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蚕豆高产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分析

  2022-02-26    23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探讨蚕豆种植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蚕豆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和管理要点,希望对更好地提高蚕豆品质有一定帮助。

  • 关键词:
  • 农作物
  • 栽培管理
  • 管理要点
  • 蚕豆
  • 高产种植
  • 加入收藏

蚕豆作为一种粮、肥、饲兼用的农作物,颗粒较大,口感相对较好,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云南省洱源县有着独特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蚕豆等粮食性作物的种植。但在长时间栽培管理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一直坚持经验式的栽培管理方式,不能够根据品种的特性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导致品种的生产能力普遍下降,生产能力不足。


1、云南省洱源县蚕豆种植现状


洱源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为了积极促进基层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洱源县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蚕豆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首先,用城乡统筹和三产融合理念统领农业。牢牢把握“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基本要求,始终把农业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予以认真对待,加快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其次,用先进实用机械装备农业。针对洱源坝区、半山区和山区耕地类型多样的特点,优先发展粮食作物耕种收大中型农机,加快发展山地小型农机,积极发展农作物种植与收获农机,稳步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再次,用市场理念助推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抓好粮、油、肉、鱼、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经营主体,积极推广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最后,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依托,大力开展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2021年,洱源县发展绿色生态蚕豆5806.7hm2,鲜荚平均产量1200kg/667m2,全县可产生态蚕豆鲜荚1.05亿kg。


2、洱源县蚕豆种植面临的几点问题


2.1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

蚕豆是特色农作物和杂粮农作物,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产量相对较低,一直没有纳入到国家扶持政策补贴的范围。从这些年的种植情况来看,虽然种植蚕豆的收益要显著高于小麦,却低于马铃薯、药材,影响到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2.2优良品种供给不足

从当前洱源县蚕豆种植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规模不是很大,专用的优质性蚕豆品种尚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县级种子的引种繁育基地由于受到资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储存充足的种子,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大部分良种被基地农户作为廉价的商品所出售,绝大多数农民群众因为资金比较短缺,无法购买优良的蚕豆种子,90%以上的种子都是农民群众自发自留的种种子。由于经费供给不足以及技术推广体系的不健全,综合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无法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应用,规模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种植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蚕豆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3栽培管理不科学

由于基层地区的技术推广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无法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群众在蚕豆种植过程中一直沿用经验式的栽培管理方式。不管是在种子选择、播种日期确定还是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都沿用传统的栽培管理方式,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一直坚持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理念。一旦田间出现病虫害,就随意使用化学的药物进行防控,大剂量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控,没有充分考量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种群群落结构。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害虫天敌逐渐锐减,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土壤当中的药物残留量严重超标,威胁到蚕豆的品质,对本地蚕豆的市场销售会产生不良影响。


3、蚕豆高产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


3.1合理轮作

在蚕豆栽培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这样能够综合调控土壤当中的养分,减轻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蚕豆连续多年种植过程中,根部的根瘤会分泌出大量的有机酸,这就会造成土壤当中的有机酸数量显著增多,从而会抑制根瘤菌的进一步繁殖生长,长期连作会使得蚕豆植株结荚变少,植株矮小,生长发育不良,加重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进而降低蚕豆的产量和品质。在蚕豆种植过程中,通常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一般与水稻、玉米等作物进行轮作。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制度能够取得很好的栽培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蚕豆不宜与豆科类牧草进行轮作。

3.2精细化整地

蚕豆根系能够生产出根瘤菌,更好地固定空气当中的氮元素,因此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氮肥的使用量相对较少。通常情况下,种植蚕豆的土地要保证土壤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远离污染区域,能够满足蚕豆根系的生长发育所需。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深翻土壤。通过深耕土壤可以加深耕作层的深度,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同时也能够打破犁底层,促进蚕豆根系的更好的生长,保证根瘤菌能够正常的繁殖与活动。通过深翻处理或者深耕处理,也能够将地下害虫翻出土壤层以上,使其在地表难以存活,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应该对土地进行全面的翻耕处理,选择使用深松机深耕机进行一次全面的翻耕,深度控制在20cm~26cm,并且要通过暴晒来熟化土壤。旱地秋季收获之后要及时进行深耕处理,保证来年春季能够顺利的播种。在做好土壤深耕整地的同时,还应该做好积肥的有效施入,加速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在播种之前应该结合蚕豆的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肥料施足底肥,底肥主要以农家肥、商品有机肥、钾肥为主。结合整地时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kg/667m2~1500kg/667m2、商品有机肥200kg~360kg、硫酸钾5kg~10kg。将上述肥料混合均匀之后撒到地表,然后翻耕的土壤层以下[1]。此外,为了保证苗期的蚕豆幼苗能够快速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抵抗能力免受地上害虫的危害,还需要做好土壤的消毒处理工作,可以选择使用40%的辛硫磷乳油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每1kg加入60kg的沙土搅拌之后撒到工地上,翻耕到土壤层以下。

3.3蚕豆选种和种子处理

蚕豆种子在选择过程中应该从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等几个方面入手,选择适用于本地区种植的优良蚕豆品种,这样能够提高单位面积内的蚕豆产量和品质。蚕豆品种在选择过程中应该采用荚选、粒选或者株选来进行,种植过程中不断对种子进行有效的优化提纯和复壮,选择出颗粒饱满、性能优良、无病虫害的颗粒种子。此外,在蚕豆种子选择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当前农民群众的种植不良问题,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有资质的经销商购买优质的蚕豆品种,避免使用自留的蚕豆品种。播种前一周将种子拿出充分晾晒1d~2d,利用阳光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同时也能够提高种子的吸水率,增强种子的活性,提早出苗1d~2d,种子出苗之后更加健壮,出苗更加整齐[2]。

3.4播种技术

蚕豆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种子处理、确定最佳的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播种之前应该对蚕豆种子进行有效的处理,一般播种前24h将选择好的种子摊在地面上进行充分的晾晒,使种子能够尽早的萌发,有利于蚕豆早发芽、早出苗,并且能够促进蚕豆根系的生长发育。蚕豆种子的发芽需要的温度相对较低,所以播种日期可以结合外面的温度、土壤墒情进行。而对于露地播种的一般选择使用10月中下旬时播种。蚕豆的苗期对低温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所以选择合理的播种时期,可以使得蚕豆植株根系发达,生长较为旺盛,枝干较多结荚数量较多,进而提高蚕豆的产量和品质。另外在蚕豆种植过程中,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很容易造成单株的营养面积缩小,茎秆细弱,在中后期突出现倒伏,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生产。营养跟不上就会造成蚕豆大量的落花落果,严重的会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减产较为明显。所以在蚕豆种植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品种的不同做到合理密植,通过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和土壤当中的养分,满足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开花坐果率,保证植株能够充分的吸收土壤当中的养分。当前在蚕豆种植过程中可以积极推广宽窄行的种植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协调蚕豆单株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保证所有的植物都能够有充分的光照和营养。一般在蚕豆种植过程中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来进行搭配,合理的设计种植密度,能够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前作为水稻采用蚕豆稻茬免耕技术,开沟分墒条点豆,根据当地豆田地下水位高底决定墒宽。一般田块墒宽2.5m~3.5m开沟,沟宽30cm,沟深20cm~25cm;埂头较高,土壤易干燥豆田墒宽4m~5m,沟宽30cm,沟深15cm~20cm;地下水位较高的豆田或冷侵田采用垄作,垄宽80cm~120cm,沟深、沟宽50cm,以降低水位,提高土表温度,减少烂豆死苗,促进根系生长。一般情况下结合土壤的肥力和品种特性基本苗控制在2万株/667m2~2.5万株/667m2,行距15cm~20cm,株距13cm~14cm,播种量控制在30kg/667m2~35kg/667m2。

3.5水肥管理

蚕豆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所以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幼苗的不同生长发育合理的做好追肥工作。幼苗阶段,当蚕豆生长出3片~4片叶子时,要结合中耕除草,追施钾肥5kg/667m2~10kg/667m2。蚕豆进入开花结荚阶段之后,可以选择使用0.2‰的硼肥或者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提高叶子的光合作用能力。蚕豆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怕涝害干旱,所以除了苗期不需要进行灌溉之外,其他生长发育阶段均需要保障土壤湿润,开花期才都会进入到需水的临界期,是蚕豆需水最为旺盛的阶段,要结合田间的墒情及时进行灌溉。另外生长中后期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应该注意做好田间的排灌工作,要保证畦面不存在积水。

3.6中耕除草

蚕豆中耕除草的本质目的是疏松土壤,消除田间杂草,加速土壤养分和氧气的有效交换,保证蚕豆根系能够向着纵深化生长,更好地生长出根瘤菌。同时通过中风除草还能够有效清理田间的沟道,有利于田间的排灌工作。一般在蚕豆的苗期阶段需要进行中耕除草1次~2次,分别在苗期和封垄期进行。中耕除草的同时还需要做好摘心处理工作,一般在蚕豆的初花期去除无效的枝条和后期细嫩的分枝后摘心处理,这一工作一般在晴天进行。当蚕豆开花时间达到20d~30d之后,养分不能够满足正常的开花结荚,应该在开花结荚之后及时进行摘心处理,保证养分的科学供给[3]。

3.7病虫害防治

3.7.1蚕豆锈病的防治。

蚕豆锈病主要对茎叶造成严重的危害,发病初期阶段在叶片上会形成淡黄色的小斑点,随后颜色逐渐加深,斑点不断扩大,向外隆起,表面能够形成大量的夏孢子堆。进入发病后期之后,茎叶上夏孢子堆会形成深褐色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冬孢子堆,使得叶片龟裂开列出黑色的粉末。蚕豆锈病是蚕豆栽培管理过程中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病害,通常在低洼容易积水,土壤比较黏重,生长比较茂密,通透性相对较差的种植地严重发生。早熟品种,因为生育周期相对较短,可以有效避免受病的发生。要想更好的防治蚕豆锈病,就应该做到合理播种,科学选择种植地,避免在严重的土地种植蚕豆。要保证蚕豆生长后期能够与锈病的盛发期错开。推广应用早熟品种,提前收获,避免受到锈病的影响。合理密植,田间设置排水沟,及时将田间的积水排出,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58%甲酸灵·锰锌160g/667m2、25%三唑酮40g/667m2两种农药交替使用,防治蚕豆锈病,每间隔10d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3次,效果显著。

3.7.2蚕豆赤斑病。

蚕豆赤斑病主要威胁蚕豆的茎叶和花朵,在叶片上会形成很多赤褐色的小斑点,随后斑点形成圆形或者椭圆形,中央呈现褐色,略向外突出隆起,周围呈现浓褐色。茎杆和叶柄染病初期阶段也是赤色小点,随后发展成边缘深褐色的条斑,使得表皮严重破裂。花期受到影响,会生出很多棕褐色的小点,向花冠扩展,直到其变成褐色枯萎。赤斑病病原能够侵入到种子表面,在种皮表面出现很多小红斑点,发病较为严重的是黏重或者排水性能较差的酸性土壤或者钾肥缺失的土壤,或者连续在一个土地种植的种植地。所以在防控该种疾病时,应该从提高土壤的抗病能力入手,增施草木灰和钾肥,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50%多菌灵80g/667m2~100g/667m2兑水喷雾防治,每间隔7d~10d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3次。

3.7.3蚕豆蚜虫。

蚕豆蚜虫主要危害嫩叶、茎杆、花和豆荚,容易造成叶片和嫩叶卷缩发黄,使其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防治蚕豆蚜虫可以选择使用20%氟啶虫酰胺15m L/667m2、25%噻虫嗪10m L/667m2两种农药交替使用,连续使用1次~2次,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蚕豆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产量和品质,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快合理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在全新历史时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推广蚕豆等特色类农作物的种植,提升种植面积,就需要从栽培管理、科学选种、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入手,做到科学规划,确保种植环境能够满足蚕豆的生长发育,切实发挥蚕豆品种的生产特性,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如此才能够实现蚕豆在基层地区的增产增收,也才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朝学.浅析无公害蚕豆栽培技术要点[J].民营科技,2016(3);:263.

[2]施泽周.反季蔬菜蚕豆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7(1):16.

[3]薛玉凤.高海拔地区优质蚕豆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7(5):63.


文章来源:李莲.蚕豆高产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J].农家参谋,2022,(04):43-4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云南农业科技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科技

期刊人气:108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出版地方:云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0488

国内刊号:53-1042/S

邮发代号:64-4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