营卫气血经络脏腑皆相互连接反映,其中,皮部与经脉直接联系、相互映射、相互影响,故皮部微针浅刺的治疗作用亦可通过经络作用于气血营卫脏腑。本研究选用针具规格为0.18 mm×13 mm的微小细针,微针浅刺而不强求针感,减轻患者对传统针刺治疗的恐惧和排斥,无痛或微痛的针感减轻传统针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此法利于患者针刺期间身心放松以凝神守神,助其体会针刺诱导下的气机疏通流转,以加强针刺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AM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在改善SD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D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3.33%(25/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针配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抑郁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2]余建英,董再全,余涛,等. TPH2基因多态性与重度抑郁发作治疗反应的关系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8,35(4):567-571.

[6]卢和丽,唐俊,黄泽文,等.抑郁症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构建及其预测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6):3247-3252.

[9]杨澍,史海雯,高秀清,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5):591-594.

[10]孙巧璋,赵永.薄氏腹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3):406-407.

[11]张晓阳,刘琦.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失眠1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8):92-94.

[1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Ⅲ)[M]. 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4-188.

[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54.

[14]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89-295.

[15]梁繁荣,王华.针灸学[M]. 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30-109.

[16]徐宇浩,于明,李月峰,等.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FGF-22水平测定及相关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6(7):697-700.

[17]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18]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19]李延玲.中药汤剂逍遥散加减头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对临床症状、情绪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2):47-48.

[20]熊霞军,胡志希,钟森杰,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抑郁症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分析[J].中医药导报,2020,26(14):148-151,163.


基金资助:三亚市医疗卫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编号:2019YW21);


文章来源:叶清华,徐林新,种茵等.腹针配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1(01):135-14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206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1648

国内刊号:32-1337/R

邮发代号:28-206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