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作品从喜剧向悲剧过渡的重要代表作品,是悲喜剧的统一体。作者在剧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不同性格的人物所代表的不同社会阶级和社会地位,从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新旧交替及其时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预见性地提出了各种社会问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宏观世界,同时也为世界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开拓了空间。
一、《威尼斯商人》的创作背景
16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暂时得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16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安定的稳定局面。但16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化。在农村,“圈地运动”加速进行;在城市,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大量涌现,导致手工业者和贫民的生活每况日下;连续发生涝灾和严寒,农业收入巨减,物价飞涨,贫富差距日渐扩大。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更加强大,与王室短暂的利益关系逐渐瓦解。莎士比亚察觉到人文主义思想和英国社会现实间的矛盾,因此,该时期他的作品大多带有讽刺意味,《威尼斯商人》就是该时期的代表作。该剧通过情节的跌宕起伏,赞扬了安东尼奥的仁爱宽厚,鲍西娅的果敢机智,巴萨尼奥对爱情的追求。剧中,夏洛克爱财如命、冷酷无情,纯洁的爱情和友情与冷酷无情的贪念形成强烈反差,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整体来看,莎士比亚宣扬了他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二、《威尼斯商人》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一)夏洛克——贪婪、心胸狭窄、残忍冷酷、可悲
夏洛克虽不是剧中的主角,但却是衬托主角的反面角色。夏洛克是高利贷资产阶级的代表,以发放高利贷谋取利益为生,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贪婪。同样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安东尼奥给穷人贷款不收取一分钱的利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夏洛克的财路,使得夏洛克怀恨在心。后来安东尼奥需要贷款,夏洛克就趁机报复安东尼奥对自己的鄙视和挖苦之仇。刚开始夏洛克客气地表现出“您现在需要多少钱,我愿意如数供给您”的伪善面孔,并提出“我不要您一个子的利息”,表面上看似是迎合讨好安东尼奥,实则是为打击报复做铺垫。随后,他以“玩笑”的方式诱导安东尼奥与其签下如有意外,割肉还款的合约协议。此“玩笑”的真正目的不是按期还款,而是按约割肉。这段对白完美的诠释了夏洛克残忍冷酷,狡诈的一面。最后,安东尼奥陷入了夏洛克预设的“圈套”。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夏洛克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鲍西娅围绕“割取一磅肉”的合约要求夏洛克仅可以割取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同时还不能流一滴血。最终,夏洛克输了官司,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细想一下,是什么造就了夏洛克这样的人物性格,难道是他生性如此吗?答案并不是。夏洛克是一名犹太人,几千年来一直承受着犹太教徒所承受的苦难,到处遭受打击与排挤,正是这些排挤和歧视造就了夏洛克这种扭曲和变态的性格。犹太人被视为“二等公民”,他们不能拥有土地,只能从事替人收租或放高利贷的行业,所以高利贷的收益成为了夏洛克维持生计的收入来源,这样夏洛克具有的贪婪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了。安东尼奥不仅阻碍了夏洛克的收入来源,而且还非常鄙视夏洛克,并对其进行辱骂和讽刺。正是因为这样的缘由才使得夏洛克对其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夏洛克确实是想把安东尼奥置于死地,反过来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没有民族认同感,没有国家,没有身份和地位并且到处遭人鄙视和唾弃的人,去打击和报复一个从内心鄙视、辱骂和伤害自己,甚至是帮助自己心爱的女儿与人私奔的人,这种行为就容易理解了。这样看来,夏洛克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悲的人物,他的贪婪、残忍、冷酷都是他所处的时代强加给他的,或许换一个时代,夏洛克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夏洛克的报复注定不会成功,因为他是以他一个人的力量去和当时盛行的时代进行斗争,其结果注定是悲剧的。
(二)安东尼奥——慷慨、忠贞、鲁莽、愚蠢、懦弱
安东尼奥身上具有浓厚的侠义精神,他为人慷慨大方,对友人忠贞,有情有义,注重友情。他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是剧中塑造的一个正派人物。安东尼奥经常借钱给别人,不收取利息,而且还把自己的财产让给自己的朋友。即使巴萨尼奥多次借钱不还,可是安东尼奥仍然为了友谊借钱给他,这种慷慨行为尤为珍贵。由于他从事海上生意,大部分资产都在海上,手头上并没有资金,而且也没有可以变换为现金的东西。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安东尼奥仍为了维护友谊去向夏洛克贷款,安东尼奥对友谊的忠贞程度由此便可以体现出来。但是再完美的人依然是有很多缺点的,他对友谊有点愚忠,在自己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并没有婉拒自己的朋友,或是让朋友找合适的人去借钱,而是以自己的名义去帮朋友借钱,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体现出了他的愚蠢,他明明知道夏洛克对自己有敌意,还执意为了朋友向他借钱,并且还签下了愚蠢的合约。另一方面,安东尼奥为人正直,对待友谊忠贞,但在他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却没有人能为他伸出援助之人,也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由此可见,安东尼奥平时所交的朋友并非都像他一样真诚,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是真正的朋友。由此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在选择朋友方面还是有问题的。所以,安东尼奥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资产阶级商人的代表,他为人慷概、忠诚、重视友谊,同时也具有鲁莽、愚蠢的性格特征。安东尼奥在心底是非常鄙视、看不起夏洛克的,认为夏洛克就是叛徒,下等人。但是在公堂上面对夏洛克的咄咄逼人的审问,他却显得非常的懦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夏洛克进行辩解和争论,所以,安东尼奥又具有恃强凌弱的特点。从当时的时代来看,安东尼奥属于一个正面人物,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但是纵观历史,他只能算是一个具有一些财富的普通人罢了。
(三)鲍西娅——善良、勇敢、聪慧、传统
鲍西娅是莎士比亚在剧中塑造的一个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女性角色。她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小姐形象,但却不贪图物质,不为金钱、权力所动摇,而且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面对父亲安排的政治婚姻,她不畏权威,勇于追求真诚的婚姻,从而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伴侣——巴萨尼奥。巴萨尼奥是一名出身高贵的贵族,但是因为挥霍并没有积累多少财富。但是鲍西娅并没有任何的不满意,反而非常的真诚。在巴萨尼奥因为朋友安东尼奥忧愁,准备替朋友接受惩罚的时候,鲍西娅女扮男装毅然挺身而出,担任安东尼奥的辩护法官。因为在那个男权社会,女子是不允许进入法庭的。鲍西娅在法庭上的巧妙的设计了一些问题,表面上看似是为了维护夏洛克的利益,但其实是巧设陷阱,引导夏洛克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主动权。
就在安东尼奥准备接受命运的制裁的时候,鲍西娅的反应竟是拍手称好,支持夏洛克把刀子刺进安东尼奥的胸膛。这一行为从一开始就迷惑了夏洛克,让其认为这一磅肉铁定属于他所有。进而鲍西娅又直言“借约上所签订的惩罚,与法律条文规定并无冲突”,这让夏洛克更加的喜出望外,对鲍西娅这位法官的言行是赞不绝口。但是当夏洛克表示要在靠近心口处的一磅肉时,鲍西娅依然顺着夏洛克的意思继续追问:“不急,称肉的天平带来了吗?”此时,反击的有力证据“天平”登场了,而沾沾自喜的夏洛克却不知自己已经走入到提前设置好的圈套内。鲍西娅见时机成熟,紧接着提出让夏洛克请一位外科医生过来堵住割肉的伤口,不能流一滴血,同时也明确提出所割之肉必须为一磅,多一两少一两都不可以。此时,夏洛克才大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主动权,但为时已晚,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这一胜利靠的就是鲍西娅的足智多谋、见义勇为。
但鲍西娅也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她身上依然残存着封建思想的烙印,依然具有富家小姐身上固有的刁蛮、任性、盛气凌人,在侍女询问她对前来求婚人士的看法时,她总是给予极其糟糕的评价。或许这些追求者并不是那么的优秀,但鲍西娅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完全看不到一点的优点。所以说,鲍西娅并不是那么的完美,他身上仍然具有贵族社会千金小姐难以摆脱的缺点。
(四)巴萨尼奥——真挚、爱面子、重情重义、有勇无谋
巴萨尼奥在剧中的戏份不多,但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连接着安东尼奥和鲍西娅两大主角儿。他是一位谈吐优雅,举止得体的上流社会人士,他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表面光鲜亮丽,但由于碍于面子,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自己高贵的形象,他把家族本就微薄的资产挥霍殆尽了,落得了家道中落、生活紧缩的现状。但在面对爱情时,巴萨尼奥却很真挚,为了非常正式、有面子的追求鲍西娅小姐,他选择向自己的好朋友安东尼奥借钱。最终,巴萨尼奥成功的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但好朋友安东尼奥却因为未能及时偿还债务而走上法庭。他在好朋友面对生死的时候,他懂得感恩,没有置身事外,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救安东尼奥,而且为了解放朋友将自己最为重视的一枚象征忠贞爱情的戒指给了法庭上的法官——鲍西娅。这体现了巴萨尼奥重情重义的一面,在现代社会,像巴萨尼奥这样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的人就显得尤为珍贵。但是巴萨尼奥空有一腔热血,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却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巧妙地化解危机。最后,还是依靠聪明机智的鲍西娅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将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非常的丰满,而且具有代表性。正是因为莎翁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剖析,加上高超的写作手法和构思,才成就了《威尼斯商人》这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他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充分展示了剧中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加深了我们对作品深度和力度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可以激励读者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岑莉.<威尼斯商人>主要人物分析[J].外国文学研究,2010,(08):143-144.
[2]詹丽宏.基于<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9):36-38.
[3]夏盼.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笔下人物形象的多重性[J].企业导报,2014,(10):181-182.
刘晓姗.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分析[J].戏剧之家,2021(04):52-53.
分享:
独特的风土环境,会营造不同的人文风景。日本由于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异常敏锐。这种性格特点也在日本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形成了一种物哀的传统,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与特点,在文坛中也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风格。本文在分析日本文学中季节感与景物观形成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基础上,结合日文文学中特有的物哀传统进行了阐述。
2021-09-08孤独是一种状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对孤独的描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从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和文明的孤独来探究这个话题。从个体而言,本文举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探讨他们的孤独;从家族而言,本文描写了家族的循环和衰落;从文明而言,将孤独与拉美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孤独。
2021-09-08芥川龙之介(以下简称芥川)除了是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位汉学家。关于他的小说研究颇多,而对其汉诗的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仅限于少数研究者。芥川生平创作的34首汉诗,因仅附在友人的信札中或受托题于画作上,故而对其汉诗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将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析出其汉诗的关键词并构建芥川汉诗的表现手法体系,探讨其汉诗中的中国要素,和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关联。
2021-09-08大正时期是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日本文学界有许多重要作家亲身前往体验现实中国,兴起了所谓中国情趣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日本文学界对中国的认识,从对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憧憬,或转变为带有殖民色彩的猎奇,或走向了幻灭转而寻求日本情趣,或形成了脱胎于中国文化而表现现代自我的崭新主题。以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等日本作家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日本文坛中国情趣的种种表象,对富于中国情趣的日本作家们的创作特点及价值选择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逐渐幻灭的过程。
2021-08-31本研究聚焦亚当•约翰逊2015年短篇小说集《幸运微笑》,从梦幻、疾病、反讽、创伤等视角解读边缘人物形象,认为作品通过剖析形形色色但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及内心世界,揭示高科技尽管可以复制人类的外在形象,却无法治愈人类所患的癌症疾病。
2021-08-28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类文明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却在日益被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生态批评文学逐渐诞生。在文学领域通过作品创作及文学研究来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通过文学研究与生态保护意识有机结合,开创了文学研究中的绿色化的新视角。
2021-08-26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8-26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在西方的书籍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对中国元素的描述,中国元素高频率地出现在德语文学作品中,吸引了大量的德语文学家之类的欧洲文化学者。该篇文章主要是从文学史相关方面的角度出发,并通过一些文献资料,针对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文学蕴含的艺术与古人的哲学思想等之类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2021-05-21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绘本采用视觉、听觉建构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加强,儿童绘本翻译也逐渐受到文学翻译界的重视。研究表明,我国有约70%的家长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主要启蒙读物之一。由于我国儿童绘本文学起步晚,故英语绘本成了主流。但如今市场上现存的翻译过来的绘本翻译质量差。
2021-05-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2021-03-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
期刊人气:1666
主办单位: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邮发代号:38-11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44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