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也是有必要的,这也是了解和认识世界十分重要的路径。教师对外国文学作品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开始更加的重视起来。基于此,文章对目前高中生外国文学的阅读现状提出了几点方式方法。
从近年来的高中语文课程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情况来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外国文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这一困境。同时,学生也应充分认识到外国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性,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考试分数,应当从中看到更加长远的价值。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是了解世界文化和世界各民族思想的重要窗口,在学生阅读和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他们阅读指导,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端正外国文学作品
阅读认识学生与教师都应认识到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性。外国文学作品是学生加强人文素养,提升阅读能力,开阔视野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根本。学生要想提升语文水平,首要任务就是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上有质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他们的自学效率将会提升。因此,对于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师不能任由学生的兴趣阅读或者不读,而应适当引导,有计划、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并且一直坚持,养成阅读习惯。
二、阅读兴趣培养为主,引导教育为辅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一切阅读指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特长,将创新能力培养、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其中。当前,经常有教师反映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差,导致这一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师在指导阅读这个问题上太心急,很多教师恨不得一股脑地将所有经典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但很多外国文学作品以高中生的知识水平是无法读懂读透的,导致很多学生因此而产生了排斥心理。例如,要求高中生读《歌德谈话录》这是不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要从学生的年龄段、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权。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个性选择。有人喜欢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有人喜欢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亦有人钟情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同时,教师不应给学生设置过多的“禁区”,要赋予学生基本的阅读自由,不过教师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兴趣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认读能力,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语言结构和写作手法,通过文字看到更深层次的内容,正确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理解和梳理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这样才算真正走进阅读。积累性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开端,虽然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已经储备了不少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狭窄的、片面化的,是非常有限的。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汲取各类知识,丰富知识面,同时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批判性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为高中时期正是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批判世界的阶段,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评,进行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的最高阶段,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新思想、新看法,进而超越作品本身的思想。创造性阅读需要在理解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这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思想的碰撞。对一名高中生来说要进行创造性阅读相对困难,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四、精选外国课外阅读短篇小说
高中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阅读外国短篇小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短篇小说的篇幅较小,所涉及的任务和故事情节较为单一,但文章结构和故事情节严谨、简练,通常能够以小见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与高中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较为匹配。例如,短篇小说《舞会之后》,这则短篇小说选取了两个较简单的场景,但通过这两个场景就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外国短篇小说时,要兼顾不同国家和各个流派,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总之,教师要明确外国文学作品的作用和学习地位,将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指导落到实处,端正对外国文学作品阅读的认识,引导学生阅读,以课外阅读外国短篇小说为抓手,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出外国文学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2]易岚.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外国小说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7.
朱艳婷.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6):85.
分享:
独特的风土环境,会营造不同的人文风景。日本由于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异常敏锐。这种性格特点也在日本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形成了一种物哀的传统,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与特点,在文坛中也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风格。本文在分析日本文学中季节感与景物观形成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基础上,结合日文文学中特有的物哀传统进行了阐述。
2021-09-08孤独是一种状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对孤独的描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从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和文明的孤独来探究这个话题。从个体而言,本文举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探讨他们的孤独;从家族而言,本文描写了家族的循环和衰落;从文明而言,将孤独与拉美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孤独。
2021-09-08芥川龙之介(以下简称芥川)除了是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位汉学家。关于他的小说研究颇多,而对其汉诗的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仅限于少数研究者。芥川生平创作的34首汉诗,因仅附在友人的信札中或受托题于画作上,故而对其汉诗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将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析出其汉诗的关键词并构建芥川汉诗的表现手法体系,探讨其汉诗中的中国要素,和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关联。
2021-09-08大正时期是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日本文学界有许多重要作家亲身前往体验现实中国,兴起了所谓中国情趣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日本文学界对中国的认识,从对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憧憬,或转变为带有殖民色彩的猎奇,或走向了幻灭转而寻求日本情趣,或形成了脱胎于中国文化而表现现代自我的崭新主题。以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等日本作家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日本文坛中国情趣的种种表象,对富于中国情趣的日本作家们的创作特点及价值选择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逐渐幻灭的过程。
2021-08-31本研究聚焦亚当•约翰逊2015年短篇小说集《幸运微笑》,从梦幻、疾病、反讽、创伤等视角解读边缘人物形象,认为作品通过剖析形形色色但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及内心世界,揭示高科技尽管可以复制人类的外在形象,却无法治愈人类所患的癌症疾病。
2021-08-28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类文明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却在日益被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生态批评文学逐渐诞生。在文学领域通过作品创作及文学研究来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通过文学研究与生态保护意识有机结合,开创了文学研究中的绿色化的新视角。
2021-08-26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8-26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在西方的书籍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对中国元素的描述,中国元素高频率地出现在德语文学作品中,吸引了大量的德语文学家之类的欧洲文化学者。该篇文章主要是从文学史相关方面的角度出发,并通过一些文献资料,针对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文学蕴含的艺术与古人的哲学思想等之类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2021-05-21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绘本采用视觉、听觉建构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加强,儿童绘本翻译也逐渐受到文学翻译界的重视。研究表明,我国有约70%的家长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主要启蒙读物之一。由于我国儿童绘本文学起步晚,故英语绘本成了主流。但如今市场上现存的翻译过来的绘本翻译质量差。
2021-05-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2021-03-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
期刊人气:1665
主办单位: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邮发代号:38-11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44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