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红外热成像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夹脊穴皮肤温度研究

  2024-08-08    1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夹脊穴皮肤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针灸治疗选穴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寒湿型30例、血瘀型30例、肾虚型30例),另招募健康志愿者30例。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记录寒湿型、血瘀型、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健康者相关夹脊穴1 cm范围内的皮肤温度。结果 双侧L1~L5夹脊穴中,健康组5个穴位与寒湿型组、瘀血型组、肾虚型组患者皮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双侧L2~L5夹脊穴皮温与肾虚型组、寒湿型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双侧L5夹脊穴皮温与寒湿型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夹脊穴皮肤温度,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并能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 关键词:
  • 皮肤温度
  • 红外热成像
  • 腰椎夹脊穴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痛
  • 加入收藏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久坐和不良姿势使得腰椎压力增大,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导致神经根炎性水肿、传导性损害,继而出现腰痛、下肢麻痛或无力等症状[1]。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归属于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并辨证分为寒湿证、血瘀证、肾虚证[2]。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疼痛科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有独特的诊断和疗效评定价值[3]。本课题旨在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穴温度变化特点,探求相关规律,为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精准取穴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诊于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筋伤科门诊的患者90例,根据证型不同分为三组,即寒湿型组、血瘀型组、肾虚型组,各30例。另招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四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所有措施符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

表1四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身高2,能较客观地反映受试者身体形态状况。

1.2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1)有腰部疼痛史;(2)腰痛并向患肢放射性痛,单侧或双侧;(3)病程长时,可出现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异常和(或)支配的肌肉无力、萎缩;(4)腰曲变浅或后凸反弓,腰部活动受限;(5)病变腰椎旁压痛,椎旁肌紧张或痉挛,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6)腰椎间盘CT或MRI检查可示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和程度。

中医辨证:根据高树中、杨骏主编的《针灸治疗学》[5],将其归属腰痛病,可分三型:(1)寒湿型:主要症状:重寒腰痛、旋转不良、得热痛减。次要症状:遇阴雨腰腿痛发作或加重,静卧腰腿痛不减。舌脉:舌苔白,脉沉迟或沉紧。(2)血瘀型:主要症状:腰痛拒按,疼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次要症状:多有外伤、劳损史,转侧不利。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3)肾虚型:主要症状:腰部酸软无力或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劳则加重,卧则痛减。次要症状:腰膝软弱,手足冷,或五心烦热,失眠,口燥咽干。舌脉:舌苔少,脉虚细弱;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弱,偏阴虚者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3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24~45岁,男女均可;(2)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检查穴位附近5 cm范围内,有皮肤病或其他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2)腰椎结核及肿瘤患者;(3)妊娠期妇女;(4)认知障碍,不能配合。

1.4观察指标

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查,记录L1~L5腰夹脊穴1 cm范围内皮肤温度。具体操作:采用WNO805 B型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重庆宝通华医疗器械公司)进行检测,环境温度(24±2)℃,环境湿度为40%~60%;受检者脱去衣物,完全裸露受检部位,受检部位不能接触任何物体,保持干燥清洁,检查前不做针灸、推拿等[6];检查时,记录所有受试者腰夹脊穴0.5 cm范围内温度变化,红外热图上所测定腧穴温度值,以边长0.5 cm的正方形投影为数据采集区,最终以穴区温度的平均值作为穴位的温度值。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四组受检者L1夹脊(左)等5个穴位皮肤温度比较

健康组与另外三组患者L1夹脊(左)、L3夹脊(右)、L2夹脊(左)、L5夹脊(右)、L4夹脊(左)穴皮肤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这5个夹脊穴若皮肤温度发生变化,可能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三组证型之间的5个穴位皮肤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尚不能通过这5个腧穴皮肤温度来判断具体证型。见表2。

2.2四组受检者L1夹脊(右)等5个穴位皮肤温度比较

健康型组患者L1夹脊(右)、L3夹脊(左)、L2夹脊(右)、L5夹脊(左)、L4夹脊(右)穴皮肤温度与血瘀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肾虚型组、寒湿型组患者皮肤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这5个穴位皮肤温度与健康组一致,可初步考虑为血瘀型;若这5个穴位皮肤红外温度发生改变,则不能定性为何种腰椎间盘突出证型。见表3。

表2四组受检者L1夹脊(左)等5个穴位皮肤温度比较

表3四组受检者L1夹脊(右)等5个穴位皮肤温度比较


3、讨论


现代医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辅助检查为CT或MRI,检查结果可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位置、程度,但不能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中医辨证主要依据医生的四诊合参。但由于医生水平和对疾病认识的不同,中医辨证结果可能会出现差异。所以在进行中医四诊合参的同时,如果能借助现代医学检查使中医辨证具有量化标准,则能提高辨证准确率。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通过探测器和接收系统,收集人体散发的远红外辐射能量,再经计算机系统处理,形成直观的红外热图。其能客观反映人体组织脏器代谢、血液循环变化,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医的“寒”与“热”,有助于中医的诊断和辨证分析。临床有很多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研究。刘肖瑜等[7]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通过和健康人群对比,得出结论:红外热成像检查可以为中医八纲辨证的寒证、热证提供可靠依据。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客观记录这种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估等提供客观依据[8],同时可为中医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等提供指导依据[9]。

本研究通过红外热成像扫描,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双侧L1~L5夹脊穴中,健康组5个穴位与寒湿、瘀血、肾虚型组患者皮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腰椎间盘突出的机理来看,当发生椎间盘病变时,局部产生炎症物质,使得此处温度升高,红外热图出现高温表现。另外,椎间盘突出若压迫到神经根,则出现神经抑制现象,表现为患部温度降低,患者感觉腰部及下肢怕冷,红外热图出现低温现象。

本研究还发现,健康组双侧L2~L5夹脊穴皮温与肾虚型组、寒湿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2夹脊穴位于命门穴和肾俞穴之间,因为穴位并不是一个质点,有一定腧穴范畴,所以很有可能充当了命门穴和肾俞穴的诊断作用;当肾俞穴或命门穴出现异常反应时(比如穴位皮温异常),多提示与肾相关。L3~L5夹脊穴位于腰部中下节段。《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当下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时,主要与寒湿和肾虚相关,这与中医临床辨证诊断比较相符。健康组双侧L5夹脊穴皮温与寒湿型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5是腰部的最底端,《黄帝内经》云:“湿性趋下”,病理产物的水湿通常往低处流,最终集聚在最低处,闭阻经络,阻滞气血津液流通,引发症状。从结果分析来看,当腰部夹脊穴发生温度变化时,通常提示腰椎间盘突出,当L2~L5夹脊穴温度发生变化时,可能提示为寒湿证或肾虚证;当L5夹脊穴温度变化时,可能提示为寒湿证。

综上所述,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夹脊穴皮肤温度,发现其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能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由于本研究所选腧穴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研究样本量有限,可能会产生一定偏差,因此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2]刘明达,王旭凯,周锐,等.基于中医辨证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21,43(6):1033-103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5]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3-34.

[6]孙涛,李洪娟,宋炜熙.亚健康红外热成像测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20.

[7]刘肖瑜,周肃陵,王正.红外热图技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5):10-12.

[8]陈龙畅,马晗,王永吉,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基础与临证应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2,46(3):72-76.

[9]周鑫,王平.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24(2):258-260.


基金资助: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课题(面上项目)【No.20211351】;


文章来源:何正保,蔺福辉,罗明,等.红外热成像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夹脊穴皮肤温度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7):107-10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期刊人气:348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2779

国内刊号:11-5024/R

邮发代号:82-107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