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因为社会经济的变化和近代国际政治形势的动荡给中国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为中国近代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这其中对中国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就是外国文学。基于此,文章简要介绍译介学的主要内容和功能,从而根据近代我国翻译文学的发展状况研究分析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作用。
一、译介学介绍
(一)翻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对于译者来说,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在翻译的过程中,将作品置于全新的创造体系中,赋予了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与广泛的读者进行新的文学交流,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变异过程中,翻译给文学创造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它不仅改变了文学表现形式,使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还给译入国的读者和创作者们带来新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灵感。一种文学作品在语言上的转换需要整个社会的相应和支持,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重要性,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下开始翻译一些外国先进科学学术著作,翻译的主要目标是科学、技术相关书籍,“戊戌变法”运动之后,文学救国论开始流行开来,在新兴知识分子眼中,传统的思想严重桎梏了人们的思想和眼界,只有引进西方文学作品,才能创作新的文学作品发挥其社会作用。在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不断引入的过程中,“新小说”运动的兴起拉开了近代中国小说创作革新的序幕,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前用目录的形式向中国学界介绍了日本小说,在倡导“小说界革命”时,也提出小说为文学之上乘,汲取外古文学的营养而诞生形成的“新小说”必将成为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品类。
(二)近代我国翻译文学的发展
经世致用是我国翻译文学发展最初的选择目的,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我国涌现了多位优秀翻译家引入各种外国的优秀著作进入中国开拓民智。马建忠在建立我国近代翻译理论基础的同时指出了翻译的重要性,梁启超用简单有力的口号将翻译与国家联系起来,提出要根据中国时局逐步翻译外国著名学者作品,严复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翻译实际经验,指明了“信、达、雅”的原则和标准,这三字标准对后世影响至今。随着文学翻译作品的印记,与之同行的还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各类思潮,给在晚清政府腐败统治下受禁锢的文人们带来巨大冲击。
二、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
(一)丰富创作类型
在体裁方面,白话体的形式不仅为它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也使其成为最得力的启蒙利器,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古文向白话文的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梁启超在历史变革的启发下根据文学发展规律作出论证,提出“文学之进步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各国文学史之开展,靡不循此轨道。”在各个翻译学者不断引入外国文学作品和白话文运动的联合影响下,中国小说的文学类型大大丰富了。除传统的志怪小说、武侠小说外,从描写科学推理的侦探小说、主张男女平等的言情小说到各类政治小说和社会理想小说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读者的视野,给小说创作者带来新的灵感。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更是为中国小说创作的革新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本人就受外国文学影响很大,翻译过不少外国文学,如《毁灭》《浊流》等,而他本人的《狂人日记》作为我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中的锋利言辞和隐喻意义给国内读者造成极大冲击。
(二)改变创作者思想
在近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外国小说的翻译被看作启蒙宣传的载体和开启民智的工具,社会政治变革的需要成了外国小说翻译的原动力,这是受传统“文以载道”观念形成的,随着近代外国文学的引入和中国本土小说的创作,这种认识和观念逐渐发生改变,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文学本身。
首先,在对文学的认识上,梁启超等人在译介外国整治小说时,开始借助其权威改变人们对小说“小道”的看法,各类开启民智的外国小说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像军事小说、探险小说等,其中蕴含的社会公用价值开始得到发掘,国民的思想观念开始变得不那么保守,逐渐去发现和关注小说中的真实社会意义。其次,对小说重要性和社会性的认同是小说创作者受外国文学影响的集中方面,在感受到外国小说的魅力后,国人对小说的偏见逐渐消除,且译者在引入过程根据中国读者的特质对外国文学的主题、结构、人物和语言等在不同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对其背后的道德伦理、文化风俗和审美观念等都根据中国文学与文化传统进行过处理,在这种在创作手法的翻译下,人们对小说的接受度逐渐提高。
(三)丰富创作语言
在近代西方传教士的推动和中国一大批翻译家等的影响下,白话文的兴起极大丰富了中国小说创作的语言形式。近代西方来华传教的传教士们为了传播“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必须照顾到文化水平较低的大部分百姓,文言文版的《圣经》逐渐被转化为浅近文言,又发展为官话土白,后来又有了新用白话版本,这种为下层社会成员表达西方典籍思想形成的欧化白话给中国近代小说创作的语言形成影响,同时随着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引入,近代中国小说的语言逐渐讲究分段,逐层递进,逻辑性组件增强,且作品中不再向古代文言文散文那样以单音节字词为主,双音节词的大量增多使整篇小说语言显得更加自然流畅。
(四)改革创作手法
晚清时期,中西方各领域之间日趋频繁的交流与碰撞给中国小说创作手法的革新带来不少影响,西方文学的报刊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文学文化生产进程,国内的小说中的插图文化开始超越传统文学插图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规范等,呈现新的面貌。如《海上列花传》中绘图甚精的插图就体现了其中对西方文学和现代商业文明以及日出那个生活汇总各个领域的发现与再现。在工商业发展和近代外国文学的入侵下,中国小说中的插图创作者开始表现为更开阔、自由的观察视野和创作思维,尤其在都市,如近代上海,其城市景观和大中阶层都成为近代小说创作者叙事的重要资源。在文体和结构上,中国近代小说开始出现从第一人称角度叙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开始采取第一人称角度叙述。
(五)完善创作内容
文学是展现社会离合悲欢的重要形式,也在当时的社会时期中融入了民族烙印,大量引入的外国文学作品给中国小说创作家带来诸多启示,创作了更多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小说作品,尤其是发展到后期,如郁达夫的《沉沦》,在包含抒情的氛围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翁内心的纠结与灵魂的颤动,在阴郁而压抑的环境中感受当时知识分子内心的无奈与彷徨。还有鲁迅的《伤逝》,这部爱情小说的内容和体裁与中国以外的小说有很大不同,既浪漫又现实的环境给了那些怀着乌托邦梦想的少年冲破重重旧制的勇气,但在现实的碾压中,希望也只能化为泡影,完美重现了五四时期年轻人的时代影像。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其中对意象和符号的强调运用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描写不谋而合,小说创作者们开始在尝试在小说中使用象征手法描写当时的中国社会,在被广大群众日益接受和认可的过程中,我国小说领域的发展和革新有了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徐文君.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分析[J].语文建设,2015,(23):49-50.
[2]王永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出版之旅——聚焦读者的文化意识及翻译作品出版的营销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8,(04):59-63.
[3]李侠.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研究[J].语文建设,2013,(18):41-42.
[4]王永亮.中国“和谐”文化海外传播的契机与价值——从西方“黑天鹅”事件谈起[J].传媒,2018,(12):73-74.
[5]田玲.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J].北方论丛,2010,(4):44-46.
王永森.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9,(8):216,218.
分享:
独特的风土环境,会营造不同的人文风景。日本由于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异常敏锐。这种性格特点也在日本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形成了一种物哀的传统,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与特点,在文坛中也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风格。本文在分析日本文学中季节感与景物观形成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基础上,结合日文文学中特有的物哀传统进行了阐述。
2021-09-08孤独是一种状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对孤独的描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从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和文明的孤独来探究这个话题。从个体而言,本文举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探讨他们的孤独;从家族而言,本文描写了家族的循环和衰落;从文明而言,将孤独与拉美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孤独。
2021-09-08芥川龙之介(以下简称芥川)除了是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位汉学家。关于他的小说研究颇多,而对其汉诗的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仅限于少数研究者。芥川生平创作的34首汉诗,因仅附在友人的信札中或受托题于画作上,故而对其汉诗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将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析出其汉诗的关键词并构建芥川汉诗的表现手法体系,探讨其汉诗中的中国要素,和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关联。
2021-09-08大正时期是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日本文学界有许多重要作家亲身前往体验现实中国,兴起了所谓中国情趣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日本文学界对中国的认识,从对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憧憬,或转变为带有殖民色彩的猎奇,或走向了幻灭转而寻求日本情趣,或形成了脱胎于中国文化而表现现代自我的崭新主题。以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等日本作家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日本文坛中国情趣的种种表象,对富于中国情趣的日本作家们的创作特点及价值选择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逐渐幻灭的过程。
2021-08-31本研究聚焦亚当•约翰逊2015年短篇小说集《幸运微笑》,从梦幻、疾病、反讽、创伤等视角解读边缘人物形象,认为作品通过剖析形形色色但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及内心世界,揭示高科技尽管可以复制人类的外在形象,却无法治愈人类所患的癌症疾病。
2021-08-28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类文明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却在日益被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生态批评文学逐渐诞生。在文学领域通过作品创作及文学研究来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通过文学研究与生态保护意识有机结合,开创了文学研究中的绿色化的新视角。
2021-08-26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8-26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在西方的书籍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对中国元素的描述,中国元素高频率地出现在德语文学作品中,吸引了大量的德语文学家之类的欧洲文化学者。该篇文章主要是从文学史相关方面的角度出发,并通过一些文献资料,针对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文学蕴含的艺术与古人的哲学思想等之类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2021-05-21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绘本采用视觉、听觉建构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加强,儿童绘本翻译也逐渐受到文学翻译界的重视。研究表明,我国有约70%的家长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主要启蒙读物之一。由于我国儿童绘本文学起步晚,故英语绘本成了主流。但如今市场上现存的翻译过来的绘本翻译质量差。
2021-05-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2021-03-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当代外国文学
期刊人气:146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1-1757
国内刊号:32-1087/I
邮发代号:28-49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44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