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动脉粥样硬化列表
国际疾病负担组织2016年报告全球新的死因分析表明,脑梗死处于第二位[1]。研究显示,中国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依然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基础,有效预测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将会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Essen卒中风险分层量表(ESRS)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量表,具有简单、有效、适合临床应用的特点[3]。
549
0
本文就近年来瘦素与血管内皮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瘦素影响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形成、导致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诱导动脉内皮细胞分化增殖与迁移、加速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及炎症以及影响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功能,为AS的研究特别是肥胖相关的AS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124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损伤导致血管壁出现的以脂质沉着、斑块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能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1]。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该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高血压将损伤机体的血管内皮组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2];高血糖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另外,年龄大、微量元素摄入过量、酗酒、肥胖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属于诱发该病重要因素[3]。
368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其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影响全球公众健康的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加速发展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灵芝多糖是一种杂多糖,它是从多孔菌科真菌灵芝中提取出的,主链为β(1→3)糖苷键。有学者研究发现灵芝多糖可预防大鼠AS病变的形成。
174
影像组学是2012年由Lambin等[1]提出的,指的是从影像(CT, MRI, PET等)数据内高通量地提取大量影像信息,实现肿瘤分割、特征提取与模型建立,凭借对海量影像数据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预测和分析来辅助医师做出最准确的诊断[2]。影像组学的处理流程包括:影像数据的获取,感兴趣区的标定和分割,影像特征提取和量化,影像数据库建立,分类和预测[3]。
292
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核因子-红细胞相关因子2属于CNC亮氨酸拉链转录激活因子家族,是内源性抗氧化途径的中枢转录因子,能调节抗氧化因子的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186
沙格列汀是一种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对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具有良好的降解效用,修复患者胰岛β细胞,提升患者GLP-1与GIP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沙格列汀效用显著,可采用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血管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循环中的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壁内皮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进而进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因此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的分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的典型事件。有研究提示通过抑制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的分化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215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运动量减少,超重及肥胖已成为21世纪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可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并使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甚至肿瘤发病率增加。运动不仅能增加机体能量消耗,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运动对神经系统有益,可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运动可促进骨形成,减轻骨质疏松;运动也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带来各种益处,但其中的机制并未清楚。
381
基于经典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评估冠心病的发病和预后风险;然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却不能完全从这些危险因素中获得合理充分的阐释。提示在经典心血管危险因素之外,还存在着大量未知的疾病残余风险;因此,识别可以有效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疾病管理并可深化对冠心病致病机制的理解。
192
冠状动脉钙化(CAC)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难点之一,有研究表明严重的CAC病变是支架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对CAC病变相关机制、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CAC病变产生的血管反应、抗血小板时程、其他治疗CAC病变的方法及其优劣性、DES治疗CAC病变的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68
2型糖尿病(T2DM)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T2DM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是T2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患ASCVD和慢性肾病的风险至少是普通人群的2倍,并且其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T2DM本身可能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17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血管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循环中的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壁内皮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进而进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因此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的分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的典型事件。有研究提示通过抑制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的分化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75
近年来,由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已成为冠状动脉疾病(CAD)一种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方式。CCTA除了可直观评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还能用来评估和表征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的斑块类型和组成,而CCTA检查的最终目的是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即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风险增加的个体,避免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421
在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中,少肌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都是常见病症。虽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有了很多研究,但是仍然对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不够明确。而,近年来少肌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文中,摘要就对少肌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少肌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134
影响因子:1.507
影响因子:2.255
影响因子:0.4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73
影响因子:1.224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