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加快,推动了文学史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流传,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在时代和文学的不断发展与前进的过程中文学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和阶级意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学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综合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重要价值在文学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强化对引进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本文重点对新视野下外国文学作品欣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旨在促进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水平的有效提高。
经济和网络的发展拉近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交流,越多越多的外国文学作品逐渐流入国内,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特色风俗。虽然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市场内的传播速度较快,但是实际上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程度普遍不高,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学作品的表面,对于文学作品的本质内涵和核心精髓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需要不断提升外国文学作品欣赏水平,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和挖掘外国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核心精髓,在新的视野下对于外国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考。
一、从“作者、作品、读者”三个视角下欣赏外国文学作品
首先应当明白文学作品面对的主要是各种各样的读者,文学作品的价值也是需要通过读者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毕竟若是没有读者愿意阅读文学作品,也就会使其思想内涵和主题意识无法得到有效展现。西方有句很著名的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从每个人的角度上看待同一篇文章的见解和看法都是有所差异的,而我国也有句俗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表明了每个读者对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再创造作用,在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再创造作用。同时在阅读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当融入自身的主观意识,才能深切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中心思想。
通常来说,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比如说在欣赏外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套中人》,主要是由作者契科夫所写的名著作品,从作者的角度思考,运用讽刺的写作手法描述和刻画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麻木生活着的卫道士形象。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出来一个坚持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的知识分子-别里科夫,通过作者的描写能够体会到旧社会和旧制度的残酷与专制,在作者的笔下,别里科夫则是代表知识分子却是忠实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的典型形象,人们害怕他不仅仅是害怕这个人,而是作者运用讽刺手法揭示旧时代政治环境的黑暗和污浊。从作品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通过别里科夫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感受到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激烈,并且能够看到旧制度和旧秩序对政治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黑暗和污浊的政治环境对社会民众的压迫导致人们无法正常生存。在读者的视野下,在阅读这篇作品的时候会觉得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很有趣,在读到:“不论什么时候出门上街,哪怕天气很好,他也是总穿着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这段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行为处事很奇怪甚至挺可笑的,能够吸引读者一直向下阅读,到了最后结尾的时候写到伊凡·伊凡内奇翻了一个身说,“如若你容忍这种虚伪,别人就叫你傻瓜。你只好忍气吞声,任人侮辱,不敢公开声称你站在正直自由的人们一边,你只有说谎,陪笑,凡此种种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个温暖的小窝,捞个分文不值的一官半职!不,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最后一段话具有一定的悬念和深意,而每一位读者对这段话的看法和思考也是有所差异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感悟和体会到不同的思想内涵和文章精髓。
二、分析对比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特征差异
重点突出某件事物的特点,需要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才能充分体现出事物的特点。例如外国古希腊神话作品在不同国家有着广泛的流传,在欣赏古希腊神话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对我国神话故事进行对比和分析。我国神话故事与古希腊神话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都是在讲述原始时代的神话传说。由于在古老的时代里由于交通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与外国的神话传说并没有进行紧密的联系,但是依据现代化科学研究的结论表明,我国与外国的神话传说故事内容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虽然中华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发展根基存在各种差异,但是在差异中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所以导致中国神话和古希腊神话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中国神话具备多元性和多族性,同时神话传说与人类历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国神话的政治化、历史化和现实化等特点,而且很神话传说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对神话图腾及民族图腾存在很强烈的崇拜之情,各种神的形象都比较奇特和怪异,而且还具有某些动物的特征,时至今日各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一直在社会大众中具有广泛的流传。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是一源性,依据各种古希腊神话故事和神话作品内容可以得知古希腊神的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倾向于理想化,认为神就是具有超能力的人,而这样的人则成为了城邦人们的精神偶像。无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古希腊神话都各自具备一定的特点,这些神话故事都是由古时代的人不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知识文化,与人的性情和形体等方面并没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欣赏和阅读丰富的外国神话文学作品。
三、分析比较文学实体和文学现象
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应当将文学实体和文学现象引进特定的社会与历史的背景中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例如,在欣赏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从19世纪初的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历史环境的角度思考,并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将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积极探索和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首先关于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始于19世纪初,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较为混乱,虽然当时的英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远远超越了其他国家,但是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且越发激烈,作家们借助手中的笔描述了关于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在19世纪初德国开始兴起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当时的德国发展相对较为落后,而且阶段矛盾越发激烈,作家们运用文学的方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之情,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导致作家们对此感到深刻的不满,于是为了解放思想和主追求自由,通过创作文学作品表明了这种思想观念。在德国和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推动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并且当时法国的社会环境非常黑暗和混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带有浓厚的革命思想和政治意识。
将著名的英国诗人雪莱的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与古希腊作家埃斯库罗斯创作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这两篇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对比,《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写作素材应该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在,主要通过描写普罗米修斯开始与提坦神们之间的战争,到了后面与宙斯神之间进行了顽强的对抗,实际上作品主题主要是想表达宙斯神就是残暴专制的奴隶主,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专权统治对奴隶的压迫,最终逼得奴隶敢于反抗专制制度,与奴隶主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对抗。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更多的是讲述普罗米修斯推翻宙斯神之后的故事,主要表达了人类意识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肯定。
四、欣赏文学作品中喜悲剧表现形式
悲剧是最能引起人们产生共鸣的表现形式,通过悲剧性的矛盾和斗争体现出文学作品所要揭示的中心思想,尤其是当正面人物遭遇不幸的时候能够产生浓烈的共鸣感,当作品是以悲剧性结局作为结尾的时候,容易使读者产生悲伤和难过的心理情绪,并且能够深入感受到悲剧美的魅力。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就是典型的悲剧作品,该作品主要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莎士比亚运用人文主义的写作手法将其赋予了具有反封建意识的重要意义。哈姆雷特本来是一个生活优越和快乐无忧的王子,在王子的心里认为世间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往往平静的生活也会泛起涟漪,在为父复仇的历程中看到各种罪恶的现象对王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震撼,由于哈姆雷特王子是有理想和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于是他将为父复仇和反封建斗争进行统一与融合,他不会成为封建时代下的牺牲品,而是会勇于反抗封建社会制度的时代巨人。通过阅读这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能够看到当时社会的残酷现状,悲剧性的表现形式能够对读者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且学习珍惜美好生活。
喜剧也是文学作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表现形式,当新的事物在获取胜利之后就能够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喜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让读者开心,没有笑点的喜剧是不完整的。《钦差大臣》就是通过喜剧的表现手法和喜剧场面,演绎出来了撒谎黄俄国官场人员的丑态,使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到沙皇专制统治下的政治环境的黑暗和浑浊。
结语:综上所言,无论在欣赏我国文学作品还是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应当不断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不能只能停留在文学作品的表面,在阅读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的时候应当深入理解和探索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思想,深入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思想。同时在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应当融入自身的理解和见解,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新东西,通过结合作品的语言意向深入探索作品中尚且还没发觉的东西。只有充分突破固定思维束缚,才能在新视野下发现和体会到文学作品的内在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乐.如何以新视野、新角度欣赏外国文学作品[J].大众文艺,2014(07):35.
[2]宁晓洁.新视野下外国文学作品欣赏[J].学术探索,2013(11):103-106.
[3]蔡成龙.浅谈如何以新视野,新角度欣赏外国文学作品[J].前沿,2012(22):143-144.
[4]刘顺利.新视野,新角度———浅谈外国文学作品欣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0):163-164.
牛洁.新视野下外国文学作品欣赏探讨[J].文学教育(下),2020(09):20-21.
分享:
独特的风土环境,会营造不同的人文风景。日本由于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异常敏锐。这种性格特点也在日本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形成了一种物哀的传统,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与特点,在文坛中也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风格。本文在分析日本文学中季节感与景物观形成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基础上,结合日文文学中特有的物哀传统进行了阐述。
2021-09-08孤独是一种状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对孤独的描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从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和文明的孤独来探究这个话题。从个体而言,本文举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探讨他们的孤独;从家族而言,本文描写了家族的循环和衰落;从文明而言,将孤独与拉美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孤独。
2021-09-08芥川龙之介(以下简称芥川)除了是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位汉学家。关于他的小说研究颇多,而对其汉诗的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仅限于少数研究者。芥川生平创作的34首汉诗,因仅附在友人的信札中或受托题于画作上,故而对其汉诗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将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析出其汉诗的关键词并构建芥川汉诗的表现手法体系,探讨其汉诗中的中国要素,和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关联。
2021-09-08大正时期是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日本文学界有许多重要作家亲身前往体验现实中国,兴起了所谓中国情趣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日本文学界对中国的认识,从对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憧憬,或转变为带有殖民色彩的猎奇,或走向了幻灭转而寻求日本情趣,或形成了脱胎于中国文化而表现现代自我的崭新主题。以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等日本作家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日本文坛中国情趣的种种表象,对富于中国情趣的日本作家们的创作特点及价值选择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逐渐幻灭的过程。
2021-08-31本研究聚焦亚当•约翰逊2015年短篇小说集《幸运微笑》,从梦幻、疾病、反讽、创伤等视角解读边缘人物形象,认为作品通过剖析形形色色但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及内心世界,揭示高科技尽管可以复制人类的外在形象,却无法治愈人类所患的癌症疾病。
2021-08-28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类文明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却在日益被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生态批评文学逐渐诞生。在文学领域通过作品创作及文学研究来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通过文学研究与生态保护意识有机结合,开创了文学研究中的绿色化的新视角。
2021-08-26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8-26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在西方的书籍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对中国元素的描述,中国元素高频率地出现在德语文学作品中,吸引了大量的德语文学家之类的欧洲文化学者。该篇文章主要是从文学史相关方面的角度出发,并通过一些文献资料,针对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文学蕴含的艺术与古人的哲学思想等之类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2021-05-21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绘本采用视觉、听觉建构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加强,儿童绘本翻译也逐渐受到文学翻译界的重视。研究表明,我国有约70%的家长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主要启蒙读物之一。由于我国儿童绘本文学起步晚,故英语绘本成了主流。但如今市场上现存的翻译过来的绘本翻译质量差。
2021-05-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2021-03-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
期刊人气:1666
主办单位: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邮发代号:38-11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44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