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苜蓿作为全世界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豆科牧草,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广泛的生态适应性而备受关注。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因其气候干旱少雨,光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甘肃省优质紫花苜蓿的主产区。文章论述了酒泉市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苜蓿作为全世界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豆科牧草,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广泛的生态适应性而备受关注。甘肃省作为全国人工种草大省,苜蓿种植面积由2001年的45.5万hm2增长到2019年的68.9万hm2,涨幅达51.6 %,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国土面积19.2万km2,占甘肃省面积的42 %。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夏季干旱少雨,霜期晚,无霜期相对较长(130~159 d),积温高(≥10℃的活动积温2 900~3 600℃),年平均气温6.3~9.3℃;区内地势平坦,灌溉便利,适合大型收割机械作业,种植紫花苜蓿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是甘肃省优质紫花苜蓿主产区。
1、酒泉市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酒泉市苜蓿种植历史悠久,但苜蓿产业真正蓬勃发展是2008年“三聚氰氨”事件之后和2012年国家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开始。一方面由于国内乳品企业对优质苜蓿草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对集中连片的高产优质苜蓿实施每亩地600元的补贴政策,极大调动了种植苜蓿的积极性。2008年末全市紫花苜蓿留床面积为1.97万hm2,到2013年末,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2.56万hm2。2013年到2017年全市苜蓿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56万hm2左右。近年来,酒泉市各级政府一直把人工种草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市县两级政府都成立了加快草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草产业发展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督查落实、业绩考核等工作。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土地利用等方面优惠扶持,将牧草收割、翻晒、打捆等生产加工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等重大扶持项目。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影响下,2019年全市苜蓿留床面积达到2.8万hm2,建成万亩以上规模的优质紫花苜蓿种植基地3个,千亩以上规模的集中连片种植基地25个,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99个;年生产商品草35万t,外销商品草块、草粉20万t;全市年草产业直接产值约3.7亿元,其中草产品销售2亿元。通过实施优质高产苜蓿示范项目,配套购置了自走式割草机、压扁割草机、牵引式割草机,搂草翻晒机、二次高密度加压机等大型机械,建设了种子晾晒场、储草棚、草产品加工车间等,苜蓿产业走上了由单纯生产商品草向生产草粉、草颗粒等草产品多元化发展得路子。
2、存在问题
2.1苜蓿种植规模小
全市共有耕地26.67万hm2,现有的苜蓿种植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0 %左右。主要原因是牧草价格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我国生产的苜蓿草成本比美国高200~300元/t,完全开放进口市场,我国苜蓿没有竞争优势。其次是受传统的“重农轻畜”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农户认为苜蓿应该种在荒地、沙地、盐碱地,耕地种草是浪费土地资源。苜蓿收割需要大型机械,酒泉市部分耕地地块较小,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
2.2龙头企业数量少
在苜蓿产业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大带动作用把不容忽视,但是酒泉市苜蓿生产和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差。全市苜蓿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有西部草王(成都大业)、亚盛田园牧歌集团、玉门丰华草业、金塔盛地草业、玉门华油公司等,龙头企业不足10家。规模较大的草产品加工企业仅3~4家。还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2.3政府支持力度小
目前,对苜蓿种植补贴只有“振兴奶业行动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每亩地补贴600元,但是要求规模必须达到集中连片200 hm2以上,能享受项目补贴的只有农垦企业和部分龙头企业,普通农户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面积达不到补贴标准而不能享受政府项目补贴。苜蓿产业属于高投入,高风险,回报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的产业,政策要有连续性。
2.4产销区域不一致,运输成本高
酒泉市及周边大型奶牛养殖场和乳制品加工企业少,生产的优质牧草不能就地消化,主要销往宁夏、陕西、四川、内蒙等地,产销区不一致,种养分离,导致苜蓿草运输成本增加。苜蓿草捆单位体积重量轻,降低运输成本对提高苜蓿草的竞争力意义重大。
3、对策建议
3.1加强政策支撑
把草产业列入全市重点产业规划中,专门制定加快发展苜蓿草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在财政金融政策、购买种子、生产加工机械方面给予农户一定的补贴,实现苜蓿草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牧草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快制定牧草生产行业标准,规范牧草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科学指导苜蓿商品化生产。
3.2强化科技保障
加大对企业和农户的培训力度,大力推广根瘤菌拌种、地膜穴播、节水滴管等种植技术,积极开展牧草新品种引进试验,筛选推广适应性强、丰产性能好的品种,开展苜蓿施肥、播量、行距、收获时间等管理措施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优化管理模式,为草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保证,提高发展草产业的技能和水平。制定牧草栽培、加工、贮藏及运销等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草产业发展。主动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充分发挥省内高校、研究院所的科研示范带动作用,将高校,研究院所实验基地建到酒泉,产学研结合,共同开展甘肃河西地区优质紫花苜蓿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化应用,开展实验研究和人才培养。
3.3发挥规模效应
苜蓿草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引导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经测算,种植苜蓿投入中,机械成本户均最高,其次为种子和肥料。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可有效降低机械成本。由资金实力雄厚,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牵头,对一家一户农民的小块土地流转整理,整成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大块土地,发展苜蓿产业,既可以降低机械成本,又方便管理和经营。由政府主导,合理规划种植布局,继续建设集中连片的优质紫花苜蓿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掌握市场主动权。
4、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整,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内乳企对优质苜蓿草的需求日益旺盛。加之近年来国家实施的“粮改饲”项目和“草牧业发展试点项目”,推动我国的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更多的土地被用于发展草产业。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市的环境容量越来越小,草食家畜养殖逐步向西北地区转移已形成趋势,河西走廊是草畜产业一体化的首选之地,酒泉市发展苜蓿产业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张洁冰,南志标,唐增.美国首蓿草产业成功经验对甘肃省首蓿草产业之借鉴[J].草业科学,2015,32(8):1337-1343.
[2]杨云贵,林艳艳,李广艳,等.陕西首蓿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16,42(4):47-50.
[3]郭婷,白娟,王建国.刍议我国首蓿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草地学报,2018,40(4):111-115.
文章来源:李小平,何玉龙,倪兴泽.酒泉市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21,40(05):78-79.
分享:
由于灌区从首次上水运行到现在已经30多年,同时灌区经过1998年至2011年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灌区灌溉制度已基本稳定[1]。通过灌区现状调查分析,景电一期灌区现状年灌溉制度分别为小麦采用渠灌模式,种植面积5.94万亩,面积比例为20%,共灌水11次,4月24日至5月11日共18 d,灌溉次数1次,灌水定额50 m3/亩,灌水时间为灌水率为0.063 m3/(s•万亩);
2023-08-22蚕豆作为一种粮、肥、饲兼用的农作物,颗粒较大,口感相对较好,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云南省洱源县有着独特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蚕豆等粮食性作物的种植。但在长时间栽培管理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一直坚持经验式的栽培管理方式,不能够根据品种的特性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导致品种的生产能力普遍下降,生产能力不足。
2022-02-26甜瓜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国内外市场对甜瓜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自80年代以来,甜瓜设施栽培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产业化。设施环境的封闭性会导致外界昆虫无法进入,因此常使用氯吡脲等人工合成生长调节剂或其他化学辅助授粉技术促进坐果,然而此类方法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并影响果实品质。
2021-09-28大树移植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内容,是园林绿化中经常用到的技术措施。大树移植指从相近地区将大树移至目的地栽培的技术,又称为移栽,具有缩短园林绿化周期、降低园林工程成本等优点。但在移植过程中,由于大树根系发达、树冠巨大、树干高耸,常造成移植难度大。因此,本文从提高移植后大树成活率入手,探究园林绿化大树移植技术及移后养护管理措施。
2021-09-08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樱桃产地,该地区的樱桃种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目前,山东地区樱桃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樱桃种植总面积的40%,有“中国大樱桃之乡”之称。为实现樱桃的高效种植,在樱桃种植中引入了滴灌技术,提高樱桃出苗率和种植率,利于樱桃生长。
2021-09-08番茄又被称为西红柿、洋柿子等,茄科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番茄营养价值高、维生素含量多,既可作水果,又可作蔬菜。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而我国北方地区露地只能在夏季种植,收获时间短、产量低,市场供应有限。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日光温室大棚成为提高番茄种植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日光中棚番茄育苗技术的应用,将延长北方地区新鲜番茄的供应时间,促进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1-09-08黄精原为野生珍品,其具有食用与药用的价值,目前人工种植较少。黄精的生长条件较为特殊,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2500m的森林地区。在低海拔以及炎热的地区,黄精很少生长。黄精的食用部位是地下根茎,其根茎是储存营养成分的部位。鉴于当前市场需求较大,相关地区应该加大黄精人工栽培力度,将其培育成药食兼用的经济作物。
2021-09-08林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以往,中国大力发展工业生产,从而忽略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各种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都对提升国家森林覆盖率做出了要求,也就意味着中国相关部门需强化林业栽培种植技术,改进林业生产中的不足,促进林业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2021-09-02苜蓿作为全世界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豆科牧草,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广泛的生态适应性而备受关注。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因其气候干旱少雨,光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甘肃省优质紫花苜蓿的主产区。文章论述了酒泉市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2021-09-01燕麦既是优质的粮食作物,也可以作为优良的精料和青绿饲料来饲喂家畜,且饲喂效果良好,但是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燕麦是一种低产作物,实际上,只要种植条件适宜、种植方法得当、田间管理到位,燕麦的产量也可以达到很高,因此,需要了解燕麦的特性,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燕麦种植产量的目的。
2021-08-25人气:4566
人气:4335
人气:4224
人气:3492
人气:310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
期刊人气:2916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8-2239
国内刊号:52-1065/S
邮发代号:66-27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9
影响因子:1.038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1.82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